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编辑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简称“阿坝州” ,四川省辖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成都平原接壤,属于典型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北、西北部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东、东南部与绵阳、德阳和成都相邻,南、西南部与雅安市毗连,西与甘孜州相接,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辖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84242平方千米。 有藏语、普通话和四川方言等,州政府设在马尔康镇。 截至2023年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人口达82.5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直到1987年7月,正式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州有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景区;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措尔机寺、营盘山遗址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坝州成功举办70周年庆 和阿坝州第十六届运动会。
2023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19亿元,同比增长6.8% ,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0.8%,低于目标0.2% 。
中文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外文名: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名:阿坝
行政区划代码:5132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省
地理位置:西南地区、四川省西北部
面积:84242 km²
下辖地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达尔玛街37号
电话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4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
人口数量:82.5 万(截止2023年末)
著名景点: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
机场:九寨沟黄龙机场、阿坝红原机场
火车站:九寨沟站、茂县站
车牌代码:川U
地区生产总值:503.19 亿元(2023年)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图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316年(更元十年),秦国灭掉巴、蜀两国后 ,秦国君王秦惠文王 在松潘设立县级建置湔氐(jiāndī)县,为松潘建制之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南区域被开拓,将冉设置为汶山郡(治地在今茂县凤仪镇),郡辖绵虒县、湔氐道、汶江县、广柔县、蚕陵县。白水上游氐人聚居在九寨沟县附近(古称甸氐道,属武都郡)。
公元221—222年,即蜀汉章武年间,废除汶山郡,重新起名为汶山、冉、平康、白马、匡用。西晋时期,在汶山设立西夷校尉。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唐时代,广泛实行羁縻州制度,宋代继续沿袭这种制度。元代将松潘作为政府驻地,在松潘、岩、叠、威、茂等地方设置军民安抚司,被流官土官共用,并开始土司制度。
明清时期
明代、清代都沿袭了土司制度,明代将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给各土司及千户所,清代设立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乾隆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最为频繁。如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对杂谷脑土司实行改土归流。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大小金川之役后又实行改土归流。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设立懋功屯务厅,领翰屯五、土屯六、土司二。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阿坝州归属于川西道,辖茂县、汶川、懋功、理番、松潘。民国16年(1927年),茂县设立四川省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到民国24年(1935年)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
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阿坝州境内开辟松理茂赤区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创建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底,解放军进军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各县。 1950年1~10月,汶川、茂县、理县、松潘、靖化、懋功、绰斯甲、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等地相继解放。1952年全州解放。
1950年,撤销四川省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改为茂县专区,归属川西行政区,官方政府设立在茂县凤仪镇。 同年2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接管(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1952年8月,重新设立四川省,茂县专区归属省。同年12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3年3月,撤销茂县专区,成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地级),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驻地由茂县凤仪镇迁至刷经寺。1955年11月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1958年5月,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1987年7月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截至2022年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1个市和12个县,分别为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和黑水县, 219个乡镇(镇51个,乡168个),1354个行政村, 64个建制社区。
类别 | 区域名称 | 面积 | 县级行政机构所在地(政府驻地) | 下属区域 |
县级市 | 马尔康市 | 6633平方千米 | 马尔康镇 | 马尔康镇·松岗镇·梭磨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沙尔宗乡·龙尔甲乡·大藏乡·康山乡·草登乡·日部乡 |
县 | 金川县 | 5550平方千米 | 勒乌镇 | 勒乌镇·观音桥镇·安宁镇·马奈镇·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河东乡·河西乡·集沐乡·撒瓦脚乡·卡拉脚乡·俄热乡·二嘎里乡·阿科里乡·卡撒乡·曾达乡·独松乡·毛日乡 |
小金县 | 5571平方千米 | 美兴镇 | 美兴镇·四姑娘山镇·达维镇·沃日镇·两河口镇·宅垄镇·八角镇·崇德乡·新桥乡·美沃乡·沙龙乡·日尔乡·结斯乡·木坡乡·抚边乡·窝底乡·汗牛乡·潘安乡 | |
阿坝县 | 10435平方千米 | 阿坝镇 | 阿坝镇·贾洛镇·麦尔玛镇·河支镇·各莫镇·安羌镇·麦昆乡·龙藏乡·求吉玛乡·四洼乡·安斗乡·柯河乡·垮沙乡·查理乡·茸安乡 | |
若尔盖县 | 10620平方千米 | 达扎寺镇 | 达扎寺镇·唐克镇·红星镇·辖曼镇·巴西镇·阿西镇·铁布镇·麦溪乡·嫩哇乡·占哇乡·降扎乡·求吉乡·包座乡 | |
红原县 | 8439.94平方千米 | 邛溪镇 | 邛溪镇·瓦切镇·色地镇·安曲镇·刷经寺镇·龙日镇·麦洼乡·阿木乡·查尔玛乡·江茸乡 | |
壤塘县 | 6606.4903平方千米 | 壤柯镇 | 南木达镇·中壤塘镇·岗木达镇·宗科乡·蒲西乡·石里乡·吾依乡·尕多乡·上杜柯乡·茸木达乡·上壤塘乡 | |
汶川县 | 4084平方千米 | 威州镇 | 威州镇·映秀镇·绵虒镇·漩口镇·水磨镇·三江镇·耿达镇·卧龙镇·灞州镇 | |
理县 | 4318平方千米 | 杂谷脑镇 | 杂谷脑镇·米亚罗镇·薛城镇·古尔沟镇·朴头镇·桃坪镇·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通化乡 | |
茂县 | 3903.28平方千米 | 凤仪镇 | 凤仪镇·南新镇·叠溪镇·富顺镇·土门镇·渭门镇·沟口镇·黑虎镇·赤不苏镇·沙坝镇·洼底镇 | |
松潘县 | 8339平方千米 | 进安镇 | 进安镇·川主寺镇·青云镇·镇江关镇·毛儿盖镇·红土镇·小河镇·十里回族乡·大姓乡·安宏乡·黄龙乡·镇坪乡·岷江乡·白羊乡·小姓乡·燕云乡·下八寨乡 | |
九寨沟县 | 5288平方千米 | 南平镇 | 南坪镇·漳扎镇·双河镇·黑河镇·勿角镇·大录乡·玉瓦乡·白河乡·保华乡·郭元乡·草地乡·永和乡 | |
黑水县 | 4165.32平方千米 | 芦花镇 | 芦花镇·卡龙镇·色尔古镇·西尔镇·木苏镇·沙石多镇·知木林镇·扎窝镇·石碉楼乡·维古乡·瓦钵乡·龙坝乡·洛多乡·晴朗乡·慈坝乡 | |
参考资料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4年5月24日 |
位置境域
资料图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方向,四川省西北部,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之间。紧邻成都平原,北和西北与甘肃、青海交界,东和东南与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相邻,南和西南与雅安市接壤,西与甘孜州相连。南北长约414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全州面积8424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千米的17.31%,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方向,被龙门山古陆和古老海湾的壁垒分隔,形成两种独特地层风貌。此地域地质构造归属于四川西部的深槽区,同时,它坐落在东部稳定平台区与西部深槽区之间的渐进过渡带上,即著名的龙门山褶皱断裂带。
总体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地质构造有四大特点:一,横跨构造断裂带、地震带和高山峡谷,是龙门山地质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岷江河谷、大渡河上游、白水江、涪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三,受断裂带影响,当地的岩石结构显得脆弱且疏松;四,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约有121万亩当地天然草原草场退化。
地形地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峻拔,高原由丘状高原面和分割山顶面组成,平均海拔在3500米到4000米之间。山势南高北低,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川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境内最高海拔四姑娘山屹立于西南,高达6247.8米,与东侧岷江出境处水平距离仅5900米,地势骤然下降,形成5470米的落差。
阿坝州内由高原和山地峡谷组成,各占一半。高原包括高平原、丘状高原、高山原。山地峡谷主要有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和山原,其间分布平坝或台地。
气候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形千变万化,气候也因此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从东南至西北,随着地势升高,气温逐渐递减。西北部的丘陵高原,以其典型的大陆高原性气候闻名,四季温差微小,冬季酷寒漫长,夏季则清凉湿润,全年平均气温在0.8℃至4.3℃。 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高山地带寒冷且湿润,河谷干燥且温暖,年均气温在5.6℃至13.0℃之间。高山峡谷地带从亚热带一路降至寒带,每上升一段海拔,气候转变显著。低于2500米的河谷地区,雨水充沛却快速蒸发,形成了干旱或半干旱的土地风貌;2500米至4100米的斜坡谷地属于寒温带,年均气温在1℃至5℃之间,干湿季节界限鲜明;而4100米以上的高地,终年积雪,冬长无夏。
阿坝州境内阳光普照,日夜温差悬殊,无霜期短暂。冬春之际,干燥的空气中常伴有猛烈的大风,旱灾、霜冻、雪崩、低温及大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22年,全州平均气温9.3℃,较历年同期(8.5℃)偏高0.8℃;年平均降水量704.9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 根据阿坝州各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各县近30年平均日照小时数约在1450h~2440h之间,9 月日照与历史同期相比,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 22.0 小时,除金川县、小金县偏多41.3%~45.9%外,其余各县(市)偏少9.0%~40.4%。 年总辐射量为4900-6300MJ/m2之间,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B类地区,全州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3000万千瓦。
水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高原沼泽,为著名的高原湿地保护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若尔盖和红原两县境内 。有大小湖泊为淡水(为主)、咸水(极少)、高山(大部分,集中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或山原地带,多为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冰蚀湖或冰斗湖,亦有高山洼地积水湖)湖泊约540个 ,总水面约70.5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7.45亿立方米,分布于各县(市),金川县数量最多,理县、马尔康市次之,红原最少。其中,茂县叠溪海子最大,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九寨沟风景区内有大小湖泊118个,其中长海最大,长约4.39千米,深约80米。 。
黑水西尔芦色水利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完工 ,属于阿坝州黑水县的中型水利灌溉项目,惠及3.04万亩土地,同时也提升了芦花、红岩、木苏等6乡镇的生活和农业用水质量。
马尔康市脚梭两河水利工程于2020年9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属于阿坝州马尔康市重点水利灌溉工程,覆盖3镇6乡27个村庄,规划灌溉面积达2.44万亩。
四川阿坝双江口水电站大坝矗立在大渡河流域上游(阿坝州马尔康市和金川县境内),于2015年7月13日正式开工 ,大坝最大坝高达到315m,成为世界第一高坝 ,兼具发电与防洪功能,设计总库容29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建成后,将极大提高下游梯级电站枯水期的电力输出,提升枯期电量至66亿千瓦时。
土壤
阿坝州地域广阔,拥有独特的立体土壤结构。主要的土壤类型可分为15大类: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风沙土以及黑色石灰土和新积土。这些土壤进一步细分为27个亚类和41个土属。
自然灾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处于地质断裂带,易发生地震。另外,当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连绵不断,风灾、旱灾、雪灾、虫灾等几乎年年都有大面积发生。地震是当地主要灾害之一。
地震
阿坝州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境内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发育,分布广泛,区内有大小不同的活动断裂30余条,较大的断裂有龙门山地震带、岷山断裂带,全州有龙门山地震带、松潘地震带、马尔康地震分布区、壤塘地震分布区、若尔盖地震分布区五大区带,境内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阿坝州从公元638年有地震记录以来,到1982年已发生7级地震11次(算上这次是12次)、6-6.9级地震22次、5.9级地震551次,到2018年发生地震事件723次。 5·12汶川地震,亦称为“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其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达1510万多人。地震发生后,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山地灾害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山洪 、泥石流 、滑坡等山地灾害时常发生。
气象灾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低温冷害、暴雨雪、冰雹、大风、雷暴、洪涝、泥石流、干旱、连阴雨、寒潮等。
水资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雪山起伏,江河密布,溪沟纵横,水力资源丰富。岷江干流和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 阿坝州每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4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其中汶川县、理县、茂县的占全州的1/3;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1%;整体上阿坝州水资源具有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等主要特点。
矿产资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蕴藏的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55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 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褐煤、温泉等。
矿产名称 | 储量 | 占比/排位 | 平均品位 | 分布 | 备注 |
黄金 | 116万吨 | 约占四川省的49% |
|
|
|
锂辉矿 | 1546.5万吨 | 居四川省第二位 | 1∽1.2% | 马尔康、金川 | 与稀缺的铌钽矿共生 |
大理石 | 1239万立方米 | 占四川省的33% |
| 小金、汶川 | 优势品种“蜀金伯”被列入全国80个“名特石材品种”,包括“夹金花”、“竹叶青”等,“夹金花”被列入四川省40个花岗石“名特石材品种” |
水泥用石灰石 | 5000万吨 | 占四川省的22%,位居第一 |
|
| 远景资源在20亿吨以上 |
泥炭 | 5000万吨 | 居世界之首,占四川省的22%,位居第一 |
| 红原、若尔盖、阿坝县 | 远景资源在19亿吨以上 |
石榴子石 | 1398万吨 |
|
| 理县、汶川 |
|
矿泉水 |
|
|
| 九寨沟、松潘、理县、若尔盖等6处 | 水温在35∽62度之间 |
参考资料: |
林草资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具有4000余种(各类)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水杉、独叶草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四川红杉、西康玉兰、岷江柏木、红花绿绒蒿等61种。有经济价值的高达1500余种(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年生长量8.5万吨,包括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被称为“天然药库”。
阿坝州的森林类型以亚高山暗针叶林为主,分布多种,以海拔、坡向等水平方向上,由西北向东南呈规律性变化,分布于各大山脉主山脊及大小山脊两侧。主要有冷杉林、云杉林、红杉林、方枝柏林、红桦林、高山栎林、铁杉林等森林类型,还有灌木树种如杜鹃、沙棘、蒿薇等10余种,以及岷江冷杉、细叶云杉、铁覆膜、华山松、柏林、楠木、红杉、三尖杉等40余种乔木。 2022年末林地面积5855.34万亩,常年有效管护天然林5580万亩。森林面积3300万亩,森林覆盖率26.5%,森林蓄积4.6亿立方米。
此外,2022年天然草地面积达4728.3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6.68万亩。人工造林4.56万亩,植树351.9万株。完成沙化土地治理8.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84.5万亩,春季鼠害防治160万亩,虫害治理62万亩,毒害草治理1万亩,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18.6万亩,黑土滩治理1万亩。 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草畜平衡9.9万亩,还湿9.9亩次,禁牧封育种草万亩。湿地面积881万亩,占全省的47.7%。
生物资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具有脊椎动物557种,其中兽类116种、鸟类338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23种、鱼类48种, 该地区是10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如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白唇鹿、四川梅花鹿、林麝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梅花鹿、黑颈鹤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斑羚、中华鬣羚等103种。
自然保护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包括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卧龙、若尔盖湿地、四姑娘山、白河),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龙、白羊、勿角、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湿地、三打古、南莫且湿地、弓杠岭),5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为229万公顷。
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西南部,地处长江支流的岷江上游,距成都130千米。保护区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62千米,总面积为20万公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保护区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1座,主要有四姑娘山、巴朗山、牛头山、钱粮山等。
它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研究中心,被称为”大熊猫之乡”。截至2022年12月,区内共有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1500多只的十分之一,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种群。此外,该保护区还有5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他珍稀濒危动物,如金丝猴、羚牛等,其他野生动物2000多种;还有2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包括珙桐、连香树、水清树等,另外还有雪莲花等3000多种珍贵植物。具有较完整的高山生态系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主要以保护自然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在九寨沟,生态观光之旅主要分为扎如沟生态游和原始森林生态游两部分。 其中,九寨沟原始森林,占地2000多公顷。该保护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拥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和18种国家保护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扭角羚、绿尾虹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小熊猫、林麝、斑羚、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等。
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永乐镇)(原南坪县)白河乡,距九寨沟县城10千米,1963年建立,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 为主,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川金丝猴种群,约1800只左右,是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保护区。川金丝猴是一种能适应高寒生活的猴类,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区内还有其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牛羚、豹等。整个保护区面积720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千米,缓冲区110平方千米。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高寒泥炭(堆积速率为平均每10年1厘米)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为目标, 总面积达166570.6公顷。该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作为黄河上游的关键水源涵养区,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37种,其中鸟类有176种,有黑颈鹤、白鹳、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高山兀鹫、蓑羽鹤、大鵟、纵纹腹小鸮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由原来的9种增加至17种;生境修复黑颈鹤、白鹳、黑鹳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7500公顷。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县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乐园,种群数量约1050只; 若尔盖还有世界上的高原鹤——黑颈鹤的繁殖地,湿地保护区内约有1000多只黑颈鹤。
四姑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要保护以原始暗针叶林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大熊猫、雪豹、四川羚牛、白唇鹿、川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以及以冰川为主的独特地质地貌。2006年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2024年2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职称 | 名字 |
---|---|
州委书记 | 徐芝文 |
州长 | 罗振华 |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李为国 |
州政协主席 | 尼玛木 |
仅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8月 |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阿坝州常住人口为82258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76121人,下降8.47%,年平均下降0.88%。 阿坝州共有家庭户251493户,集体户13299户,家庭户人口为734564人,集体户人口为880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7人减少0.75人。
图1-1 全州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
截至2023年末,阿坝州户籍总人口89.67万人。其中,男性45.67万人、女性44万人;藏族54.15万人、羌族16.59万人、汉族16.03万人、回族2.73万人、其他民族0.1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60.4%、18.5%、17.9%、3.0%、0.2%。常住人口8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9万人,农村人口46.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
指标 | 数量 | 占比 | 城镇化率(%) |
户籍总人口 | 89.67万人 | / | / |
男性 | 45.67万人 | / | / |
女性 | 44万人 | / | / |
藏族 | 54.15万人 | 60.4% | / |
羌族 | 16.59万人 | 18.5% | / |
汉族 | 16.03万人 | 17.9% | / |
回族 | 2.73万人 | 3.0% | / |
其他民族 | 0.17万人 | 0.2% | / |
常住人口(数量) | 82.5万人 | / |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 43.75% |
城镇人口 | 36.09万人 | / | / |
农村人口 | 46.41万人 | / | / |
资料来源: |
民族构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以藏族和羌族作为自治的主体民族,由藏、羌、汉、回、满、土家、彝、苗、壮、蒙古、侗、朝鲜、布依、纳西等民族组成。
藏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若尔盖、红原、阿坝、壤塘、马尔康、黑水等县(市)和金川、小金、理县、松潘、九寨沟县的大部分地区,汶川和茂县也有藏族。按其各自居住的地域,可分为安多地区(阿坝州北部牧区)、嘉绒地区(邛崃山脉以西的大、小金川流域和大渡河沿岸,邛崃山脉以东的理县、汶川等地区)和白马地区(九寨沟县勿角、草地等乡镇)。
阿坝州人口占比最高的是藏族。藏族按其各自居住的地域分别叫作“卫巴哇”(前藏地区人)、“藏巴哇”(后藏人)、“阿里哇”(阿里人)、“康巴哇”(康巴人)、“安多哇”(安多人)、“嘉绒哇”(嘉绒人)等。根据其生产生活方式区别较大的农、牧两业而分为“戎”和“卓”两大类。因此,农民称为“戎哇(巴)”,牧民为“卓巴(哇)”。据藏文《原始氏谱》和《安多政教史》记载,他们均属于藏族原始四大氏族包含色、穆、董、东中的色、董和穆氏族的一些支系氏族。
羌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和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羌族地区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为高山峡谷。茂县的土门区、北川县和平武县的锁江、徐塘、平南、豆叩、大印、平通六个羌族聚居乡镇属于中低山和深丘低山区。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包括殷代甲骨文中有羌族的记载,随着时间推移,羌人在秦汉时期分化,冉、
资料来源:
公路
2022年,阿坝州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超出预期,达到225.38亿元,高于设定的210亿元目标。在乡村振兴方面,完成了146千米若尔盖县阿牙路、金川县撒卡路等的乡村产业路、旅游路和美丽乡村路,超出目标22千米的119.7%。此外,22个撤并建制村的畅通工程项目完工,总里程124.64千米,超出85.9千米目标的145%。30户以上自然村组的道路硬化工作全部完成,共92千米、74条,达成率100%。汶川、黑水和金川三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使得省级示范县总数达到7个,阿坝州在全省名列前茅。
十四五规划 农村公路网示意图分布
阿坝州的主要国道包括317线、213线、347线、544线、247线、248线、350线、351线和227线,这些道路正在逐步升级为高速公路和高标准公路。九寨沟-黄龙机场、鹧鸪山隧道、汶马高速公路、成兰铁路、九绵高速公路、久马高速公路、马俄路、迭玛路、唐花路和雪山梁隧道等相继启用,确保了所有乡镇100%能够通达硬面路和公交车。州、县(市)、维修站三级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国内首创的国省干线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养护,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运输服务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县级汽车站的“联网售票”、班车和旅游车辆的全程互联网监控,以及县级城市公交的“一卡通”全面覆盖。
截至2023年底,相较于2022年,公路客运量达到了584.29万人次,增长率高达81.8%;公路旅客周转量达到了83452万人千米,增长1.8倍。然而,公路货运量减少19.8%至1757万吨;但货物周转量上升6.1%至486022万吨千米。
铁路
西成铁路,始于成都,途径茂县、松潘、九寨沟,终点是西宁,设计时速200km,全长573千米,是一条客货混运的线路。 截至2024年3月,西成铁路在阿坝州段的投资已完成38.1亿元。2024年1-3月完成投资7.6亿元,3月完成投资2.6亿元。3月20日,阿坝州段征地完成96.3%,拆迁完成80.5%,已开工130个工作点,包括14条隧道的30个工点,57个桥梁工点,以及43个路基工点。路基土石方累计完成245.4万立方米,完成率33.3%。桥梁桩基累计完成14892根,进度91.6%,承台完成736个,进度36%,墩台完成306个,达到15%的进度。隧道正洞累计开挖4454.2米,完成10.7%,辅助坑道累计开挖5319.71米,完成69.9%。涵洞累计完成131座,占比61.5%。西成铁路阿坝州段的基本设施建设已大致完成,包括驻地、拌合站、钢筋加工厂、施工便道、临时电力设施等,已有3个梁场竣工,剩下1个仍在建设中。
成兰铁路(阿坝段)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4.76亿元。截至2019年1月,5座隧道全部开工,累计完成211622.99成洞米,占设计总量89.73%;开工特大桥、大桥、中桥22座,累计完成16632.32成桥米,占设计总量98%;开工框架桥3座,累计完成927顶平米,占设计总量的90.4%;开工框架(盖板)涵8座,累计完成718.84横延米,占设计总量的84.4%;开工路基土石方6段,累计完成487.15万立方米,占设计总量92.74%。
成格铁路、成宁铁路概略
川青铁路线路起自成都东站,经四川省成都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西宁市,接入西宁站,正线全长约836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为国家Ⅰ级双线铁路。 其中,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起自青白江东站,途经青白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安州区,茂县、松潘县,接入松潘县镇江关站,正线全长206千米,设10个站点,包括茂县站, 已于2023年11月28日正式运营。 每天有22列动车组运行,累计运送旅客151万人次,平均每天运送1.15万人。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未开通外,其他路段均已开通。
截至2024年1月,川青铁路成黄段(阿坝州境内)总投资达228.885亿元,2024年1月完成投资0.48亿元。该段所有15座隧道(累计完成272503洞米)、37座桥梁(包括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累计完成17054.855成桥米)、3座框架桥(累计完成1025顶平米)、14座涵洞(累计完成977.01横延米)和18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累计完成525.23万立方米)均已完成100%的设计量。已完成征用各类土地,包括红线内永久用地4369.6673亩、红线外永久用地152.29亩、临时用地8114.8亩和安置点征地733.03亩,拆除872户房屋。
成都-格尔木铁路(阿坝州段),从成都出发,经彭州、都江堰、汶川、马尔康、青海达日、玛多,至格尔木市,全长约1270千米,其中,四川境内415千米。成格铁路是成库铁路的南段,是川青铁路的重要部分。这条线路设计为双线,兼顾客运和货运,设计时速为160km/h。 路线将利用现有成汶线(青白江站-彭州-都江堰蒲阳)改扩建,从都江堰市蒲阳站引出,穿越阿坝州的汶川、理县至马尔康,然后新建单线至川青边界。沿途设立汶川、理县、马尔康、红原和阿坝县等站点,红原站还能覆盖红原机场。该路线短、隧道少,投资较低,地质条件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有助于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2016年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2016-2030》,2018年阿坝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虽然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被提议尽快启动,但直到2024年5月都尚未开工,作为储备项目等待建设。
阿坝治州还将建两条旅游观光铁路,初期重点建设都江堰到四姑娘山“交通+旅游”轨道交通旅游观光铁路,即都四铁路,串联起多个A级景区。成都主城区到青城山已经有成灌快铁在运行。
航空
阿坝州通用机场“一轴四群多点”空间布局示意图
截至2021年,阿坝州运营着两个客运机场,即阿坝红原机场和九寨黄龙机场。此外,设有金川直升机场,主要用于紧急救援,具备停放四架直升机的能力,占地面积约为50亩。还有另外九寨沟县的彭丰直升机场,处于暂停使用的状态。作为成都航空口岸后的第二个航空口岸九寨黄龙机场将临时开放。
大九寨国际旅游短途运输航线:川主寺直升机起降点—黄龙直升机起降点—九寨沟县直升机起降点—花湖生态旅游区直升机起降点—黄河九曲第一湾直升机起降点—日干乔直升机起降点—红原县花海景区直升机起降点—月亮湾直升机起降点—达古冰川地质公园直升机起降点。 红军长征雪山草地短途运输航线:小金县通用机场—马尔康市通用机场—阿坝红原机场—若尔盖县通用机场—九寨黄龙机场。 川西北大草原短途运输航线:花湖生态旅游区直升机起降点—黄河九曲第一湾直升机起降点—日干乔直升机起降点—红原县花海景区直升机起降点—月亮湾直升机起降点—神座景区直升机起降点—莲宝叶则直升机起降点—漫泽塘直升机起降点。 藏羌(古羌、嘉绒、安多)文化走廊短途运输航线:茂县坪头羌寨景区直升机起降点—理县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旅游景区直升机起降点—汶川县通用机场(萝卜寨)—小金县通用机场(官寨村)—金川县观音桥直升机起降点—马尔康市通用机场(大藏寺)—壤塘县机场(夏炎寺)—阿坝县通用机场(赛格寺)。 熊猫遗产廊道短途运输航线:汶川县通用机场(卧龙)—小金县通用机场(巴朗山)—金川县通用机场。 阿坝州西南风景名胜游览短途运输航线:达古冰川地质公园直升机起降点—毕棚沟直升机起降点—四姑娘山直升机起降点。 |
九寨黄龙机场: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北12千米, 地处海拔3447米, 距九寨沟88千米,距黄龙53千米, 与成都的空中距离约240千米,飞行时间约40分钟。 跑道长3370米,机场标高为3447.7米
截至2022年,阿坝州有A级景区82个,其中5A级景区3个,分别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汶川特别旅游区,4A级景区26个。有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的风景区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卧龙。有九寨沟、夹金山、土地岭、甘海子、雅克夏、四川金川6个国家森林公园,卡龙沟景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叠溪—松平沟景区、三江生态旅游区、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草坡旅游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阿坝州州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国家级6个(九寨沟、南莫且湿地、卧龙、若尔盖湿地、四姑娘山、白河),省级10个(白羊、勿角、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湿地、三打古、弓杠岭),州级5个、县级4个。阿坝州出台《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三年行动计划》,1名传承人入选2023“四川非遗年度人物”。2023年申报国家、省文物专项资金项目13个,下达专项资金2700万元。推进革命老区博物馆纪念馆提升行动。制定出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举办全国首届“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会,成立全国“红色草原”联盟。举办四川“红色草原”图片展,发布“雪山草地·长征丰碑”“牦牛革命·红色燎原”两条“红色草原”示范主题游径。
重要景点
景点名称 | 详情内容 |
|
九寨沟 | 九寨沟在四川省南坪县城西45千米处,靠近甘肃,名字源于其中的九个藏族村落。这个呈人字形的景区由主沟树正沟及其两条支沟,即则查哇沟和日则沟构成,全长约50千米。主要景点集中在沟的两侧。以其原始生态、纯净空气、雪山、森林和湖泊组成的壮丽美景。著名的五大特色是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这里有108个形状大小不同的湖泊,清澈见底,颜色多样。九寨沟不仅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风景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光,拥有独特的景观。总面积62平方千米,游客可游览的区域50平方千米,主要以三条沟的118个湖泊、五个滩、十二个瀑布、十多股溪流和数十个泉水为核心景观,结合周围的九个村寨、十二座山峰组成。 |
|
黄龙 | 黄龙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海拔超过30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景区之一,占地700平方千米。景区由黄龙和牟尼沟两部分组成,以其独特的地表钙华景观闻名,尤以3.6千米长的黄龙沟为焦点。沟内层层叠叠的碳酸钙华形成类似金色巨龙的景象,伴以雪山、瀑布、森林和峡谷。黄龙不仅以岩溶景观闻名,还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引人注目。从沟底(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丛林到山顶(海拔3800米)的高山草甸,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多种植被带,其中包括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十几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这里的自然环境融合了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奇观。 |
|
汶川特别旅游区 |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建的纪念性景区,包括映秀、水磨古镇和三江生态旅游区,有自然美景、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文化及民族风情。既有壮观的山水,又有深厚的地质和生态文化。汶川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灾后凭借快速重建吸引了全球关注。为了复苏旅游业,汶川采取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发展策略,打造“世界汶川、水墨桃源”的形象,注重文化、自然资源与城乡的融合,发展精品旅游,创造出一步一景的新格局。这个旅游区特别包含了地震发生地映秀镇,当年的8.0级地震使得这个曾经繁荣的地方遭受严重破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 | |
世外梨园 | 世外梨园景区横亘在大雪山支脉和邛崃山脉间,以大规模的梨花和红叶景观著称,是著名的雪梨产地,占地187平方千米,由多个自然和人文景点构成,如根扎嘉绒藏寨和咯尔、神仙包、金川老街、河西等。梨花盛开、红叶如画,大金川河流穿梭其中,呈现出壮观的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象,同时也保存着200年前乾隆时期的古战场遗址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政权。景区位于大金川河谷,气候适宜,阳光充足,年均降水量616毫米,年均气温12.8℃,年均日照2129小时,年均无霜期184天。“金川雪梨”曾于1985年赢得全国农产品金奖。 |
|
阿坝神座世外桃源景区 | 阿坝的神座景区是一个未受污染的自然天堂,拥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湖泊、河流和湿地,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景象。它距离成都450千米,被一条河分为森林和草地两部分,神座村就坐落在河的西岸。这个名字源自古老的传统,而非现代创造,象征着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只有57户人家,背靠草场,面临森林。驾车穿越附近的森林小路,可以遇到各种野生动物,如火鸡、野兔和类似浣熊的小动物。从村庄望去,可以看到马鹿在森林中自由穿行。神座村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真正的生态平衡。当地的藏式民居外表独特,结构坚固,内部宽敞干净,如同小巧的土著别墅。 |
|
红原 月亮湾 | 月亮湾位于红原县城以北约3千米,邻近209省道和邛溪镇,得名于白河在此形成的"S"形,宛如天边的新月。这片草原在黄昏时分展现出宁静之美,绿草、远山、红日与弯曲的河水共同绘制成一幅高原风光画卷。月亮湾旅游区拥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月亮湾),神秘的宗教文化(麻色寺),绚丽的藏乡风情,是红原旅游精华的体现。由于交通便利,如旅游区距红原县城3千米,紧临209省道和县城邛溪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月亮湾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短促,长冬无复,阳幅射强烈,1月最冷,7月最热,年均日照2,417小时,年均降水为753mm。月亮湾的独特之处在于草原与河流的和谐融合,塑造出一个壮丽的高原湖泊景观。 |
|
神仙池 | 神仙池旅游区覆盖12745公顷,坐落在四川省西北部的岷山山脉,是白水支流黑河源头的一部分。该景区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的大录乡,是九寨沟县的知名景点之一。距九环线主路45千米,大录乡30千米,九寨沟县城130千米,九寨沟口50千米。通往景区的道路都是硬化路面,游客可以选择乘坐专车或是自驾,安全便捷。神仙池以喀斯特地貌著称,融合了清澈的高山湖泊和闪耀的钙化池。这里的水体犹如琼浆玉液,层次分明,光彩夺目,静谧而美丽。湖泊散落在原始森林中,犹如遗世独立的碧玉,森林与水景相得益彰,既有黄龙的钙化池,又具备九寨沟的湖泊和森林,是自然景观的精华所在。 |
|
川主寺 | 川主寺建于公元270年,又称“卓仑贡巴”,曾拥有86间建筑,占地27亩,装饰精美,气势恢宏。寺内曾经供奉大小泥塑菩萨2018尊,铜铸菩萨1025尊,银子唢呐2对,大蟒号4对,唐卡350幅,经书3250卷,舍利塔2座,大小转经筒524个,木雕菩萨128尊,还存有黄金、白银等财产,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破坏,只有一些珍贵文物和经书幸存。川主寺镇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多条旅游线路的关键交通枢纽。 |
|
黄河九曲第一湾 |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这里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从若尔盖出发约61千米至唐克镇,再向北9千米,即可抵达黄河第一湾。在小山上俯瞰,黄河的曲折之美尽收眼底。想要登高观赏,可骑马前往索克藏寺后的山坡,费用50元,往返约1小时。黄河在唐克地区形成了一道长达443千米的大弯,即玛曲,这是黄河的第一曲。黄河在玛曲草原的绵长回转,在高原人的心中却是人们对母亲河的留恋,之后,黄河母亲听到儿女的呼唤,百折回头又进入了高原大地,有“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的首曲奇观。对于初次来到草原的人来说,这里充满了神秘和美丽,让人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内心的震撼。 |
|
日干乔大沼泽 | 日干乔大沼泽分布于红原县的瓦切、麦洼和色地乡,并扩展至若尔盖部分地区,与九寨沟、黄龙相邻,靠近若尔盖唐克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总面积约250万亩,海拔在3300至3500米之间。土壤主要是潜育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生长着木里苔草和杂草,形成低效畜牧业的草场。作为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这片沼泽地见证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气候条件恶劣,多变且极端,即使在夏天也可能遭遇突然的寒冷、暴风雨、冰雹甚至风雪。资源特点是土质湿润,不利于排水和畜牧业发展。
|
|
资料来源: |
阿坝州因其人文地理以及自然资源等,吸引全球各单位机构的关注和来访。截至2024年4月,马来西亚(槟城州金星学校董事长拿督斯里马良生先生率马来西亚代表团一行51人赴阿坝州参观)代表团 参访,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开展产业(如啤酒)合作,与欧非等国家洽谈交流促进合作等。
阿坝州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内帮扶、用活交流窗口、加强产品推荐等工作,深化区域合作。
格达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1902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县。他创造的“格达弦子”,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他是爱国、爱教的有道高僧,精通医术,懂音律,是藏人领袖。先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李德裕,唐宰相李吉甫三子,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7-836年)为川西节度使。曾于松(州)建七层楼,茂(州)建镇岷楼,维(州)建筹边楼,汶川建七盘楼以筹措边防。修缮茶马互市石板路,实行“贡马折银”新制,对茶叶改征“茶封税”,设立了商务机构——茶马司等。
天宝又名桑吉悦希,男,藏族。1917年3月出生在马尔康县党坝乡石果坝村。是我党早期培养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当代作家阿来
阿坝州2名劳模和1名先进工作者。2021年11月,黑水林业局九〇一林场护林员向志雄、阿坝州大山农副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陈军(女,羌族)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阿坝州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宋飞(藏族)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3年11月,阿坝州被评定为第四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 ||
2023年10月,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出炉,阿坝州入选。 | ||
2023年8月15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授予“中国大熊猫生态旅游之乡”称号。 | ||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阿坝州位列第321名。 | ||
2023年3月,阿坝州被确定为2023年四川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市、区)。 | ||
2022年,阿坝州GDP总量为462.51亿元,位列2022年四川省各市州GDP排行榜第21位。 | ||
2022年3月,2021年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行榜正式发布,阿坝州名列第27位。 | ||
2021年,阿坝州GDP达449.6亿元,位列2021年四川省各市州GDP排行第20位。 | ||
2021年5月,阿坝州位列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300(五线城市)。 | ||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阿坝州人口数量为82.26万人,位列四川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1位。 | ||
2020年10月20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
2020年4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 ||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