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 编辑
胶东地区,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似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山东半岛地区。按语音、文化、风俗习惯可细分为烟台、威海等胶东丘陵地区,和青岛、潍坊等胶莱河两岸平原地区。胶东三面环海,西接山东内陆地区,隔黄海与韩国、日本相望,北临渤海海峡。胶东地区优良港口众多,海岸线曲折,是区别于农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沿海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基地,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是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古时胶东地区为东夷族中莱夷、嵎夷聚居地,名称源于秦时胶东郡,治所即墨城(位于今平度市境内)。 秦汉之后其名淡出历史,直到民国时政府设胶东道,抗日战争时我党建立胶东革命根据地,胶东之名才被重新在人们耳中响起。胶东以莱阳梨,烟台苹果,胶东馒头等著名于世。
中文名:胶东
外文名:Jiaodong
别名:胶莱、胶东半岛
行政区类别:省级行政区部分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中东部
面积:66000 km²
下辖地区:烟台、威海等
电话区号:0532、0535、053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约 3650 万
著名景点:崂山、栈桥、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成山头、长岛、昆嵛山、刘公岛
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威海机场等
火车站:烟台站、威海站、莱阳站等
车牌代码:鲁G、鲁V、鲁F、鲁Y、鲁K
方言:胶辽官话
文化:胶辽民系文化
夏商周
夏朝时期,夏王朝有许多方国和部落,胶东封有“过”国。据唐朝《〈史记〉正义》引《帝王纪》记载,夏朝时,寒浞把奡封在过地。过国在今胶东莱州城北,这应是能够查到的胶东的最早的封国了。
夏商周时期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封邦建国”制度,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姜太公封在齐国,国都在营丘(今临淄地区)。齐国东部是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因“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说明了西周初期,莱国还不服从周王朝的管辖,因而与“太公争国”。但由于齐国在开国之初就实行了革新、开放,农、工、商三业并举的治国之策,齐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周成王时,还使人“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国正是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加之自身势力的强大,很快就争霸中原,并于公元前567年灭了莱国,从此胶东地区划于齐国版图,直到秦灭齐。
秦汉时期
秦朝时有胶东郡,西汉时有胶东国,东汉及三国时有胶东城。
秦汉胶东郡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王,胶东为胶东国,田市为胶东王,国都仍为即墨。
汉代胶东
汉文帝十六年(前16年),置胶东国,立悼惠王之子刘雄渠为胶东王,都即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雄渠因参与七国之乱,胶东国除,其地分为胶东郡与东莱郡。
汉景帝四年(前153),复以胶东郡置胶东国,封刘彻为胶东王。因刘彻年少,未就国。前150年,刘彻被立为太子,胶东国除。前148年,复置胶东国,封刘寄为胶东王。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废胶东国,置郁秩郡。胶东城,胶东国除后,平度改名胶东。
胶东
三国时期
三国胶东
魏晋时期
魏晋胶东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时,胶东地区设三郡,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东牟郡由东莱郡分出,东莱、长广二郡治所同前,东牟郡治所在今烟台牟平城区。
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氏统治时,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胶东地区东部设光州,西部属于青州。
隋唐五代
隋朝时期,隋文帝改革行政建置管理体制,改州、郡、县三级政制为州、县二级制,《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记载:光州,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曰莱州。统县九,户九万三百五十一。九县分别是:掖县、胶水(今平度)、卢乡、即墨、观阳、昌阳、黄县、牟平、文登。隋炀帝时,全国废州改郡,莱州改为东莱郡,治所均在掖城。
唐朝时期,唐初仍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政制。但把全国分为十道,道不设长官,只派员巡视,胶东划在河南道。胶东地区东部属于莱州、登州。西部属于青州和密州。
五代十国时期,行政区划沿袭唐代。
隋唐胶东
登州 “户八万一千二百七十三,口一十七万三千四百八十四”。
金元明清
金代胶东
元朝时期,元王朝为加强对占领区的统治,沿袭了金末行省制度,在路以上设行省,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区归属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元史·志第十地理一》记载,胶东地区莱州、登州、宁海三州元初仍属益都路,中统五年(1264年)属淄莱路,至元年间,莱州、登州改属般阳路,宁海州直属省部。三州所辖县,除即墨并入掖县、胶水外,其余的同金代。
明朝胶东
清朝胶东
民国时期
民国胶东
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废道制,存省、县两级。1929年(民国十八年),青岛划为省特别市。1930年(民国十九年),青岛为中央直辖市。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派出机构。全省划分12个行政督察区,胶东的牟平、荣成、文登、海阳、福山五县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余各县,仍直属于省。
胶东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山东省政府撤消鲁西、鲁北、胶东三个行署,新设立鲁北、鲁西北、鲁西、鲁南、鲁中、鲁东六个办事处。鲁东为第六办事处,领胶东的第七区、第九区、第十三区的三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此同时,还新成立烟台行政区,隶属于第七督察专员公署。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撤消六个政府办事处,设鲁东、鲁西南两个行署。胶东的烟台、威海为省辖市,青岛为中央直辖市,除此胶东各县均为鲁东行署管辖,只是各县归属的行政督察区做了些调整。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鲁东、鲁西南两个行署被撤消。1949年9月济南解放,国民党省政府及所辖地方政府垮台。
胶东
1938年1月19日,胶东军政委员会成立。随后,胶东的掖县、蓬莱、福山等许多县都先后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1942年7月7日,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栖霞成立。
1944年2月,在解放区成立青岛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4月1日,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更名为胶东区行政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政府成立,领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等五个行政公署。胶东行署辖北海、西海、南海、东海四个专属区和烟台直辖市,辖区范围包括胶莱河西至潍县一带。后,又将胶东行署所辖的烟台、威海划为省辖市。1946年8月,滨海行署所辖滨北专署划归胶东行署管辖,胶东行署辖区向西南扩至日照、郯城一带。1949年6月2日解放青岛,青岛为山东省直辖市。烟台为胶东行署直辖市,威海归东海专区。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到2018年,胶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又做了几次调整,现胶东地区分属山东省的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潍坊市,日照市。包括了烟台市、威海市的全部县、市、区,青岛市的大部分县、市、区和潍坊,日照。
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地形地貌
半岛上丘陵起伏,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最高峰崂山海拔1130米。海岸线曲折,多深水港湾,如青岛等。
胶东半岛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古代片麻岩和片岩等深变质结晶岩广泛出露,白垩纪末有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中新世以后,渤海总体大幅度下陷,成为华北–下辽河沉降带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断裂–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峡断裂下陷,半岛形成。全区被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北西两组断裂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断块,经长期剥蚀分割,形成较破碎的低缓丘陵。少数山岭突出丘陵之上。半岛南部的崂山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为半岛最高峰。中北部的牙山、昆嵛山、伟德山以及罗山、大泽山、艾山等,多为近北东走向。山地丘陵间有桃村地堑盆地、莱阳断陷盆地和胶莱凹陷平原等。沿海有宽窄不等的带状平原,以蓬(莱)黄(县)掖(县)平原面积最大。
胶东半岛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岬角交错,岛屿罗列,是华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区。胶州湾的青岛、芝罘湾的烟台、威海湾的威海、石岛湾的石岛和龙口等均为中国著名港口。半岛沙嘴沙滩发育。沙洲发育之地,岛陆相连形成陆连岛,如烟台附近的芝罘岛、龙口附近的屺姆岛。沿海岛屿除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外,均分布于近陆地带,较大者有象岛、莫邪岛、杜家岛、田横岛、刘公岛、鸡鸣岛、崆峒岛、褚岛、苏山岛和南黄岛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