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编辑

中国上海市公办高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简称“上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姜椿芳、厉麟似、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等杰出的名家大师都曾执教于上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始于1949年12月创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1963年,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4年,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虹口和松江两个校区,占地74.7公顷。学校有教学院系(部)23个,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校在职教职工1473人,各类学生总数14132人。创办时间1949年12月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姜椿芳、厉麟似、夏仲毅、方重、徐仲年学校官网http://www.shisu.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时期▪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时期▪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时期▪上海外国语学院时期▪上海外国语大学时期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学术资4校园文化▪学校标志▪精神文化▪社团文化5校区情况▪虹口校区▪松江校区6校园环境▪图书馆▪三馆7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8校友情况▪政治外交界▪教育学术界▪传媒出版界▪工商企业界9所获荣誉10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市委任命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最初校舍位于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上海俄文学校是一所以学习俄语和俄罗斯苏联文学为主的外语类高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俄语口笔译人员和俄语教学师资。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时期

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为配合中国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1951年4月,学校又建立东南亚语文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专业。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该校。至1952年8月,学校共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时期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实行统一招生并开始院系调整。根据教育部指示,该校东南亚语文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同年9月,学校遂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又于11月再度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制固定为3年。这一时期,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培训式教学走向正规化教学,梳理了正规教学的观念,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组织,取消了综合性的俄语教研室,成立了实践课、翻译、文学史、语言学等10个教研组,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至1956年6月,在校教师人数达241名(苏侨教师90人,中国教师151人),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共3998人,其中毕业2087人,为中国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俄语人才。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1956年)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1956年)

上海外国语学院时期

1956年,该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1958年,学校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等6个语种。1963年9月12日,经中央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王季愚同志被调任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这是该校第一位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附属外国语小学等教学部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外从1966年6月起就开始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全校党政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教学科研限于停顿。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1972年,学校正式恢复招生。1973年,学校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由此开始了教学秩序的重建和教学工作的恢复。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十年动乱结束,上外的教学工作才开始得到重新发展。1979年,学校学制恢复为四年,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区政府共同创办分校(后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

1982年,学校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1983年起,学校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等新专业。198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英语、俄语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该校英文译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FLI)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1993年,该校实行了新生入学收费和奖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在进行招生改革的同时,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的语种和新的应用学科专业,相继开设了国际会计、涉外秘书、广告学等专业和课程。

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时期

199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学校建立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2007年1月,上外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正式确立。2014年5月,学校提出“新时期应有的外语人才观”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使命。2015年11月,学校提出“多语种+”战略,并构建外语院系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思政课程与外语专业教学的结合。

2016年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学校提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获2019年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案例。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网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站”精品奖。上海外国语大学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获得上海市第八届“优秀网站”称号。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0年度“语言文字生活系列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语委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2022年12月2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4月8日,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暨“星火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5项成果获二等奖。 2024年3月1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互动实验室启动仪式在上外-松江国际传播实训基地举行。

<p>上海外国语大学揭牌仪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揭牌仪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23个教学院系(部), 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5个语言类专业和 21个非语言类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院系(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

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教学部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专业类

专业名称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精算学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

法学

政治学类

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

外交学

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

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日语

波斯语

朝鲜语

印度尼西亚语

印地语

柬埔寨语

泰语

希伯来语

越南语

罗马尼亚语

葡萄牙语

瑞典语

土耳其语

希腊语

意大利语

荷兰语

乌克兰语

翻译

商务英语

匈牙利语

斯瓦希里语

波兰语

捷克语

哈萨克语

乌兹别克语

塞尔维亚语

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网络与新媒体

国际新闻与传播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公共管理类

公共关系学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6月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在职教职工147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18人(正高职称163人、副高职称275人)。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上海市曙光计划16人、晨光计划21人、阳光计划14人次。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9人。上海市育才奖3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01人(103人次)。

上海外国语大学师资队伍一览表

类别

名单

名家学者

方重、姜椿芳、凌达扬、陆佩弦、漆竹生、夏仲毅、徐仲年等

知名教授

安玉莲、邓惟佳、郭子建、李晶洁、罗华、束定芳、王岚、许宏、张爱玲章艳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且只展示部分师资情况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 A+,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 6 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 A 类)。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国家级重点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月,且只展示部分学科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54种。

上海外国语大学质量工程专业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西欧语种群

中国“双一流”建设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月,且只展示部分专业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5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2项教学成果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13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课程育人、田野育人、智库育人-新时代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强基-融新-崇德:智能科学实验室群赋能文科人才培养的数智化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时代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

国家级二等奖

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新时代西部高质量高等教育办学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新工科+新商科”引领数智型管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新文科背景下德语+经济学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上海市级特等奖

“强基-融新-崇德”数智型管理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实践

上海市级特等奖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四驱协同”培养路径的实践

上海市级一等奖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四驱协同”培养路径的实践

上海市级一等奖

外语专业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上海市级一等奖

一体多维“一带一路”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平台建设与育人实践

上海市级一等奖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且只展示部分教学成果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先后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已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已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设9所孔子学院,并在墨西哥开设教育中心,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各重点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复合型专业均在对象国家和地区设有学生交流项目,互换学生、互认学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游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上外就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留学生来上外进行短期或长期学习,截至2024年5月,上外已累计接收来自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余名留学生。 上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到海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和长期学术访问,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成果与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开始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已与欧、美、亚、非、拉地区9个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合作,承办了9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术交流

2024年4月1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行政楼举办,讲座题目为“现代早期绝对君主制度如何影响文艺复兴戏剧”,主讲人是上海科技大学邹羽教授。由上外英语学院主办的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五教楼举办,讲座题目为“在移民社区做田野调查:以美国亚裔社会为例”,主讲人是社会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周敏。

2024年4月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主办的讲座在腾讯会议开展,讲座题目为“二语情绪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成陈。

2024年4月11日至4月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云南昆明德尔塔酒店举行,会议主题为“构建AI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1个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1个上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和20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

级别

名称

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研究平台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智库

中东研究所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

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中英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德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

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脑机协同信息行为实验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月,且只展示部分科研平台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年度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共14项,语言学学科立项位居中国首位。获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2项,连续两年列中国首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位列中国第二。获批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专项共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校级重大攻关项目和交叉学科创新团队项目立项12项。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科研项目立项一览表

课题名称

负责人

项目级别

项目类别

学科

海洋政治问题研究

廉德瑰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国际问题研究

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机制及启示研究

刘胜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国际问题研究

移民、城市化与老龄化视域下的全球人口流变政治影响研究

程亚文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政治学

新物质主义视域下的19世纪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研究

程心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外国文学

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中的文学性再现与中国文学形象重塑研究

孙会军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语能力结构的认知水平研究

陈慧麟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信息化时代大学外语教学范式重构研究

陈坚林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

许慈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美国“中国通”国际社交媒体涉华舆论中国观、影响路径及引导策略研究

相德宝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新闻学与传播学

基于概率模型的转喻识别英汉对比研究

张炜炜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语言学

翻译文化学派视角下的民国西洋美术史译述研究

胡荣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艺术学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阿拉伯语)

王广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

国际问题研究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韩语)

金基石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

语言学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英语)

黄协安

国家级

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

世界历史

开心的纠结:双重价值在线商品选择过载效应研究——行为学与认知神经视角

王风华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

工商管理

知觉学习对视觉皮层静息态自发活动的调制作用研究

王芳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在激励研究:社会比较视角

孟亮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衍生工具的使用、风险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和投资决策--基于心理和行为视角的研究

何亚南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如何利用跨文化团队中团队断层的潜在优势——动机视角及情绪视角的整合研究

杜娟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全渠道生鲜零售商动态定价与共享库存协同决策研究

陈靖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移动社交电商平台UGC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

贾思雪

国家级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

工商管理

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比较研究

朱建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语言学

股利管制政策效应、分析师信息解读与投资者保护

仓勇涛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经济学

开心的纠结:双重价值在线商品选择过载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王风华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管理学

日汉情态类型学探索

王晓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语言学

基于句对齐平行翻译文本的英汉运动事件空间参照系比较研究

陈佳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语言学

基于可及性理论的汉语关系从句研究

张秋杭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语言学

需求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定制模式与柔性订单履约设计研究

陈靖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管理学

社会比较行为的引导与内在工作动机的激发: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孟亮

省部级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管理学

中国共产党的全球秩序与全球治理观念变迁

郭树勇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建党100周年”系列重点项目

政治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姜锋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十九大”系列专项项目

政治学

优化上海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配置效率研究

朱云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经济学(应用经济)

日本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及其借鉴研究

俞祖成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政治学

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东正教外交研究

汪宁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国际问题研究

后冷战时代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再建构研究

孙璐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文学艺术

英戈·舒尔策诗性意识形态话语研究

谢建文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文学艺术

信息化时代我国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翻译思辨能力研究

肖维青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东北地区胶辽官话的时空变异研究

亓海峰

省部级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语言学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0月,且只展示部分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著作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著作、论文方面获得多项成果。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CSSCI、EI等高质量论文7篇,国际会议宣读论文9篇。研究院专职科研人员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CSSCI、SSCI和A&HCI论文38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历届获奖成果

奖项

获奖人

获奖成果

成果类型

获奖时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乔国强

《贝娄学术史研究》

著作

2016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刘中民

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现实困境

论文

2016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陈福康

《井中奇书新考》

著作

2016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虞建华等

《美国文学大辞典》

著作

2016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孙德刚

《冷战后欧美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著作

2016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中国与国际媒体互引的社会网络分析

论文

2016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系列)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一等奖

郭树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

论文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乔国强

叙说的文学史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金立鑫

语言类型学探索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梅德明等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丁俊

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陈福康

郑振铎研究书系

著作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孙德刚

冷战后美国中东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

论文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杨晓兰等

政府效率、社会决策机制和再分配偏好

论文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孙胜忠

论《旧衣新裁》中的“衣服”与“裁缝”

论文

2018年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赵蓉晖

语言社会功能的当代理解

论文

2018年

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胡开宝等

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

著作

2022年

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郭树勇

文化国际主义论析

论文

2022年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4月,且只展示部分获奖成果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0年, 是中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 截至2024年5月,上外图书馆共有两处馆舍。 1955年在虹口正式建立独立图书馆,2003年建立松江校区图书馆。上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2万M2,阅览座位约2600个,两校区通还通借,资源共享。 上外还有费萨尔图书馆等十余个特色文献资料室,有馆藏纸本文献130万余册(涵盖65个语种)、电子图书174万册、中外文纸本报刊1385种、电子期刊12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272万余篇、电子资源数据库85个。 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长期保存和共享上外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并为研究过程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数据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共享、引证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服务。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编辑出版了《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观察》《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阿拉伯世界研究》等21种学术期刊,其中有7种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8种英文期刊在国际发行。 其中,《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两度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也是中国唯一一份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收录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语言类期刊。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

期刊名称

期刊信息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双月刊 主编:束定芳

《外语界》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双月刊 主编:庄智象

《外语电化教学》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双月刊 主编:吴友富

《中国比较文学》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季刊 主编:宋炳辉

《国际观察》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双月刊 主编:郭树勇

《阿拉伯世界研究》

语言:中文 频次:双月刊 主编:丁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半年刊 主编:李维屏

《东方翻译》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双月刊【已停刊】 主编:张慈赟

《外语测试与教学》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季刊 主编:曹德明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语言:中文/English 频次:半年刊 主编:王雪梅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且只展示部分学术期刊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校徽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学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外)、校名英译缩写(SISU)、建校时间(1949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

●校旗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采用学校标准色,中央分别印有白色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译全称和徽志。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旗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旗

精神文化

●校训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训是“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格高志远”出自《礼记·缁衣》中“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以及(南梁)萧统编著的《文选》“气高志远,似若无敌”。“学贯中外”则源于“学贯中西”,以“外”代替“西”,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歌

1989年3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务委员会确定《上外之歌》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该校歌由上外原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庄开仁作词,原经济贸易系1985级本科生王志晖谱曲,经群众试唱和上海音乐学院陆在易等专家审定。2009年,时值建校六十周年,歌词参照新校训进行了重新修订。

《上外之歌》

(曲:王志晖、陆在易 词:庄开仁)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崛起在华东

与新中国同龄 / 同龄 / 前途无穷

把中外沟通 / 让东西交融

五洲四海 / 架一道 / 万丈彩虹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远 / 学贯 / 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学习万邦语言 / 时代的呼声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 奋斗终生

把宏图建成 / 让中华飞腾

继往开来 / 创一番 / 伟业丰功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远 / 学贯 / 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参考资料: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心舞手语社、上外文学社、德语社、沪语社、无间粤语社、模拟联合国协会等56个学生社团。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社团

名称

成立时间

简介

法律援助协会

1997年

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开办宗旨、以校内普法宣传为主要活动内容。指导与模拟法庭大赛、法院庭审旁听等活动。

上外AllThatMusical音乐剧社

2006年

简称ATM,致力于在大学校园和社会文化中推广和传播音乐剧

上外美丽中国

-

致力于为上外同学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宣传以及联合举办公益活动,激励青年关注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教育和文化实践。

上外模拟联合国协会

2006年

由上外国关学院指导,是面向全校的兴趣社团。上外模联致力于推动模拟联合国项目在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于200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上海模拟联合国大会(SIMUN)”。

心舞手语社

2006年

曾获得五星社团评级,由上外语言研究院林皓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举办过一些校外校内的手语相关活动,包括手语教学和志愿服务等,社团与上海的聋人群体有联系。

上外国标舞协会

2014年

以国标舞培训及表演为主的舞蹈类社团,致力于为上外同学提供认识、欣赏、练习国标舞的机会,为每位成员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每周有固定团训,会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此外也会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以及校际大赛,如百团大战、联谊舞会、阳光体育比赛等。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且只展示部分学生社团

参考资料:

校区情况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两个校区,共占地74.7公顷。

虹口校区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占地总面积为254亩(约占16.9公顷)。原为国立暨南大学一院,其旧址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兴办于上海西体育会路的持志大学(后易名“持志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是上外研究生高年级、留学生、培训生等的培养基地。除教学楼外,还设有逸夫图书馆、逸夫会堂、会议中心、健身中心、迎宾馆(留学生教育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科研楼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正(南)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邮编200083,东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340号,西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西体育会路189号,学生生活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411号。

<p>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航拍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航拍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校门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校门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校园

松江校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坐落于松江大学城内,截至2024年5月,其占地总面积达867亩(约57.8公顷),于2000年至2003年间建成。松江校区是上外本科生、研究生低年级的培养基地。上外依据不同语种国家的建筑样式设计建造教学楼,如伊斯兰风格的东方语学院、维多利亚风格的英语学院、东瀛风格的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正(南)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邮编201620,西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500号,学生宿舍区(松江大学城二期)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文汇路300弄。

<p>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校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教学楼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教学楼

校园环境

编辑

图书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0年。1955年在虹口正式建立独立图书馆,2003年建立松江校区图书馆,目前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已成为松江区地标性建筑。上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2万M2,阅览座位约2600个,两校区通还通借,资源共享。

三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9年6月确定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三馆合一机构设置,同年12月,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顺利开馆。2020年11月,三馆开始独立运行,实行统一管理。

  • 档案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档案馆成立于2019年6月,前身为综合档案室,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综合档案馆藏和办公区域设在虹口校区行政楼5楼;学生档案馆藏和办公区域设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7楼。

  • 校史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位于松江校区,于2019年12月8日建成开放,展陈面积约500平方米。

    校史馆校史馆

  • 世界语言博物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Museum of World Languages)于2019年12月开馆,时值联合国“国际本土语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Indigenous Languages)和上外建校七十周年,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博物馆之一。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总展陈面积近2000平方米,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汉字“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大展区——“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 “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等八个展览篇章。

    世界语言博物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尹冬梅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岩

    党委副书记

    王静、钱玲、吴利瑞

    纪委书记

    吴利瑞

    副校长

    林学雷、张静、查明建、衣永刚

    党委常委

    尹冬梅、李岩松、王静、钱玲、吴利瑞、林学雷、张静、查明建、衣永刚、韩殿秀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历任校长

    姓名

    任职时间

    姜椿芳

    1949.12—1952.03

    涂峰(代)

    1952.03—1957.03

    张培成(代)

    1958.04—1964.10

    王季愚

    1964.10—1967.01

    1978.08—1981.05

    胡孟浩

    1982.09—1990.03

    戴炜栋

    1990.03—2006.01

    曹德明

    2006.01—2017.06

    李岩松

    2017.06—

    参考资料:

    校友情况

    编辑

    政治外交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政治外交界校友

    名单

    备注

    王冶坪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夫人

    李钟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

    王国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

    李进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顾锦屏

    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特邀顾问、原常务副局长

    赵章云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难民署项目执行官

    张亚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

    刘贵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曾任商务部副部长

    郭晓勇

    中国外文局党委书记、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国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总领事

    张建敏

    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为国家领导人担任英语翻译

    蒋妙瑞

    中国驻美公使级文化参赞、教育部原国际合作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凌桂如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

    刘振元

    上海市前副市长

    张伊兴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邵慧翔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傅继红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汪小澍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外交部西欧司参赞

    朱裕华

    意大利上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教育学术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学术界校友

    名单

    备注

    姜椿芳

    俄语翻译家、《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时代出版社社长、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

    厉麟似

    语言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国学家,曾任蒋介石对德外交顾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

    王季愚

    俄语翻译家、人民教育家,高尔基《在人间》首译者、上海外国语学院第一任院长

    方重

    文学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乔叟研究专家、比较文学学者

    漆竹生

    法语翻译家、法学家,勒内·达维德的译介者

    陆佩弦

    文学家、古诗词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弥尔顿研究专家

    徐仲年

    文学家、法语翻译家,译有《茶花女》《三剑客》等

    凌达扬

    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英语系教授、《青岛时报》主编

    杨寿林

    法学家,曾任远东军事法庭中方大法官梅汝璈秘书

    颜棣生

    颜永京之孙,翻译家,译有《吕梁英雄传》等

    许天福

    语音学家,主编《现代英语语音学》等

    董任坚

    教育家,时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筹备委员会召集人

    侯维瑞

    英美文学专家,著有《现代英国小说史》

    秦小孟

    英美文学专家

    李观

    英语教学法专家,《新编英语教程》主编

    王德春

    语言学家、中国修辞学会会长

    戚雨村

    语言学家

    章振邦

    英语语言研究专家、语法学家

    聂振雄

    英语翻译家,译有《严峻的考验》《戴西·米勒》等

    夏平

    翻译家,六十年代中国驻联合国六名同声传译之一

    吴定柏

    美国文学学者、科幻小说翻译家

    朱威烈

    阿拉伯语学者、约旦皇家研究院通讯院士、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通讯院士

    朱圣鹏

    希腊语学者、著有《简明汉希词典》,并主编中国第一部《希汉词典》

    黄锦炎

    西班牙语学者、翻译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首译者

    鲍世修

    军事理论家、军事翻译家

    荣如德

    翻译家,译有《道连·格雷的画像》《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肖章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编导,作品包括电影《好兵帅克》《英俊少年》等

    汪榕培

    英语教育家、翻译家、大连外国语学院前院长

    戴际安

    俄语翻译家、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译有《蒲宁文集》等

    郭振宗

    俄语翻译家、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译有《普希金文集》等

    张风波

    国际经济学家、金融学专家

    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问题研究专家

    陈准民

    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组组长

    曹中建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党委书记

    顾正祥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

    传媒出版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出版界

    名单

    备注

    周锡生

    新华网总裁、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党组成员

    周树春

    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马胜荣

    前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何崇元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黄庆

    《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杨德炎

    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

    莫邦富

    旅日华人作家、经济评论家,东京都会电视台节目审议会委员

    盛亦来

    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任

    江和平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主任兼体育频道总监、高级编辑

    冯存礼

    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教育专题部主任

    夏吉宣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

    马为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顾源

    Channel(中国)总经理

    杜平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欧盟和北约首席记者

    工商企业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企业界校友

    名单

    备注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裁

    仇振明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

    王晓波

    昂立英语创始人之一,政府与跨国企业交流口译与同声传译

    魏蔚

    俏江南总裁、原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田仁

    海富通基金有限公司总裁

    张骏

    信诺传播顾问集团副总经理

    仓之毅

    罗客就业中心创始人

    卫哲

    卓尔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阿里巴巴公司前总裁

    林益庭

    德国菲希尓测试仪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CEO,江苏省表面工程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表面工程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CPCA副理事长,香港电镀业商会名誉会长

    所获荣誉

    编辑

    上海外国语大学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11年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2018年

    “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奖

    2019年

    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2019年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案例

    2021年

    “2020智慧高校卓越奖”

    2023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批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且只列出上海外国语大学所获部分荣誉

    下一篇 南京大学

    上一篇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