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骨 编辑
下颌骨位于面下部,呈弓形,围成口腔的前壁和侧壁,是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
下颌骨的骨质较致密,血供较差,除主要接受下齿槽动脉血供外,又接受来自骨表面黏骨膜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
人体下颌骨
示例
手术入路
下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骨折线的部位、性质等,其原则为在便于操作的基础上使创口尽量隐蔽,并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主要包括:口外入路、口内入路、口内外联合入路及经伤口入路。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甚至固定化、格式化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及患者 对美观的要求等综合考虑。
固定方法
A、颌间固定: 颌间固定(intermaxillary fixation,IMF)是将上、下牙列通过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或弹力牵引固定的方法,从而达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其主要目的是固定骨折段,恢复患者咬合关系。
B、坚强内固定,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就开展了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no,RIF)系统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RIF技术是处理下颌骨骨折的最佳方法,已成为当今下颌骨骨折固定的主流。由于RFI能够达到下颌骨的生物力学要求,有效的三维稳定性改变了骨折区的环境,从而使局部血运迅速恢复,骨折 区直接骨化连接,加快骨折愈合。RFI适用于任何部位的下颌骨骨折,无论骨折是开放性、闭合性、感染还是未感染者,均可达到较好的疗效,较之保守治疗具有无法比拟的 优越性。目下颌骨骨折RIF系列包括小型或通用接骨板、拉力螺钉、动力加压接骨板和离心动力加压接骨板、自锁接骨板及可吸收接骨板系统。主要有①小型或通用接骨板系统②拉力螺钉系统③动力加压接骨板和离心动力加压接骨板系统④自锁板(钉)内固定⑤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C、生物学固定:其理念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过程中采用保护血运为主的内固定方法,尽可能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不要求骨折段的解剖复位,从而最大限度保护骨折部位骨膜和软组织附丽,同时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并减少固定物与骨皮质的接触面积,为骨折愈合提供正常的生理环境。
术后常见并发症
①感染②咬合关系错乱与咬合干扰③面神经损伤④牙根损伤 ⑤影响颌骨发育⑥接骨板断裂 ⑦接骨板外露 ⑧螺钉松动、脱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