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傈僳族刀杆节 编辑
傈僳族刀杆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傈僳族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保山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区,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泸水县申报的傈僳族刀杆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Ⅸ—27。
中文名:傈僳族刀杆节
别名:爬刀节
节日时间:农历二月初八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节日活动:“上刀山”“下火海”
节日意义:祝愿傈僳儿女大吉大利,消除各种灾难
遗产类型:民俗
遗产编号:Ⅸ—27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 上刀山
下火海
下火海
节日这天,几十里内外的傈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刀杆场来。在夜幕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广场中央燃起的4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着满场的人群。接着锣声响成一片,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舞蹈。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活动开始。这时,5个光着双脚的剽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接着,踩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捧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快地翻滚、搓揉。
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观众不时地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一堆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也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才宣告结束。
上刀山
上刀山
传承价值
傈僳族刀杆节
传承人物
李学强,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傈僳族刀杆节,序号:02-0774,申报地区:云南省泸水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泸水市文化馆获得“傈僳族刀杆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傈僳族刀杆节”项目保护单位泸水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重要活动
1992年2月1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傈僳族的上刀杆进行了开幕表演。
经济影响
2003年3月,云南腾冲县傈僳族刀杆节不仅使民族传统继续发杨光大,还给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小集市带来无限商机。许多当地的土特产被外来客人买走,山民们需要的货物也能从外来客商的摊子上买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