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青热巴 编辑
丁青热巴是丁青地区的表演艺术。
丁青,素有“热巴艺术之乡”的美称。丁青县原名琼波,在藏语中意为大鹏鸟之子,所以“丁青热巴”也称之为“琼波热巴”。热巴,主要流传于昌都地区,是一种由铃鼓舞为主,伴有舞蹈、朗诵、戏剧、杂技、气功、武术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丁青热巴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巧、风趣的说辞、奇特的面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雪域高原上古老灿烂文化艺术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
中文名:丁青热巴
别名:“琼波热巴”
地点:丁青
舞蹈形式:热巴舞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
(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从而成为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热巴舞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丁青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也叫米拉日巴。传说昌都地区丁青县当时属热带气候,有大象在此生存,人们杀大象后取其皮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丁青县可以说是热巴舞的发源地。
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
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音乐以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为特点,主要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等。
丁青热巴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解放后,民间的热巴艺人虽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故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热巴,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如今,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
丁青热巴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过去,丁青热巴是专业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能,这些舞者以流浪卖艺谋生,且大多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热巴舞。2006年6月,丁青热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青热巴这个隐没在草原和大山深处的古老艺术品种开始被世人所关注。
2002年,丁青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5月,丁青县热巴舞表演队代表西藏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金奖”。
丁青热巴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解放后,民间的热巴艺人虽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故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热巴,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如今,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丁青热巴在当今所谓现代艺术泛滥的芬芳世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且成舞成歌成史,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且后继有人,得益于那些热爱并投身于热巴艺术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古老文化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
丁青热巴作为一种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在国家的政策保护下,各级有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将其发展和继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