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 编辑

浙江省宁波市辖区

鄞州区鄞州区

鄞州区,隶属浙江省宁波市,是宁波市的核心城区 、宁波市政府驻地,地处宁波市东部沿海,东接北仑区,西部与海曙区接壤,南部紧邻奉化区,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县隔海相望,北部与江北区、镇海区隔江相望。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下辖15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81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9万人,城镇化率84%。

鄞州,原为鄞县,具有千年悠久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秦灭楚后,置鄞、鄮、句章三县。隋初三县合一,总称句章县。唐时改为鄮县。五代初改为鄞县。2002年2月,撤鄞县设立鄞州区。2016年9月,奉化江以东区域与原江东区合并,成立新的鄞州区。

2023年,鄞州区(含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同比增长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鄞州区

外文名:Yinzhou District

别名:鄞县、鄞州东部

行政区划代码:3302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宁波市

地理位置:宁波市东部沿海

面积:814.2 km²

下辖地区:15个街道、10个镇

政府驻地:惠风东路568号

电话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69.0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含高新区))

著名景点:东钱湖、天童寺、阿育王寺、宁波博物馆

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浙B

地区生产总值:2803.3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

时有堇子国,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以鄞县东乡宝幢阿育王山西半公里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读若“银”。

春秋,属越国。

战国,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鄞地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三县区域大致包括今宁波市(除余姚市)及舟山群岛。其中,句章县治位于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城山渡,鄞县治位于今奉化区白杜村,鄮县治位于今鄞州区五乡镇同岙,今鄞州区中南部属鄞县,东部属鄮县,西北部属句章县。

王莽天凤元年(14年),改鄞县为谨县、鄮县为海治县,句章县不改。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又恢复鄞、鄮、句章三县。

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均为三县并列,隶属关系不变。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今镇海口),攻破句章县城,因此迁治于小溪(今鄞江镇)。《嘉庆重修一统志》句章故城条记载:“(句章县治)有二。一为汉县,在慈溪县界。一为晋县,在今鄞县南。晋隆安四年,孙恩作乱,刘牢之等讨之,改筑句章县于小溪镇,即此。”

隋开皇九年(589年),鄞、鄮、余姚三县并入句章县,属州,县治迁它山左,即今之鄞江镇悬慈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为鄞州和姚州,以原鄞、鄮、句章县地为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今宁波市老三区)。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姚州为余姚县,隶越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为鄮县,属越州,县治迁至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市)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明州州治、鄮县县治均在小溪,鄞州属明州鄮县。

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向浙江东道观察史薛戎建议,以小溪北临鄞江,地形卑隘,请移明州治鄮县。于是州、县均治于三江口,鄮县成为州治的附郭。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设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因后梁太祖朱晃的曾祖叫朱茂琳,茂与鄮同音,避讳改鄮县为鄞县,自此以鄞为名。原属鄮县东境的望海镇,升为望海县(今镇海区和北仑区),望海县治在招宝山麓,鄞县县治在三江口。

宋建隆元年(960年),鄞县建置和治所未变,属明州奉国军。

宋熙宁六年(1073年),割鄞县边海三乡立昌国县(今舟山市)。

宋熙宁十年(1077年),割鄞县海晏、灵岩、大邱3乡归定海县(今镇海区和北仑区)。

宋绍熙五年(1194年),改明州为庆元府,鄞县属庆元府。

宋庆元元年(1195年),改元庆元。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为路,鄞县属庆元路。

元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徙驻庆元路,路治鄞县,管辖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等七路,鄞县属庆元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鄞县隶属明州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明州为宁波府,鄞县为宁波府附郭。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治宁波府鄞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置道,原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合并为会稽道,道治位于宁波府鄞县。

民国三年(1914年),设会稽道驻于鄞县,会稽道尹统辖清朝时宁绍台三府所属各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会稽道,同年7月16日,宁波市政府成立,划鄞县城厢及近郊六七里地为市区(今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鄞县调整区划,设5区,以序数为区名。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宁波市裁撤,市区复归于鄞县县政府,重为鄞县县城。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日,设浙江省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上虞、余姚、嵊、新昌、宁海等十二个县,专员公署驻鄞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调整为第六行政督察区公署,鄞县仍为其所辖。

1938年10月,第六行政区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八县,公署驻鄞县。

1941年4月19日,日寇侵占宁波,成立伪鄞县乡镇联合会。不久,成立伪宁波专员公署,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六个县,伪鄞县乡镇联合会更名伪鄞县县政府。彼时宁海县未沦陷,国民党政府鄞县县政府退驻宁海县办公。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鄞县县政府迁回鄞县,统辖鄞、慈溪、镇海、奉化、宁海、象山、定海七县。

1948年,第六行政督察区调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鄞县由第二行政督察区统辖。

1949年,鄞县解放,鄞县城厢再次析出建宁波市,鄞县人民政府暂驻宁波开明街月宫旅社,7月迁至邱隘,9月迁驻姜山,隶浙江省第二专区。同年11月,第二专区改称宁波专区。

1951年3月,鄞县人民政府迁至江东区划船巷。

1958年,鄞县建制撤销,并入宁波市。

1962年,鄞县恢复建制,从宁波市析出,属宁波专区,仍设县政府于江东区。

1970年,宁波专区改称宁波地区,鄞县属宁波地区。

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宁波地区,鄞县属宁波市辖。

1985年5月,县人民政府迁至江东区百丈街道潜龙路25号。

1994年,自县城析出设立宁波市后,鄞县一直有县无城,鄞县新城区开始选址。

1995年5月,县人民政府迁至江东区百丈东路251号。

2002年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

2003年9月底,鄞州区人民政府迁址新城区惠风东路568号。

2016年9月28日,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并入鄞州区。将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市级机关迁至位于鄞州区的东部新城。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0年,设立福明乡,新建乡改名邱隘乡

1953年,撤销邱隘乡,设立邱隘镇

1956年,设立百丈街道、东胜街道,下应乡改名东风公社。

1958年,东风公社改名下应公社。

1961年,东风公社改名下应公社,设立陈婆渡公社(今首南街道)

1971年,设立明楼街道。

1977年,设立东郊乡。

1984年,建下应乡、潘火乡

1985年,撤销咸祥乡设立咸祥镇。

1987年2月,析出江东区镇安街道设立白鹤街道。4月,撤销云龙乡设立云龙镇

1992年5月,撤销潘火乡合并改建下应镇,撤销钟公庙乡、瞻岐乡、东吴乡、邱隘乡设立钟公庙镇、瞻岐镇、东吴镇、邱隘镇

1995年撤销塘溪乡,设立塘溪镇。

鄞州区

1997年1月,设立东柳街道。

2002年,撤销福明乡、东郊乡设立福明街道、东郊街道。

2003年,撤销钟公庙镇、下应镇设立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同时设立梅墟街道。

2007年,设立新明街道。

2008年设立中河街道、首南街道。

2012年8月,设立潘火街道。

2019年,设立聚贤街道。

区划详情

鄞州区地图鄞州区地图

截至2023年6月,鄞州区辖10个镇、15个街道:下应街道、钟公庙街道、梅墟街道、中河街道、首南街道、潘火街道、百丈街道、东胜街道、明楼街道、白鹤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新明街道、聚贤街道、瞻岐镇、咸祥镇、塘溪镇、东钱湖镇。东吴镇、五乡镇、邱隘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 203个行政村、189个社区、7个城镇居委会。 区人民政府驻惠风东路568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鄞州区,地处浙江省宁波市东部沿海,位于北纬29°37′17″~29°56′56″,东经121°07′58″~121°53′23″之间。东接北仑区,西部与海曙区接壤,南部紧邻奉化区,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县隔海相望,北部与江北区、镇海区隔江相望, 总面积814.2平方千米。

鄞州区

地形地貌

鄞州区地处杭州湾南侧、宁绍平原东部,地势东高西低。奉化江作为界江自南而北流过,与余姚江在三江口汇合为甬江。甬江自西向东沿东部北边流向镇海口入海。东部境内大嵩江自西向东流人象山港。地势总体形成中部平原(宁绍平原)、鄞东山区(系天台山余脉)、大嵩滨海平原和象山港海域4个地理单元。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千米,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最低点位于瞻岐镇岐化村下新塘畈,海拔1.5米。

气候

鄞州区临东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526.6毫米,年日照时数1447.5小时。

水文

鄞州区境内河道属甬江、大嵩江两大流域,其中甬江流域面积577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71%;大嵩江流域面积240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29%。省级河道有甬江和奉化江2条,总长34.16千米;市级河道有甬新河、东江、鄞东南沿山干河、小浃江、前塘河、中塘河和后塘河7条,总长75.51千米;区级河道有九曲河、三桥江、大东江、小洋江、渡驾桥江印洪碶河(后西河)、新杨木碶河、杨木碶河、大涵山港、后塘河(山区)、咸祥河、大嵩江12条,总长108.44千米。平原河流总长度1195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3.11千米。

植被

鄞州区植被种类有维管束植被151科、896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92种;稞类植物8科、44种;被子植物19科、760种;苔藓植物48科、165种。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为蔷薇科、杜鹃科、豆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茉莉科等。

森林植被属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地带。区内主要树种针叶树有马尾松、黑松、杉木、金钱松、湿地松、火矩松、雪松、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侧柏、罗汉松、日本扁柏等,阔叶树有木荷、香、枫杨、檫树、香樟、银杏、女贞、珊瑚、麻栎、苦楝、杨、柳等,灌木树种有栎类、杜鹃、乌饭、桤子、木姜子等:竹类有毛竹、淡竹、刚竹、角竹、雷竹,经济树种有柑橘、杨梅、枇杷、桃、柿、李、梨、板栗、榧树、乌柏、油桐、油茶等,花木类有广玉兰、茶花、五针松、樱花、红枫等。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鄞州区境内有横溪、三溪浦和梅溪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35787万立方米。甬江为弱潮河口,潮差均值1.62米。象山港系半封闭型港湾,潮差均值3.5米。

土地资源

鄞州区有耕地12932.38公顷(水田12348.39公顷、旱地583.99公顷),种植园用地3288.33公顷,林地31388.26公顷,草地238.05公顷,湿地767.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33.2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29.3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238.22公顷。

海洋渔业资源

鄞州区境内海域分布于境域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面积53.65平方千米,东北与北仑区海域相连,西南与奉化区海域相连,东南与象山县海域相连。海水平均深度约10米,南端最深处23.50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滩地海涂总面积1086.67公顷,可利用面积366.67公顷。海涂与海底平缓,向南东倾斜,底质由粉砂质淤泥构成。所辖象山港海域中有石质岛礁7处。海岸线总长25.66千米,由海塘及山脚线组成,其中标准海塘21段,总长24.21千米。境内水产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分布在奉化江(内陆淡水、海淡水潮汐)、象山港(海水)和以东钱湖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河湖水体。

生物资源

鄞州区境内野生动物在地理分布上属东洋界区系,历史上动物资源丰富。脊椎动物中,哺乳类多分布于丘陵低山地区。鸟类中,白鹊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松鸦和环颈雉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区内常见的爬行类动物7科13种。两栖类以蛙为主,分布在稻区及山溪湿地。常见虾蟹类8科9种。节肢动物有中国鲎、圆蜘蛛、娱蚁等,环节动物有蚂蟥、蚯蚓等,腔肠动物有海蛰等。昆虫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蛉、寄生蜂、紫胶虫、白蜡虫和家蚕等。

矿产资源

鄞州区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铁、锰、铜、铅、锌、明矾石、粘土、石材、砂石等矿种,其中金属矿大多是矿(化)点,尚无开发利用价值,非金属及建材矿产主要有明矾石、粘土、建筑石材和砂石等。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含高新区)总户数39.5万户,户籍总人口9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6万人,乡村人口18.2万人。区本级年末总户数37.2万户,户籍总人口9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6万人,乡村人口18.2万人;男性45.0万人,女性47.8万人。全年出生6206人,死亡4368人。

2023年末,鄞州区(含高新区)常住人口为169.0万人,城镇化率为84.0%。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3年,鄞州区(含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同比增长4.5%。

2022年,鄞州区(含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51.2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9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1.1:27.5:71.4。

2022年,鄞州区本级(简称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2355.1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5、632.6和1692.0亿元,增长3.9%、1.4%和3.1%,其中工业增加值512.4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1.3:26.9:71.8。

财政

2021年,鄞州区(含高新区)财政总收入494.4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4.2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1%,利税总额186.7亿元,增长19.9%,利润总额145.0亿元,增长25.6%。全社会用电量109.1亿千瓦时,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量51.8亿千瓦时,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其中,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7.5%和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3亿元,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13.7%。外贸进出口总额2455.7亿元,增长15.8%,其中,出口额1829.9亿元,增长18.5%,进口额625.7亿元,增长8.7%;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增长163.4%,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增长30.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037和12456亿元,增长13.6%和13.5%,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64和12103亿元,增长16.3%和11.1%。

2021年,鄞州区本级财政总收入39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9亿元,分别增长7.5%和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0.5%,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17.4%和17.3%。

人民生活

2021年,鄞州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46元,比上年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97元,增长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758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6473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3234元,人均转移净收入13502元,分别增长8.7%、8.1%、12.8%和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93元,增长10.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净收入、人均转移净收入分别为25199、13790、1955和6149元,分别增长9.6%、10.6%、8.9%和11.1%。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41元,增长17.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440元,增长1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07元,增长17.7%。

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5.1辆;计算机85.6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81.3台;移动电话231.9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215.7部;彩色电视机186.9台、电冰箱107.9台、洗衣机98.2台、空调235.2台。

第一产业

2022年,鄞州区本级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亿元,增长4.5%。其中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较快增长,产值增速分别为7.1%、9.2%和8.7%,农业(种植业)产值增长3.4%,畜牧业产值下降7.1%。

2022年,鄞州区本级粮食总产量9.0万吨,创近四年新高,增长4.4%;亩均产出452.8公斤,增长1.1%。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0万亩,增长3.2%,产量31.4万吨,增长4.2%;瓜果类播种面积2.6万亩,增长2.4%,产量6.9万吨,增长3.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鄞州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322家,增加值增长0.6%。从行业看,34个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前十大行业中,7个行业增加值为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12.1%和11.6%。从效益看,经营成本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下降0.5%,营业成本下降1.3%,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3.7元,比上年下降0.7元,营业利润增长2.4%。

2022年,鄞州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53.3亿元,增长7.6%;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和1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和24.1%,比上年提高1.0个和0.8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累计达16家。

建筑业

2022年,鄞州区本级建筑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2.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2年,鄞州区本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3%。商品房销售面积190.1万平方米,下降18.8%。

国内贸易

2022年,鄞州区本级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6.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9.5亿元,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4%。限额以上单位中,按行业类别分,批发业和零售业增长38.3%和14.7%,餐饮业零售额增长6.7%,住宿业零售额下降11.5%。按商品类别分,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等生活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2%、24.7%和13.6%;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汽车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5.1%、71.1%和14.3%。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本级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共计81个,全年成交额为343.1亿元,其中农贸市场交易额40.6亿元,专业市场交易额302.5亿元。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本级已纳入统计的商务楼宇196幢,总建筑面积649万平方米,实际入驻企业1.6万家,入驻面积471万平方米,入驻率72.6%,其中税收亿元楼27幢。

对外经济

2022年,鄞州区本级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5.6亿元,增长5.6%,其中进口额548.1亿元,增长9.6%;出口额1667.5亿元,增长4.3%。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额333.5亿美元,增长2.7%,其中进口额82.3亿美元,增长6.2%;出口额251.2亿美元,增长1.6%。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247.5亿美元,增长2.2%,占出口额的比重98.5%;加工贸易出口额3.7亿美元,增长-23.7%。按产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额124.4亿美元,增长-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1.6亿美元,增长-5.2%。按国别地区分,对欧盟、美国、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56.6亿美元、56.6亿美元和96.0亿美元,增长2.3%、-1.5%和10.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70国)出口额为77.1亿美元,增长10.9%。

2022年,鄞州区本级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4家,合同利用外资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增长4.5%,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共引进内资项目80个,实际引进内资242.4亿元,增长9.8%;引进浙商回归项目68个,实到资金196.0亿元,增长9.7%。

旅游业

2022年,鄞州区旅游总收入149.8亿元,接待游客923.8万人次。截至年底,有星级饭店10家,花级酒店10家,绿色旅游饭店12家,旅行社98家、分社61家。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共有银行机构97家,实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440.5亿元,增长14.7%,人民币存款余额10116.7亿元,增长14.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509.3亿元,增长14.3%,对公存款余额4391.6亿元,增长9.1%;本外币贷款余额121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63.5亿元,增长8.6%;其中,服务业贷款4225.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4.7%;中小企业贷款3878.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9%;微型企业贷款495.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1%;个人贷款2720.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4%。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共有证券机构83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分公司19家,营业部63家;共有期货机构27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分公司7家,营业部19家。年内新增上市公司2家,年末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4家,其中境内上市17家,境外7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市第一。

2022年,鄞州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本年累计96.2亿元,增长5.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6.7%,人身险保费收入61.2亿元,增长3.4%;财产险合计理赔支出18.0亿元,增长5.1%。

交通运输

编辑

2022年,鄞州区货物运输量7251万吨,增加20%,货运周转量289.8亿吨公里,增长56%;客运量93万人次,减少30%,客运周转量31686万人公里,减少30%。年末公路总里程达1013.8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94.5公里,一级公路98.6公里,二级公路129.4公里,三级公路159.3公里,四级公路532.0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公路网面积密度124.6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计量为10.39公里/万人。

金甬铁路、甬舟铁路、甬台温铁路、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甬台温高铁、沈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 宁波市绕城高速公路 穿过鄞州区。

宁波地铁1号线、宁波地铁3号线、宁奉城际线、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等四条轨道交通约48公里(31个站点),在建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约18.6公里(15个站点)。

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铁路3条54公里(甬台温铁路22公里、萧甬铁路北仑支线15公里、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17公里,其中部分线路并排布置),建成运营轨道交通57.5公里(40个站点)。

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460个(全市1330个)、桩位13564个(全市38245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保有量12万辆,其中电单车2.5万辆。

截至2020年,鄞州区有客运场站2家,分别是三级客运站鄞州汽车客运总站(28条长途线路)和未定级的宁波汽车东站(24条长途线路),客运企业5家,其中客运车辆223辆;出租车企业18家、出租车2004辆;拥有20辆以上普通货运车辆的企业20家,普通货运车辆873辆;集装箱运输企业25家,集装箱运输车辆263辆;危险品运输企业9家,危险品运输车辆187辆;水运企业15家,各类船舶53艘,港口经营企业5家、泊位9个。

政治

编辑
主要领导(仅列党政主要领)

区委书记

沈敏

区委副书记、区长

陈兴

截至2024年3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鄞州区驻有: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共有初级中学26所,在校学生35994人,专任教师3105人;小学52所,在校学生92149人,专任教师4863人;幼儿园136所,在园生46250人,专任教师3966人。年末共有全日制义务段民办中小学(幼儿园)62所,在校(园)生13426人,占全日制义务段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7.7%。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9.96%;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22年,鄞州区实现专利授权11189件,其中发明专利1595件;有效发明专利8064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2个。申报2022年度宁波市专利创新大赛项目52项,获发明银奖2项、优秀奖4项;外观设计金奖2项、优秀奖4项。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通过复核2家,累计6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通过复核15家,累计30家。

2022年,鄞州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0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分别达到873家和89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15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新创建省级高企研发中心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累计达到488家,数量全市第一。累计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56.9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鄞州区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鄞州区文化馆。

2022年,鄞州区举行“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计完成演出321场,惠及观众约30万人次。举办2022年“艺起来”基层文艺团队综艺巡演镇(街道)基层业余团队综艺巡演30场,相继承办了浙江省首届全民艺术节开幕式、中国·第二届(宁波)青少年大提琴艺术周、全国非物质文化邀请展等重大活动,组织文艺团队赴央视《欢乐城市派》节目录制并播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体育事业

2022年,鄞州区代表队在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获得金牌34.4枚,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操及足球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所获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在宁波市各区(县、市)排名中位列双第一。2022年宁波市青少年系列比赛,鄞州区共有473名学生参赛,共斩获83枚金牌、团体总分1273分,位列宁波市双第一。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1家,医院43家(综合医院13家,专科医院23家,中医医院6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级乙等医院3家。建成全市首家三甲区(县、市)级医院,成为首批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96家,乡镇卫生院9家。共有各类医院床位9650张,卫生技术人员18077人,医师7251人,注册护士8140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854.7万人次(其中门急诊1741.7万人次),住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272.3万天。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61.8万人、56.8万人和76.1万人。基本医保本地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73%。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的基金平均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以上和73%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的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人均2008元/月,低保补助标准为1181元/月,困难残疾人补助标准为355元/月。全年发放低保金4187万元,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672.3万元。现有养老机构床位6193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累计有居家养老服务站339个。

文化遗产

编辑

朱金漆木雕

朱金漆木雕是以樟木、椴木、银杏等纹理比较细腻的木材为对象,经过浮雕、圆雕和透雕后,上漆、贴金、彩绘,并运用砂金、碾银和开金等手段,制成造型古朴生动、金彩相间的器物。

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兼重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来进行装饰,因此非但雕刻力求精致,其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也是十分讲究。“三分雕刻,七分漆匠”是朱金漆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正是这种特有的工艺方式,使得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河姆渡文化中出土的漆器和木雕,证实了中国最早的漆木器的故乡在浙东。约4000年前的鄞西芦家桥遗址,也发现有与河姆渡同一文化时代的木构和雕刻。

明清时,鄞州的朱金漆木雕技艺精湛,广泛应用于建筑、宗教造像、日用器具、民俗会器和室内外陈设等。著名的十里红妆、万工轿、万工船等,自宋代至明清,形成宁波传统民俗,堪称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

朱金漆木雕的题材多取于古代历史和民间故事,清代晚期则多以戏曲京剧人物为主,此种手法亦称“京班体”。 “京班体”构图格局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其与传统中国画的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 “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手艺丰富、风韵独具。

2006年,宁波朱金漆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起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浙东农民田地劳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田头小调。后增加了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唱历史故事,演化成犁铧文书,雅称“莲花文书”。 “莲花文书”经过鄞县历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并从兄弟曲种中引入不少曲调加以改造利用,由原来的坐唱发展到台前走唱,成为今日的“走书”。伴奏乐器以四弦胡琴为主,另有琵琶、三弦等,鄞州走书艺人从乡村田野走进城镇书场演出。因走书形成于宁波地区,故称“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在音乐上大胆创新,吸取了其它曲种的曲牌,地方小曲、越剧的唱腔,又增加了二胡、三弦、琵琶、月琴、笛子等乐器,强化了曲艺演出的气氛。宁波走书也开始走出宁波,北跨钱塘,南临雁荡,东渡舟山诸岛,挺进上海。

2008年“宁波走书”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又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

1989年,宁波市绣制的《百鹤朝阳》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工艺界遂以“宁波金银彩绣”定名。

宁波金银彩绣主要应用于旅游、喜庆礼仪、高档陈设、戏剧服装、演艺及宗教场所等。它的主要题材内容除鸟兽花草外,并有山水人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曲场景和民间吉祥物等。主要绣法与全国各地主要针法无异,但尤以“盘金(银)”和“填金(银)”为主,此外还有胖绣等上百种技艺。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宁波,唐宋以来就有了 “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寻常门户,许多女子小时以习“女红”为美德。

明清时代,宁波咸塘街、车轿街形成衣饰、嫁妆、绣织、裱画、戏衣帽专业街,承接官府、民间及寺庙商品,其中宁波府的礼赠贡品中,大量高档服饰陈设都由官办作坊及民间绣工制作。与此同时人们为了快速、批量供应市场,传统刺绣从一人独作,走向绘图设计与刺绣分开的市场化分工操作的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和鄞县都曾有绣品合作社、绣品厂等,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机械绣花和电脑绣花的介入,手工绣花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宁波金银彩绣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资文化遗产。

2011年,宁波金银彩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宁波金银彩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骨木镶嵌

宁波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与家具、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具、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采用牛骨片、木片等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用黄鱼胶粘结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大约隋唐时,宁波出现了骨木镶嵌工艺品。明末清初,铜锯丝的应用,木嵌的发展,红木原料的进口,促进骨嵌迅速发展。经过木雕、实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几个过程,骨嵌艺术最终形成固定风格,很快在宁波地区民间家具上广泛应用。当时的宁波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骨嵌家具来装点生活。

清乾隆中叶,宁波骨嵌技艺进入鼎盛时期,骨木拼接胶合技艺博得了“天衣无缝”的赞誉。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鄞县通志》记载:“雕嵌工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技精练,奏刀工致”,并赞誉“天衣无缝”。

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现存于宁波博物馆的骨木镶嵌“千工床”,制作于1864年的精品,可以说是集骨木镶嵌技艺之大成,是现存的传统手艺之瑰宝。新中国成立后,请回嵌镶老艺人恢复和试制骨嵌产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红木镶嵌大地屏《群芳雅集》、博古组合橱《西湖春泛图》等。

2006年,宁波骨木镶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编辑

天童禅寺

天童寺位于鄞州区太白山麓,以"东南佛国"著称于世,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四周群峰叠翠,殿宇金碧辉煌,其规模之恢弘,建筑之精美,为国内罕见。

相传晋永康年间,僧人义兴云游至此,结茅诵经,玉帝命太白金星下凡化为童子侍候供奉,遂有太白山和天童寺。唐至德二年,寺从古天童徙至今址,历经毁建,今仍规模宏伟,有殿、堂、楼、阁720余间。新建有太白楼餐厅、玲珑阁招待所的天童森林公园莽莽苍苍的林海,丰盈的植被以及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东钱湖

东钱湖又称钱湖,距宁波市中心1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4倍。湖四周群山环抱,绿树簇拥;湖中碧水清澈、烟波浩渺。

东钱湖开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史遗迹星罗棋布,留下陶公钓矶、霞屿锁岚、二灵夕照等十大胜景以及南宋石窟“补陀洞天”、元塔二灵塔、王安石庙等70余处古迹、21处文物保护点和200余具南宋时期石雕。湖区的胜景还有王安石纪念馆、岳鄂王庙以及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雕像、书法泰斗沙孟海书画院、世界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昆虫博物馆、蝴蝶阁、湖滨公园等。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中心东20公里,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是我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山”之一。寺内珍藏着一座名闻天下的佛祖舍利宝塔,在中外佛教史上享有盛誉,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恢宏,占地8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等600多间,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寺依山而筑,一进入山门,便见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藏经楼等,建筑结构古朴、庄重,集建筑、雕刻、园林、绘画艺术之大成。特别是璀璨辉煌的舍利殿,上铺盖着黄色玻璃瓦,金碧辉煌。

寺内的舍利塔,佛光闪熠,塔内供奉镇寺之宝舍利,寺后侧壁的石雕“四大金刚”及法堂两侧壁上的“十六王子”砖雕,神态逼真,气韵丰富多彩。

阿育王寺保存的珍贵文物众多,其中有元代上、下塔、有唐范的所书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苏轼撰书宸奎阁碑,宋张九成撰写妙喜泉铭以及钦赐龙藏经卷7247卷。宋高宗、宋孝宗、乾隆皇帝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妙胜之殿”和“觉行俱圆”匾额至今仍悬挂于舍利殿。

阿育王寺旁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引人访游,诸如相传迦叶佛左足踏过的“佛足迹”巨石,上盖一石亭,称“佛道亭”,由亭向上蜿蜒而行,可至峰绝顶“极目亭”,又名“望海亭”。从亭下来,有“损岩”,岩上可坐十数人,岩下有小涧,涧中流水潺潺。“仙书岩”葛仙翁所书“才坤”二字隐约可辨,传说中“七佛深浴之处”七佛潭,潭水清冽,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南宋石刻公园

南宋石刻公园是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此建成的东钱湖南宋石刻博物馆坐落于东钱湖东岸的黄梅山麓深林绿谷之中,以保存较为为完好的南宋丞相史浩堂弟史渐墓道为核心、向周围稍作展开而建成。

此地风景秀丽,左为青龙山,右为白虎山,前有一溪谷小平地,上水溪潺潺流过,面对连绵起伏、积翠锁岚的龙口山(案山),非常符合古代中国的“风水堪舆学”原理。

博物馆占地面积6.7公顷,由室内陈列和室外陈列两大部分及周边众多石刻分布点组成。主要为南宋史氏望族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和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体,其中属南宋时期的石刻140余件,由宋太师齐国公史渐墓道、宋卫国忠献王史弥远墓道等4处墓前石刻组成;这些墓道长50米至数百米不等,现存较为完整。

其墓道选址运用堪舆学原理,依山临水,两旁按王公礼制,从下而上一般有神道坊、石笋、石鼓、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臣依次相对而立。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精美传神;武将戴盔穿甲,双手握剑,威武肃穆;文臣戴冠穿袍,双手执笏,沉静含蓄;石马披鞍系缰,昂首挺立;石虎蹲伏昂首,竖耳睁目。

马鞍等处还饰有缠枝牡丹、海兽波涛等图案,表达美好意象,使石刻作品达到了写实风格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为考证史氏显赫家世和南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名优特产

编辑

邱隘咸齑

邱隘雪菜,是宁波的传统特产之一。选用当地特有的蔬菜良种雪里蕻。传统用七石缸腌制而成,色泽黄亮,有香、嫩、鲜、微酸等特点,贮存长久。2003年,其生产地邱隘被命名为“中国雪菜之乡”。

福泉山茶叶

东海龙舌花茶,产于东钱湖福泉山茶场。其外形扁平、嫩黄带毫、汤色清澈明亮、滋昧浓醇爽口有回味而闻名海内外。2002年获评“浙江省无公害名特优茶”。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鄞州出产雪菜制品历史悠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腌制雪菜都是鄞州地区百姓世代相传的手艺,自古以来就有“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的说法。其中,鄞州邱隘出产的雪菜因其色泽黄亮、食之生津开胃,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鄞州雪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鄞州蔺草

鄞州蔺草,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鄞县(鄞州区,下同),是中国著名的蔺草产地之一,种草织席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鄞县属越国管辖。因此这一带所产之席,以地名冠之,称之为“越席”。

2012年3月,原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对“鄞州蔺草”实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编辑

童第周

石祝三

沙孟海

卢绪章

杜家毫

张孝祥

朱宗葆

黄震

沈敦和

楼邦彦

沈祝三

沈光文

翁心惠

沙季同

周尧

李惠利

史浩

沙耆

吴经熊

卢于道

张其昀

张方

钱肃乐

徐世昌

萧珊

张絅伯

傅其芳

沙文汉

王正功

纪育沣

蔡群帆

钱昌伟

黄建英

马友友

陈藏器

朱英

荣誉称号

编辑

2013年,鄞州区入选首批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

2017年6月,鄞州区入选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鄞州区入选首批浙江省食品安全县。

首南街道首南街道

2019年2月,鄞州区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4月,鄞州区入选2018年度健康浙江建设试考核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市县。

2019年12月6日,鄞州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31日,鄞州区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4月14日,鄞州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7月,鄞州区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11日,鄞州区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12月16日,鄞州区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021年6月6日,鄞州区入选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1年6月21日,鄞州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鄞州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1日,鄞州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1年9月13日,鄞州区入选2021年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2021年11月,鄞州区入选2020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2021年12月,鄞州区入选浙江省首批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2022年2月16日,鄞州区入选2018-2020年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县。

2022年2月18日,鄞州区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

2022年3月18日,鄞州区入选第三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2022年3月28日,鄞州区入选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

2022年4月10日,鄞州区入选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

2022年4月29日,鄞州区入选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2022年5月,鄞州区入选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2022年8月,鄞州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2022年9月,鄞州区入选浙江省2021年度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

2023年1月,鄞州区入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6月,鄞州区入选浙江省十佳招大引强县。

2024年1月,鄞州区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下一篇 诸暨市

上一篇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