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编辑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公办高校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01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英才计划、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长江中游城市群“双一流”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溯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31.45万册;设有六大学部34个学院、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30个本科专业;拥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专任教师3875人,普通本科生29944人,硕士研究生20298人,博士研究生9036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61人。创办时间1893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http://www.whu.edu.cn图集

目录1办学历史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对外交流▪两岸交流▪人才培养▪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文化传统▪形象标识▪精神文化5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6校园环境7知名校友8所获荣誉9社会捐款基本信息

办学历史

编辑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p>张之洞

张之洞

光绪批准设立立自强学堂奏折

1893年张之洞创自强学堂

1893年张之洞创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

1931年校门牌坊

1931年校门牌坊

1934年老校门牌坊

1934年老校门牌坊

王世杰老校长

王世杰老校长

王星拱老校长

王星拱老校长

王世杰与王星拱

王世杰与王星拱

李四光与叶雅各

李四光与叶雅各

王星拱与朱光潜在珞珈山

王星拱与朱光潜在珞珈山

周鲠生老校长

周鲠生老校长

周恩来、邓颖超在珞珈山

周恩来、邓颖超在珞珈山

珞珈山老武大校园

珞珈山老武大校园

十八栋

十八栋

珞珈山

珞珈山

老武大校园

老武大校园

老半山庐

老半山庐

老武大的故事

老武大的故事

听松庐

听松庐

闻一多设计的国立武汉大学校徽

闻一多设计的国立武汉大学校徽

国立武汉大学校训

国立武汉大学校训

西迁乐山

西迁乐山

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

李达老校长

李达老校长

刘道玉老校长

刘道玉老校长

罗荣桓元帅1954年在老图书馆前留影

罗荣桓元帅1954年在老图书馆前留影

董必武题词

董必武题词

珞珈赋

珞珈赋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东湖.珞珈山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毕业季珞珈山水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

珞珈山水" alt="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东湖.珞珈山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毕业季珞珈山水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

珞珈山水"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c16fdfaaf51f3de2534720f96eef01f3b2979d3?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东湖.珞珈山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毕业季珞珈山水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武大美景珞珈山水珞珈山水武大美景武大美景

珞珈山水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停办。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p>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

方言学堂

武昌高师

武昌高师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聘皮宗石教授为法学院院长,闻一多教授为文学院院长、王星拱教授为理学院院长、石氏为工学院院长。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

武汉大学樱花" alt="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

武汉大学樱花"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8389b504fc2d56203c91b86e51190ef77c66c9c?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武汉大学樱花

武汉大学樱花

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

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p>文理学部

文理学部

文理学部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凌波门

凌波

樱花大道

樱花大道

工学部雅各楼

工学部雅各楼

工学部操场

工学部操场

弘毅大道

弘毅大道

信息学部

信息学部

信息学部

信息学部

医学部

医学部

医学部

医学部

医学部

医学部

工学部变形金刚

工学部变形金刚

自强大道

自强大道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alt="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6159252dd42a2834349b6ab28afcdeea15ce36d3117a?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2年,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校门校门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教育家李达为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主持校政达13年之久,成为百年武大历史上迄今任职期最长的校长。

1953年,武汉大学土木系的工民建、土木测量专业和电机系的无线电广播及通讯专业、电信组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同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荆州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武汉大学也是自1978年起,当时国内第一所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会谈纪要》,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指定院校。

<p>武汉大学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

樱顶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19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成立新闻系。

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学校自主创新成果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学校自主创新成果展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举行百年校庆盛典,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同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同年,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实验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实验基地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均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均通过了“211工程”的评审)

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武汉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武汉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

2002年,成为自行划定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学校。

2009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确定武大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0年6月,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4月,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标志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标志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9月,武汉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成立。10月,雷军向母校捐款9999.9999万元建设科技楼。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16日,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9月21日,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7年9月,入选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2018年3月,首批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武汉大学和小米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11月,武汉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武汉大学研发的军用移动测量车亮相国庆大阅兵武汉大学研发的军用移动测量车亮相国庆大阅兵

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10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11月,武汉大学楚剧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1月,首批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入选健康扶贫联盟。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6月,武汉大学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日前正式落户武汉大学,著名考古学者樊锦诗任名誉院长。

2021年8月,陈东升携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用于支持武大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 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10月30日,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暨第一批科技人才项目签约活动在江阴市青阳镇隆重举行。 12月,美国华裔企业家黄春华向中国武汉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在建校128周年之际,这笔捐款成为该校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币捐赠,也是最大一笔个人单笔捐赠。 12月30日,由武汉大学等组成的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9月22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在光谷正式入驻运营。 10月4日,天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武汉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珞珈天壕校园文化建设基金”,用于支持武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11月15日,教育部批复同意武汉大学章程修正案(2022年核准稿)。

珞珈山水 · 武大风貌珞珈山水 · 武大风貌

2023年3月12日,武汉大学天文学系成立,隶属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武汉大学排名第九。 4月12日,武汉大学数字化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 6月9日,武汉大学智慧水利系正式揭牌成立。 6月10日,武汉大学水工程科学研究院揭牌。 6月13日上午,海门科技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签订共建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协议。 6月,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名单。 9月20日上午,武汉大学揭牌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9月27日,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增补武汉大学为共建参建单位和理事单位。 11月,武汉大学表示将设立郑州研究院。 11月21日,湖北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正式揭牌成立,武汉大学担任副会长单位。 11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校友雷军向母校捐赠13亿元人民币。 11月28日,武汉大学毛振华、汪林朋、张波、罗爱平、江黎明等5位校友向母校捐赠超3亿元人民币。 11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在卓尔体育馆举行。 12月,牵头成立全国基础软件安全可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3月11日,成立武汉大学机器人系。 3月27日,武汉大学开设雷军班,将向全国招15名本科生,本博贯通培养。 4月9日,由罗爱平校友捐赠的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 。4月11日,武汉大学宣布2024年起,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 6月14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

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 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13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

学院设置

学部

下属院系

人文科学学部

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国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历史学院

社会科学学部

信息管理学院(含国家保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院

工学部

水利水电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水工程科学研究院

理学部

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测绘学院、图像传播与印刷包装研究中心、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医学部

医学部机关、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研究院

跨学科类

弘毅学堂、微电子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

参考资料:

武汉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直属学系

开设专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现代哲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

武汉大学国学院

国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翻译、西班牙语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设计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戏剧影视文学、表演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保险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武汉大学法学院

法学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国际事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含国家保密学院)

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数字出版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数学方向)、统计学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波传播与天线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导航工程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印刷工程、包装工程

武汉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全球健康、生物制药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参考资料:

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师资力量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类别

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邓子新、舒红兵、朱玉贤、龚健雅、张平文、夏军、徐红星、窦贤康、周翔、宋保亮、刘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李晓红、李建成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彭斐章、冯天瑜、宗福邦、胡德坤、马费成、於可训、汪信砚、陈伟、陈传夫

国家级教学名师

石云霞、汪存信、姚端正、樊明文、郭齐勇、李征航、孟勤国、马费成、赵林、罗以澄、刘耀林、丁俊萍、何炎祥、边专、程功臻、李建中、佘双好、董卫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徐超江、邓子新、龚健雅、易帆、李建成、吕应堂、赵少荣、李晓红、邹恒甫、孙元章、谭铮、于刚、舒红兵、刘胜、陈化、庞代文、赵兴中、陈政、孙蒙祥、邓晓华、刘正猷、周翔、卢欣、徐宝文、刘梦赤、冯钰锜、徐红星、周创兵、王高峰、黄双全、张绍东、朱宗宏、赵会江、郭德银、汪国平、宋保亮、刘勇、何怡刚、章晓联、雷爱文、窦贤康、庄林、杨楚罗、张先正、卢文波、刘义、李典庆、张希承、李振、施闯、汪的华、李红良、蓝柯、王春江、姜卫平、熊立华、刘志洪、黄卫华、方德斌、卿国良、夏军强、杨必胜、陈明周、周伟、张小红、王密、陈益峰、袁志刚、陈实、缪小平、肖湘衡、付磊、邓鹤翔、倪彬彬、耿江辉、刘胡丹、张玉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2人次,含连任)

周翔、建国、周创兵、刘奋勇、张良培、庞代文、郭德银、孙蒙祥、李建成、单杰、李德毅、龚健雅、舒红兵、陈智、李德仁、何克清、郭林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李晓红、刘正猷、赵兴中、谭铮、庞代文、黄进、李建成、曾国安、周创兵、舒红兵、艾廷华、肖永平、郭林、张绍东、章晓联、朱庆、周翔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带头人

获批时间

1

口腔内科教学团队

樊明文

2007

2

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马费成

3

国际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黄进

4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李德仁

2008

5

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陈向东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石云霞

7

物理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姚端正

2009

8

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征航

9

西方哲学教学团队

赵林

10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

汪晖

11

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程功臻

2010

12

理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刘耀林

13

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

罗以澄

-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雅各楼-老农学院雅各楼-老农学院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学校51个参评学科中,19个学科排名A类,26个学科排名B类,6个学科排名C类。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七。19个A类学科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蝶楼蝶楼

类别

名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一级学科)

哲学

生态学

应用经济学

力学

法学

机械工程

政治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社会学

电气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学

建筑学

中国语言文学

土木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新闻传播学

城乡规划学

考古学

软件工程

中国史

基础医学

世界史

临床医学

数学

口腔医学

物理学

药学

化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地理学

工商管理

地球物理学

公共管理

参考资料:

  • 学位点

    学术学位点(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4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8个)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授权级别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博士一级

    中国哲学

    -

    外国哲学

    -

    逻辑学

    -

    伦理学

    -

    美学

    -

    宗教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哲学心理学

    -

    国学

    仅授博士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博士一级

    经济思想史

    -

    经济史

    -

    西方经济学

    -

    世界经济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博士一级

    区域经济学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产业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

    劳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保险学

    仅授博士

    房地产经济学

    硕士二级

    法学

    法学理论

    博士一级

    法律史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刑法学

    -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

    诉讼法学

    -

    经济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

    知识产权法学

    -

    体育法学

    仅授博士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

    博士一级

    中外政治制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中共党史

    -

    国际政治

    -

    国际关系

    -

    社会学

    社会学

    硕士一级

    人类学

    -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

    博士二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博士一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硕士一级

    课程与教学论

    -

    高等教育学

    -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硕士一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

    博士一级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汉语言文字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戏剧影视文学

    仅授博士

    写作学

    博士二级

    对外汉语教学

    硕士二级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博士一级

    俄语语言文学

    -

    法语语言文学

    -

    德语语言文学

    -

    日语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硕士二级

    翻译学

    -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

    博士一级

    传播学

    -

    广告与媒介经济

    仅授博士

    跨文化传播学

    仅授博士

    数字媒介

    -

    广播电视艺术理论

    硕士二级

    考古学

    考古学

    博士一级

    中国史

    中国史

    博士一级

    世界史

    世界史

    博士一级

    数学

    基础数学

    博士一级

    计算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应用数学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物理学

    理论物理

    博士一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等离子体物理

    -

    凝聚态物理

    -

    光学

    -

    无线电物理

    -

    医学物理

    -

    化学

    无机化学

    博士一级

    分析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化学生物学

    -

    应用化学

    仅授博士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博士一级

    人文地理学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资源环境监测与规划

    -

    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博士一级

    空间物理学

    -

    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

    生物学

    植物学

    博士一级

    动物学

    -

    生理学

    -

    水生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遗传学

    -

    发育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硕士一级

    生态学

    生态学

    博士一级

    统计学

    统计学

    博士一级

    力学

    固体力学

    博士一级

    流体力学

    -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

    博士一级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车辆工程

    硕士二级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硕士一级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二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一级

    材料学

    -

    材料加工工程

    -

    纳米科学与技术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博士一级

    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士二级

    流体机械及工程

    -

    核能发电工程

    硕士二级

    能源动力水质工程

    仅授博士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一级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

    仅授博士

    电力建设与运营

    仅授博士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博士一级

    电路与系统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一级

    信号与信息处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二级

    系统工程

    博士二级

    导航、制导与控制

    硕士二级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硕士二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博士一级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安全

    -

    安防应急信息技术

    -

    建筑学

    建筑学

    博士一级

    -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硕士二级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博士一级

    结构工程

    -

    市政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工程管理

    硕士二级

    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博士一级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水工结构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博士一级

    摄影测量与遥感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

    硕士二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艺

    硕士二级

    应用化学

    博士二级

    轻工技术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硕士二级

    -

    制浆造纸工程

    硕士二级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硕士二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博士一级

    环境工程

    -

    包装与环境工程

    硕士二级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一级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博士一级

    风景园林学

    风景园林学

    博士一级

    -

    景观与公共艺术

    硕士二级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博士一级

    图像传播工程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博士一级

    免疫学

    -

    病原生物学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药物毒理学

    -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博士一级

    儿科学

    -

    老年医学

    -

    神经病学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外科学

    -

    妇产科学

    -

    眼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肿瘤学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麻醉学

    -

    急诊医学

    -

    重症医学

    -

    口腔医学

    口腔基础医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牙体牙髓病学

    仅授博士

    口腔颌面外科学

    仅授博士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硕士一级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卫生毒理学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博士二级

    全球健康

    硕士二级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

    硕士二级

    药学

    药物化学

    硕士一级

    药剂学

    -

    生药学

    -

    药物分析学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药理学

    -

    药事管理学

    硕士二级

    临床药学

    硕士二级

    中药学

    中药学

    硕士一级

    护理学

    护理学

    硕士一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

    电子商务

    -

    服务科学

    仅授博士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博士一级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旅游管理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市场营销管理

    -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博士一级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社会保障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经济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

    -

    宏观质量管理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图书馆学

    博士一级

    情报学

    -

    档案学

    -

    出版发行学

    -

    信息资源管理

    -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

    硕士一级

    设计学

    设计艺术学

    硕士二级

    专业学位点

    学科名称

    学位授权

    金融

    硕士

    应用统计

    硕士

    税务

    硕士

    国际商务

    硕士

    保险

    硕士

    资产评估

    硕士

    审计

    硕士

    法律

    硕士

    社会工作

    硕士

    教育三个专业领域: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管理

    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

    翻译

    硕士

    新闻与传播

    硕士

    出版

    硕士

    文物与博物馆

    硕士

    建筑学

    学士、硕士

    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能源动力

    博士、硕士

    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机械、生物与医药

    硕士

    城市规划

    硕士

    临床医学

    博士、硕士

    口腔医学

    博士、硕士

    公共卫生

    硕士

    护理

    硕士

    药学

    硕士

    中药学

    硕士

    工商管理(MBA/EMBA)

    硕士

    公共管理

    硕士

    会计

    硕士

    旅游管理

    硕士

    图书情报

    硕士

    工程管理

    硕士

    艺术

    硕士

    注: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7个,学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法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生态学

    地理学

    地球物理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统计学

    机械工程

    城乡规划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教学建设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樱顶樱顶

  • 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

    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

    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图书情报、电工电子、水利水电工程、测绘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包括9个国家级)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力学、基础医学、法学、临床技能、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与设计、药学、中国语言文学、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电力生产过程、网络安全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网络安全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

    文科:历史学、哲学

    理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科学

    医学部医学部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

    武汉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批准年份

    1

    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李建成

    2007

    2

    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

    邹恒甫、邹薇

    3

    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陈伟

    2008

    4

    生命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王建

    5

    理论经济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

    曾国安

    6

    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王瀚东

    2009

    参考资料: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

    序号

    名称

    获奖年度

    负责人

    1

    数学物理方法

    2004

    姚端正

    2

    中国哲学史

    2005

    李维武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5

    丁俊萍

    4

    海商法

    2007

    张湘兰

    5

    新闻采访学

    2007

    罗以澄

    6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2010

    吴产乐

    7

    行政学原理

    2008

    丁煌

    8

    西方文化概论

    2008

    赵林

    9

    宗教学概论

    2008

    段德智

    10

    信息检索

    2010

    黄如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

    11

    目录学概论

    2004

    彭斐章

    12

    国际公法

    2010

    余敏友

    13

    金融工程

    2007

    叶永刚

    14

    工程水文学

    2008

    宋星原

    15

    国际私法

    2006

    黄进

    16

    世界近代史

    2010

    向荣

    17

    物理大地测量学

    2007

    李建成

    18

    地理信息系统

    2005

    胡鹏

    19

    中国古代史

    2009

    杨果

    20

    GPS原理

    2006

    李征航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

    21

    摄影测量学

    2005

    袁修孝

    22

    化学工程基础

    2009

    罗运柏

    23

    编译原理

    2005

    何炎祥

    24

    公共管理学

    2008

    黎民

    25

    水力学

    2006

    李大美

    26

    法理学

    2005

    汪习根

    27

    动物生物学

    2004

    黄诗笺

    28

    遥感原理与应用

    2006

    孙家抦

    29

    印刷概论

    2008

    万晓霞

    30

    大地测量学基础

    2009

    郭际明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

    31

    物理化学

    2005

    汪存信

    32

    微生物学

    2003

    沈萍

    33

    口腔生物学

    2006

    边专

    34

    管理学

    2007

    谭力文

    35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2008

    陈国恩

    36

    信息服务与用户

    2007

    胡昌平

    37

    水利工程施工

    2005

    胡志根

    38

    人力资源管理

    2010

    李燕

    39

    测绘学概论

    2007

    宁津生

    40

    信息资源建设

    2008

    肖希明

    41

    广告经营学

    2009

    张金海

    42

    土地信息系统

    2008

    刘耀林

    43

    密码学

    2009

    张焕国

    44

    数值分析

    2009

    邹秀芬

    45

    信息管理学基础

    2005

    马费成

    46

    西方经济学

    2008

    马颖

    47

    环境化学

    2009

    邓南圣

    48

    社会保险

    2005

    邓大松

    49

    牙体牙髓病学

    2003

    樊明文

    50

    生物化学

    2007

    张楚

    51

    精密机械设计

    2010

    许贤泽

    52

    大学化学实验

    2007

    席美云

    53

    分子生物学

    2006

    刘青珍

    54

    世界经济概论

    2006

    张彬

    55

    西方哲学史

    2006

    赵林

    56

    生命科学导论

    2008

    黄诗笺

    57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7

    汪信砚

    58

    信息计量学

    2008

    邱均平

    59

    电子文件管理

    2006

    刘家真

    60

    中国近现代史

    2008

    宋俭

    61

    分析化学

    2007

    张华

    62

    电气工程基础

    2009

    刘涤尘

    63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2009

    徐礼华

    64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2008

    邱卫宁

    65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2007

    刘培德

    参考资料:

  • 教学成果

    2000年至2014年,武汉大学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200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2005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0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2014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

    对外交流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p> 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访问武大

    %20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访问武大

    武汉大学代表团访问日本高校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教授受聘我校口腔医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教授受聘我校口腔医学院客座教授

    武汉大学科技团成功访美

    武汉大学科技团成功访美

    武汉大学代表团访问北欧地区和荷兰高校

    武汉大学代表团访问北欧地区和荷兰高校

    法国波尔多市政府代表访问我校

    法国波尔多市政府代表访问我校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武汉大学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

    两岸交流

    2023年3月30日下午,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造访武汉大学,并与学校学生交流座谈。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培养了70余万各类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

    社会评价

    年份

    排名

    2020年

    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位列全国第5位

    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5位

    2021年

    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4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37位,中国内地第9位

    2023年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位,武汉大学排名第9位

    2024年

    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列194名

  •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Science武大125周年校庆版Science武大125周年校庆版

    类别

    名称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协同)、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国家高端智库(2个)

    国际法治研究院、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电网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碳中和感知与效能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

    湖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

    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1个)

    简帛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2022年2月27日11点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

    武大研发的珞珈一号全球首颗夜光遥感卫星升空武大研发的珞珈一号全球首颗夜光遥感卫星升空

    2023年7月27日凌晨,Nature(《自然》杂志)发表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关于黑洞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Sub-second periodic radio oscillations in a 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武汉大学田鹏夫、张平、王伟教授及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是共同第一作者,王伟教授和美国内华达大学张冰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陈佳诗、陈骁、赛娜、朱宗宏教授等是共同作者 。

    武大珞优10号杂交水稻武大珞优10号杂交水稻

    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成果例举

    获奖项目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获奖人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2012年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杨代常等

    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

    2012年

    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成果奖

    朱英国、朱仁山

    作物复杂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QTL定位新方法研究

    2012年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胡中立

    红莲型杂交稻新组合珞优8号选育与利用

    2011年

    第五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朱英国等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发展与利用研究

    2011年

    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

    何光存等

    莲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01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胡中立等

    莲藕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2009年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胡中立等

    野生稻资源研究与重要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2008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何光存等

    植物钙和钙调素调控蛋白激酶的性质和功能研究

    2007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吕应堂等

    植物基因染色体定位和编程性细胞死亡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2006年

    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受奖项目(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宋运淳等

    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2005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弘远等

    植物细胞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损伤及其耐性机理研究

    2004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王建波等

    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红莲优6号选育、研究和利用

    2004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朱英国等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

    2003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朱英国等

    植物受精与早期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2003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杨弘远等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

    2002年

    中国高校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朱英国等

    参考资料: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实验室成果列举

    获奖项目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获奖人

    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多层次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创兵、陈益峰

    江湖冲积过程联动机理与关键调控技术

    201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义天、谈广鸣

    高混凝土坝整体稳定安全控制新理论及工程应用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常晓林、周伟、赖国伟

    水电站过渡过程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2008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建东、赖旭、程永光

    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

    2006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创兵、肖明、卢文波、陈益峰

    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关键技术

    201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伍鹤皋

    岩体爆破振动效应定量评价理论与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卢文波

    水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的关键技术

    201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义天

    高坝工程泄洪消能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009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槐文信

    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2007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槐文信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2013

    水利科学一等奖

    金忠黄介生、伍靖伟

    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3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郭生练、刘攀

    高堆石坝变形宏细观机制与全过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

    2013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伟、常晓林

    大尺度高精度河道水流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2013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槐文信、李义天、曾玉红、钱忠东

    巨型水库群洪水资源调控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3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攀、郭生练、熊立华、陈华、刘德地、梅亚东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844万册。印刷型文献共687万册,其中图书560万册,报刊合订本91万册,地图、声像、缩微资料18万件,学位论文18万册;2019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34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15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50万册,电子期刊207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十个各级文献中心,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地区中心和湖北省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欧洲资料中心、世界银行资料保存图书馆和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学术期刊

    序号

    刊物名称

    简介

    创刊时间

    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

    1930年

    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930年

    3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中国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1930年

    4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版)

    -

    1996年

    5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

    1957年

    6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数据库JST、英国INSPEC数据库、美国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收录

    1957年

    7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献》收录

    1958年

    8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版)

    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GeoRef评论数据库》等收录

    1998年

    9

    测绘地理信息

    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地球天体物理文摘》、英国INSPEC数据库等收录

    1976年

    10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75年

    11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1993年

    12

    写作

    -

    1981年

    13

    长江学术

    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02年

    14

    法国研究

    -

    1983年

    15

    图书情报知识

    中文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1980年

    16

    经济评论

    -

    1980年

    17

    法学评论

    -

    1983年

    18

    数学杂志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摘录期刊,被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1981年

    19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1988年

    20

    分析科学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英国《分析文摘》收录期刊

    1985年

    21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1959年

    22

    节水灌溉

    -

    1976年

    2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湖北省优秀期刊

    1987年

    24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1993年

    25

    微循环学杂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中文科技期刊库收录

    1991年

    26

    卒中与神经疾病

    -

    1994年

    27

    医学新知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1984年

    28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

    1985年

    29

    社会保障研究

    -

    2008年

    30

    宏观质量研究

    -

    2013年

    31

    边界与海洋研究

    -

    1980年

    32

    人文论丛

    -

    1998年

    33

    儒家文化研究

    -

    2007年

    34

    新闻与传播评论

    -

    1930年

    35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

    2011年

    36

    武大国际法评论

    -

    2016年

    参考资料:

  •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 校徽

    武汉大学校徽为正圆形,内圈正中为老图书馆线条造型,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为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间;内外圈间,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名称“WUHAN UNIVERSITY”,下方为中文汉字毛体校名。标准校徽为双色校徽,由珞珈蓝(R:0 G:37 B:84;C:100 M:79 Y:12 K:59)和珞珈绿(R:17 G:87 B:64;C:89 M:19 Y:72 K:60)两种颜色构成。

    武汉大学校徽 武汉大学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训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1993年,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张之洞塑像张之洞塑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该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该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李四光塑像李四光塑像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闻一多塑像闻一多塑像

  • 校歌

    《武汉大学校歌》

    现行《武汉大学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陈望衡等作词,陈国权谱曲,歌词为: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

    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

    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p>珞珈赋

    珞珈赋

    光绪帝朱批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自强学堂片》奏折

  •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黄泰岩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平文

    党委常务副书记

    沈壮海

    党委副书记

    屈文谦、楚龙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武汉大学监察专员

    万清祥

    副校长

    龚威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资远、袁玉峰、宋保亮、朱德友、何莲(女)

    校长助理

    陈慧东、徐东兴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校名

    姓名

    职务

    任期

    自强学堂

    张之洞

    创办人

    1890年

    蔡锡勇

    总办

    1893年-1897年

    张斯栒

    1897年冬-1899年5月

    钱恂

    提调

    1893年-1898年9月

    汪凤瀛

    1898年-1899年4月

    程颂万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方言学堂

    程颂万

    提调

    1902年10月-1905年春

    馨龄

    监督

    1905年春-1911年

    曾广熔

    1905年春-1911年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贺孝齐

    校长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张渲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谈锡恩

    1919年9月-1922年1月

    张继

    1922年6月-1923年8月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张继煦

    校长

    1923年9月-1924年9月

    国立武昌大学

    石瑛

    校长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张廷

    校长(代)

    1926年2月-1926年5月

    李汉

    校务维持会主任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黄侃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徐谦

    校务委员会主任

    1927年2月-1927年12月

    国立武汉大学

    刘树杞

    校长(代)

    1928年7月-1929年春

    李四光

    建筑筹备委员长

    1928年7月-1938年4月

    王世杰

    校长

    1929年2月-1933年4月

    王星拱

    1933年5月-1945年6月

    周鲠生

    1945年7月-1949年8月

    武汉大学

    邬保良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年8月-1952年11月

    李达

    校长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庄果

    1980年6月-1981年6月

    刘道玉

    1981年7月-1988年4月

    齐民友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陶德麟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侯杰昌

    1996年10月-2003年9月

    刘经南

    2003年9月-2008年11月

    顾海良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

    李晓红

    2010年12月-2016年11月

    窦贤康

    2016年12月--2022年11月

    张平文

    2022年12月--至今

    参考资料:

    历任党委(党组)书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徐懋庸

    党组书记

    1949年-1953年10月

    张勃川

    1953年12月-1955年4月

    刘仰峤

    党委书记

    1958年1月-1960年12月

    朱劭天

    1961年1月-1965年4月

    庄果

    1965年4月-1970年2月

    纪辉

    1974年12月-1980年6月

    庄果

    1981年12月-1984年7月

    任心廉

    1988年2月-2002年8月

    顾海良

    2002年8月-2008年11月

    李健

    2008年11月-2013年2月

    韩进

    2013年2月-2023年2月

    黄泰岩

    2023年2月--至今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编辑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alt="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cf1b9d16fdfaaf51c92be06c8e5494eef11f7a1c?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武汉大学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

    武汉大学校园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凌波门等相关景点。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武汉大学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2001年,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理学楼、半山庐、周恩来、郭沫若等故居十八栋。武大校园内还建有“张之洞、闻一多、李达、李四光、王世杰、爱因斯坦等塑像及“孔子、墨子铜像”,“鲲鹏展翅”等人文景观。

    知名校友

    编辑
    武汉大学2013年11月29日举行120周年校庆典礼。建校以来,培养了70余万各类人,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

    教育家

    杨小凯

    袁浚

    胡庶华

    孙叔平

    陈晓红

    蔡洪滨

    谢丹阳

    刘道玉

    朱九思

    杨叔子

    黄树槐

    陶德麟

    黄进

    周创兵

    谢红星

    李清泉

    侯杰昌

    李国平

    张资珙

    王佛松

    -

    军政界

    罗荣桓

    万鄂湘

    刘西尧

    刘亚洲

    李锐

    孙志军

    杨胜群

    辜胜阻

    王玉

    陶凯元

    鲍绍坤

    李金早

    陈小江

    杨纯

    周建

    刘宁

    胡保林

    宁远

    张野

    雷元亮

    卢雍政

    汪鸿雁

    卡里姆·马西莫夫

    鹿心社

    孙志刚

    洪峰

    杨光

    林炎志

    唐军

    李军

    肖志恒

    周天鸿

    熊选国

    范锐平

    甘霖

    阮成发

    李春明

    郭生练

    赵斌

    周宜开

    陈春林

    仇小乐

    吴秀凤

    王振

    王艳

    徐志纯

    胡振鹏

    孙用和

    庞道沐

    林栖凤

    -

    -

    -

    -

    社会科学家

    韩德培

    谭崇台

    马克昌

    彭斐章

    陶德麟

    徐显明

    黄进

    冯天瑜

    刘纲纪

    易中天

    吴学兰

    -

    -

    -

    -

    企业界

    李晓鹏

    张振高

    程念高

    郭涛

    那希志

    舒印彪

    王炳华

    于崇德

    雷军

    陈东升

    孙宏斌

    阎志

    毛振华

    田源

    罗秋平

    刘金成

    -

    -

    -

    -

    -

    知名校友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编辑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

    6月,武汉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12月,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入选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2022年

    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3月,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入围名单公布,武汉大学在列

    5月4日,武汉大学“启明星”微纳卫星研制团队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称号

    8月,入围2021—2022年度中国大学官微十强

    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武汉大学世界排名第173位

    2023年

    5月,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7月,在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学术机构500强中,武汉大学在全球高校中排名第33

    社会捐款

    编辑
    2024年6月24日,两院院士李德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德仁表示将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武汉大学。其中,500万元将交给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300万元交给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