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林业大学 编辑
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东北林大(NEFU),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教育部直属管理的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2012年教育部分别与原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部局和部省共建东北林业大学的协议。2011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3年10月30日,学校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8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761人、研究生10737人;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创办时间1952年7月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万钢、李坚、马建章、刘世荣学校官网https://www.nefu.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校园文化▪学校标识▪精神文化5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6校园环境▪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7校友情况8所获荣誉9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东北林学院(1952年-1984年)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颁发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决定成立东北林学院。当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东北农林学院。学校是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的,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 。
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 alt="
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773912b31bb051f819e950b422cdb44aed2e734a0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
1955年2月,为适应建校需要,学校组建了农、林两院基建工程队,为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兴建校舍。5月1日,时任刘成栋院长、王禹明副院长挖第一锹土,拉开了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勤俭办学的序幕。9月12日,属于东北林学院的两个系(林学系和森林工业系)的学生迁至新建教学楼上课 。
建成后的主楼
1956年4月,高等教育部和林业部决定将两院立即分开。5月4日,东北农、林学院召开全院人员大会,11日公布东北林学院院务委员会名单和各系、教研组负责人名单;21日公布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人名单。至此,东北农、林两院正式分开,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
1957年8月,开始筹建帽儿山实验林场,建场之初,只有少数下放干部和部分参加生产劳动的教师、学生,在帽儿山脚下造房子、开道路,进行勘察规划,抚育、造林,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为林场开发打下基础。1958年2月,凉水实验林场建立 。4月27日,东北林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胜利闭幕,休会后,各支部连续进行鸣放讨论,对党委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提出很多改进党委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见 。10月,带岭分院正式成立 。
1968年10月,各系师生上山搞"政治野营"。实际是迁校,校址设在带岭,哈尔滨设留守处。林学系去美溪、大丰林业局,采运系去凉水林场,水利系去南岔林业局,机械系去翠兰林业局,道路去友好、双子河林业局参加劳动 ,同时并入带岭林业干部学院,领导关系下放给黑龙江省。1970年大批教师和干部下乡插队,学校连续7年没有正式招生。1973年6月,在农林部的建议下,省决定东北林学院迁回哈尔滨办学。同年7月10日,迁回哈尔滨原址 。
1974年学校正式建立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经过陈大珂、周晓峰、王义弘、赵惠勋、王传宽等一批生态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1999年帽儿山森林生态站成为我国首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点站 。
帽儿山森林生态站
东北林业大学(1985年至今)
1985年,林业部下发文件,学校由东北林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学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拓展办学形式”的新阶段 。
1992年2月,经林业部批准该校原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所更名为东林大工程勘察设计院;7月, “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干训部“更名为“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993年10月,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
1995年5月5日,学校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著名野生动物专家马建章教授被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1月,经林业部批准,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
1996年2月,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自筹经费进行“211工程”建设,并于同年11月得到原林业部的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这一决策使东北林业大学得到了跻身强校之列的机会,奠定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1997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原林业部组织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审定。
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自筹)审定会
1998年3月6日,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2月18日,学校正式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
2005年9月8日,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东北林业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规划 。2006年9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
2008年10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校友会正式成立 ;同年,学校“林业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 。2009年8月,学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同年12月,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2010年11月29日,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
2011年6月,学校申报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建设立项,标志着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12月8日,学校原校长李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3月,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 。7月,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这是我国林业行业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9月,学校申报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了东北林业大学“2011计划”建设 。
2013年6月9日,学校与国家林业局携手全行业共同建设的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举行试运行启动仪式,这是国内首家专题类森林博物馆 ,该馆在7月5日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普基地 。10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国家林业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11月20日,学校主办的《林业研究》(英文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B类项目支持,成为中国林业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经费支持的英文学术期刊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章程第51号核准书,正式对《东北林业大学章程》予以核准通过,标志着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6年,教育部审核通过了《东北林业大学主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同年,学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批2016年度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 。2017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12月,入选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鸟瞰图
2018年12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学校校牵头组建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东北森林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及“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顺利揭牌成立 。
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同意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其英文译名为Aulin Colleg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该学院是国内95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同时具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12月,东北林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
2020年11月,学校首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11月28日,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
2024年1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科研教学协同育人中心揭牌 。2024年7月7日,东北林业大学成立生态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alt="
东北林业大学"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788d43f8794a4c27d1e8bef51ac0cd5ad6edcc493e5?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东北林业大学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0月30日,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林学院 | 林学、森林保护、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农林智能装备工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园林学院 | 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 |
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广告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 |
奥林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化学(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家具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未来技术学院(2024年正式招生) | 林学类(成栋实验班)(含林学、森林保护方向)、林业工程类(成栋班)(含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
国际交流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30日,东北林业大学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
学位授予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畜牧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 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农业、风景园林、林业、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
参考资料: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 (数据截至2023年11月9日)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 |
重点学科
类别 | 学科名称 |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参考资料: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十二五”省重点学科(2011年) | 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
“十二五”省重点学科(2011年) | 机械工程 |
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生药学 |
参考资料: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梯队名称 | 所属学院 | 带头人 | 后备带头人 |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于海鹏 | 谢延军 |
林木遗传育种 | 林学院 | 杨传平 | 王玉成、高彩球 |
森林经理学 | 林学院 | 李凤日 | 范文义、刘兆刚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林学院 | 赵雨森 | 刘滨辉、王恩姮 |
林业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曹玉昆 | 王玉芳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守新 | 李淑君、陈志俊 |
发育生物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玉花 | 庞秋颖、薛哲勇 |
参考资料: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学术评估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 评价等级 | 学科名称 | 评价等级 |
---|---|---|---|
林业工程 | A+ | 生态学 | B |
林学 | B+ | 机械工程 | C+ |
风景园林学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农林经济管理 |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生物学 | B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30日,近年来,学校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青年学者6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4人。
类别 | 名称 | 时间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李坚 | 2011年 |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胡海清 | 2000年 |
杨传平 | 2000年 | |
王政权 | 1998年 | |
祖元刚 | 1998年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刘守新 | 2010年 |
阎秀峰 | 2010年 | |
付玉杰 | 2008年 | |
王传宽 | 2008年 | |
王清文(调出) | 2006年 | |
迟德富 | 2004年 |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 严善春 | 第12届(2021年) |
裴玉龙 | 2020年 | |
杨传平 | 第5届(2009年) | |
马建章 | 第4届(2008年) | |
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 | 崔晓阳 | 第三届(2021年) |
马玲 | 第二届(2019年) | |
迟德富 | 第一届(2017年) | |
穆立蔷 | 第一届(2017年) | |
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 王钧、张韫、黄占华 | 第十四届(2023年) |
崔晓阳、贾杰、汪金英 | 第十三届(2022年) | |
徐启江、马玲、牛娜(青年教学名师)、李博(青年教学名师) | 第十二届(2021年) | |
冯富娟 | 第十一届(2019年) | |
迟德富 | 第十届(2018年) | |
程瑞香、裴玉龙 | 第九届(2017年) | |
岳桦 | 第八届(2015年) | |
张伟、吕洁华 | 第七届(2013年) | |
郭明辉、邹红菲 | 第六届(2011年) | |
杨传平 | 第五届(2009年) | |
严善春 | 第四届(2008年) | |
宋冶 | 第三届(2007年) | |
马建章 | 第二届(2005年) | |
肖向红 | 第一届(2003年) |
年份 | 团队名称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木材科学与工程核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志坤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宋文龙 |
党委副书记 | 陈文慧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宋吉红 |
副校长 | 孙猛、刘守新、翟雪峰、于海鹏、李明泽、张春雷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
刘成栋(刘达) | 1952-1963 | 院长 |
1953-1954 | 党委书记 | |
1958-1960 | ||
王禹明 | 1954-1958 | 党委书记 |
1958-1960 | 党务第二书记 | |
1960-1966 | 党委书记 | |
张恒轩 | 1975-1977 | 党委书记 |
王若平 | 1977-1980 | 党委书记 |
杨衔晋 | 1979-1983 | 院长 |
丁以 | 1981-1983 | 党委书记 |
修国翰 | 1983-1985 | 院长 |
1985-1989 | 校长 | |
1984-1988 | 党委书记 | |
朱国玺 | 1990-1995 | 校长 |
李希明 | 1991-1998 | 党委书记 |
李坚 | 1995-1996 | 代理校长 |
1996-2007 | 校长 | |
王学全 | 1999-2010 | 党委书记 |
杨传平 | 2007-2017 | 校长 |
吴国春 | 1998-2001 | 纪委书记 |
2001-2007 | 纪委书记 | |
2010-2017 | 党委书记 | |
李斌 | 2017-2023 | 校长 |
参考资料: |
帽儿山实验林场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教学区(实验林场,以下简称“教学区”)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境内,是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及成果推广与转化基地。帽儿山地区的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是典型的东北东部天然次生林区,原始地带性顶级群落为红松阔叶林。由于遭受日俄侵略破坏,原始植被发生了逆向演替。形成了目前以珍贵阔叶林、杨桦林、柞木林等为主的天然次生林与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人工林镶嵌分布的森林景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95.7%,森林总蓄积量为412万m³。教学区境内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型多样,木本和草本植物超千种,各种动物和鸟类400余种,昆虫1200余种。
帽儿山实验林场" alt="
帽儿山实验林场"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3119313b07eca806538ce821d7b80dda144ad342507?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帽儿山实验林场
凉水实验林场
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经原林业部(国家林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带岭林业实验局第二伐木场的基础上建立凉水实验林场,划归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是东北林业大学直属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集教学实习、科研、科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地带性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北部亚地带,典型阔叶红松林分部亚区,为世界红松林分布的中心地带,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全区植被可划分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沼泽等6大植被类型11个群系19个群丛。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凉水五花山

凉水镜池
姓名 | 简介 |
---|---|
万钢 |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 |
肖兴威 |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 |
姓名 | 简介 |
---|---|
海阳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总监 |
沈南 | 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影视演员 |
姓名 | 简介 |
---|---|
李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马建章 | 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世荣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同作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姓名 | 简介 |
---|---|
胡永红 |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胡延国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时间 | 名称 |
---|---|
2011年、2014年、2017年 | 全国文明单位 |
2020年 | 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 | 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 | 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 |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
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
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 | |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 | |
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 |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 |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 |
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 | |
黑龙江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 | |
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 |
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
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 |
22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