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旁窦 编辑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又称副鼻窦或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的总称,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对发音起共鸣作用。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
2、鼻旁窦的粘膜感染发炎,其中以上颌窦炎最常见,因为上颌窦的开口在鼻腔的上部,因此渗出物容易潴留。
3、鼻旁窦与颅腔及眼眶有着十分密切的局部关系,鼻旁窦炎症时,常常导致颅内和眶的并发症。
2.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处。
3.蝶窦(sphenoid sinus):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4.筛窦(ethmoid sinus):位于上筛骨迷路内,又分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鼻旁窦内衬有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均为纤毛柱状呼吸上皮,内含杯状细胞和腺体。鼻窦粘膜纤毛的运动方向朝向自然窦口,有利于窦内分泌物排出。
鼻腔粘膜的炎症常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如果炎症波及上颌窦,由于上颌窦容积大,开口位置高而小,自然引流不通畅,易成慢性炎症,迁延不愈。
2、鼻腔了解鼻腔肿物,异物的情况。
3、鼻窦了解鼻窦炎症、肿物、异物、骨折、解剖异常等情况。
4、鼻中隔了解鼻中隔畸形情况,影响鼻腔通气及鼻窦引流情况。
2、高血压患者,检查刺激有可能诱发脑出血者。
3、智力障碍的患者,不能理解及配合检查。
4、其他不能耐受检查者,如精神病患者。
1、枕颏位
又称华氏位、鼻颏位,可观察上颌窦、筛小房、额窦及面骨。由于投照时头部后仰,因此X线片上的上颌窦较实物略小。
2、枕额位
又称柯氏位、鼻额位,主要观察额窦。由于额窦几乎直接与胶片接触,因此很少变形,有利于观察额窦眼眶。此位置因岩骨与上颌窦重叠,故不能观察上颌窦。如果额、筛小房疑有液体,则投照时应取立位或坐位。
3、侧位
检查额窦、蝶窦及其前后深度较好,也可显示上颌窦、筛窦,但两侧投影重叠。
4、颏顶位
又称颅底位、头颅轴位或Hertz位。根据投照X线方向又分颏顶位和顶颏位,也是耳卵孔位。主要观察颅底诸骨、鼻咽腔、蝶窦、颅中窝、外耳道、咽鼓管等,两侧髁状突在外耳道前方显示,与外耳道不重叠。
5、减角顶颏位
又称Welin位、颅底半轴位,可以很好地观察上颌窦后壁,清楚显示上颌窦后壁与眼眶侧壁各弧线。
6、鼻窦侧位
清楚显示额窦、筛小房、上颌窦与眼眶病变的深度情况,观察鼻咽、软腭比较满意。双侧上颌窦重叠,故观察不满意。
7、鼻窦左、右斜位
又称Rhese、Goalwin或Hodgson位,可将后组筛小房及视神经孔显示于眼眶内。据统计,视神经孔两侧对称者仅45%,40%的人双侧大小相差10%,其余15%的人双侧相差25%。
8、鼻窦改良斜位
又称Johnson和Dutt位,显示部位与斜位相似,优点是能避免眶底与筛房重叠,可观察完整的筛骨眶板。
9、硬腭咬合位
观察鼻前庭囊肿、腭部牙源性囊肿等,是显示硬腭、鼻前庭正面影相的方法。
10、张口枕颏位
主要观察蝶窦。体位与枕颏位同,不同的是投照时张口。
(二)鼻和鼻窦的CT检查
以冠状面扫描为基本位,一般以听眶线的垂直线为基准。听眶线即自外耳孔至眼外角的水平线,简称OM线。常规从外耳孔前2cm向前逐层扫描。该平面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最准确,所显示的解剖结构基本与功能性鼻内镜所见一致。
能否清楚的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扫描角度:患者取俯卧位,颈过伸,从额窦前缘至筛房前缘与听眶线垂直的冠状面扫描;②扫描层厚和层距:以3mm层厚、3mm层距为最佳,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优良率可达100%;③应用高分辨率的骨算法,窗宽2000~2500Hu,窗位100~300Hu,可同时显示骨及软组织变化,一般不需增强扫描。而水平面扫描显示筛窦气房和蝶筛隐窝较佳。与听眶线平行扫描,一般鼻窦CT扫描层厚不超过5mm。
(三)鼻和鼻窦的MRI检查
MRI由于可直接多平面成像,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还可对一些病变作出鉴别,特别是肿瘤和炎症。MRI的流空效应可以直接显示血管,而反映出肿瘤内血管增多现象,如副神经节瘤及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牙内的汞合金及颅底皮质骨常在CT像上形成伪影而影响检查,MRI则无此缺点。MRI在鼻及鼻窦检查中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发现微细的骨改变,如骨增生、侵蚀和钙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