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康弦子舞 编辑
芒康弦子舞是芒康当地的一种民间歌舞,它以弦子为伴奏乐器,男女聚集在一起,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歌唱。芒康弦子舞在藏语中又叫“蕃谐羌”,“蕃”藏语为藏族,“谐”为歌舞,“羌”为跳。弦子称为“比旺”,是一种当地老百姓自己发明的二胡,在史书中称为“胡琴”。昌都芒康县弦子舞历史悠久,据考证,唐朝时期芒康就已有弦子舞出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文化局获得芒康弦子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中文名:芒康弦子舞
性质:一种民间歌舞
藏语中叫:蕃谐羌
史书中称:胡琴”
弦子舞是芒康当地惟一特有的民族歌舞。每当节日,人们相聚一处,跟在一位或几位边拉琴伴奏边频频起舞的男子身后,甩动长袖蹁跹起舞。芒康弦子舞姿圆活、狂放而流畅,有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以长袖飘飞最有特色。舞者随着弦子乐曲晃动而发出阵阵“颤声”,舞蹈动作相应产生“颤法”,这些动作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形体特征,有“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类别。现存芒康弦子有不少各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如端庄稳重的盐井弦子舞、潇洒飘逸的徐中弦子舞、动作难度较大而轻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自由开放的曲邓弦子舞等。在清晰婉转的琴声下,弦子舞队无论是聚拢散开、列队绕行,还是扬袖旋转,都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容。
芒康弦子舞
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多人少,场地大小,或台上台下,均可跳弦子舞。跳弦子舞时,一般都围着篝火,呈圆圈起舞,人多时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开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圆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边唱边跳。唱词为"谐"体的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歌声此起彼落,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跳舞的节奏快慢,都是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每首歌舞的节奏一般都是先慢后快,在悠扬缓和的旋律中开始,在流畅而欢快中表现,在升腾而热烈中结束。
芒康弦子舞
芒康弦子舞
盐井弦子舞
盐井弦子舞端庄稳重,在端庄稳重中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有澜沧江的气势,有高山流水的神韵,有气势恢弘的唱词,给人一种豪情壮志,奋发向上的感觉。曲孜卡的三弦舞又独具澜沧江江西的风格,有“茶马古道”的神韵之感,恢弘的音调配合粗犷的舞姿,原始、古朴、典雅。
徐中弦子舞
芒康弦子舞
索多西弦子舞
善于模仿的索多西弦子舞,动作难度大而又轻松舒展,给人一种奔放、活泼之感。长袖拂扬,动作幅度大,音乐舒畅欢快,脚步轻松,身体舒展,突出了长袖舞的特点。《兔子欢奔》舞是索多西弦子舞的代表作,表达了索多西人民向往自由,追求爱情,热爱生活,歌颂家乡的美好愿望。
曲邓弦子舞
曲邓弦子舞的自由开放,轻松欢快,鲜明的节奏,热烈的情绪,表现出了曲邓人民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和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誉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团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朴、典雅、飘洒、悠扬而欢快的特点,使人百看不厌。并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独到之处,是藏民族文化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如今芒康弦子舞已经成为广大藏族群众重要的娱乐方式,芒康十六个乡(镇)每逢佳节,都要开展以弦子舞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芒康弦子舞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独特,民族气质强烈,高原特色浓郁,流派较多,表演体系完整,其歌舞传统弥足珍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