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 编辑
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CQU),简称“重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重庆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学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卓越大学联盟、中波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截至2024年5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设有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8所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方向)108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有教职工5300余人,专任教师3200余人;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4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创办时间1929年10月12日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李四光、马寅初、任正非、向巴平措、阎肃、李晓红学校官网https://www.cqu.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前身溯源▪合并发展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5知名校友6合作交流7文化传统▪学校标识▪精神文化▪社团文化8校区情况▪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重庆大学两江校区9校园环境10所获荣誉11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前身溯源
重庆大学
民国14年(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就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但因为四川局势动荡,建校所需经费没有着落,创建之议一搁就是数年。
四川省立重庆大学时期历史照片(1934年前)" alt="
四川省立重庆大学时期历史照片(1934年前)"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810a19d8bc3eb13533fa23545257bfd3fd1f4034ee80?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四川省立重庆大学时期历史照片(1934年前)
民国18年(1929年)夏,“重庆大学促进会”成立。同年8月,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大会开展,会上发布《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宣言》。同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开学,建校之初,仅设立文理预科班。
民国22年(1933年),学校全体学生迁入沙坪坝新校区。同年秋,学校增设农学院,完成三院。
民国24年(1935年)5月底,重庆大学被批准为省立大学,改为“四川省立重庆大学”。同年,四川省立工学院合并至重庆大学。同年,学校文、农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民国26年(1937年)9月,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借重庆大学于11月1日开学。
民国27年(1938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民国28年(1939年)9月18日,国民参政会议第一届第四次大会在学校理学院召开,蒋介石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民国30年(1941年)7月,因新任校长人选问题,学生和当局发生多次严重冲突。
民国31年(1942年)3月5日,学校复校;同年9月5日,蒋介石令陈立夫解散重庆大学;同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国立大学,直属于教育部。 抗日战争中,重庆大学师生积极参加民族救亡活动。
20世纪30年代初正在建设的重大校园
重庆大学历史照片

重庆大学历史照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师生共挖民主湖

重庆大学历史照片

重庆大学历史照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重大师生建设思群广场

七七抗战大礼堂旧照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借住重庆大学松林坡旧址。
民国35年(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还校南京,国立山东大学复校青岛,其中中央大学部分师生留驻重庆,校舍以及部分设备并入国立重庆大学,国立中央专科职业学校继续留渝办学。
民国36年(1947年),沙磁医院正式成为重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1948年,开始招生研究生。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新中国接管国立重庆大学,随后更名为重庆大学。
1951年9月,经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批准,正式建立“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学校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
1952年,为支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学校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以及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无线电系等调出,创建和支援了中国国内十多所院校。
1953年,学校电讯系调整至北京邮电学院。
1954年,学校采矿系的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专业调整到北京石油学院。
1955年,学校地质系调至成都地质学院。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9年,学校成为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成员。
1996年7月,国务院“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确定学校为“九五”期间进行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复了《重庆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学校在“九五”期间的“211工程”建设总投资,标志着学校“211工程”建设已从精心准备阶段进入了立项审批和实施阶段。
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重庆建筑大学
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交通专科学校、贸易专科学校等7所大专院校的10个土木建筑系合并成立重庆土木建筑学院。
重庆建筑大学时期照片
校园之夏
1953年,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并入学校。
1954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1978年,学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4年1月,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大学。
1996年,建设部、四川省和重庆市共建重庆建筑大学。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7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学校创建,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
1983年7月,改编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由建设部直属。
1984年9月,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划归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领导。
1992年4月,更名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4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新的重庆大学。
2001年,学校共建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同年12月,学校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2月,学校接受汉办委托与勿洞市政局共同进行孔子学院的实际建设; 同年9月,学校参与举办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独立学院)。
2007年,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同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
2010年11月,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2011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同月,牵头建立重庆市大学联盟。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同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2014年7月,学校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同年10月,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5年,成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 。
2016年3月,重庆大学与两江新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联合研究院”; 同月,重庆大学(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增补为中国宇航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同年9月,成为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 1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项目。
2017年5月,学校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同年6月16日,成为“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9月,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10月,重庆大学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启“非直管”附属医院合作; 12月,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同年9月,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成立; 9月26日,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 10月,学校与两江新区共建重庆大学附属两江医院; 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2月,重庆大学党委被列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1月,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开工; 同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同年3月,重庆市肿瘤医院划转为重庆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4月,重庆文学院与重庆大学图书馆合作共建“重庆作家书院”; 5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7月,学校成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签约成员大学; 8月,学校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9月,学校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和理事单位。; 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划转为重庆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20年5月,与四川大学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同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大学附属小学揭牌; 7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 9月,加入健康扶贫联盟;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同月,加入“城乡规划扶贫联盟”; 同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11月,重庆市方志馆重庆大学分馆揭牌; 同月,重庆大学审计处被评为“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12月,重庆大学与南京市签署协议,共建重庆大学南京研究(生)院; 同月,入选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
2021年4月,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划转为重庆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9月,重庆大学本科生院正式投入运行; 同月,加入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 ;12月,江津区中心医院挂牌“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并成立重庆大学临床医学院 ;同月24日,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重庆大学第五所直属附属医院——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
2022年1月,入选重庆市高水平“四新”建设高校立项(培育)名单(新工科建设高校立项(培育)名单); 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同年,成为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员; 4月21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揭牌仪式举行; 4月29日,由重庆大学和璧山区共建的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6月29日,重庆大学弘深书院成立; 7月,成立重庆(重庆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 8月31日,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 11月,学校撤销原有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 同月,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3年1月12日,发起成立卓越大学智库联盟; 2月,学校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5月12日,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揭牌仪式在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举行 ;6月19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 。7月8日,由重庆大学发起的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在渝正式成立 。7月20日,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举行授牌仪式 。7月22日,从重庆大学获悉,重庆大学近日正式成立重庆大学医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医学院),实行独立建制运行。 9月27日,牵头成立智慧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10月8日,重庆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也是重庆首家由高校牵头设立的精准医学研究院。 12月14日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专家杨士中教授向学校先期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杨士中院士科教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重庆大学测控与微波功率传输学科发展。
2024年1月5日,重庆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批入选开源鸿蒙技术俱乐部的高校之一。
学校大门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2024年7月12日,中国科技馆与重庆大学共建的“科普创新实验室”在重庆大学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8所附属医院,学校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方向)90个,其中普通文理科78个(理工类68、文史类10个)、艺术体育类12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
学部 | 学院 | 招生专业(类别) |
---|---|---|
人文学部 |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德语 |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 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设计学类(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舞蹈表演 | |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 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艺术主持、广播电视编导 | |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 | —— | |
重庆大学博雅学院 | 人文科学实验班(博雅类) | |
社会科学学部 |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能源经济、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会计学(ACCA方向)、物流管理 | |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理学部 |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与精算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 |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强基计划) |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 | |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
工程学部 |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 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采矿工程(国际实验班)、安全工程 | |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航空航天工程、工程力学 | |
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
建筑学部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绘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 | |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 |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财务管理、智能建造 | |
信息学部 |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感知工程 |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 |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
医学部 | 重庆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重庆大学药学院 | 药学 | |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 | —— | |
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 | —— | |
- |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 工程类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5300余人,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300余人次,博士生导师19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
校园景色" alt="
校园景色"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824ab18972bd40735fa2c6885c089510fb30f24a34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校园景色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众创空间 | 黄海e代人创客空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士中、鲜学福、杨永斌、周绪红、潘复生、王树新、李文沅、田村幸雄、刘汉龙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 何玉林、张兴国、曾孝平 |
“百千万工程”人选 | 秦大同、任宏、张宗益、潘复生、尹光志、魏子栋、王伯初、刘庆、廖强、张静、司马文霞、孟卫东、刘新荣、王时龙、刘汉龙、何强、廖瑞金、卢义玉、陈伟根、朱才朝、胡千庭、蔡开勇、胡少伟、廖晓峰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张宗益、孟卫东、刘渝琳 |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刘庆、杨春和、温志渝、胡千庭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刘庆、廖瑞金、张宗益、潘复生、杨春和、廖强、王时龙、周小平、朱恂、刘汉龙、李剑、卢义玉、吴兴刚、杨庆山、谢开贵、胡少伟、蔡开勇、朱涛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潘复生、张宗益、张静、卢义玉、蔡开勇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
重庆市“两江学者” | 王家序、廖瑞金、赵万民、姜德义、蒲勇健、潘复生 |
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 | 朱才朝、周小平、蒋兴良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 |
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 | |
建筑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 | |
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 | |
工程管理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 | |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 |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稳居ESI世界前1‰,1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50名。
机械工程 | 电气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光学工程 |
工商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应用经济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学 | 矿业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建筑学 | 城乡规划学 | 风景园林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冶金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力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态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法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数学 |
物理学 | 药学 | 新闻传播学 | 化学 |
公共管理学 | 软件工程 | 临床医学 | - |
学位授予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
1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法学 | 0301 | 法学 |
3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 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5 |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6 | 文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7 | 理学 | 0701 | 数学 |
8 | 理学 | 0702 | 物理学 |
9 | 理学 | 0703 | 化学 |
10 | 理学 | 0710 | 生物学 |
11 | 理学 | 0713 | 生态学 |
12 | 理学 | 0714 | 统计学 |
13 | 工学 | 0801 | 力学 |
14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15 | 工学 | 0803 | 光学工程 |
16 | 工学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7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8 | 工学 | 0806 | 冶金工程 |
19 | 工学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 | 工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21 | 工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2 | 工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3 | 工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4 | 工学 | 0813 | 建筑学 |
25 | 工学 | 0814 | 土木工程 |
26 | 工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7 | 工学 | 0819 | 矿业工程 |
28 | 工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9 | 工学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30 | 工学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31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32 | 工学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3 | 医学 | 1002 | 临床医学 |
34 | 医学 | 1007 | 药学 |
35 |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36 | 管理学 | 1202 | 工商管理学 |
37 | 管理学 | 1204 | 公共管理学 |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
1 | 哲学 | 0101 | 哲学 |
2 | 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3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4 | 法学 | 0301 | 法学 |
5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 教育学 | 0401 | 教育学 |
7 | 教育学 | 0402 | 心理学 |
8 | 教育学 | 0403 | 体育学 |
9 | 文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10 |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11 | 文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12 | 历史学 | 0602 | 中国史 |
13 | 理学 | 0701 | 数学 |
14 | 理学 | 0702 | 物理学 |
15 | 理学 | 0703 | 化学 |
16 | 理学 | 0710 | 生物学 |
17 | 理学 | 0713 | 生态学 |
18 | 理学 | 0714 | 统计学 |
19 | 工学 | 0801 | 力学 |
20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21 | 工学 | 0803 | 光学工程 |
22 | 工学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3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4 | 工学 | 0806 | 冶金工程 |
25 | 工学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6 | 工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27 | 工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8 | 工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9 | 工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0 | 工学 | 0813 | 建筑学 |
31 | 工学 | 0814 | 土木工程 |
32 | 工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3 | 工学 | 0819 | 矿业工程 |
34 | 工学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35 | 工学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36 | 工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7 | 工学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38 | 工学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39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40 | 工学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1 | 医学 | 1001 | 基础医学 |
42 | 医学 | 1002 | 临床医学 |
43 | 医学 | 1007 | 药学 |
44 |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45 | 管理学 | 1202 | 工商管理学 |
46 | 管理学 | 1204 | 公共管理学 |
47 | 艺术学 | 1301 | 艺术学 |
48 | 艺术学 | 1403 | 设计学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授权级别 | 授权领域/类型 |
---|---|---|---|---|
1 | 0854 | 电子信息 | 博士 | - |
硕士 | - | |||
2 | 0855 | 机械 | 博士 | - |
硕士 | - | |||
3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博士 | - |
硕士 | - | |||
4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博士 | - |
硕士 | - | |||
5 | 0858 | 能源动力 | 博士 | - |
硕士 | - | |||
6 | 0859 | 土木水利 | 博士 | - |
硕士 | - | |||
7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博士 | - |
硕士 | - | |||
8 | 0861 | 交通运输 | 博士 | - |
硕士 | - | |||
9 | 0862 | 风景园林 | 博士 | - |
硕士 | - | |||
10 | 1251 | 工商管理 | 硕士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 ||||
11 | 1252 | 公共管理 | 硕士 | - |
12 | 1253 | 会计 | 硕士 | - |
13 | 0251 | 金融 | 硕士 | - |
14 | 0252 | 应用统计 | 硕士 | - |
15 | 0254 | 国际商务 | 硕士 | - |
16 | 0351 | 法律 | 硕士 | - |
17 | 0352 | 社会工作 | 硕士 | - |
18 | 0452 | 体育 | 硕士 | - |
19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 | 硕士 | - |
20 | 0551 | 翻译 | 硕士 | - |
21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硕士 | - |
22 | 0851 | 建筑学 | 硕士 | - |
学士 | - | |||
23 | 0853 | 城市规划 | 硕士 | - |
24 | 1256 | 工程管理 | 硕士 | - |
25 | 1354 | 戏剧与影视 | 硕士 | - |
26 | 1356 | 美术与书法 | 硕士 | - |
27 | 1357 | 设计 | 硕士 | -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9个)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学、工程热物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采矿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培育)、钢铁冶金(培育) |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 | 中医肿瘤科、急诊医学科 |
“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38个) |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 |
资料来源: |
重大之夏" alt="
重大之夏"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824b899a9014c086e06147ef63215087bf40bd15e9c?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重大之夏
学科评估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有3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此外,学校进入B+(全国前10%-20%)的学科还有14个: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6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进入“强基计划”,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重庆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此外,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申报的“新工科教育”荣获特等奖,重庆大学与兄弟高校、企业合作完成成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
俯瞰重大" alt="
俯瞰重大"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d3eb13533fa828ba61e317603565634970a304eec4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俯瞰重大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1个) | 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英语、新闻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治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采矿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财务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法学、机械电子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物理学、工程力学、行政管理、能源经济、工程造价、舞蹈表演、绘画、广播电视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生物工程、体育教育、生物科学、航空航天工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19个) | 采矿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市场营销、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城市规划、生物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 | 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 | 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产学研教一体化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及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信息类专业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先进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学院)、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与生态学院)、建筑城规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城规学院)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 能源与动力电气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动力工程学院、电器学院)、机械基础及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学院)、矿山开采与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
国家级创新实验区(3个) |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 |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 | 地学景观探秘.审美.文化、工程制图、原子核衰变放射强度测量及物质吸收虚拟仿真实验、真空断路器预防性试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机械原理、测控电路、燃烧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化工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1)、创新管理、数学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结构力学、电工电子学(I)、数字电子技术、管理会计、Co-op项目培训等 |
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网络课程,20门) | 建筑构造、大学英语、工程地质、机械基础实验、互联网及其应用、大学化学、建筑物理、经济法、Java程序设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电子技术实验、高电压技术、岩石力学等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 | 图说人际关系心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结构力学、电子商务、艺术导论、数学实验、客户关系管理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 | 工程建造模架构造与设计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大型齿轮箱结构设计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灾难事件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等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 | 信息安全导论、钢铁冶金学、信号与系统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 企业合作的奥秘(1~7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网络,11门) | 数学实验、大学化学、机械基础实验、建筑物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制图(Ⅱ)、机械原理、市场调查、经济法、互联网及其应用等 |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 | 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 | 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9个)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采矿工程、风景园林、冶金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法学、车辆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播音与主持艺、新闻学、英语、城乡规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行政管理 |
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7个) | 土木建筑特色学科专业群、高端装备与动力系统特色学科专业群、电力能源工程与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矿冶工程特色学科专业群、智慧绿色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体系学科专业群、工业安全与环境风险专业群、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专业群 |
市级特色专业(8个)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英语、表演、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冶金工程、自动化 |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 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学院)、语言语音实验教学中心(外国语学院)、数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统计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学院)、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工程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学院)、测控仪器及光电技术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学院) |
市级精品课程(47门)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中国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力学、物理化学等 |
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 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管理会计、工业传热学、国际经济法、材料力学等 |
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 | 工程项目管、合同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电子商务概论、机械设计、工程制图、电工学、大学化学、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基础实验、岩石力学、冶金原理、高电压技术、结构力、大学计算机基础等 |
资料来源: (注:名单不全) |
学生成绩
2020年,学校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共计688项,其中国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1金3银3铜,连续两届捧得团体“优胜杯”;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7项,创下历年最佳成绩;在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中,获得Finalist1项;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项;在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中,斩获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1项。
重大风景" alt="
重大风景"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30e0cf3d7ca7bcb0a46d9ba40407c63f6246b60024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重大风景
2020至2021学年,学校获省市级及以上奖项2300余项,其中国际级特等奖1项、特等奖提名5项、一等奖1项;国家级特等奖19项、一等奖61项、二等奖265项。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得全球书状综合第一名;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一;在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在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中,获金奖1项。
2021至2022学年,学校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计1526项,其中国际级188项,含特等奖1项、特等奖提名奖9项、一等奖21项;国家级490项、省部级848项。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1项;在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获得1项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9项特等奖提名(Finalist)及Frank Giordano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中,获市赛金奖60项。
2023年8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重大学子斩获一等奖3项(2.29%)二等奖6项(3.62%),三等奖1项(18.49%),重庆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4项;截至2018年9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1项。
成果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时间 |
---|---|---|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创立、建设及实践 | 优秀奖 | 1989年 |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 | 优秀奖 | 1989年 |
机械设计直观教学基地建设 | 优秀奖 | 1989年 |
建筑学专业体系化改革 | 优秀奖 | 1989年 |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的设计、实施及研究 | 一等奖 | 1993年 |
工科本科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3年 |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创《高层建筑防火》新课程 | 二等奖 | 1993年 |
开创《理论力学》形象演示教学系统 | 二等奖 | 1993年 |
结合多山市情,办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 | 二等奖 | 1993年 |
培养工程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3年 |
《钢铁冶金原理》(修订版)(教) | 一等奖 | 1997年 |
“产、学、研”结合提高高电压技术专业办学水平 | 一等奖 | 1997年 |
制造系统工程(MSE)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7年 |
以数学建模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工科数学教学改革 | 二等奖 | 1997年 |
大学英语教师在岗培训系统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7年 |
适合国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7年 |
建筑构造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1997年 |
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1年 |
大力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积极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 二等奖 | 2001年 |
高等工程教育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面向21世纪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创建高校教学实训基地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1年 |
建设国家工科教学基地构建机械基础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年 |
创新机制,管理育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年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年 |
给水排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年 |
创建“体验互动”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二等奖 | 2009年 |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 | 二等奖 | 2009年 |
基于“知识体系融合”理念的渐进式一体化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 | 二等奖 | 2009年 |
我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创新 | 二等奖 | 2009年 |
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 | 二等奖 | 2014年 |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认知、体验、探索”一体的数学实践教学体系 | 二等奖 | 2014年 |
构建渐进性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造就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 | 二等奖 | 2014年 |
面向建设工程全寿命期执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 二等奖 | 2014年 |
面向“因材施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4年 |
国际化引领建筑与环境领域“二三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 二等奖 | 2018年 |
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跨界协同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8年 |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二等奖 | 2018年 |
打造跨校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构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 二等奖 | 2018年 |
新工科教育 | 特等奖 | 2022年 |
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2022年 |
慕课西行,共享共赢: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2022年 |
“双向驱动、跨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2022年 |
高校创新人才规模化自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 二等奖 | 2022年 |
结构设计竞赛20年促进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水土交融,场网共享”新时期大土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示范 | 二等奖 | 2022年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浚源固本,知行融创:整体工程观引领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自主定位,实践立信,个性发展--电子信息人才培养1133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迈向工程强国的土建类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校企合作十年 同守育人初心:土建类跨学科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工程卓越人才多维融合培养模式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以卓越学术为引领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的构筑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新时代水业人才实践育人体系重构及应用:协同助力-智慧赋能-多元驱动 | 二等奖 | 2022年 |
内改外放,创新协同--工程专业学位卓越研究生教育“重大模式”建构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汽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多元融合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交叉融合-共享共生:人工智能+信息学科“一体两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贯通产业链 融通岗赛证--只能化赋能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 二等奖 | 2022年 |
参考资料: |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其它部委平台5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6个,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重庆市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重庆市国际联合研发中心4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9个,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18个,重庆市高校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6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重庆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6个,其它平台12个。
重大十二时辰" alt="
重大十二时辰"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af40ad162d9f2d3572c1e7857a59d13632762d0665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重大十二时辰
级别 | 科研平台 |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 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 | |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
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化工过程强化与反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非线性分析数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肿瘤与病菌靶向新药创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 | 重庆大学区域经济与科教战略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轻合金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 智能肿瘤学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 |
其它部委平台 | 农业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重庆) | 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部、教育部) |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 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国家发改委) | ||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生物电磁医疗高端装备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轻金属材料科学与成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物流与供应链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大数据智能与隐私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影视数智技术与艺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洁净能源与绿色化工过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生物感知与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高性能结构增材制造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材料基因高通量表征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天然产物合成与创新药物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钒钛特色资源绿色冶金及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能量转化界面物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智慧无人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分析数学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山地工程结构抗震防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植物激素调控与分子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空天地网络智联与信息融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化学理论与机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强耦合体系微观物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风工程及风资源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先进模具智能制造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乳腺癌智能诊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急诊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 | 重庆市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 重庆市轻量化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
重庆市极端电磁脉冲生物效应技术创新中心 | ||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医疗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机电传动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交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血液净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无线电能传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特种通信与组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生物医学电磁技术与数字诊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市智能交通(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重庆市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 重庆量子物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 |
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灾害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三峡库区河湖生态系统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重庆市肿瘤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重庆市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重庆市内分泌代谢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
重庆市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 低碳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 中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
中-美重庆大学帕克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 中-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质量保障国际联合研发中心 | |
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环保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多能互联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及系统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力装备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智慧无人系统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
肿瘤临床多组学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
高性能集成电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铸造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
山地人居环境工程与综合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
虎溪校区" alt="
虎溪校区"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f738bd4b31c8701a18b7938db36892f070829385190?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虎溪校区
团队类别 | 研究领域或方向 | 带头人 | 批复时间 |
---|---|---|---|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高压水射流破岩理论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 李晓红 | 2009年 |
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 | 廖瑞金 | 2010年 | |
金属材料的形变、相变及强韧化研究 | 刘庆 | 2014年 |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创新团队 | 刘庆 | 2013年 |
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创新团队 | 蒋斌 | 2017年 |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先进制造、空间环境、信息、材料” | 谢更新 | 2013年 |
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利用 | 卢义玉 | 2013年 | |
高效低碳制造系统 | 王时龙 | 2011年 | |
山区岩土工程 | 刘汉龙 | 2010年 | |
轻合金加工与制备中的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 | 潘复生 | 2009年 | |
高性能传动件及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 王家序 | 2007年 | |
高压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科学与新技术 | 廖瑞金 | 2005年 | |
国防创新团队 | 特种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 | 王家序 | 2009年 |
重庆科委新产品研发团队 | 智能服务新产品研发团队 | 杨梦宁 | 2013年 |
高附加值天然植物提取新产品研发团队 | 董立春 | 2013年 | |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 | 轻合金材料科学与技术 | 刘庆 | 2007年 |
新能源化工创新团队 | 魏子栋 | 2007年 | |
生物流变学与纳米技术创新团队 | 邓林红 | 2007年 | |
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 | 王时龙 | 2007年 | |
微生物能源高效转化理论与技术 | 廖强 | 2010年 | |
信息安全与计算智能 | 廖晓峰 | 2010年 | |
基于学科交叉(Bio-X模式)的生命科学基础问题研究 | 王伯初 | 2010年 | |
山区岩土工程 | 刘汉龙 | 2010年 | |
水资源规划、废水处理理论、绿色建筑 | 何强 | 2010年 | |
三维打印(增材)制造 | 张正文 | 2013年 | |
果实发育调控 | 李正国 | 2013年 | |
工程结构抗震防灾 | 李英民 | 2013年 | |
低品位能源清洁高效转换与利用技术 | 冉景煜 | 2013年 | |
车辆动力传动与控制 | 孙冬野 | 2013年 | |
现代信号处理 | 田逢春 | 2013年 |
重大之夜" alt="
重大之夜"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cf5e0fe9925bc315c60b70ea0969ab1cb134954da59?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重大之夜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260项(其中牵头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65项),荣获国家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总经费屡创新高(2023年达到32.9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获权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军工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1年 |
高品质镁合金集成与循环应用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深部盐矿采卤溶腔大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2年 |
军工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2年 |
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3年 |
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3年 |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3年 |
气体绝缘装备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4年 |
高端重载齿轮传动装置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4年 |
高可靠精密滤波传动技术及系统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5年 |
12000吨航空铝合金厚板张力拉伸装备研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5年 |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6年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重庆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512.07万册,其中古籍(民国前)2.72万册,民国文献1.69万册,中文图书380.21万册,外文图书54.84万册,报刊合订本52.28万册;数字馆藏累计1332.56万册,其中中文数字报刊5.76万种,外文数字报刊3.45万种,中文数字图书287.99册,外文数字图书287.99万册,博硕士论文916.05万篇;自建数据库41万多条,各种收藏品约2.82万余件。
学术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重庆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电气、热能、材料工程、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矿山。学报被ElsevierScopus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录。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重庆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设有区域开发、经济研究、管理论坛、社科研究与评价、法学研究、社会与公共管理、教育研究、经济发展、建筑城市、政治哲学、文学研究、社会学、历史学、语言艺术等栏目。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博看网等收录。
缙湖云湖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舒立春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树新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王时龙 |
党委副书记 | 冯业栋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重庆大学监察专员 | 陶举虎 |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 刘汉龙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
副校长 | 饶劲松 |
党委常委 | 李学静 |
博雅书院荣誉院长 | 林建华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 姓名 | 任期 |
---|---|---|
重庆大学 | 1929年10月至1935年8月 | |
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 | ||
叶元龙 | 1938年10月至1941年7月 | |
张洪沅 | 1941年9月至1949年11月 | |
何鲁 |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 | |
郑思群 | 1956年7月至1966年8月 | |
曾德林 | 1978年4月至1980年5月 | |
何文钦 | 1980年5月至1982年4月 | |
江泽佳 | 1982年12月至1986年12月 | |
顾乐观 | 1986年12月至1992年8月 | |
吴云鹏 | 1992年8月至1996年8月 | |
刘飞 | 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 | |
吴中福 | 1997年7月至2003年1月 | |
李晓红 | 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 | |
林建华 | 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 | |
周绪红 | 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 | |
张宗益 | 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 | |
原重庆建筑大学 | 李海文 | 1952年10月至1955年7月 |
石昌杰 | 1965年8月至1972年6月 | |
宋元良 | 1972年6月至1983年10月 | |
卢忠政 | 1983年10月至1992年3月 | |
梁鼎森 | 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 | |
祝家麟 | 1995年12月至2000年5月 | |
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 石泽民 | 1978年11月至1979年11月 |
尹钧 | 1979年11月至1983年7月 | |
何高毅 | 1987年1月至1991年4月 | |
武育秦 | 1993年3月至1998年10月 | |
潘文宛 | 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 | |
参考资料: |
领域 | 校友 |
---|---|
院士 | 李四光、李星学、沈其韩、盛金章、侯德封、杨廷宝、黄汲清、潘菽、谢学锦、汪家鼎、汪闻韶、柯召、周惠久、黄文熙、毛鹤年、张直中、时钧、傅鹰、魏寿昆、黄量、俞建章、梁树权、吴云东、郭尚平、沈忠厚、邱中建、王方定、周明镇、张效祥、何知礼、钟山、黄尚廉、林华宝、杨士中、孙才新、李文沅、李晓红、杨士中、鲜学福、周绪红、杨永斌、潘复生、李文沅、田村幸雄、刘加平、刘加平、徐僖、林华宝、李杰、朱合华、刘汉龙、刘日平 |
专家学者 | 马寅初、吴冠中、吴宓、钱荣堃、杨明照、陈重穆、刘占芳、侯祐堂、刘茂才、康来明、马庭林、吴礼运、徐尚志、熊显彬、吴惠弼、李兴源、王家素、唐远炎、何金良、江泽佳、段文波、李世蓉、盛湘渝、张序九、熊榆、何晋秋、周国富、全子一、张志强、冉克平、杨瑛、齐建国、董志强、梅遂生、熊晓英、李虞庚、刘兴才、唐贤明、李虞庚、陶功明、张宝兰、李洁、侯国求、张银安、张志芬、盛淼岸、魏洪波、龚国才、鄢立清、刘成国、符菊梅、李本琪 |
英雄楷模 | 周均时、曾紫霞、张现华、何柏梁、薛传道、刘国鋕、齐亮、陈以文、何其忱、赵化宇、刘波涛、孔琳、黄松 |
党政领导 | 向巴平措、秦宜智、刘鹏、蒲海清、王晓东、韦韬、聂卫国、傅凌、段余应、王新强、谭松平、陈邦柱、和志强、王秀智、饶明忠、陈少荣、杨志文、吴碧莲、李玉光、李先逵、黄文杰、彭琳、高峰、李树基、康纲有、秦敏、吴刚、汤宗伟、杜黎明、陈重、王志杰、李建春、赖明、杨小伟、张洪飚、伍维根、王维俊、杨应楠、余远牧、郝康理、邓全忠、张宗源、易军、李成金、秦少波、周少政、罗莹、唐昆明、滕英明、蓝庆华、张志芬、尹家绪、辛毅、高波、汤小川、唐贤明、唐小我、邓智尤、李明舟 |
高校领导 | 陈德文、欧可平、张宗益、张国林、张卫国、杨天怡、陈流汀、朱祥华、刘伯权、张湘伟、彭小奇、张文卫、严欣平、贺建民、吕明、何建平、胡丹、柯玲、刘清友、伍维根、周哲玮、刘伦、黄明、周直、易志坚、施进发、郑旭煦、张学洪、徐世伟、成祖德、尹华川、冯涛 |
商业精英 | 任正非、唐立新、叶宁、王国春、肖松、石启荣、刘明忠、彭凡、张必壮、熊中元、王永泉、陈玉东、吴德政、薛荣、金卓君、崔坚、梁尤平、景柱、毕亚雄、吕华祥、张良、雷洪、王劲、刘加才、朱建派、游万龙、刘代德、向德洪、贺建华、黄运飞、董德福、王劲、李志高、江善明、屈庆麟、兰晓华、颜艳春、毕亚雄、潘杰客、陈卫、康先海、蒋国俊、王绍东、傅刚义、薛荣、郑学选、金卓君 |
体育文艺 | 阎肃、陈豹隐、艾伟、李元胜、荀运昌、王利器、尚仲敏、非天夜翔、王琪博、张国立、唐艺昕、郭晓敏、赫子铭、瑛子、辣目洋子、邢健、应亮、陈鹏翱、陈富、公钰涵、王博谷、黄然、陈廷嘉、李佳念、文静、李易霖、尚华、唐熙、赵子惠、陈振环、孙文婷、张朋、张珊萌、陈一诺、曾培、王唯、荣飞、陈木易、段卿卿、杜十五、刘成瑞、苗若木、张昊翔、亓肖肖、石藤正一、曹苏苏、陈梦希、陈里洋、蔡雅同、王翀、周星余、张昊翔、陈诺、赵波、赵吉、李小晶、刘妙 |
2024年5月23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重庆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重庆大学举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健康高地建设、重庆大学智谷校区建设、人才培养交流、拓展发展新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五彩重大" alt="
五彩重大"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7094b36acaf2edda3cc1c7c735916e93901213f354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五彩重大
学校标识
校徽
重庆大学校徽包括校标和徽章。
学校校标为圆形构图,圆内上部区域是以毛泽东书法字体为基础设计的“重庆大学”;中部区域为三角图形,三角形中下部为九条水平细纹及重叠其上的五个山形图样,上部为“1929”数字,三角形外上方为齿轮,两侧各一束弧形橄榄枝图案;下部区域为弧形英文“CHONGQING UNIVERSITY”。
学校徽章为题有毛泽东书法字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规格为45mm*15mm。教职工的徽章为红底金字,学生的徽章为白底金字。
学校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风
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校歌
学校校歌为1936年由胡庶华作词、许可经作曲创作的《重庆大学校歌》。
歌词 | 曲谱 |
---|---|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科学,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
|
资料来源: |
社团文化
据2023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学生社团216个,其中校级社团190个,院级社团26个; 开展了言咏国风系列活动、青年节网上主题团日活动、传统文化作品大赛、“运动一夏”系列活动、职业规划大赛等学生活动。
学校大门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位于重庆西郊大学城。距沙坪坝区沙坪坝大街A校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校园属浅丘陵地貌,视野开阔,东临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临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虎溪河蜿蜒沿其西南边界。虎溪校区总面积达到244.67公顷,其中教育用地占据了175.2公顷,剩余的69.47公顷则用于教职工住宿及学校发展。该校区的建设工程自2004年底起正式启动,严格遵循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规划,该校区拟建建筑面积将达到155万平方米,预计能够容纳3万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校区已竣工建筑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已有17000余名学生入住。目前,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这六个学院已经成功迁至虎西校区。
重庆大学两江校区
两江校区室外运动场占地面积共计约2万余平米,其中体育场内有标准田径运动场1块、人造草皮足球场1块;学生宿舍区有篮球场2块、羽毛球场2块。两江校区学生健身房位于食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面积约330平米,现配置有跑步机2台、椭圆机2台、动感单车2台、划船机2台、多功能训练器1台、台球桌1台、乒乓球桌1台、多种练习椅若干以及配套能量包、训练带、瑜伽垫若干。
荷花池
秋冬正是银杏盛开的季节。无论是在校内或是校外,大家都会来银杏大道上记录这一刻的美好。这段时节也是它最热闹的时候,甚至因为这份热闹大家都调侃学校是“虎溪人民公园”。
银杏大道
秋校霸正是学校的天鹅,有黑天鹅和白天鹅。它在校园的大道上无拘无束,经常会看到它们拖家带口地出行,大家都会自觉避让,因此得来了“校霸”的称号。
校霸
云湖位于图书馆前,可谓是前往图书馆的必经之路。在图书馆学习感到疲倦时可以出来散散心,看看“校霸”在上面嬉戏玩闹,欣赏云湖的美。
云湖
缙湖在银杏大道旁,在荷花池的前面,湖中也有校霸们的家。湖旁边有一条环湖小道,种满了柳树。此处较为幽静,早晨在这里背诵或者朗读都是不错的选择。
缙湖
时间 | 荣誉 |
2023年1月9日 | 入选2022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十大案例 |
2023年1月4日 | 获评重庆市“节水型高校”称号 |
2022年5月20日 | 获得34项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