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信 编辑
广信,即广信县(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一带) ,古代地名。两汉时期的苍梧郡广信县地处离水与郁水的交汇处,取汉武帝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广信县即是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代统治者对此地亦颇为重视,将交趾刺史部始建于此地。同时,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广信县成为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在梧州市建立苍梧王国,封赵光为苍梧王 。西汉朝廷把岭南的首府设在苍梧郡的治所广信城。自公元前106年起一直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300年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部始称交州。士燮上表推荐其兄弟分别任合浦、九真、南海太守,并把州治从交趾郡龙编迁到苍梧郡广信。此后,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据西晋广州大中正王范《交广春秋》:“交州治赢娄县,元封五年移治苍梧广信县,建安十五年移治番禺县,诏书以州边远,使持节并七郡皆授鼓吹,以重威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
中文名:广信
外文名:Cochin
释义:古代地名
所在位置:两汉时期的苍梧郡
设治时间:交州治(公元203年-217年)
范围语言:古汉语
代表文化:广信文化
古广信地图
苍梧古国后被楚国攻灭,纳入楚苍梧郡。“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湖南永州),是为零陵。”《山海经·海内经》也有记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苍梧县是秦朝苍梧郡辖地,汉朝广信县就是广西梧州至广东封开一带。
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3个郡。南海郡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郡治番禺(今广州)。(据《汉书》记载)
屹立在西江边上的广信塔
《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武帝所遣的十万大军分四路进攻南越王国,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率领,从桂阳溯耒水而上,跨越骑田岭入连江;一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溯赣江而上,跨越大庾岭入浈江;一路由戈船将军郑严及下厉将军田甲率领,由零陵出发后,沿漓江而下至苍梧;一路由驰义侯何遗发巴蜀兵及夜郎国兵,沿北盘江而下。计划最终四路大军在南越国首都番禺会师 。
西江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产生于西江流域特定地理环境之内。西江流域在广东境内包括封开、郁南、怀集、广宁、德庆、罗定、云浮、新兴、高要、四会、肇庆等县市,分属西江及其支流贺江、新兴江、罗定江、绥江等流经范围。以广信(封开)为中心的这个水陆交通网络,非常利于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融合、吸收为西江文化。
1988年9月,位于广东省封开县南丰镇利羊墩墓葬群,清理古墓葬58座、灰坑1个,出土各类遗物280多件。这一件件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不仅为人们了解古代封开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直接的物证,更是贺江乃至整个西江流域在早期岭南社会历史重要地位的见证。
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广府民系是指广东省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府”在岭南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南北朝所设的广州都督府,隋唐时期设置总管府和广州都督府。都督府是官署,是一个机构,不是行政区的名称。因此,这一时期不存在“府”的地方行政区划,不能将一个地区称之为“府”,不存在“广府”的区划概念。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上也不存在与“广府”名称相关的情况,直到明代开始设广州府。
后来一些学者提出广义的广府人应该是泛指以粤语为母语的汉族族群 ,认为“广府”即“广信县”,提出了“封开是‘广信首府’”。此提法的依据是:汉武帝统一中国, 在岭南设交州,下辖两广及交趾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古广信,即今天的广东封开与广西梧州一带,所以封开是中央政权在岭南粤语区域最早的行政首府。“广信府”历时长达近400年,诞生了辉煌的“古广信文化” 。
粤方言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方言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方言的变化较小 。广府文化是粤方言地区之中的一个地域文化,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 。粤方言地区的地域文化还包括西江流域的西江文化、粤西地区的高凉文化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