-
食肉动物 编辑
主要以肉类食物为主的一类动物英文名称:carnivore,肉食类动物,亦称Meat-eater。四肢强劲,灵活性非常强,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裂齿),即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最前1枚臼齿。上裂齿两个大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两个大齿尖在咬合时像尖锐的刺刀,可将韧带、软骨切断。大齿异常粗大,长而尖,颇锋利,起刺穿作用。野外攻击性强,速度快。
食肉动物
俗称猛兽或食肉兽。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科动物,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雄性平均体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极熊体重可达1002公斤。也是陆地上最大、力量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主要以鱼类、海豹为食,有时也袭击海象、独角鲸、白鲸等强大动物。棕熊
棕熊
棕熊,其身长雄性一般为170-280cm,尾长有8-14cm ,体重范围130-1000公斤,平均寿命30年,4~6岁性成熟。毛长约6厘米,毛色随季节变化大。棕熊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性动物。虽然体型巨大,但是因为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所以较为笨重。属于杂食性动物,性格较纯食肉动物来说比较温和,不过愤怒时也相当可怕,前苏联动物记录中有多次棕熊杀死了成年虎。也有老虎杀死棕熊。狮子
狮子
狮子是唯一一种雌雄群居的猫科动物,现今第二大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250cm,平均体重230公斤,最大280公斤以上,母狮也有160cm,体重100-180千克,非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在狮群中,雌狮一般担任捕猎和照顾幼仔的任务,而雄狮则担任抵御外来入侵的任务,是雄性寄生社会。狮群有着不输给犬科动物的配合和协作。虽然雌狮的体型比雄狮小,但是比雄狮更凶残、更敏捷。雄狮的脾气比老虎来说要温和的多,只有面对鬣狗群或者其他狮群挑衅时,才会为了保卫领土而战斗。狮子奔跑速度高达49-70KM\H。老虎
食肉动物--老虎
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体重范围100-350公斤,分为4个大的亚种(西伯利亚虎,也称东北虎,体重200-350公斤,雄性最大身长3.3米;孟加拉虎,180-260公斤;华南虎,170公斤,苏门答腊虎,120公斤),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可以单独猎杀比自己体型大5倍以上的猎物,亚丛林中只有成年雄性大象才能抵挡老虎的攻击。甚至爬上树尝试攻击人类的直升飞机。老虎奔跑速度高达56-80KM\H。美洲豹/金钱豹(花豹)
美洲豹/金钱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美洲虎在大猫(豹亚科)中体形次于狮、虎排名第三,体长1.5~2.3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110厘米,体重可达180公斤,是猫科动物中最喜欢吃鱼的。金钱豹,又称花豹,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是最敏捷的猫科动物。成年花豹体重可达90公斤,体长在1.4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花豹是灵长类动物和行动笨重动物的克星。黑熊
黑熊
黑熊(Black bear)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性格比较软弱,体重一般在100-300公斤。注意,黑熊不一定指皮毛黑色的熊,2013年也曾拍摄过白色的黑熊,被怀疑是白化病患者,十分罕见。美洲狮/雪豹
美洲狮
美洲狮(Puma)是最大的猫亚科动物,体长1.3~2米,尾长约1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可达90公斤,最大的美洲狮体重超过100公斤。 雪豹(Snow leopard)体长110~130cm;尾长80~90cm,体重可达80千克,高原上的精灵,最美丽的猫科动物。鬣狗/豺、非洲野狗
鬣狗\豺、非洲野狗
斑鬣狗身长约12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体重50-86千克,陆地上咬合力最大的食肉哺乳动物,也是狮子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过着群居生活。豺的体重为20公斤,豺王勉强可以长到30公斤,虽然体型小,但是这种动物和一般犬科不同,它们拥有猫科动物的利爪和灵敏,并且有比狼更优越的耐力,也是唯一可以原地往高处起跳的犬科动物,原地起跳可达3米,一种比较特殊的犬科动物。它们是最强的犬科动物,比狼小,但是凶猛,强壮,攻击性则过之,豺群一般在12只到20只左右,有召唤其他群落攻击敌人的能力,聚集到一定数量的豺,是森林中最可怕的掠食动物,老虎见了都要怕三分,曾发生过60多只豺以战死一半的代价围杀老虎的记录。
成年非洲野狗体长75~110厘米,尾巴长30~40厘米,体重22-25公斤左右,两性大小大体相当。
猎豹/狼
猎豹/狼
猎豹的躯干长是1米到1.5米、尾长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体型和花豹相似,略小,体重55-80公斤,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猎豹是大型猫科动物中最温顺的一种,虽然力量上与老虎,狮子等超级猛兽相比较明显的差距,不过护子时的猎豹可以搏杀鬣狗这般强大的对手。狼是最大的犬科动物,也是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是所有家犬的祖先,一般体重在60千克左右,曾捕捉过84公斤的大狼,性格凶猛狡猾,冬季食物缺乏时,敢捕杀熊等强大动物为食。母系社会。
云豹/猞猁
云豹/猞猁
云豹体重25-40公斤左右,犬齿比例最大的猫科动物,有小剑齿虎之称,猫科动物的爬树冠军,体型最小的大型猫科动物。 猞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30-50千克,体长90-130厘米。熊猫
熊猫
剑齿虎(灭绝)
是大型猫科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旁支,生活在中新世——更新世时期。主要是分类在猫科下的剑齿虎亚科、鬣齿兽科及猎猫科,且包括有袋下纲的两个科,生存于新生代的不同时期,各自演化出像剑的犬齿。它们的上犬齿最长可达120毫米,纵然口合起来,其犬齿仍然清晰可见。剑齿虎一般都较现今的猫科粗壮,仿佛像熊一般。大部分剑齿虎亚科成员的捕猎对象是大型的食草动物。
残暴狮(灭绝)
残暴狮也称美洲拟狮,狮子灭绝亚种,史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残暴狮是冰河时期 (距今二百万年左右)游弋于北美大陆众多食肉动物中体形第二大的一类,而在美洲的猫科猛兽中则绝对是庞然大物了。
短面熊(灭绝)
距今200万年前,在美洲大陆上生活着的一类俗称“美洲短面熊”的可怕掠食动物。由于它们的主要猎物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故有时被称为“噬牛熊”。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经存在过,当时的北美短面熊主要包括两个品种:Arctodus simus(巨型短面熊)和Arctodus pristinus(倭短面熊)。而在南美巨型短面熊方面,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古生物学家发现迄今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熊。这种史前Arctotherium(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体重达到1600~1700公斤,站立时高度可达到4.2米。
安氏兽(灭绝)
属踝节目三尖中兽科(尚存争议),生活于晚始新世距今4000——3500万年前的中国,名称缘自其发现者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是曾出现过的最大的陆生哺乳类食肉动物之一。
深海巨蟹
深海巨蟹
巨型章鱼
巨型章鱼
逆戟鲸(虎鲸)
逆戟鲸(虎鲸)
大白鲨
大白鲨
抹香鲸
抹香鲸
蓝鲸
蓝鲸
鲸鲨
鲸鲨
海豚
海豚
梅尔维尔鲸(灭绝)
其颅骨的75%,以及牙齿和两颚的碎片于2008年在秘鲁皮斯科-伊卡沙漠、距今1200-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岩层被发现。2010年6月30日在《自然》杂志公布。是巨齿鲨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麦尔维尔鲸”(Leviathan melvillei),生活在距今1300万年前。麦尔维尔鲸以《白鲸记》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字命名。麦尔维尔鲸是一种食肉鲸鱼,与迄今已知体型最大的鲨鱼生活在一起,体长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其体型与现代雄性抹香鲸不相上下。
相比之下,现代抹香鲸主要以乌贼为食,而麦尔维尔鲸巨大的牙齿(有些长度达到36厘米)表明,这种庞然大物曾捕食更为强悍的猎物,包括鲸类的近亲。
巨齿鲨(灭绝)
巨齿鲨(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这种鲨鱼大约有15米甚至更长,体重大约有40吨。后期又有人发现更大的巨齿鲨牙齿,科学家推测,它有17米。重达50吨。是已发现地球历史上具有最强撕咬力量的生物之一,平均咬合力为26吨,最大咬合力可达28吨,其牙齿撕咬力量远远超过了霸王龙。 可以很轻松就咬碎鲸鱼最硬的头骨。生活在28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15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终极掠食者。
有人认为巨齿鲨可能仍然存活。
白头海雕
美国的国鸟,一种生性凶猛的大型食肉鸟类。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
金雕
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3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安第斯秃鹫
又叫康多兀鹫,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鹰”或南美神鹰。体长130厘米,体重达10千克,翼展可超过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雄性喙基部具肉瘤,脸裸露成红色。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
雕鸮
一种大型的猫头鹰。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
漂泊信天翁
是一种大型的信天翁,生活在南冰洋附近。漂泊信天翁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信天翁,也是众多鸟类中翼展最长的一种鸟,平均达3.1米,最长可达3.7米。飘泊信天翁之外型及大小与皇家信天翁极为近似,在远处极难清楚分辨。其出没的范围较广阔,几乎在整个南冰洋都有其踪迹,故得其名。
阿根廷巨鹰(灭绝)
体重可达70公斤,翼展最大可达7米,足有一架现代“塞斯纳”152轻型飞机那么大。新的模型显示,600万年前,它们在阿根廷上空滑翔而非拍着两个巨翅飞行。科学家总结说,飞离地面和降落对阿根廷巨鹰而言可能是很大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根廷巨鹰被认为是诸如鹳、兀鹫等现代大型猛禽的祖先。
桑氏伪齿鸟(灭绝)
是一种史前巨鸟,生活在距今2500万至2800万年前,即在恐龙灭绝之后,却远在人类出现之前。美国科学家根据该巨鸟遗骸鉴定,1983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附近被发现的鸟类化石复原推算出来的鸟类的翼展在20英尺到24英尺(折合6.1米到7.3米)之间,这个数字超过了之前的记录保持者阿根廷巨鹰(Argentavis magnificens),是现存最大的飞行鸟类——皇家信天翁的两倍。或许它会是史上最大的飞鸟。
棘龙
棘龙
霸王龙
霸王龙
蛮龙
蛮龙
马普龙
马普龙
鲨齿龙
鲨齿龙
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
魁纣龙
魁纣龙
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
西雅茨龙
西雅茨龙
索伦龙
索伦龙属于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是一种巨大的兽脚亚目(theropod)食肉恐龙,是体型仅小于棘龙、霸王龙、蛮龙、马普龙、鲨齿龙、奥沙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西雅茨龙的第10大食肉恐龙。与近亲相似,索伦龙也具有又长又厚的头骨,并长有数十颗如同利刃的利牙。通过与类似物种的比较,科学家们认为索伦龙的身长可达到13米,体重达到8.25吨,是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索伦龙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森诺曼阶到白垩纪晚期的土伦阶,与棘龙、鲨齿龙、三角洲奔龙等巨型食肉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北非地区。
薄片龙
薄片龙是晚期蛇颈龙类的代表,有着和长颈不成比例的小脑袋。薄片龙身体巨大,身长最高可达14米,体重可达7吨。
新西兰鱼龙
新西兰以前也曾有过鱼龙化石的发现,但像这次在一个地方有如此多的鱼龙化石确实令科学家十分惊讶。这具鱼龙化石仍然被巨石包裹着,只能看到鱼龙的部分肋骨、浆状骨和脊椎骨,所以Crampton也不能确定化石的完整性和大小。
经过测量,每块脊椎骨约有15厘米长,现代牛的单个脊椎骨大约为4厘米长,可以推测这具史前鱼龙会是一个庞然大物。
大部分的鱼龙体长在2米到4米之间,但也有超过15米长的超大鱼龙。它们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外形类似现代的海豚或虎鲸。鱼龙在大约距今2.5亿年出现到1.5亿年前灭绝。它们是当时地球海洋中的绝对霸主,主要以捕食鱼类为生,有时甚至会捕杀同伴。
霍夫曼沧龙
沧龙属(Mosasaurus)主模式种是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 , 于1780年被发现于荷兰 , 它的头骨长达2米多, 根据全长为头骨的倍来算 , 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全长至少有19.95米 , 它的牙齿长有切边。根据Lingham-Soliar (1995)的见解 , 沧龙属(Mosasaurus)有较大的眶部但是双眼视觉却相对较低 , 它们的嗅觉器官也不发达 , 他认为像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只是生活于水表面掠食者 , 生活的环境还是沿岸水表面及水深40-50 m。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有达46块骶椎 , 80块尾椎及筒形的躯干。
无齿翼龙
无齿翼龙英文名(pteranodon)的含义是“有翅膀而没有牙”。第一只无齿翼龙化石是在1871年发现的。othneil c. marsh 给无齿翼龙取的名。
与较早的翼龙类不同,例如:喙嘴翼龙、翼手龙属,无齿翼龙拥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类似现代鸟类。
风神翼龙/披羽蛇翼龙
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是一种翼手龙,也叫披羽蛇翼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风神翼龙翼展超过15米长,它是人类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
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是种翼手龙类,生存于晚白垩纪晚期(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神龙翼龙科是先进而缺乏牙齿的翼龙类。名称来源是阿兹特克文明里的披羽蛇神奎玆特克(Quetzalcoatl)。
大量来自全世界的证据表明,顶级猎食者留在环境中会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因为它们扮演着很多重要角色,比如降低食草动物对植被的过度啃食,这样就能增强栖息地的固碳能力,从而有助于人们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里奇说。
事实上,科学家早就提出了大型猎食者通过压低食草动物的数量,对食物链发挥重要生态影响的理论,但是他们发现了大型食肉动物影响生态系统的更多方式。首先,通过骚扰、威胁,以及有时候的直接猎杀,顶级猎食者还控制着中型猎食者的数量。失去大型猎食者可能意味着中型猎食者数量的突然爆发,对食物链下方的所有物种造成影响。比如说,澳大利亚修建了大型屏障,将澳洲野犬拦在了绵羊放牧区之外。然而就在这些地区,赤狐——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猎食者——失去了控制,给当地哺乳动物造成了更大压力。
总体上来讲,澳洲野犬遭受的压制可能促成了澳洲大部分地区有袋类和啮齿类的濒危和灭绝。”科学家写道。 肉食动物无可置疑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澳洲大陆。研究表明,海獭通过控制海胆的数量,埘其所处环境发挥着巨大影响。海獭如果被杀光,海胆便会数量激增,大面积毁掉海草林。研究者写道,“海獭增进了近海生态系统中海草和其他质地丰厚的大型藻类的富足与分布。”
也许顶级猎食者重要性的最著名例证来自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20世纪90年代,黄石公园将狼重新引入公园后对生态系统影响深远。狼回归之后,加拿大马鹿的行为变化显著:它们不再在开阔地啃牧,而是躲在森林中寻求保护。这使得公园中很多经受了几十年过度啃食的地方,包括河流及河床两侧的树木重新能够无所阻碍地生长。这一影响进一步扩展到了鸣禽、海狸、鱼等整体生物的多样性,甚至碳封存。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狼变成了黄石公园里真正的造林专家。
“黄石公园生态系统的弹性之大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这种现象并未在各处都迅速发生,但是在一些地方,生态系统正在开始恢复。”里普说,“大自然是高度互联的。黄石公园以及其他地方的工作表明,一个物种是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到一个接一个的其他物种的。见证大自然各物种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关联,足以令科学家心怀谦恭。”
尽管对猎食者重要性的理解正在转变,但世界上很多政府正在可悲地以错误方式管理其猎食者数量。“以北美的狼和澳大利亚的澳洲野犬为例来说,以捕杀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控制,通常会摧垮生态结构,造成狼和澳洲野犬数量增多而非减少,往往加剧而非减缓了它们对牲畜的攻击。”里奇说。他认为对猎食者的遴选策略, 可能会激化人类与猎食者的冲突,并且削弱生态系统功能。政府应当鼓励使用看守动物来保护牲畜的政策和做法,因为这样能够增加并保持环境及经济产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