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 编辑

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县

于都县于都县

于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会昌县,南连会昌县、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宁都县,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于都县常住人口90.3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64%。截至2021年10月,于都县下辖9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贡江镇渡江大道566号。汉,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析于都县东北之白鹿营,设阳都县(今宁都)。梁,析于都之南乡设安远县。南唐,于都瑞金监升为瑞金县。析虔化之石城场设石城县。宋,析于都九州镇之地,设会昌县。明,析安远双桥、石溪等堡置长宁县(今寻乌)。1999年,成立赣州市,于都县属之。故于都有“六县之母”之称。2020年4月26日,于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于都县

外文名:Yudu County

别名:雩都

行政区划代码:36073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西省赣州市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

面积:2893 km²

下辖地区:9个镇、14个乡

政府驻地:贡江镇渡江大道566号

电话区号:0797

邮政编码:342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90.38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长征第一渡

火车站:于都北站、于都站

车牌代码:赣B

地区生产总值:318.05 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赣州-宋城古韵

春秋,于都地处楚吴边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属楚。吴闳闾十一年(前504年),属吴。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于都属越。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复归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于都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楚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于都仍属楚。四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五年,汉灭楚,仍为淮南国,于都始属汉。六年(前201年),析淮南设豫章郡,于都设雩都县,属豫章郡。东汉初平二年(191年),析豫章郡设庐陵郡,于都属庐陵郡。

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设庐陵南部都尉,于都属之, 析于都县东北之白鹿营,设阳都县(今宁都)。

晋太康三年(282年),庐陵南部都尉改称南康郡,郡治设在于都。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南康郡改为南康国,国治迁回于都。齐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国复称南康郡。 梁大同十年(544年),析于都之南乡设安远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康郡改称虔州,于都属之。大业元年(605年),虔州复为南康郡。十二年,林士弘占据虔州称帝,于都属之。

于都县城全景图于都县城全景图

唐武德五年(622年),林士弘降唐,南康郡复称虔州,于都属虔州。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道,于都随虔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道,于都随虔州属江南西道。天祐元年(904年),升于都象湖镇为瑞金监。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于都随虔州属后梁。贞明四年(918年),于都随虔州属吴。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于都瑞金监升为瑞金县。析虔化之石城场设石城县。 昇元元年(973年),灭吴,于都随虔州属南唐。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分江南为东西路,于都随虔州属江南西路。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于都九州镇之地,设会昌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虔州改称赣州,于都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江南西路改称江西行中书省,于都随赣州属之。十四年,赣州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元贞二年(1296年),赣州路总管府改称赣州路,于都仍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赣州路改称赣州府,洪武九年,江西行中书省改称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于都属之。 万历四年(1576年),析安远双桥、石溪等堡置长宁县(今寻乌)。

清,于都属赣州府管辖。

于都县城一江两岸于都县城一江两岸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州、厅。次年,地方政权设省、县两级,于都直属之。民国3年(1914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3级,江南省设4道,于都属赣南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于都直属江西省政府。1929年,于都县,属中共赣南特委。1930年4月,于都县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于都改属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于都属之。1932年,将1930年成立的于北区,改为胜利县,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2月,赤南县成立。3月,改称为登贤县,属粤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7月,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在于都县成立,统于都、登贤、赣、杨殷4县。10月,瑞西县成立,直属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11月,兴胜县成立,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1935年)3月,县境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复为于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4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13个行政区缩为8个,于都属第八行政区。

1949年8月,于都解放,属赣州专区。9月,改属宁都专区。

1952年,撤销宁都专区,于都改属赣州专区。

1954年,成立赣南行政公署,于都县属之。

1999年,成立赣州市,于都县属之。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2年,于都之青塘区所属的青塘、社岗、坎田、南堡、赤水、谢村、邮村等7个乡划归宁都县。

1954年,于都之赖村区所属的赖村、虎并、中坑、山种、石街、新民、岩背、水西、围脚、莲子、浮竹等11个乡划归宁都县。会昌县之靖石区所属的靖石、旱塘、中墩、田东、任头、龙口、渔翁、人和、仁风、长龙、大庄、.大布、丰田等13个乡和兴国县的枚屋、黄坳乡划归于都县。

于都县于都县

1994年,撤销罗坳乡、禾丰乡,设立罗坳镇、禾丰镇。

1996年,撤销岭背乡,设立岭背镇。

1997年,撤销梓山乡,设立梓山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于都县下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 县政府驻贡江镇 渡江大道566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会昌县,南连会昌县、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宁都县。介于北纬25°35'48"~26°20'53",东经115°11'~115°49'51"之间。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于都县人民政府

地质

于都县地质在地壳运动下,形成紧密线状褶曲和断裂构造。地质基础系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构成。已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灰系、二叠系、三叠系、株罗系、白垩系、第四系沉积。以震旦系、白垩系为主,分布全县。岩浆活动顿繁,从澄江期、加里东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县境各地均有出露。

地形地貌

于都县地貌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地势较高,逐渐向西部倾斜。雩山山脉、武夷山和九连山余脉的展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于都断陷红岩盆地(简称于都盆地)。

气候

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 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 ,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

水文

于都县位于赣江源流的贡水中游。贡水是流经县境的主要干流,汇集梅江、澄江、濂江、小溪河等4条较大支流。贡水干流和4条较大支流又汇集48条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支流。境内河流属赣江水系,总长度1283公里,其中贡水在境内的长度66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4公里。区划成贡水、梅江、濂水等3个流域。

土壤

于都地处亚热带南部,属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带,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有水稻土、草甸土、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7个土类、 15个亚类、51个土属、114个土种。

植被

于都县森林植被属于我国东部湿润森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林,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类型植物的生长发育。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于都县河流总长1283公里,江河水面约10800公顷。平均天然水量137.07亿立方米,其中内河川径流量25.0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91231千瓦,年发电量167517万度,平均理论水能密度66.1千瓦/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于都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秃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香果树、伯乐树、野茶树、观光木、鹅掌树、金钱松。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闽楠、厚朴、紫茎、黄连、银钟花、天竺桂、沉水樟、半荷、白桂木、八角莲、黄山木兰、红花木莲。省级保护植物红楠、楠木、木连、竹柏、玉兰、香桦、黄杨、黄檀、水青冈、青钱柳、青皮木、三尖杉、石碌含笑。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鹿、白鹤、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灵猫、水獭、豺狼、白鹅、锦鸡、鸳鸯、鹦鹉、花田鸡、猫头鹰、猴头鹰、大睨。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棘胸蛙,省级保护动物黄融、豹猫、杜鹃、伯劳、燕子、灰喜鹊、寿带鸟、黑枕黄鹂、红咀相思鸟、尖吻蝮。

矿产资源

于都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有钨、锡、铋、锌、金、银、铜、铁、锰、稀土、灰石、透闪石、耐火粘土等28种,其中钨矿有大、中型矿区7处;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人口

编辑
2021年,于都县户籍总人口111.77万人,比上年减少1686人,其中城镇人口273330人,比上年增加353人,乡村人口844462人,比上年减少2039人。常住人口906290人,比上年增加734人,其中城镇人口404638人,乡村人口501652人,城镇化率44.65%,比上年提高0.9%。全年出生人口8354人,出生率9.22‰,死亡人口5609人,死亡率6.19‰,比上年基本持平,自然增长率3.03‰,下降0.01个千分点。

2023年末,于都县常住人口90.38万人,性别比为102.84(女性=10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64%。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于都县地区生产总值318.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125.8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9.05亿元,增长10.4%。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33.1%和57.3%。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1.5:38.2:50.3调整为10.4:39.6:5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08元,增长13.4%。

财政

2021年,于都县财政总收入24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567万元,增长5.8%。各项税收收入197629万元,比上年增长 10.6%,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8%,税比提升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专款)660193万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16515万元,增长3.8%;教育支出246416万元,增长0.4%;卫生健康支出112043万元,下降5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935万元,下降8.4%;城乡社区支出9155万元,下降5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于都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1.0%,占全部投资的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9%,占全部投资的5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3%,占全部投资的3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33.9%,占全部投资的21.3%;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3.7%,占全部投资的78.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0.8%,占全部投资的68.9%。

2021年,于都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商品房施工面积263456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7%;商品房销售面积101023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商品房销售额7049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人民生活

2021年,于都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50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3元,比上年增长1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7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03%。

第一产业

2021年,于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3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7.15千公顷(707250亩),比上年增加0.137千公顷(2050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220200吨,比上年增加4805吨,增长2.23%。蔬菜产量302026吨;茶叶总产量508吨;水果总产量120379吨,其中,脐橙产量83511吨。肉类总产量97322吨,生猪存栏227990头。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于都县工业增加值1042507万元,较上年增长9.0%,占全县GDP比重为32.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60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销售产值3057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产销率99.9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63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3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从工业三大门类来看,采矿业营业收入14.52 亿元,下降6.3%,制造业营业收入288.97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2.85亿元,下降7.66%。

建筑业

2021年,于都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0家,建筑业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3.2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2.2%;安装工程产值1.8亿元,占5%;其他产值1亿元,占2.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于都火车站于都火车站

2021年,于都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8494万元,增长25.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53841万元,增长16.3%;零售业零售额970776万元,增长19.1%;住宿业零售额22569万元,增长27.7%;餐饮业零售额195947万元,增长30.5%。

对外贸易

2021年,于都县实际利用外资144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实际利用省外2千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旅游业

2021年,于都县接待游客人数997.16万人次,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82.72亿元,增长16.5%。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791.77万人次,增长16.1%,红色旅游收入65.4亿元,增长15.7%。

金融

2021年,于都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61161万元,比上年增长7.4%,比年初增加296437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27708万元,比年初增加429094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65742万元,比年初减少21856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08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比年初增加591471万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480364万元,比年初增加313290万元;非金融机构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28079万元,比年初增加278181万元。存贷比88.93%,比年初提高6.2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编辑
323国道、319国道 、厦蓉高速公路 、赣龙铁路 、赣瑞龙铁路 、兴泉铁路 穿过于都县。

2021年,于都县公路通车里程3444.7公里,其中,乡村公路通车里程3151.81公里。旅客周转量111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2%。 其中国道2条,县道16条,乡道57条,村道724条。

政治

编辑

县委书记:

黄法

县长:

李松

副县长:

卢江华、王育军、王峰、谭毅

截至2023年09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于都中学

截至2021年,于都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其中,幼儿园  344所,小学362所,初中41所,高中9所,职业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专任教师13946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含在园幼儿)214296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174人,毕业生229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221人,毕业生9313人,初中学校在校生49916人,毕业生17318人;小学学校在校生91735人,毕业生1603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6953人,离园幼儿1339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97人,毕业生1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

科学技术

2021年,于都县授予专利权1398件,有效发明专利5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62件。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1个重点专项。共签订技术合同6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于都县图书馆。 、二级馆:于都县文化馆。

截至2021年,于都县共有文化艺术中心1个,文化馆1个,组织大型文艺活动8场次,送戏下乡演出232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组织文艺活动92场次;长征源合唱团截止12月31日完成543场公益巡演。图书馆1个,有藏书29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5449件(套),参观人数100.99万人次;拥有电视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1年,于都县共组织有影响的各类群众健身活动25次,参与人数1.2万人次;县级体育社会组织21个(含俱乐部);二级裁判员发展人数35人,二级运动员发展人数3人;公共体育场地(县本级管理使用)8个,其中田径场1个,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广场4个,游泳馆(池)1个。

医疗卫生

于都县人民医院于都县人民医院

截至2021年,于都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89个,增长0.2%,其中,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28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1039个,其他还有卫监所、卫培校、单采血浆站。全县拥有病床数5746张,比上年增长11.8%;医疗机构职工总人数6586人,比上年增长14.7%;拥有执业医师1596人,比上年增长3.4%;执业助理医师529人,比上年增长5.6%;注册护士3235人,比上年增长4.9%。

社会保障

2021年,于都县新增城镇就业5633人,比上年少增1264人,下降18.3%,城镇登记失业率3.89%,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1年,于都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1995人,比上年增加12132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78107人,比上年增加1172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0930人,比上年增加930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23888人,比上年增加40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959人,比上年增加7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661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984688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59575人,比上年增加9485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909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7100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共有4922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4979人,农村居民44248人。有公办综合福利院、敬老院和光荣院共24个。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个。

历史文化

编辑

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

客家民俗" alt="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

客家民俗"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574e9258d109b3de9c82c3a1b7eb7b81800a18d8e6e4?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客家民俗活动现场图

客家民俗

非遗传承

 截至2022年11月,于都县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26项(其中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7项,市级13项,县级104项)。有客家古文、唢呐公婆吹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于都茶篮灯、江西杖头木偶戏、江西提线木偶戏、银坑甑笊舞、中石练兵习俗、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等7个省级项目,赣州市级非遗项目13个,县级非遗项目104个。

于都唢呐

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迁传入赣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于民间的唢呐曲牌众多,仅传统曲牌就有280多个;在唢呐手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于都全县有1000多名。1993年,于都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艺术之乡”。

于都客家唢呐有木管唢呐、铜管唢呐、铝管唢呐、锡管唢呐。木管的唢呐音质柔和、铜管的音质响亮,如今,用得最多的是铝管和锡管唢呐。于都客家唢呐分为大、中、小以及“辣子”4种。小唢呐欢快、优雅;中唢呐高亢、激昂;大唢呐粗犷、气派;“辣子”音高、尖细,吹奏时很费力。到2012年,用得最多的是小唢呐和中唢呐两种。唢呐为簧管乐器,由哨、气牌、芯子、柏木构成,形体大小不一,常用的有8孔,发音响亮、雄厚。

于都唢呐《公婆吹》

于都客家唢呐基础深厚,应用广泛,人们嫁娶、丧葬、庆寿、庙会、乔迁、开张剪彩、参军等,以及接送贵客都喜欢请唢呐手吹上一番。于都的唢呐手有个顺口溜:“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无声无息蛮难过。”

唢呐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在赣州东河戏、采茶戏的舞台上也得到充分发挥。

客家古文

2014年12月3日,“于都客家古文”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于都客家古文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通常由一名盲艺人独自完成表演,表演者将勾筒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为钟万善厅厦,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面阔40.44米,进深24.25米。旧址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由门楼、厅厦、院落构成,厅两侧有廊通配房,正门内北侧前房为项英旧居。1934年12月至1935年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迁驻于此。

1935年2月,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到中央分局驻地进行文艺汇演。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2019年10月,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田岩石刻

罗田岩石刻,位于江西于都贡江南岸、又名善山,与于都县城隔江相望。宋,周敦颐巡视于都,并赋七绝《游罗田岩》一首,后刻于崖壁。在方园二点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悬崖峭壁上,镌刻的古代名人题刻近七十品,犹依稀可辨。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仅二十八品。 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位于江西于都,由送别主题雕塑、集结广场、东门渡口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纪念设施组成。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8.6万名中央红军先后在于都县的八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鉴于赣南在中央苏区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为准备红军主力即将进行的战略转移,以于都为中心设立赣南省。赣南省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同时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打击敌人。在中央红军集结于都准备战略转移时,赣南省大规模的筹粮、筹款、扩大红军、征调夫子等工作,增强红军的有生力量和保证红军的物资供应。为掩护和支援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顺利集结和安全突围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中共赣南省委旧址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环城东路18号,原为天主教堂,砖木结构,面积340.56平方米。

1934年7月,为掩护和支持红军战略转移,在于都县城成立赣南省,中共赣南省委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赣南省委成立后,积极领导和动员全省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配合红军作战,迅速开展扩红运动。在中央红军集结于都期间,赣南省委有计划有组织地征调大批挑夫,帮助红军运输物资器材,开展大规模的筹粮、筹款工作,有力地支援和掩护了中央红军在于都的顺利集结和出发长征。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编辑

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 alt="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aedab64034f78f0f7369777dc601d55b319eac4b6ac?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

于都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番薯干、绿茶、禾丰珍珠粉、靖石的高山青草奶、仙下青梅酒等;工艺品有唐三彩工艺品等。独特的饮食文化:境内有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小吃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是于都的传统名点,眉公酥是于都的传统茶点。烧买、花丸、芋包、糯米果、春卷、黄元米果、索粉、炒花生、盐花生、云片、瓦角酥、烧卷子、柿饼、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禾丰珍珠粉

禾丰珍珠粉

于都禾丰珍珠粉,用大米制成,是于都特有产品,主产禾丰等乡镇。首先将优质晚米浸泡12小时,磨成浆,磨得越细越好,用一块白布垫在草木灰上,把浆过滤,待水滤干,将粉块晾晒,进行筛制。持糠筛者不停地旋转,粉在筛内象滚雪球似地逐渐增大,待有绿豆般大小时,倒入另一米筛中过筛,留在米筛的颗粒就是初成的珍珠粉。然后倒在白布上,用鹅毛轻轻拂开晾晒干燥,珍珠粉便大功告成。吃的时候,先将清水烧沸,将珍珠粉徐徐撒入,边用筷子搅动,见珠粒沉入锅底即可捞入另一冷水盆里浸漂,待珠粒膨胀成半透明状,然后捞出,兑入鸡鸭鱼肉等汤,和以佐料即可吃了。它的特点是,味美滑溜、营养丰富,似珍珠般可爱,纯天然食品。

峡山道菜

于都烧卷子、肉皮

以大蔸菜为原料,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大蔸菜"独产于于都县罗坳镇峡山山区。当地村民根据祖传手艺,将大蔸菜晒干后,配以辣椒、精盐、植物油等佐料,经过一年的精心腌制,做成味甘甜香的"道菜"。

于都肉皮

猪肉皮,是于都客家人宴席上不能缺少的一道菜,色、香、味俱佳,蜂窝般厚厚的肉皮色泽金黄油亮,油香猪肉香扑鼻诱人,脆软不酥,鲜美可口,百吃不腻。

于都烧卷子

烧卷子源于畲族,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蓝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谏议大夫时,带入宫中,从此列为贡品。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相结合而精心制作出的烧卷子,具有健齿固肾之功效。

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

客家粄果" alt="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

客家粄果"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000baa1cd11728b4710b1a76dadd4cec3fdfd0386a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客家粄果

客家粄果

著名人物

编辑

刘友光

谢正浩

曾雍雅

康林

丁荣昌

段德彰

丁盛

王辉

方槐

邓清河

叶荫庭

朱挺仕

刘义荣

刘东志

刘重桂

刘继德

杨思禄

肖春先

邹顺

邹日晴

张耀

陈祖江

周克柳

范镇平

郑文甫

钟光殿

钟良树

钟贤文

钟起煌

袁洪辉

钟月林

孙金声

张复海

荣誉称号

编辑
2018年,于都县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

2019年3月,于都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月,于都县入选2019年江西省县域节水型建设达标县。

2020年5月,保留于都县赣州市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6月,于都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0月,于都县荣获2020年度江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020年11月,于都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8月,于都县入选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1年11月,于都县入选2021年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2月,于都县入选首批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县。

2022年4月,于都县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城市更新省级试点。

2022年6月15日,荣获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称号。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下一篇 台湾岛

上一篇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