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达温舞 编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斯达温舞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四川省黑水县传统舞蹈类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

2006年5月20日,卡斯达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3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卡斯达温舞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四川省黑水县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遗产编号:Ⅲ-33

历史渊源

编辑

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最初是由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产生的祭祀礼仪。

唐代以前,由于黑水河流域战事连连,它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征战祭祀活动,当代,已成为年节、庆典、喜丧等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活动。

吐蕃王朝为了维护边境的稳定,阿里头人派英勇善战的军队进驻藏区,由于当时的交通和心血闭塞,后来这支军队就长期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2006年5月20日,“卡斯达温舞”经四川省黑水县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蹈特色

编辑

音乐特点

卡斯达温舞是以歌伴舞的舞蹈,无乐器伴奏。表演时由男子先唱女子随唱,并且一个曲调反复演唱。音乐节奏固定不变,在歌唱中边舞蹈边换队形。为使舞蹈有起伏,伴唱还常以两声部形式进行,说唱高声部,合唱低声部。歌声悠闲舒缓,但舞蹈动作却是急速变化的,从而形成了慢歌快舞的特色。此外还有一显著特色:在旋律进程中男女两个声部各带性格特征,女高男低,层次分明。特别是在两个声部拖腔上形成小七度,男声粗犷狂呼,女声虔诚祈祷,造成两个声部的极度紧张感,勾勒出一幅身披铠甲的斗士在高山荒野,空旷沟壑,举刀狂呼的画面,充分体现了藏民粗犷奔放的性格。

表演形式

卡斯达温要求部族中年龄凡十五岁以上的人都必须参加,由德高望重的人作为领舞者,本部族全体男子在领舞者带领下列队从室内到寨外,举枪走碎步,女子在场坝口横排迎候。进场后,女子随男队走圆圈,并在领舞指挥下开始舞蹈,舞蹈共有四段,男女轮换唱歌舞蹈。

服装特征

男舞者头戴牛皮头盔,头盔顶盖一层黑色牦牛尾毛,上插一30厘米高铁制蚜杈,上栓一方形彩旗,每枝扎一白色鹰羽毛,穿白衬衣,深色彩裤,外套牛皮铠甲,腰系红色腰带。腰后挂串铃,腰前插刀鞘,穿藏靴。女舞者头戴盘呢帽,梳独辫,编入蓝色丝线,垂于脑后,戴银制镶珊瑚耳环,穿黑、蓝或绿色藏袍,外套坎肩式连裙衫,胸前挂银质珊瑚饰物,系织花腰带,穿藏靴。

舞蹈动作

卡斯达温舞的动律特点是男子主要以胴体轴向转动和基本步法以“碎步”、“垫步”、“踏跳步”为主,舞蹈动作急促有力。女子主要以胴体轴向转动快速转胯、“碎步”、“垫步”、“蹉步”为主。舞蹈动作在急促有力的动势中不失委婉柔美。独具原始古朴、奇特简练的风格。尤为独特的是,整个祭祀礼仪活动,始终随歌而舞,无乐器伴奏,音乐旋律进程中不协和的大二度奇妙的和谐。男女声部各带性格特征,男声粗犷高吭,女声虔诚祈祷吟唱,随着男子手持兵器急步踏跳,女子连臂颤膝转胯,层次分明的性格对比,无比奇特地勾勒出一幅身披铠甲的斗士,高山荒野、空旷沟壑,举刀挥呼的壮美画面,充分体现了远古民族既有深沉的内涵又有粗犷奔放的民族性格。

主要分支

编辑

卡斯达温舞在黑水县扎窝乡、红岩乡、维古乡三地分别呈现出以铠甲舞为基础的三种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扎窝乡朱坝村

扎窝乡朱坝村的卡斯达温舞旋律性不强,有男舞者吼唱,女舞者随唱,成一个乐段或一个乐句的反复,多在固定的歌唱中,插人舞蹈动作和变换动作、队形。歌曲采用独特的二声部形式,舞蹈动作急促,形成慢歌快舞的特色。

红岩乡俄恩村

红岩乡俄恩村的卡斯达温舞旋律性强、节奏鲜明,有行进之感。与扎窝乡的“卡斯达温”相比,基本动作与步伐相同,但随着强旋律性而在节奏、队形变化上有着迥然不同的“武”舞之风。

维古乡

维古乡的卡斯达温舞旋律丰富,伴有歌颂性强烈的歌声,其舞蹈风格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新的发展。其保留了“铠甲舞”的原生形态,但在丰收或节日庆典前的求佛保佑活动中已不再身穿铠甲而舞。

传承现状

编辑

传承价值

“卡斯达温”具有罕见的民间习俗歌舞特色,其风格很独特是藏区独一无二的出征舞,方言唱词中的语言有西藏阿里等地的古藏语成分,因此,卡斯达温舞对黑水民族史、语言学、民俗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卡斯达温”具有独特的祭祀礼仪歌舞形式的特征,即习俗活动始终贯穿于歌舞形式之中。

传承人物

斯旦真,男,藏族,1925年生,2009年去世,四川黑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卡斯达温舞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黑水县申报。

保护措施

阿坝州文化局通过形式多样的“卡斯达温”歌舞艺术展览、展演及文化节等活动,扩大“卡斯达温”歌舞文化的影响;其次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建立“卡斯达温”歌舞文化网站,实施高科技、数字化工程,使“卡斯达温”歌舞文化内容产业在信息互联网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存在,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对“卡斯达温”歌舞进行立体多维的宣传;再次是采取虚实结合和无中生有的办法,加强对濒危的“卡斯达温”歌舞艺术的搜集整理和征集收藏工作,将丰厚的“卡斯达温”歌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浓缩到一大批专著、读物、画册、DVD或VcD光盘、电视专题片、文学作品里,使其进入千家万户。

黑水县旅游局组织民间“卡斯达温”歌舞表演艺术活动和民间“卡斯达温”歌舞艺术产品的促销活动,大胆鼓励民间“卡斯达温”歌舞艺人将艺术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其次是积极组织力量,挖掘民间“卡斯达温”歌舞文化的艺术潜力,不断推陈出新;再次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民间“卡斯达温”歌舞文化进行打造和包装,开拓“卡斯达温”歌舞艺术市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黑水县文化馆获得“卡斯达温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卡斯达温舞”项目保护单位黑水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活动

2010年,在黑水首届国际冰川彩色森林节中,卡斯达温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3年,在第四届黑水·达冰山冰雪旅游节中,卡斯达温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3年,在黑水县举办了“喜迎州庆暨幸福家园欢乐乡村”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卡斯达温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荣誉表彰

2013年,黑水县藏族歌舞卡斯达温之乡入编省文化厅编辑出版的《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

2014年,卡斯达温获得卡斯达温“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