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权开花调 编辑
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2006年5月20日, 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1。
中文名:左权开花调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山西省左权县
非遗类型:民间音乐
非遗编号:Ⅱ—1
保护单位:左权县人民文化馆
左权开花调
据《辽州志》记载,上古五帝颛顼之子祝融封于辽阳(上古时的左权县),人们在供奉远祖祝融的祝融祠举行祭祀活动时,曾经反复吟唱、祈祷祖先赐予他们光明和幸福。隋开皇十年(590)恢复县制后,民歌独特的风格开始形成,大腔、小调、杂曲三种形式交相辉映。事实上,从现在左权民歌“大腔”的曲牌结构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赚”、元代“散套”的痕迹。明清时期,民歌已经成为人们抒发怀抱、寄托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武军山诗抄》《辽阳痴士诗抄》等文集和流传至今的《绣荷包》《闹五更》《禁洋烟》等歌词中都不难找到历史的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们用民歌宣传抗日。
左权民歌分为大腔、杂曲、小调三种形式。左权开花调是小调的一种。 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小调中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歌艺术形式——开花调。左权开花调属“山歌体”,因唱词精巧新颖,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开花调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形式
左权开花调
音调
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多属情歌,音调简洁,大多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题,歌词大都是人们在乡间田野劳作时即兴而作,上句借喻花开,下句说情叙事,所谓的“花”,不仅植物可以开“花”,日常生活用品、物品中的剪刀、笤帚、石头等也可开“花”,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咯蛋儿亲”“山药蛋开花结疙瘩儿,吃蛋亲足俺的心肝瓣儿”。本地方言“啊咯呀呀呆” “亲咯蛋儿” “亲呀咯亲呀么呆呀咯呆”作为衬词、衬句,凸显了左权的方言特征,也表达了一种亲昵、爱恋的情感。
内涵
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的代表曲目包括《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会哥哥》《格旦亲》《想亲哥》《土地还家》等。
传承价值
左权开花调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在整个音乐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创作领域里,可以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国民歌歌种,独树一帜,自成脉络,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
传承人物
刘改鱼,女,汉族,1939年生,山西省左权县人。2009年5月,刘改鱼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左权县申报。刘改鱼自六七岁起跟村里人学唱民歌和左权开花戏,后师从程计年等当地民歌手学习经典民歌。
保护措施
左权开花调演出
2015年3月27日,以刘改鱼命名的民间音乐传习所在山西晋中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刘红权希望在此找到后继人才。
2019年11月12日,左权开花调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保护单位为左权县民歌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左权开花调项目保护单位左权县民歌研究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左权县人民文化馆。
衍生作品
2015年,大型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在北京舞蹈学院剧场上演。《太行奶娘》在剧本、唱词上传承了左权传统“小花戏”及“开花调”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
国际传播
2009年10月,左权开花调艺术团首次走出国门,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艺术节。
2016年山西左权籍作家刘红庆的《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被旅居美国的音乐家周勤如翻译成英文,以《Qingedan Singing Kaihuadiao》为题在面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的英文学术刊物《MUSIC IN CHINA》(《音乐中国》)第6卷春季号上作为首篇发表。这彰显了左权开花调研究进入了国际音乐学术视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