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丘罗罗腔 编辑
灵丘罗罗腔,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灵丘罗罗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其唱腔中存在曲牌唱腔与板式唱腔有机结合的特殊结构,如以甩板,数词与流水组合为一套曲子,等等。罗罗腔演唱中在每句的句尾常用假嗓“要腔”,其伴委方式较为特别,
2006年5月20日,灵丘罗罗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 42。
中文名:灵丘罗罗腔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山西省灵丘县
遗产编号:Ⅳ-42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灵丘罗罗腔
过去,灵丘罗罗腔多在敬神许愿时演出。大同城南有些村庄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或七月十五日,都演出灵丘罗罗腔。应县一带逢婚嫁喜事,常把它的娃子腔作为吉祥之音,请“鼓匠班”吹奏,并称“娃子腔”为“喜娃子”。
20世纪20年代初,这一剧种趋于衰落,至建国前,已绝迹于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60年成立了专业的灵丘罗罗腔剧团,1961年参加了山西省小剧种会演,受到重视。
1964年该团演出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戏《赤叶河》,并参加山西省现代戏会演。
唱词
灵丘罗罗腔剧照
动作
灵丘罗罗腔表演上讲究“四功五法”,表演程式如“起霸”、“走边”、“越马”、“登殿”、“坐帐”等,也都规范成套。此外还从山西北路梆子吸收了走“花梆子”的步法。
唱腔
灵丘罗罗腔
灵丘罗罗腔的唱腔曲调很多,据说原有七十二种,但大部分已经失传。唱腔中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如【娃子】、【彩腔】、【山坡羊】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唱腔结构又在不断变化。罗罗腔传统的音乐唱腔主要有甩板、数词、流水、平板、垛板、散板、娃子、哭腔、起膛等十多种,其中说唱性较强的数词是代表性的唱腔。在其唱腔中存在曲牌唱腔与板式唱腔有机结合的特殊结构,如以甩板、数词与流水组合为一套曲子,等等。罗罗腔演唱中在每句的句尾常用假嗓“耍腔”,其伴奏方式较为特别,“唱时不伴”,乐器过门在每句的尾音处进入。音乐属多调性曲牌联缀体,其特点是明快,流畅,适于抒情叙事。它的唱腔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宫调式的“数词”,另一类是微调式的【娃子】,还有一种叫【流水】(属“娃子”系统)。“数词”男女分腔,其余皆为男女同腔同调。在演唱上具有行腔吐字清楚,说唱性强和真假声结合使用的特点。
乐器
灵丘罗罗腔
角色
灵丘罗罗腔角色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门”为主,表演上细腻真实,活泼酒脱,颇有生活情趣。其它行当的表演大都与北路梆子相似。
罗罗腔的传统剧目很多,经常上演的蟒靠戏有《杨家将》、《罗通扫北》、《淤泥河》、《邯郸会》、《两狼山》;公案戏有《龙宝寺》、《海瑞搜宫》、《调寇》、 《黑驴告状》;家庭生活戏有《小二姐做梦》、《打鸟》、《锦缎记》;神话戏有《火焰山》、《无底洞》、《卖绒花》等,共四十余出。
传承价值
灵丘罗罗腔为了解戏曲传统、认识戏曲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活生生的材料。
灵丘罗罗腔体制完备, 角色体制、音乐体制以及舞台体制都具有自己特色,尤其是音乐体制,传统唱腔曲牌与不完备的板式唱腔结合是中国戏曲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初级形态, 对中国戏曲发展史具有益的学术研究价值。
传承现状
由于资金缺乏,演出市场萎缩,演员纷纷流失,古老的罗罗腔在现代社会陷入了生存的困境,1960年成立的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是仅存的一个专业演出团体。
传承人物
范增,男,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申报。申报项目:灵丘罗罗腔。
保护措施
艺人培养
为继承和发展罗罗腔,2006年,范增委托大同艺校成立了灵丘罗罗腔学员班,招收学员30名,开创了学院科班培养的先河。培养了白玉文、郭德宝等剧团骨干。
政府支持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投入保护新举措,如改造修建两百平米的排练厅,设置更新舞台设备;专访罗罗腔老艺人并录音录像;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和唱腔;灵丘县政府拨款10万元解决剧团急需的演出服装和舞台设备。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灵丘县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获得“灵丘罗罗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灵丘罗罗腔项目保护单位灵丘县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评估合格。
荣誉表彰
2004年12月, 罗罗腔剧团传统剧目《小二姐做梦》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山西选拔赛铜奖。
2008年1月3日,罗罗腔剧团首次参加第十一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评比演出,以精品剧目《描金柜》获得三项大奖。
重要演出
1961年,罗罗腔剧团参加山西省小剧种会演。
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12日,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丝弦剧院举行,灵丘罗罗腔剧团演出了经典传统剧目《清风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