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铉 编辑
崔铉(?—?),字台硕,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
出身博陵崔氏大房。进士及第,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不睦于宰相李德裕,出任陕虢观察使。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支持白敏中征讨党项,累迁右仆射,封博陵公。
大中九年(855年),再次罢相,出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封魏国公。唐懿宗即位,改任山南东道和荆南道节度使,参与平定庞勋起义,最终在任上去世。
字:台硕
出生地:博州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主要作品:《咏架上鹰》
本名:崔铉
官职:左仆射、同平章事
爵位:博陵郡公→魏国公
早年经历
崔铉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后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针对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为,上表劝谏,得到武宗褒奖。
担任宰相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铉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任户部尚书。会昌五年(845年),崔铉因与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陕虢观察使。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封崔铉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封博陵县开国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铉被召拜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担任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欲独掌相权,便趁机排挤右仆射白敏中,建议派大臣前去镇抚。唐宣宗遂将白敏中外放,让他征讨党项。不久,崔铉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进封博陵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被罢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饯行,并赐诗一首,称他“七载秉钧调四序”,对他执政七年间的政绩表示认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将康全泰发动兵变,驱逐观察使郑薰。唐宣宗命崔铉兼任宣歙观察使,让他征讨叛军。同年十月,崔铉收复宣州,斩杀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为检校司空,但却免去其兼任的观察使之职。
移镇江陵
咸通元年(860年),崔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任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
咸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将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铉召集兵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尽擒叛军。庞勋得知后,不敢进入荆南境内,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但具体时间不详。
前程万里
崔铉幼年时曾随父亲崔元略去拜访韩滉,很得韩滉的喜爱。崔元略道:“这孩子近来在诗道上进步很大。”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让韩滉赋诗歌咏。崔铉接过纸笔,当即便作诗一首:“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叹道:“这孩子可以说是前程万里啊!”后来,崔铉果然进士及第,出将入相。
炙手可热
崔铉担任宰相时,任用亲信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等人参与议政,权盛一时。京师有谚语流传:“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指命运亨通),鲁绍瑰蒙。”唐宣宗对此也有所耳闻,将这十六个字题在屏风上。郑鲁时任刑部侍郎,崔铉想引荐为宰相,但宣宗却将其外放为河南尹。后来,宣宗对崔铉道:“郑鲁被外放了,朝中事情还是你说了算吗?”崔铉惶恐请罪。
父亲
崔元略,进士出身,历任京兆尹、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等职,追赠尚书左仆射。
儿子
崔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间拜相,官至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黄巢之乱时遇害。 崔沂则历仕唐朝、后梁、后唐三朝,官至尚书左丞、太子少保。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