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编辑

湖北省宜昌市辖区

夷陵区夷陵区

夷陵区,隶属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东邻远安县、当阳市,东南接枝江市,南邻伍家岗区、西陵区、点军区,西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北抵兴山县、襄阳市保康县 ,总面积3439.08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 ,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夷兴大街49号。截至2023年末,夷陵区常住人口为56.06万人。

《前汉书·地理志注》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清《东湖县志》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其地为夷陵。 秦,置巫县。1949年7月,以宜昌县城及近郊葛洲坝、黄草坝、西坝等地,设宜昌市。 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 境内主要景点有黄陵庙、杨家湾老屋、三峡大坝旅游区等。

2023年,夷陵区实现生产总值782.20亿元(不含水力发电增加值12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夷陵区

外文名:Yili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20506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宜昌市

地理位置: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

面积:3439.08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9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小溪塔街道

电话区号:0717

邮政编码:443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6.06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大坝等

火车站:宜昌北站

车牌代码:鄂E

地区生产总值:782.20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行生息,

据《贡》载,宜昌古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是楚国的西塞重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改夷陵,置巫县。

西汉,复置夷陵县。东汉,夷陵县属宜都郡。

三国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县。

晋太康元年(280),复改西陵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置宜昌县。

宋、齐并名宜都郡,领夷陵等四县。梁大宝元年(550年),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音峡)州。

隋,废。宜昌、夷陵、夷道、很山同由宜都郡领属。大业三年(607年),改陕州为夷陵郡,领夷陵等四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陕(也作陕)州,领夷陵等四县,属山南道;天宝初,改陕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领夷陵等四县,仍属山南道。

五代,改荆、归、陕三州为南平国。

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四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取峡州路,改路为府,夷陵县并入,旋降付为州,直隶湖广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东湖县为宜昌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专区。以宜昌县城及近郊葛洲坝、黄草坝、西坝等地面积共34平方公里,设宜昌市。

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宜昌县属宜昌市。

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1年3月,宜昌县第九区安安村、五龙村和八区杨岔路划入宜昌市。

1952年,汉宜、东山两村和东山园林场划入宜昌市。

1953年,秭归双红乡的土地约2000亩划给宜昌。

1954年,土门区鸡子山乡划给宜都。

1958年9月,艾家乡、点军乡全部,白洋乡的火光、联丰、旭光、万年、合益、联合,伍家乡的共前、共勤、共强,小溪塔乡的七杜、八社、十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划给宜昌市。

1960年,宜昌市除留下白洋乡的火光、周家冲、大树湾、黑虎山、华农分校基地,伍家乡的共前、共勤、伍家林特场、洋坝菜科所、水产大队,点军乡的五龙和市城建单位共计面积60858亩外,其余退回本县。

1961年,将鸦鹊岭区的太和场(1950年从宜都划进)共3000亩划归宜都。

1970年,将白洋公社的万年,沙河公社的唐家湾、石板、茶庵、望洲岗,伍家公社的共强,花艳公社的共联、共谊,点军公社的十里红、梅子溪、塘上、范家湖等大队以及菜科所、农科所划给宜昌市。

1971年,将沙河乡的沙河、张家、前坪、后坪,白洋乡的旭光、联丰,花艳乡的共升、共和、共同、合益,点军乡的罗家、穆家店、郭家岭、李家河、内口河、紫阳、牛楂坪等大队和柑桔场划给宜昌市。

1975年,艾家公社的潭家河划给宜昌市。

1979年,小溪塔镇的桃坪大队和碑垭大队第十生产队刻给宜昌市。

1982年,土门公社虎牙管理区的长江、虎牙、磨盘溪、高家、翟家、高湖、马宗岭大队共11325亩划给枝江。

2020年,西陵区南津关村、 前坪村、龙泉山村、南津关社区 划归夷陵区小溪塔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夷陵区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下堡坪乡、邓村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三峡坝区、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 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夷兴大街49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地处东经110°51’07.70”~111°39'40.84"、北纬30°32’37.44”~31°27’45.53"之间,东邻远安县、当阳市,东南接枝江市,南邻伍家岗区、西陵区、点军区,西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北抵兴山县、襄阳市保康县 ,总面积3439.08平方千米。

夷陵区人民政府

地质

夷陵区,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形成多层弧形带状。

地形地貌

夷陵区邓村夷陵区邓村

夷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最高点邓村乡天柱山海拔2004.8米,最低点龙泉镇魏家畈海拔49.3米,高差1955.5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

气候

夷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由于海拔高程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向北兼有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三峡河谷区17.1℃,北部羊角山10.5℃:年降雨量997~1370毫米;太阳年辐射总量98~10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23~273天。

水文

夷陵区地表水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区境南部,境内流长51千米,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其一级支流承雨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河流长度5千米以上的有8条,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5条,河流总长890.1千米,河网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黄柏河、柏临河、乐天溪、下牢溪、百岁溪、横溪河。

全区有60座中、小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位于长江南岸黄牛岩山脚下,三峡大坝下游5千米。据《宜昌府志》载: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建于汉代,重修于明朝,并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

黄陵庙的主体建筑是禹王殿,经考证,殿内36根楠本立柱的水浸痕迹,是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时留下的洪痕,海拔高程81.16米。1985年对黄陵庙进行修缮时,殿内保留了两根洪痕立柱,作为重要水文文物标志予以保护。该洪痕也是设计葛洲坝、三峡工程时调查历史洪水的重要依据。 2006年5月25日,黄陵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湾老屋

杨家湾老屋杨家湾老屋

杨家湾老屋,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一组,三峡坝区内。始建于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间(1820~1850年)扩建。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平面布局。纵深两进,横连十一屋,共有七个天井。

杨家湾老屋,空间布置讲究,屋面、封火墙错落有致,大小天井有序设置,装修部分精雕细刻,墨绘纹饰丰富多彩,体现了较高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技艺。同时,杨家湾老屋也是一处抗战纪念建筑,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是三峡大坝坝区内唯一原地保护的文物建筑。 2013,杨家湾老屋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

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与葛洲坝的中部,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世界首例军事主题漂流项目。为新三峡旅游十景之一,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

三峡大坝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坛子岭园区、185园区及截流纪念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

地方特产

编辑

峡州碧峰

峡州碧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湖北宜昌地区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峡州碧峰属半烘炒条形绿茶,经过摊青、杀青、摊、初揉、初干、复揉、足干提毫、精制定级等工序制成。其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习整。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峡州碧峰”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湖北省宜昌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暖温带、寒温带气候特点,适宜养殖山羊。宜昌白山羊,体质细致紧凑,被毛白色,毛短贴身,绒毛少,种公羊被毛较长。头大小适中,颌下有髯,耳中等大小,耳背平直,竖耳。母羊颈较细长、清秀;公羊颈较短粗雄壮。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宜昌白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雾渡河猕猴桃

雾渡河猕猴桃,湖北省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雾渡河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边陲,野生猕猴桃资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猕猴桃,素有“水果之王”、“维C之冠”、“营养金矿”的美誉。

2016年5月,“雾渡河猕猴桃”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功注册。

宜昌蜜桔

宜昌蜜桔,湖北省宜昌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昌蜜桔果实扁圆、较大,单果均重150克左右,果皮薄,光滑,果色橙黄。果肉细嫩,无核,品质好,酸甜可口。可食率85%,可溶性固形物≥9%,每100毫升果汁中可滴定酸≤1.0克,维生素C≥20毫克。

2017年9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昌蜜桔”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殷家坪蜂蜜

殷家坪蜂蜜,湖北省夷陵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1年4月6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殷家坪蜂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邓村绿茶

邓村绿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6年09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邓村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编辑

2011年,夷陵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

2013年,夷陵区入选“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

2017年,夷陵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

2018年,夷陵区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19年3月,夷陵区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9月,夷陵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12月,夷陵区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夷陵区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1月14日,夷陵区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18日,夷陵区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4月,夷陵区入选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

2022年4月,夷陵区入选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

2023年1月,夷陵区入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2023年10月,夷陵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3年12月,夷陵区入选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下一篇 当阳市

上一篇 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