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祭典 编辑
成吉思汗祭典,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传统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部落,近八百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的原貌,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34。
中文名:成吉思汗祭典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非遗类别:民俗
遗产编号:Ⅹ-34
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之一,始于窝阔台汗时期,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文体形成,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代代相传。在1282年的时候,元朝皇帝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规范祭祀程序,委派祭祀官臣,在原有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祭奠祭词,使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成为元朝宫廷文献。后来,在北元巴图孟克达延汗、博硕克图济农、额磷臣济农时期,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校勘、修订。在清朝康熙、乾隆和光绪时期,曾4次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了校勘和修订。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祭典便是沿袭古代的祭祀俗礼,已有多年的历史。
活动内容
成吉思汗祭典
祭典祭文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主要由祭文、祝颂词、祝福词、祝祷词、福份词、祭歌等组成。这些祭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刻。其内容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的历史、文化、风俗、礼仪、观念、信仰、语言、文字、法律等诸多方面;其形式涉及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在成吉思汗祭奠中应用的祭词,有50多部,长达近5000行,形成丰富多彩的长篇韵文,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历史文献。
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祭文是最主要的,祭文主要是赞颂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以及有功之臣的丰功伟绩,并表达对他们的祭祀之情。祭文分“大祭文”,‘小祭文”和“普通祭文”等几种。
如大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大祭文》《成吉思汗大祭文》;小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小祭文》《金殿小祭文》;普通祭文中有《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文》《弓箭祭文》等。
成吉思汗祭典
传承价值
成吉思汗祭典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感情,是蒙古族文化绵延的见证,保护好这项活动对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人物
王卫东,男,蒙古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成吉思汗祭典,序号:04-1961,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郭日扎布,男,蒙古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成吉思汗祭典,序号:05-2981,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保护措施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成吉思汗陵管理委员会从稳定队伍、改善环境、培训人才、征集文物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对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获得“成吉思汗祭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评估合格。
2012年4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为成吉思汗陵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型祭典主祭之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各族各界数万名群众齐聚陵园所在的草原,祭奠成吉思汗。
2016年4月29日,丙申年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主祭日活动,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举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