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年祭 编辑
丰年祭是台湾少数民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和汉族的春节地位相当。丰年祭又称为“丰收节”、“丰收祭”或“收获节”,在每年秋收季节举行,为期一周左右。
中文名:丰年祭
庆祝者:台湾少数民族
周期:一周左右
庆祝时间:秋收季节
又称:丰收节等
丰年祭
由于居住环境及种植作物不同,农作物的成熟期、收获期也不同,因此各地的节期也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共同点,就是在收割、尝新、入仓等收获的各个环节开始或结束时,都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祭礼之后,举行聚餐、歌舞、游戏及篝火晚会等,人们举杯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台湾少数民族过去又称九族,即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鲁凯族、卑南族、邹族(曹族)、赛夏族、达悟族(雅美族),后来区分出邵族,此外还有噶玛兰族、太鲁阁族、赛德克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原住民”的称呼和大陆的称呼“高山族”一样,是这些民族的统称。
阿美族丰年祭
届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在一位歌手的带领下,相附相随,赞扬祖先与英雄业绩、歌颂丰收年景和赞美家乡,大家跳起“牵手舞”,当地称为“马力库拉”。能歌善舞是阿美族青年男女选择伴侣的重要标准,倍受人们的重视。如果哪个小伙子被姑娘看中,姑娘常会默默不语地主动站到他的身旁,与他共舞。
阿美族的丰年祭有着慎终追远、传承薪火的重要意涵。在阿美族部落中, 男子负有护卫族人安全的重任,要通过祭奠仪式训练并成长。所有男子分成儿童、少年、勇士、青年之父、长老和头目等六个年龄阶层,各个年龄阶层负担不同的工作职责。“丰年祭”上,长老先坐在中间,其它年轻人按照年龄分组依序围绕着长老们跳舞,并不时向部落长老敬酒,长老可以藉此机会,观察谁有领导能力,可成为下一个部落领袖。
泰雅族丰年祭
排湾族丰年祭
丰收节开始,部落头目拿双斗拉卡嘞酒具,用手沾酒,向天、地、左、右弹洒,表示对天地神明和祖宗的祭祀,祈求保佑丰收。然后,头目走向部落的英雄,举起拉卡嘞,与他同饮美酒,向人群“噢——”地一声长呼,为节日拉开序幕。
祭祖舞、祈福舞、丰年舞、农耕舞等,鲜活地展现了祖先的信仰、习俗、英勇事迹和人们的喜怒哀乐。跳丰年舞时,幼小的儿童在内圈,青少年在中圈,成人在外圈,显示部落的团结,男女青年也可借携手共舞互相倾吐感情,喜结良缘。
传统的丰年祭一连五天,最后一天是运动会,有锯木头、射箭、摔跤等项目,挑担比赛则是更精采的项目。刚收割的高梁红穗穗捆成四、五百斤一捆,挑起来一担近千斤,比赛时,看谁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竞走中获得第一名的人,被称为英雄,并留下他们的记录,作为每年丰收节的纪念。
就这样,感情豪放的排弯人,用歌舞送走了丰收节,又用歌舞去迎接明年的丰收。
布农族丰年祭
过去收获祭长达七至十五天,后来大都集中于一天举行,各部落举办时间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后来只有少数部落仍然保存传统的“烤饼占卜”,大多数的部落已改为歌舞比赛等活动。
卑南族丰年祭
部落丰年祭在凯旋祭之后。狩猎队伍回来后,在会所广场前,大家围着营火共舞,跳传统年祭的舞蹈。槟榔、米酒中混合着歌声舞蹈,非常热闹。最盛大的联合丰年祭在元旦举行,集合南王、宝桑、知本、建和、初鹿、槟榔、泰安、利嘉等八社部落联合举办,活动内容包括表演传统舞蹈、技艺等,是全卑南族人共聚之日。
后来的卑南族丰年祭在每年七月间举行。进行准备工作之后,在开幕仪式上大家共享民族风味佳肴,观看青年跳勇士舞,晚间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最后一天由祭司长向祖灵祭祀祝祷,丰年祭至此圆满结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