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纸(广东剪纸) 编辑
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广东剪纸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明清是艺术大发展时期。广东剪纸题材丰富,寓意广,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其剪纸手法精巧细腻,阳剪阴剪配合使用,铜凿剪纸“凿”与“画”风格独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
2006年5月12日,剪纸(广东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中文名:剪纸(广东剪纸)
遗产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汕头市、广东省潮州市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批准时间:2006年5月12日
遗产编号:Ⅶ-16
广东剪纸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
(1)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清光绪时期,在佛山就有店号30多间,从业人员达300多人,产品销往国内各个地方,甚至远销南洋。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料纸、打铜、铜箔、朱砂年红染纸、花红染纸、染色纸等12行都蓬勃发展,店号数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们所生产的蘸料纸、各色染纸都是佛山剪纸的材料来源。
佛山铜凿剪纸始于元末明初,它是“不用‘纸’的剪纸艺术”。佛山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是薄如蝉翼的铜箔,因此作品能呈现出珠光宝气、金碧辉煌的独特效果,早期常用于鞭炮、烟花的包装及喜盒的装饰。
(2)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阳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潮阳民间剪纸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个花样,出版了《潮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阳剪纸作品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和《潮汕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书。1997年,潮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
(3)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还有江根和、李木林、杨学友、罗瑞瑜、辜秋泉、谢楚周等尼姑带出的潮州剪纸艺人在当地剪纸创作中发挥作用。1962年后,因寺院僧尼无后,出家者少,潮州剪纸渐失传人。
(1)佛山剪纸
佛山铜凿剪纸
佛山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是薄如蝉翼的铜箔,因此作品能呈现出珠光宝气、金碧辉煌的独特效果,早期常用于鞭炮、烟花的包装及喜盒的装饰。
(2)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
(3)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具有清新、明朗、淳朴的风格,有刻剪交错的多色剪纸、有遒劲有力纤细的纯色剪纸、刻纸衬色和刻写紧密配合的写料刻纸等多种风格特色,可以适应多种社会需求。它纤巧秀丽、造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潮州剪纸很少复刻,即使需要画稿也很简单,大多数在剪制时创意灵活,别出心裁,巧妙加工。其作品多用于贴物,装饰性强。形式有“团式贴花”“适样贴花”“影戏剪纸”和“刺绣剪纸”等。
(1)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剪纸手法分为剪和刻两大类。剪,多为随意剪制,每次两三张,如礼品花、灯花、乞巧节的烛台花、香案花、饼花等即以此法制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张,粗犷的图案可刻50至100张不等,便于大量复制。佛山剪纸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随意磨制而成,宽度从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余把。操刀时以握毛笔法持之,垂直切割,线条连接而不断,成型如网状。
佛山铜凿剪纸的铜凿料是用特制的小圆珠凿在铜箔片上敲击出一个个凸出的小珠点来构成线条,表现图案纹样,并在表面写上色彩。
(2)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剪。阳剪的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的线条粗壮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
(3)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有一个品种称为“錾纸”,是将图案放在色纸或金箔上,用刻刀錾刻而成。“錾纸”又分衬色剪纸和写料剪纸。衬色剪纸先用金箔或黑纸刻出轮廓线,再用彩纸衬底;写料剪纸则用纯色纸或金箔刻画出形象的线条骨架,再用颜色彩绘衬底。
(1)佛山剪纸
传统佛山剪纸以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受到欢迎,长期流行不衰。与此主题相应,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表现形式。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 年)佛山镇剪纸艺人有潘洁芳、梁朗生等,其主要作品有《百花齐放》和《瓜果丰收》等。
(2)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
(3)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纸艺人往往有细致、豪放、秀逸等不同风格表现。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传承价值
广东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寓意广、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多采用祥和的图案表达吉祥辟邪的意蕴。广东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广东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其生命力源于各种民俗活动的支撑,表达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产业化的传统,加强对其挖掘和保护将有助于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形态,同时还可以繁荣民间文化市场,增强地域文化特色。
佛山铜凿剪纸是广东地区特有的剪纸艺术,铜凿剪纸的“凿”与“画”秉承了珠三角一带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吸收性的发展脉络,让其以独特的风格特征呈现。它的诞生是在传统的剪纸艺术之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独具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状况
(1)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专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最具特色的铜凿剪纸由于工具散失、作为主要材料的铜箔不再生产而无法制作,加上老艺人退休或病故,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拯救。
(2)潮阳剪纸
潮阳民间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有张佩龙、蔡名英、李婵仙等,但健在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在75岁以上,迫切需要年轻人加入其中进行继承。
(3)潮州剪纸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潮州剪纸已逐渐失去以往的生存环境,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渐高,传统的潮州剪纸后继无人,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纪丹蘋,女,1958年出生。1970年,纪丹蘋开始跟随祖母学习剪纸,其剪纸艺术手法细腻,题材来源于生活,作品自然逼真、神韵生动,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丰富的内涵。2005年,纪丹蘋参与了全国文化部非遗保护工程培训班在潮州市人民广场文化长廊的剪纸现场演示;2010年,纪丹蘋参与了国家文化部主办“我们的节日”全国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活动;2014年,纪丹蘋参与了潮州市元宵节剪纸作品展览,她的70多幅作品在展览中展示。2014年8月5日,纪丹蘋被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饶宝莲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12日,潮州市文化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和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广东剪纸)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剪纸(广东剪纸)项目保护单位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潮州市文化馆。
社会活动
2016年9月9日,广东剪纸等技艺在台北举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上展示。
2019年6月7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广州举行,门票形象采用广东剪纸特有的铜凿剪纸技艺制作,作为重要纪念品推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剪纸(傣族剪纸)
上一篇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