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锦 编辑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宋锦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此两类又合称大锦)、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装裱。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宋锦织造技艺,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们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穿的宋锦“新中装”面料,便是产自苏州吴江的鼎盛丝绸。
中文名:宋锦
形成时间:宋代末年
分类:重锦、细锦、匣锦、小锦四大类
产地:苏州
拼音:sòng jǐn
明代橘黄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
明代粉红地双狮球路纹宋锦
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可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小锦四类。重锦有四五十种花样,均为明清流传下来的底本,如龟背龙纹、金线如意、双桃如意、福寿全宝、梅兰竹菊、定胜四方等。重锦又称“大锦”,花作退晕,金勾轮廓,是宋锦中最名贵的品种;细锦在四方连续、六方连续、八方连续骨式内添加小花,分别称四达锦、六达锦、八达锦,用作衣物;匣锦最薄,又称“小锦”,颜色素净,用作书画、锦匣装裱。
清代湖色地方格朵花纹宋锦
清代杏黄地四合如意纹天华锦
清代白地龟背折枝牡丹纹锦
14世纪到19世纪是宋锦最鼎盛的时期,20世纪初,因为受西文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以及多年的战乱,传统宋锦一度衰落,宋锦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由于宋锦流传下来的画样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传。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1981年获百花奖的宋锦制品
004真丝宋锦证书
宋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清中晚期仿古宋锦
到了唐代,蜀锦业更加兴旺发达,果州(今南充)、保宁府(今阆中)等地所产的生丝源源不断地涌向成都,用这些地区的生丝制作的蜀锦质纹细腻,层次丰富,色泽瑰丽多彩,花纹精致古雅,尤以团花纹锦、赤狮凤纹锦等最为珍贵。唐玄宗身穿的五彩丝织背心,被视为“异物”,安乐公主出嫁时的一条单丝壁罗龙裙,“飘似云烟,灿如朝霞”。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也珍藏有“蜀江水幡”,“蜀江太子御织伞”等许多唐代蜀锦的残片。而且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蜀锦开文字之先河,织出了“兰亭序”,被作为“异物”送入皇宫。四川窦师伦设计的“陵阳公样”,自唐初起流行百年而不衰。
北宋时,成都转运司在此设立了锦院,专门生产上贡的“八答晕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广西锦”。宋皇室规定,对文武百官按其职位高低,每年分送“臣僚袄子锦”,其花纹各有定制,分为翠毛、宜男、云雁、瑞草、狮子、练鹊、宝照(有大花、中花之分)等。到南宋时,成都锦院还生产各种细锦和各种锦被,花色更加繁复美丽,这些丝织锦在后来通过商贸等方式逐渐流传到全国,成为知名的传统品种。
宋锦的图案风格、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等已和蜀锦有所区别。它以纬面斜纹显示主体花纹,经面斜纹为地纹或少量陪衬花,其锦面匀整、质地柔软、纹样古朴,大都供装裱之用。
老卷宋锦
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上久楷成功将宋锦创新应用到箱包、服装、家纺、工艺品等众多领域,使原本只能用作书画装裱的宋锦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钱小萍复制清代菱格四合如意纹锦
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
蓝地龟背花朵锦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小锦),是纬二重小提花织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
福娃纹宋锦纪念邮票
1.观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紧密的,做工越是精细。
2.看看色彩图案是否失真。
3.仔细观察色彩的渐进过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难找到明显的过度色。
4.丝线的粗细,越上等的作品,丝线越细。
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钱小萍
钱小萍复制灵鹫球路纹锦夹袍
2005年5月,由钱小萍撰写的《宋锦结构和制作工艺》文稿被列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卷》正式出版。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宋锦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始,钱小萍就至今致力于研究挖掘、传承和弘扬宋锦,创制了不少宋锦的复制品和仿制品,开发出了多种新型宋锦工艺品和实用品,并联合多家企业,推出相关宋锦产品,以期为宋锦的重振作出更大的贡献。
1956年新疆与青海交界处阿拉尔出土的“灵鹫纹锦袍”根据魏松卿在《考阿拉尔出土木乃伊墓的织绣品》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被鉴定为北宋织锦。 2006年此袍用米黄地灵鹫纹锦(球路双鸟纹锦)复制成功。
宋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织锦,二是指明、清时期由苏州织造府主持生产的宋式锦。
宋代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宋锦以四川成都的蜀锦最著名。北宋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到南宋改为茶马司锦院,所产蜀锦花式繁多。据元代费著 《蜀锦谱》记载,有土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输送去广西、黎州、叙州、南平军、文州交易的锦和较贵重的细色锦。其花式有:八达晕、盘球、簇四金雕、葵花、六达晕、翠池狮子、云雁、大窠狮子、大窠马打球、双窠云雁、宜男百花、七八行锦、玛瑙锦、天下乐、青绿瑞草云鹤、青绿如意牡丹、真红穿花凤、真红宜男百花、真红雪花毬路、真红樱桃、真红水林禽、鹅黄水林禽、紫皂缎子锦、真红天马、真红飞鱼、真红聚八仙、真红六金鱼、真红及四色或二色湖州百花孔雀和大孔雀锦、秦州细法及中法真红锦。元代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记载蜀有十样锦: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地、天下乐、方胜、狮团、八达晕、铁梗襄荷。宋代织锦实物出土至罕,仅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几件五代时的织锦。但前述宋代蜀锦花式,有些可在明锦中找到。
宋锦
匣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书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大锦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中国三大名锦
姑苏宋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并列为中国三大名锦。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宋锦的品种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
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饰的需要,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其中有“青楼台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等40多个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南宋时已有紫鸾鹊锦、青楼台锦等40多种。宋锦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用有色熟丝)三种色纬(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的纹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文四方连续的图案,朱雀等动物图案,百吉等字形图案最为常见,适合于服装和装潢书画之用。
明清时期中国丝织生产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织锦生产以苏州最有名。苏州织锦织工精细,更因花色具有宋代典雅的遗风而得“宋锦” 之名。清康熙年间,有人从江苏泰兴季氏家购得宋代《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原裱宋代织锦22种,转售苏州机户摹取花样,并改进其工艺进行生产,苏州宋锦之名由是益盛。此时苏州宋锦用双经轴将地经与特经(纹经)分开,以地经织经面斜纹或平纹的地组织。特经每隔二、三、六根地经牵入一根,在花部与纹纬平织或织成纬斜纹,无花处织入背面,用以固结浮纬。纬丝由长织梭与分段换色的短跑梭配合,从而达到色彩丰富的效果。苏州宋锦根据工艺的粗精、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又分为重锦、细色锦、匣锦3种。
重锦是明清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选用优质熟色丝、捻金线、片金线,在三枚斜纹的地组织上,由特经与纹纬交织成三枚纬斜纹花。花纹一般用很多把各色长织梭来织,在某些局部用短跑梭配合。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康熙“云地宝相莲花重锦”,地经和特经是月白色的,长织纹纬用墨绿、浅草绿、湖蓝、玉色(带有蛋青色的白)、宝蓝、月白(极浅的浅蓝)、沉香(发黄的棕色)、黄色、雪青 (浅青莲色)、棕黄、粉红、浅粉、白色、捻金线等14把长织梭与1把大红色特跑梭(每隔一段距离才织的)来织制,色彩绚烂壮观,这种重锦是宫廷制作铺垫及陈设的用料。
极乐世界宋锦图轴
细色锦的组织与重锦相似,也采用特经来结接纹纬和背组织。地经与特经的配置有3∶1、6∶1、2∶1等3 种。多以分段换色的短跑梭来织主花,用长跑梭织花叶枝茎或花的包边线及锦地几何纹。花纹色彩有时多达20余种,按照花纹分布来变换颜色,有“活色”之称。
匣锦又称小锦,常见的组织有两种:一种配有特经,经斜纹地,纬斜纹花;另一种是不用特经,而在不规则六枚经缎纹地上起长纬浮花。匣锦纹样多为小型几何填花纹或小型写实形花纹。纬丝一般用两梭长跑纬与一梭短跑纬作纹纬,另有一梭地纬。经纬配置稀松,常于背面刮一层糊料使其挺括,专作装裱囊匣之用。
宋锦
所属地区:江苏 ·苏州
遗产编号:Ⅷ-14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遗产级别:国家
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和谐、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并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发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