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城花鼓 编辑
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翼城花鼓,据史料记载,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就已存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到了清代,这项活动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11。
中文名:翼城花鼓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遗产编号:Ⅲ-11
申报地区:山西省翼城县
起源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就有了翼城花鼓,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的热哄哄。”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
《翼城市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可见翼城花鼓在明万历以前就已存在。
发展
翼城花鼓
民国16年修编 《翼城市志》(国戚卷)第1页和民国16年修编《翼城市志》(祠祭卷)第30页以及民国16年修编 《翼城市志》祠祀卷均有记载,相传明万历李太后(翼城西关人)其父下世后牞她回翼城探乡祭祖牞适逢元宵佳节闹红火牞在观看了高跷、狮子、秧歌、花鼓等许多节目后,对翼城花鼓特别感兴趣,于是当场就奖赏表演者银子三千两。
翼城花鼓
由清代至今,翼城花鼓已成为百姓庆丰收、祭祖先的例行表演形式,所谓“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
第三种是踩高跷和杠上表演。鼓手踩着高跷打着鼓走圆场,技艺高的鼓手踩高跷劈叉,起来后继续表演。在上杆表演时有几个队员抬着一根杠子上场,像猴子一样爬上杆表演造型。如“空中取酒”、“仙人过桥”、“蝎子倒挂”、“老虎大张口”等。此种形式也有不踩高跷表演的。除此还有对鼓表演牞对鼓表演俗称“二龙戏珠”,具体打法是:两个鼓手分别咬住鼓上的两条绸带向后拉,使鼓悬在空中,互相交替对打,同时运用转身打、跪着打、掏腿打等技巧。
演奏特点
动作特点
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开始只是一人一鼓表演,将鼓系在胸前右高左低,成斜坡状,双手用鼓槌在鼓的两面轮流击打,每拍两下,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打一个鼓,双手使用的是木制硬槌,同时有大锣、呆锣、小镲伴奏。后发展到一人多鼓表演,是由一个技艺高超的鼓手,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系鼓进行表演。
一般的最少挂三面鼓,三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五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两个腰鼓;七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胸鼓、一个肩鼓、两个腰鼓和两个腿鼓,名为“满天星斗”;九鼓是再加上两个小脚鼓。打多鼓右手使用的是用牛筋或麻绳制成的软绳。多鼓表演时是背花锣者先出场,再引出多鼓手,二人一退一进,到了场子中心后,背花锣者闪到一旁为鼓手击锣助威,让多鼓手开始表演自己娴熟精湛的击鼓技巧。因为鼓手身上系挂的鼓多,不便于大幅度的移动位置,所以多在原地表演。观众可以看见艺人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飞舞缠绕,无论是蹲下打、跑起来打、左旋右转、拧腰甩膀、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接连不断。花鼓的另一种打法就是将鼓斜挎于腰侧,鼓槌的持法打法类似腰鼓,手腕手臂动作神速。
花鼓唱腔
翼城花鼓
传承价值
翼城花鼓
在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用震天的锣鼓、生机勃勃的集会游行来唤醒大地,催促春耕,祝愿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花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含有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此外,在寺庙迎神赛会的时候,也有大规模的花鼓出动,这类群众性的集会是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娱乐活动。
传承人物
杨作梁,男,汉族,1938年生,山西翼城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翼城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翼城县申报,申报项目:翼城花鼓。
张飞飞,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翼城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翼城县申报,申报项目:翼城花鼓。
保护措施
翼城花鼓
北关示范小学花鼓节目队始建于1985年,起先有鼓手、伴舞和配乐人员40余人。之后,聘请老艺人张增发传授花鼓技艺,北关示范小学每两年更新、培养一批花鼓队员,每批40~80人。花鼓队多次参加山西省和全国民间舞蹈、锣鼓大赛和艺术节表演。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翼城县人民文化馆获得翼城花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翼城花鼓”项目保护单位翼城县人民文化馆评估合格。
重要活动
199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大型活动中,翼城花鼓得到展示。
2004年,翼城花鼓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春光这边独好》春节文艺晚会。
2006年10月,翼城花鼓参加了央视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
荣誉表彰
2005年,翼城花鼓在中国首届国际黄河合唱节上获得表演金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