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 编辑

辽西地区历史地名

昌黎昌黎

昌黎,历史地名。故地位于今辽西一带。汉朝时期始置昌黎县,位于今辽宁义县境内。三国时期置昌黎郡。十六国时期昌黎郡迁治龙城县,位于今辽宁朝阳。北魏时期沿置昌黎郡隶属营州。 隋朝时期废昌黎郡。唐朝时期置昌黎县于崇州 ,位于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后废。

概述图参考来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昌黎

位置:今辽宁西部一带

沿革:东汉置县、三国魏设郡、隋初废

历史沿革

编辑

西汉(前206-25年)设交黎县(今辽宁义县境内),为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改交黎县为昌黎县,为辽东属国治所。

三国曹魏时期(220-265年)属幽州昌黎郡,郡县同治。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析幽州的昌黎郡(领昌黎县,宾徒县,柳城县3县)、辽东国、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5郡国而设立平州。昌黎县遂属平州昌黎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昌黎郡。

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昌黎县仍属平州昌黎郡,郡治所迁至龙城(朝阳市境);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后燕,冯跋于东晋义熙五年(409年)灭后燕建北燕,都龙城,昌黎县仍属平州昌黎郡。

439年,北魏灭北燕,昌黎县属北魏营州昌黎郡 。隋初废。

唐朝时期置昌黎县于崇州 ,位于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后废。

北魏营州昌黎郡位置北魏营州昌黎郡位置

后燕时期昌黎郡——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后燕时期昌黎郡——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前秦时期平州昌黎郡——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前秦时期平州昌黎郡——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燕时期昌黎尹——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北燕时期昌黎尹——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东魏昌黎东魏昌黎

北齐昌黎北齐昌黎

文献记载

编辑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昌黎城:

昌黎城,在营州东南。汉置交黎县,属辽西郡,东部都尉治焉。后汉曰昌黎县。安帝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此。魏正始五年,鲜卑内附,置昌黎郡。晋因之,又为平州治。太康二年,鲜卑慕容涉归寇昌黎,既而安北将军严询败鲜卑于昌黎。延康二年,慕容皝以其弟仁据平郭,自昌黎东践冰而进,凡三百余里,至历林口,舍辎重,轻兵趣平郭。仁不及备,遂擒之。《图经》:昌黎南近大海也。《载记》:咸康中,慕容皝都龙城,改昌黎太守为昌黎尹。又皝破宇文归,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义熙五年,冯跋即天王位于昌黎。盖燕移置昌黎郡于龙城也。后魏昌黎郡亦治龙城,省昌黎县入焉。《括地志》:后汉省柳城入昌黎。慕容皝都龙城,本昌黎县地,相去数十里而近也。历林口,见辽东故平郭县。

《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河北道》记载崇州昌黎县:

昌黎,贞观二年,置北黎州,寄治营州东北废杨师镇。八年,改为崇州,置昌黎县。契丹陷营州,徙治于潞县之古潞城,为县。

《隋书·地理志》记载营州昌黎郡:

后魏置营州于和龙城,领建德、冀阳、昌黎、辽东、乐浪、营丘等郡

《魏书·志第五·地形二上》记载昌黎郡:

昌黎郡。晋分辽东置,真君八年并冀阳属焉。领县三,户二百一,口九百一十八。

《魏书·志第五·地形二上》记载昌黎县并入龙城县:

龙城。真君八年并柳城、昌黎、棘城属焉。

下一篇 义县

上一篇 辽东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