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 编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代管县级市

荔浦市荔浦市

荔浦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由桂林市代管。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居柳州、桂林、梧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东连平乐县,西接金秀瑶族自治县、鹿寨县,南与蒙山县、昭平县交界,北与永福县、阳朔县毗邻,总面积1758.6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荔浦市下辖10个镇、3个乡。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常住人口33.6万人。

荔浦建制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荔浦是全世界最大的木衣架生产和出口基地,2019年,在中国日用品行业高峰论坛上,荔浦企业成功包揽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衣架行业前十强企业席位。荔浦芋、荔浦砂糖桔、荔浦马蹄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荔浦芋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荔浦旅游资丰富,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拥有银子岩、丰鱼岩、荔江湾3个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天河瀑布、马岭鼓寨等3个国家AAA级景区。

2022年,荔浦市生产总值(GDP)170.0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5.7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05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荔浦市

外文名:Lipu City

行政区划代码:450381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地理位置: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面积:1758.62 km²

下辖地区:10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荔浦市滨江路6号

电话区号:0773

邮政编码:5466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3.6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银子岩、丰鱼岩、荔江湾、荔浦文塔、鹅翎寺、天河瀑布、银龙古寨

车牌代码:桂C、桂H

地区生产总值:170.09 亿元(2022年)

市委书记:李玉清

市长:唐双喜

历史沿革

编辑

属桂林郡地。

初属南越国。

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荔浦县,隶属苍梧郡。县治在今荔浦县县城西约15千米的青山镇荔水北荔江坪附近。因江边盛长荔草,似蒲而小,蔚然成片,气味芳香,故名荔蒲县,后讹为荔浦县至今。关于荔浦县名称来源另一说,因荔水而名,因《说文》中有“浦,濒也。”《玉篇·水源枝》注:“江海边日浦”《风土记》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日浦。”由此观之,则荔浦之名,因建县之初县治位于荔水之滨,荔水有小口日浦取义。置县初,荔浦县辖及今荔浦、平乐、蒙山、永福、金秀等县(自治县)部分地域。

三国

甘露元年(265年),析荔浦县地分置荔浦、平乐(辖及今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部分地域)、永丰、建陵4个县。荔浦、永丰县属始安郡,建陵县属苍梧郡。荔浦县辖及今荔浦、蒙山等县部分地域;永丰县治在今荔浦县西北,辖及今荔浦、永福部分县地;建陵县县治在今荔浦县修仁镇西部横水村老县屯马浪坪,辖及今荔浦、鹿寨、金秀等部分县(自治县)地。

西晋

荔浦、永丰县属始安郡,建陵县属苍梧郡。

南北朝

宋泰始年间(465至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荔浦、永丰、建陵县属始建国。南朝宋末废建陵县。

齐建武二年(495年)改始建国为始安郡,荔浦、永丰县属始安郡。齐复置建陵县为建陵左县,梁复改为建陵县,隶梁化郡。

开皇十年(590年),荔浦县地分置隋化县(今蒙山县地)。同年,废永丰县入阳朔县。隋末,荔浦、建陵县属始安郡。荔浦县辖及今荔浦县部分县地,建陵县辖及今荔浦、鹿寨等部分县地。

武德四年(621年),于荔浦县地置荔州,同时增置崇仁县(治今荔浦县西南)。荔州辖荔浦、崇仁、隋化、建陵等县,州治在今荔浦县境内,荔州为在荔浦设置过的最高行政建制。同年析阳朔县复置永丰县,隶乐州。

荔浦市

贞观元年(627年),以建陵县置晏州,建陵县改隶晏州,为州治所在地。晏州辖建陵、武龙(治所在今荔浦县西,辖及今荔浦部分县地)、武化、长风县(武化、长风县辖及今金秀象州等部分县地)。

贞观七年(633年),永丰县改隶桂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废荔州,崇仁县并入荔浦县;废晏州,武龙县并入建陵县。建陵县与荔浦县同属桂州。

长庆元年(821年),建陵县因避唐肃宗陵号讳改为修仁县。

长庆三年(823年),改永丰县为丰水县。

唐末,今县域设荔浦、丰水、修仁:县,属桂州,辖及今荔浦县大部及金秀、鹿寨等部分县地。

五代

荔浦县、修仁县同属桂州。

五代梁时改丰水县为永宁县,属桂州。

熙宁四年(1071年),废永宁县修仁县为镇入荔浦县。

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修仁县。随后,荔浦县县治由今县城西青山镇荔水北荔江坪迁至今县城东南的古城村。

元祐元年(1086年),复永宁县。

绍圣二年(1095年),又废永宁县入荔浦县。

绍兴三年(1133年),荔浦、修仁两个县属静江府。

荔浦县、修仁县改属静江路。

初荔浦、修仁两个县属桂林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废立山县(辖及今蒙山县地)为乡入荔浦县。

景泰元年(1450年),修仁县治由今横水村老县屯马浪坪迁至横水村沉沙口屯。

景泰七年(1456年),荔浦县治迁至今荔浦县城荔城镇。

成化五年(1469年),修仁县治由横水村沉沙口屯迁至今修仁镇建南街(今修仁镇人民政府原驻地)。

成化十三年(1477年)二月,分立山乡置永安州。

弘治四年(1491年),荔浦修仁两个县改属平乐府。

袭明制。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袭清制。

民国二年(1913年)7月,荔浦、修仁两个县属漓江道。

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漓江道为桂林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两个县直属广西省政府。

民国十九年(1930年),荔浦修仁两个县属平乐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桂林民团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属增设的平乐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荔浦、修仁两个县属平乐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荔浦、修仁两个县属广西第二行政督察区(平乐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两个县属广西第一行政督察区(八步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两个县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平乐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6日荔浦县解放,次日修仁县解放,属平乐专区。

1951年8月,撤修仁县,所辖五福、湘江、永宁、崇义、南和、东振、西元、七建、一考等9个乡并入荔浦县,四达、十锦、洞底等3个乡及旅回乡1个村,划归鹿寨县。

1953年3月,荔浦县划辖平乐县第九区北部,同时析出龙福、江口两个乡划归平乐县管辖。析出第七区的金波、枧冲、蒙冲等地划归蒙山县。

1953年4月,荔浦县划辖原属蒙山县的杜莫区。

1953年4月,荔浦县的团结、六定、三角、六秘、江燕、甲江、六段、长二、六拉、金田、和平等11个小乡划归大瑶山瑶族自治区(今金秀瑶族自治县)。

1955年8月,荔浦县析出第十区所辖的桐木、高仁、七建、鹿呜、大蚕、三友等6个乡,划归石龙县(今象州县);析出第九区所辖下塘、同扶、一致等乡,划归鹿寨县管辖。

1958年7月11日,荔浦县三江乡划归鹿寨县管辖。

1958年7月,荔浦县改属桂林专区。

1967年,蒙山县榕洞乡划归荔浦县。

1971年,属桂林地区。

1998年11月,桂林地区、市合并后隶属桂林市。

2018年8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出《关于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的通知》,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以原荔浦县的行政区域为荔浦市的行政区域,荔浦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滨江6号。荔浦市由自治区直辖,桂林市代管。

2018年12月18日,荔浦举行撤县设市大会,荔浦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相继揭牌。

行政区划

编辑

2004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三河乡更名为龙怀乡(桂政函29号)。调整后,辖10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荔城镇、东昌镇、新坪镇、杜莫镇、青山镇、修仁镇、大塘镇、花箦镇、双江镇、马岭镇、龙怀乡、茶城乡、蒲芦瑶族乡。

截至2022年10月,荔浦市下辖10个镇、3个乡 。荔浦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滨江路6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50381100000

荔城镇

450381101000

东昌镇

450381102000

新坪镇

450381103000

杜莫镇

450381104000

青山镇

450381105000

修仁镇

450381106000

大塘镇

450381107000

花箦镇

450381108000

双江镇

450381109000

马岭镇

450381200000

龙怀乡

450381201000

茶城乡

450381202000

蒲芦瑶族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荔浦市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东连平乐县,西接柳州市鹿寨县,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梧州市蒙山县、贺州市昭平县交界,北与永福、阳朔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6′—110°41′、北纬24°18′—24°46′之间,总面积1758.62平方千米。

荔浦县

地形地貌

荔浦市境四面环山、周高中低、自西向东倾斜,中部是起伏的低中丘台地,一部分是石山峰林,将市境切割成数块小盆地。荔浦河、马岭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形成河谷阶地,最低点为西贡河谷,海拔102.3米,最高点为猪头山主峰,海拔1355.7米。

地貌可划分为6种类型: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域。

气候特征

荔浦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按气候学自然季节划分指标:五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为春季,高于22℃为夏季,22—10℃为秋季,低于10℃为冬季。市境春季始于3月9日,夏季始于5月14日,秋季始于10月4日,冬季始于12月7日。以农历节气划分,春季始于惊蛰,夏季始于立夏,秋季始于寒露,冬季始于大雪。

荔浦市境热量丰富,1956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19.6℃,平均年总积温7181.5℃,平均≥10℃积温6296.8℃。光照充足,平均日照时数1472.4小时,平均太阳辐射96.21千卡每平方厘米。水汽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42毫米。市境季风明显,冬半年多偏北风,夏半年以偏南风为主。各季气候各具特色。

荔浦市年均日照时数1472.4小时,无霜期为316天。

水系水文

地表水

荔浦市水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体系。主要是荔浦河,荔浦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市境流域面积为1602.6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流域面积91%。

荔浦河

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老山北麓。自西向东贯穿市境内,从金秀县龙道山小河口流入荔浦市,于东昌镇思贡村梅子洲流入平乐县,河长144.67千米,市境内河长94.7千米,其流域面积1602.6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流域面积的91%。

马岭河

荔浦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市境内驾桥岭东侧的三县界。自西向东流,至东昌镇山口屯汇入荔浦河,境内河长75.1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83.36平方千米。

栗木河

荔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猪头山右侧,自南向北流,河长38.4千米,流域面积115.23平方千米。

兴坪河

荔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新坪镇八鲁村的太平坳,河长22.4千米,流域面积119.29平方千米。

杜莫河

荔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杜莫镇六部村新寨顶,自南向北流,至荔城镇沙街村汇入荔浦河,河长28.3千米,流域面积128.34平方千米。

蒲芦河

荔浦河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蒲芦瑶族乡大共屯后背的站面山,自北向南流,至青山镇龙头山汇入荔浦河,河长49.9千米,县内流域面积187.77平方千米。

地下水

荔浦境内地下水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调查报告》,储藏量为16.5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全市总储水量为2.9亿立方米,日可开采量为79.45万立方米。荔浦地下水极为丰富,储藏深度:丘陵平原地区2米至10米,石灰岩地区5米至30米,多以泉水及暗河形式出露地面。

荔浦河荔浦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荔浦市位于亚热带,受东南亚季风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山区降雨量大于丘陵,丘陵区荔浦站1426.5毫米,山区黎村站1786.0毫米。一年之中,12月份最少,仅46.3—58.3毫米,占年均值3.2—3.5%;5月份最多,有265.1—336.2毫米,占年均值18.4—19.9%。汛期4至8月份974.7—1248.7毫米,占年均值65.7—69.9%;夏秋之间受台风雨部分影响,8月份雨量略高于7月份,南部影响较大。

荔浦市径流均由降雨补给,与降雨基本同步,集雨面积898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深948.7毫米。大江水库集雨面积197.35平方千米,据水库水位流量观测计算得年均径流深1164.6毫米;长滩河水库集雨面积247.4平方千米,1985年设计资料年均径流深1355毫米;丘陵地区年均径流深650毫米,加权平均荔浦市年均径流深828.7毫米,径流总量14.5843亿立方米。其中:荔浦河流域129406万立方米,即55.11立方米/秒,流出外县其它河流共1.6437亿立方米(5.21立方米/秒)。全市人均径流量4530立方米,耕地亩均4505立方米。

荔浦市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4827千瓦,可开发量为53270千瓦,年发电量2.4332亿千瓦小时,已开发装机容量10062千瓦,发电量1917万千瓦时。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荔浦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面积

耕地7184.3公顷(107764.50亩)。其中,水田5967.92公顷(89518.8亩),占83.07%;水浇地42.99公顷(644.85亩),占0.60%;旱地1173.39公顷(17600.85亩),占16.33%。马岭镇、杜莫镇、新坪镇、修仁镇等4个乡镇耕地面积最大,占全市耕地的54.84%。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073.17公顷(91097.55亩),占全市耕地的84.5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480.9公顷(7213.5亩),占6.69%;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05.53公顷(6082.95亩),占5.6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33.18公顷(1997.7亩),占1.8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91.52公顷(1372.8亩),占1.27%。

二、园地面积

园地47499.2公顷(712488亩)。其中,果园44909.17公顷(673637.55亩),占94.55%;茶园6.17公顷(92.55亩),占0.01%;其他园地2583.86公顷(38757.9亩),占5.44%。马岭镇、修仁镇、新坪镇、大塘镇等4个乡镇园地面积较大,占全市园地的40.24%。

三、林地面积

林地102991.28公顷(1544869.2亩)。其中,乔木林地77114.59公顷(1156718.85亩),占74.87%;竹林地3146.6公顷(47199亩),占3.06%;灌木林地15752.69公顷(236290.35亩),占15.30%;其他林地6977.4公顷(104661亩),占6.77%。蒲芦瑶族乡、新坪镇、东昌镇、花篢镇、双江镇等5个乡镇林地面积最大,占全市林地的64.00%。

四、草地面积

草地3822.89公顷(57343.35亩)。其中,人工牧草地1.88公顷(28.2亩),占0.05%;其他草地3821.01公顷(57315.15亩),占99.95%。草地主要分布在龙怀乡、修仁镇、杜莫镇、新坪镇等4个乡镇,占全市草地的59.01%。

五、湿地面积

湿地461.53公顷(6922.9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461.53公顷(6922.95亩),占100.00%。湿地主要分布在修仁镇、青山镇、荔城镇等3个乡镇,占全市湿地的59.61%。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600.57公顷(129008.55亩)。其中,城市用地942.34公顷(14135.1亩),占10.96%;建制镇用地819.81公顷(12297.15亩),占9.53%;村庄用地6437.33公顷(96559.95亩),占74.85%;采矿用地309.91公顷(4648.65亩),占3.6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91.18公顷(1367.7亩),占1.06%。

七、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交通运输用地1677.45公顷(25161.75亩)。其中,公路用地878.32公顷(13174.8亩),占52.36%;农村道路799.13公顷(11986.95亩),占47.64%。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81.9公顷(52228.5亩)。其中,河流水面1572.53公顷(23587.95亩),占45.16%;水库水面669.46公顷(10041.9亩),占19.23%;坑塘水面691.1公顷(10366.5亩),占19.85%;沟渠517.59公顷(7763.85亩),占14.87%;水工建筑用地31.22公顷(468.3亩),占0.90%。

生物资源

荔浦市脊椎动物有248种,其中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白鹇等15种,中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有三港雨蛙、中国石龙子等5种。

矿产资源

荔浦市已发现有泥炭、铁、锰、铜、铅、锌、银、金、铝土矿、磷、重晶石、建筑用砂、方解石、石灰岩、页岩、粘土等16个矿种,矿床(点)134处。探明资源储量的有锰、铜、金、重晶石、方解石、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用页岩、砖瓦用粘土等9种,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1处,小型10处。锰、铜、金、重晶石、方解石、建筑用砂、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粘土等9种矿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采开发。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常住人口3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0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83%,比上年末提高0.1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248人,出生率为5.90‰;死亡人口2887人,死亡率为7.50‰;自然增长率下降1.70‰。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荔浦市生产总值(GDP)170.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7.2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85.70亿元,比上年增长0.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8%、27.8%和5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43.6%、39.6%和16.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05元,比上年增长2.5%。2022年,全年新增内资企业569个,新登记市场主体4597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26138户。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荔浦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1.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45.2%;水利管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2%和5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1.6%;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6.6%。

财税收支

2022年,荔浦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亿元,比上年下降2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2亿元,比上年下降3.6%。民生领域支出方面,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分别下降4.5%和0.9%,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0.8%和95.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增长173.3%。

人民生活

2022年,荔浦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7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0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5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0,比上年缩小0.08。

能源

2022年,荔浦市全社会用电量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全行业用电量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13亿千瓦时,增长22.8%;第二产业用电量3.35亿千瓦时,增长8.2%,工业用电3.28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1.39千瓦时,增长5.6%。城乡居民用电3.38亿千瓦时,增长1.9%,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1.42亿千瓦时,下降0.3%。

第一产业

2022年,荔浦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7.2%;林业产值1.76亿元,比上年下降1.1%;畜牧业产值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渔业产值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农业

2022年,荔浦市粮食播种面积1.9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0.24万吨。全年水果产量94.35万吨,比上年增长8.8%,其中,柑橘类水果增长8.9%,柿子增长4.4%,葡萄增长18.8%。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7.03万亩,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8.06万吨,比上年增长4.2%。中草药种植面积2.16万亩,同比增长17.3%。

畜牧业

2022年,荔浦市生猪出栏48.24万头,比上年增长7.2%。期末存栏21.37万头,下降6.6%。家禽出栏0.08亿只,下降1.3%。禽蛋产量0.13万吨,下降12.2%。肉类总产量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猪肉产量3.70万吨,比上年增长5.2%。牛肉产量0.057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0.013万吨,增长1.2%。

渔业

2022年,荔浦市水产品产量0.57万吨,比上年增长3.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荔浦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8.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0%,电力生产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增加值增长1.7%。2018-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9%,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3%,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5%,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4%,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6%。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9.2%,非公企业下降8.1%。分规模类型看,大中型企业下降5.3%,小微企业下降7.9%。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0%,全年产销率8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43.5%。

建筑业

2022年,荔浦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增长5.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荔浦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9%,分行业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0.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5%。

国内贸易

2022年,荔浦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1.6%,餐饮收入增长9.6%。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粮油食品类零售比上年增长53.7%,其中,粮油类、肉禽蛋类、水产品类、蔬菜类、干鲜果类零售分别增长78.4%、108.6%、136.4%、55.6%和49.9%;饮料类零售增长10.8%;日用品类零售增长8.7%。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115.1%,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下降6.9%,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15.5%,化妆品类零售下降37.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增长302.2%。

对外经济

2022年,荔浦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05亿元,比上年下降26.1%。其中,出口5.99亿元,下降21.9%;进口0.065亿元,下降9.7%。

房地产业

2022年,荔浦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19.3%,其中,住宅下降18.6%,年内新开工面积下降5.5%。房屋竣工面积下降79.5%,其中,住宅下降77.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6.4%,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9.3%。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0.4%,其中,住宅下降0.4%。

邮电通信

2022年,荔浦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1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7亿元,增长26.0%。电信业务总量3.14亿元,增长24.0%。

旅游业

2022年,荔浦市接待国内游客686.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国内旅游总消费91.2亿元,下降16.3%。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4.0亿元,增长12.5%。本外币贷款余额201.1亿元,下降8.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12.7亿元,增长8.2%。

政治

编辑

市长:唐芳顺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264.5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2.75千米,增长27.1%。

荔浦市背靠大西南,面向珠三角,居桂林、柳州、梧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321、323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境内,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交通十分便利。市区南距内陆港口梧州市234千米,距广州市496千米;西通西南铁路枢纽柳州市143千米。

2019年7月30日,阳朔—鹿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20年12月28日,荔浦—玉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运输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汽车保有量50682万辆。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荔浦市登记科技成果12项。合同成交额1022.97万元,技术交易额548.72万元。专利授权153项,其中,发明11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有普通小学119所(其中完小60所,教学点59所),在校小学生24736人,专任教师1765人,当年招生4636万人,毕业生3973人;有初级中学11所,在校初中生11874人,专任教师754人,当年招生3859人,毕业生3744人;有普通高中3所,在校高中生6195人,专任教师410人,当年招生2104人,毕业生1927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34%。有幼儿园71所,专任教师532人,在园幼儿13434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5人,当年招生23人,毕业生3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1个,国内演出64场次。公共图书馆总馆1个,中山公园分馆1个,荔城书苑1个,荔江书苑1个,13.56万册馆藏。文化馆总1个,分馆13个,文化站13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数字电视实际用户0.34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共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1个,室内篮球场4个,体育场地735个,向自治区输送各类运动员7人。在各类大赛中获得自治区比赛奖牌11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4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94所。其中,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所,门诊部3个,诊所94个,医务室5个,村卫生室2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78张,其中,医院129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694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963人,注册护士(师)1262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76万人,比上年下降17.8%,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45万人,增长7.0%。

截至2022年末,荔浦市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0万人,下降3.2%,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6万人,下降0.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4万人,增长17.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6万人,增长20.6%;参加生育保险1.96万人,下降1.5%。

2022年,荔浦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92人,增长2.5%,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395人,增长0.4%。全市养老机构2个,床位203张。

环境保护

2022年,荔浦市空气中污染物PM10年均浓度为41微克/每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29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为353天,优良率为96.7%。降水量1538.2毫米,全市森林覆盖率70.9%。造林面积706.412公顷,森林抚育作业面积247.36公顷。

2022年,荔浦市城区共有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集中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9.7%,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9.8%,生活垃圾处理厂1个,生活垃圾处理量3.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安全生产

2022年,荔浦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5人,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29.48万元,火灾事故死亡人数0人,火灾事故直接财产损失230.90万元。

历史文化

编辑

文物古迹

荔浦人化石遗址

位于双江乡苏村水岩,又称口舌岩,与黑岩、钓岩、大岩四岩相顾,岩前横路障以石墙,水绕崖覆。水岩口宽13.5米,高9米。1961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水岩东洞钟乳石柱下黄色的堆积层中发现一枚属12至15岁小孩左下第二前臼齿化石(今存区博物馆),形态和现代人牙齿相似,但比现代人牙齿粗大。同时出土的还有华南豪猪、大熊猫、野猪、鹿、牛等动物化石,属更新世晚期文物。水岩洞口挖凿后,呈现出一片明显的钙化板,钙化板下层出现近1米厚的堆积层,堆积层中有大量的河螺、河蚌、介壳等物。据出土化石及钙化板下层堆积物推断,苏村水岩是荔浦古人类的穴居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建陵县故城遗址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建陵县,治地马浪坪半坡(今修仁镇老县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荔浦塔

位于县城东南水滨石矶上,昔称文塔。原为魁星楼,始建于南宋。明朝贡生张宪为祀文昌复建魁星阁,后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许之豫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张习、教谕何一鸣改建为文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内塑魁星神像。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周克壁增建二层。塔之底部33.38平方米,基脚占地66.9平方米,塔高35.4米,砖木结构,呈八角形,每层绘制古色壁画,塔檐镶嵌有色琉璃瓦,檐角雕塑彩色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因年久失修,塔檐崩塌严重,塔内楼木腐朽。解放后,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拨款修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塔遭破坏。为保护历史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荔浦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再次拨款,1986年重新修葺。

迎薰门

为荔浦古城的南大门,也称南蘸门,在今县公安局后侧。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伍绘择地将县治迁今址之后,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总督御史朱英命官督砌砖石,城上覆以串楼,周围248丈8尺。开南北二门:南名迎薰,北名承恩,并建南门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城楼、角楼、串楼及承恩门已毁,今仅存迎薰门及古城墙数十丈。南门亭于1985年重新修复,迎薰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峒土司城

明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坪乡寨背村双峰山下建中峒土司城。置门楼四座,楼高1.6丈,城周长185丈,面积约7万平方米,呈半圆形。土司城背山面水,以大型石块奠基,外墙为砖砌,中用土夯。现在,门楼已毁,正门石阶、部分墙垣及护城河基址隐约可见,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峒土司城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下峒土司城建于延宾江畔(即今东镇乡延宾村),城置门楼1座,楼高1.7丈,城周137丈,约45000平方米,呈半圆形。城墙以大型石块奠基。今墙垣门楼已毁,门楼石阶,城内石凳、卵石花街多处尚完整。城墙古砖长35厘米,宽16厘米。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十二日立的记事碑今尚完整存于村中,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荔平古道遗址

古道由平乐水西寨经朝水村,过鸡冠梁,穿马班桥,越同古山,翻大乐山,达荔浦城。全长约30公里,大部:分路段以卵石铺面,平均宽约1.5米,是沟通府、县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通要道。今部分路段崩塌严重,路面凹凸不平,但古道多处所铺卵石路面犹存,仍为附近村民生产所利用。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戏剧

荔浦流行的戏剧有桂剧、彩调剧两种。

桂剧

清光绪年间,桂剧正式传入荔浦。桂剧音乐分南路、北路、阴皮、高腔等调,伴奏乐器以京胡、二胡、三弦、笛子为主,打击乐有锣、鼓、钹、板等。表演有武场(清唱)和舞台演出两种,舞台演出有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道白用桂林官话,富有地方特色。

彩调剧

原称“花灯”,俗称“彩调”、“调子”,是由桂北山歌小调结合湖南祁剧、江西采茶戏曲调发展形成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剧种,广泛流传于桂林、柳州、河池等桂柳官话地区。彩调于清末民初传入荔浦,然后在县境内广泛流传开来,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长久不衰。荔浦的花灯队除在县内城乡演出外,还到鹿寨、阳朔、平乐、昭平、蒙山等县演出。

曲艺

荔浦的曲艺形式有说书、文场、渔鼓、快板、零零落、莲花落等。其表演不讲究场地,道具简单。演出通常只有一至五人,多则五到十人,一人可扮多个角色。形式灵活多变,均用荔浦方言说唱,颇具地方特色。

文场

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源于浙江的民间小调和市井俗曲,清乾隆年间传入桂林,经与桂林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后,衍生成了文场。1950年后冠名为广西文场,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广西的代表性曲种。荔浦是文场盛行地之一,流传甚久,2010年12月,广西曲艺家协会授予荔浦县“广西文场之乡”荣誉称号。

渔鼓

荔浦渔鼓与桂林渔鼓相同,用荔浦方言演唱,多为一人独演独唱,一手抱筒鼓并以一竹板击打鼓身作拍节,一手击鼓皮,边击边唱,不论场地,街头巷尾及家中均可演唱。也有二人或多人合演,以二胡、三弦等作音乐伴奏(这种形式多为文艺队伍采用)。荔浦渔鼓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较为盛行,60年代还用作“忆苦思甜”宣传教育。20世纪70年代后淡出,1991年至2005年期间街头偶有人在演唱,文艺队伍也偶有少数渔鼓节目演出。

零零落

零零落与莲花落类似渔鼓,是一种轻便曲艺形式,解放前多为街头巷尾传唱,解放后则以文艺演出的形式由文艺队伍演唱,但没有渔鼓那样盛行。仍有作文艺节目偶尔演唱的。

快板

用荔浦方言说唱,解放前、解放后至2005年均流传使用这种说唱形式,城乡业余、专业文艺团队均有表演,可一人或多人说唱。表演者手击竹板,边击边说边唱,节奏快慢随情节而定,押韵句不固定,有两句押韵,也有数句才押韵,或间以道白,灵活多变,不受场地限制。

说书

荔浦说书形式在解放前盛行,解放后一些乡村仍有流行,20世纪70年代后基本消失。

民歌

山歌

山歌是荔浦最流行的民歌形式。荔浦山歌分汉语山歌和瑶语山歌两种。汉语山歌在全县通行,包括汉、壮、瑶族地区,用荔浦方言演唱;瑶语山歌只在保持有瑶族语言的瑶族村寨流行,用瑶语演唱。汉语山歌唱腔分长腔和短腔,长腔用于抒情,声调高亢悠长,可传递很远,故又称“过山音”,多为劳动人民在野外劳作或休闲时所唱,用以抒发内心的情感;短腔类似彩调腔的“数板”,适用于对歌、叙事、比赛等,多用于室内、舞台、歌场演唱。瑶语山歌则为短腔,用于对歌、叙事及会友等,多在节庆、喜事、会友时起歌堂演唱,少则一天一夜,多则几天几夜。

儿歌

荔浦儿歌用荔浦方言说唱,多为老人口传教儿童吟唱,富有节奏感及童趣。唱词有长有短,有押韵也有不押韵的,内容稀奇古怪,颇具地方特色。比如:

月亮光,照四方,照着姐姐洗衣裳,洗得白白净,进学堂。

鸡公仔,尾巴拖,三岁娃仔学唱歌,不是爷娘教会我,自己聪明没奈何。

排排坐,吃糯糯(猪肉);糯糯香,炒老姜;老姜辣,炒枇杷;枇杷苦,炒猪肚;猪肚韧,买杆秤;秤又长,买个羊;羊会走,买个狗;狗会叫,吓得蛮子钻进灶。

祭祀歌

祭祀歌是道师在做道场或瑶族度戒、还盘王愿时的一种吟唱形式,唱腔属短腔,较低沉,凝重,带以哀思。荔浦做道场有唱一天一夜的,也有三天三夜的。瑶族度戒最少唱三天三夜,多则七天七夜。祭祀歌配以锣、鼓、钗钹等响器作停顿、过场,无乐器伴奏。这种祭祀活动解放前在荔浦盛行,解放后至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被禁止,80年代后又开始恢复。

风景名胜

编辑

鹅翎寺鹅翎寺

鹅翎寺

亦称福寿寺。距离县城东南3千米,始建于唐太宗年间,为荔浦县古八景之一“鹅翎应祷”。属佛教文化圣地,是区重点保护文物,有九百多年历史,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居士楼等建筑,内置南无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等大小佛像数十个,历代官员游人题咏甚多,今尚存摩岩石刻32处,其中唐宋时代13处,明清时代19处。寺内有数个天然的观赏岩洞,洞内塑有形象各异、千姿百态的佛菩萨、罗汉数十尊,三宝殿东壁有“出米洞”。

天河瀑布景区天河瀑布景区

天河瀑布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荔浦县蒲芦乡,瀑布落差88米,集原始森林、观音瀑布、峡谷漂流、瑶族风情于一体,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这里保留了原始森林原汁原味的真面目,森林地处海拔1500多米,原始风光有“幽,奇,绿,静,美”的特点。

荔江湾景区荔江湾景区

荔江湾景区

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荔浦县的青山镇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半圆形河湾,两岸聚集了山峰10余座,有“水中水,山中山,桂林山水第一湾”的美誉,有“洞中九寨”之称。荔江湾景区是一个自然原生态型的景区,是中央电视台航拍选景处,央视拍摄渔火的现场。

银子岩景区银子岩景区

银子岩景区

位于桂林市荔浦县马岭镇,321国道旁,距桂林市中心85千米,离阳朔县城18千米,占地面积1500亩。1999年初对外开放,国家AAAA级景区,大桂林旅游圈一颗璀璨明珠。银子岩贯穿十二座山峰,岩洞内幽幽森森、迂回曲折,是典型的层楼式溶洞,分为下洞、大厅和上洞三个部分,已开发游程约2000米,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以“雄、奇、幽、美”而著称。尤其以音乐石屏、瑶池仙境、雪山飞瀑“三绝”和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三宝”为代表,被岩溶专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

丰鱼岩景区丰鱼岩景区

丰鱼岩景区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区,位于桂林荔浦龙怀乡,南距县城16千米,距桂林、柳州各120千米,交通非常便利。丰鱼岩因洞内暗河盛产油丰鱼而得名,丰鱼岩是罕见的奇特大溶洞,它横穿9座大山,全长5.3千米。溶洞中还有一条长达3.3千米的地下河可泛舟游览。高阔的洞天,幽深的暗河,密集的石笋,汇成气势雄伟的洞穴奇观,享有“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妙景绝天下”之称,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银龙古寨银龙古寨

银龙古寨

位于荔浦县马岭镇,距桂林市区85千米,距321国道500米,为广西保存较完好的古寨民居。与银子岩风景旅游度假区一衣带水,唇齿相依。2005年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古寨依山傍水,地处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中,四周群山环抱,山脚碧水清溪,古树参天,古民居座落间。古寨保存较完整,有古庙、古楼门、古巷、烽火台、抗法英雄陈嘉古墓。

龙怀文化景区龙怀文化景区

龙怀文化景区

位于荔浦县城南12千米的龙怀乡境内,距桂林市中心120千米,距离“亚洲第一洞”丰鱼岩仅一千米,因其处于状若盘龙的群山环抱中而得名。龙怀是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永久会址,享有“华商之家”美誉。该景区内有阴阳二泉、观音奇峰、幽谷神潭、古樟迎客等自然景观。有大中华表博物苑、大自然根艺博物馆、大中华祈寿园、中华龙王等景点。

荔浦大江湖景区荔浦大江湖景区

荔浦大江湖景区

位于县城西北部的花箦镇境内,距荔浦县城17千米。大江湖两岸群山倒影,绿树成荫,八平方千米的水面碧波粼粼,壮观如湖,沿湖可揽公鸡山,仙人撒网,美女梳妆,周六公古墓,十二花鼓轰鸣,银子景等美景。

地方特产

编辑

荔浦芋荔浦芋

荔浦芋

是槟榔芋的品种,属天南星科魁芋类型,又叫魁芋、槟榔芋。母芋成纺锤形,个大,横切面为灰白色,并且有明显紫色槟榔花纹,肉质松散。荔浦芋种植年均3.2万亩,每亩产量2.5吨,与其他地方芋头比较,口感好、品质高,用荔浦芋与五花肉制成的“荔浦芋扣肉”,素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之赞誉,是历代皇室的“贡品”。

马蹄马蹄

马蹄

学名荸荠,是一种既可做蔬菜,又能当水果,生、熟可食的农家特产,荔浦过去只作小面积栽培,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市场的需求,种植面积已扩大到6万余亩,年产鲜马蹄在12万吨左右,荔浦县青山镇为“全国马蹄之乡”。马蹄可用于加工盐水马蹄、糖渍马蹄,马蹄脯、马蹄粉等。

夏橙夏橙

夏橙

荔浦市是全国夏橙基地。经专家论证,荔浦市是最适栽种夏橙的区域之一。富贵夏橙于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成熟,淡季登市,一枝独秀,享誉海内外,与“皇室贡品”荔浦芋齐名,并称“荔浦二宝”。富贵夏橙果实长圆形、大小较均匀、单果重280—400克,含糖量12.1—16.3%,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皮薄细滑、橙红光艳,肉红脆嫩、入口化渣、甜而微酸、汁多核少。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祛痰化气、消食健胃、降压养颜、健脑醒酒、消除疲劳之功效。

著名人物

编辑

丘福

荔浦青山乡所底村人,投楚军,后赴贵州作战,由布衣保用参将。清光绪十年(1884年),奉调出关抗法,同年5月,在观音与法军激战,大捷,保升副将。同年8月,在船头境内与法军战斗,中炮阵亡,清政府加赠总兵衔,世袭骑都尉,赠武将军,葬于龙州。立昭忠祠。

邓剑虹(1905—1928年)

荔浦县修仁镇建中街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活动,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邓剑虹参加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不幸被捕,禁锢于广州南石头惩戒场。当时中共党组织虽曾努力设法营救,其父亦找人前往疏通关节以求解脱,但均未成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2月11日,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3岁。

荣誉称号

编辑

2010年11月25日,荔浦市荣获“中国衣架之都”荣誉称号。

2013年9月,荔浦市入选“中国曲艺之乡”。

2016年12月,荔浦市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8年11月,荔浦市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20年4月14日,荔浦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和第二届自治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表彰荔浦市为“第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

2021年7月,荔浦市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10月12日,荔浦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通知确定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荔浦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3年12月,获得“中华诗词之市”荣誉称号。

下一篇 合浦郡

上一篇 高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