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山花儿 编辑
宁夏回族山花儿,是指主要流传于六盘山宁夏回族中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宁夏回族山花儿带有浓厚的回族民俗文化特征,在继承古陇山民歌“三句一叠”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2 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山花儿”比赛
图3 宁夏山花儿歌手马汉东和温彩云表演
1、回族民俗文化:自唱自娱和小范围传唱。
2、文学:在继承古陇山民歌“三句一叠”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
3、音乐:继承古陇山徒歌四声、五声徵调特征,吸收信天游,爬山调、洮岷花儿、河湟花儿以及伊斯兰音调的多种影响,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
宁夏回族花儿的代表曲目有《黄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
图4 宁夏回族山花儿演出
2、民族学、民俗学价值:保持山歌野曲的粗犷豪放特点,又具有流畅优美的小调韵味。
3、文学和音乐研究价值:三句一叠、双字尾押韵等是陇山地区较为独特的一种体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商徵型四声腔和五声徵调的基础上,演变成为曲式、调性、旋法、节奏多样,风格独特的花儿歌种。
4、对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口头传播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图5 宁夏山花儿在央视演出
1936年,王洛宾、肖军、洛珊赴西北参加战地服务团,途经六盘山下,由于迷恋花儿唱家五朵梅的山花儿,放弃赴欧洲深造机会,扎根西北,采集民歌。他当年搜集整理的大批山花儿作品多已散失,仅留下一首典型的山花儿 《眼泪花花把心淹了》,是三句一叠的体裁,也是中国最早用现代记谱形式完整记录的山花儿。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宁夏文化文艺工作者搜集挖掘了一大批当地民歌(含山花儿),汇集成册,拯救了濒于消亡的“回族山花儿”。
1980年,文化部与中国文联为编纂七套艺术集成与三套民间文学集成而实施了一次拉网式大规模普查与搜集整理战役,“回族山花儿”分别载入《中国民歌集成·宁夏卷》和《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内。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能够掌握多首曲目和风格的山花儿唱家已属凤毛麟角,且多已过古稀之年,自然传承纽带已断裂微存,而现代化的冲击使其乡土文化本色特点不断流失,山花儿的生存出现了危机。 2000年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到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上来,“回族山花儿”几经梳理包装,终于登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获得“宁夏回族山花儿”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图6 “宁夏回族山花儿”传承人张明星
作为“回族山花儿”主要流传地——海原县于2000年创演了大型花儿歌舞《花儿故乡》《海风吹绿黄土地》《花儿红、香山香》等,200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宁夏(海原)花儿艺术节”。 编辑出版了《宁夏回族山花儿200首精选》一书,在第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期间召开了第四届民歌花儿研讨会。2009年中国宁夏首届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期间,还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中央电视台第三套 “民歌中国栏目”对歌会进行了全程录制和播出。
遗产级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国发〔2006〕18号
批准日期:2006年5月20日
批准机关:国务院
批准序号:51
遗产编号:Ⅱ—20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项目名称: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
申报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