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芝市 编辑
林芝市(Nyingchi),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古称“工布”,藏语音译为“尼池”,寓意为“太阳宝座”,地处西藏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等称号,总面积114870平方千米,自治区内与拉萨、山南、那曲、昌都相邻,自治区外与云南毗邻,边境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截至2023年9月,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56个乡(镇、街道)、504个村(社区),居住着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35个民族和僜巴,常住人口23.89万人。林芝市属于中国水力资源富集区,拥有全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森林覆盖率达47.6%。林芝是国际生态旅游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拥有古老淳朴的工布文化和风格迥异的门珞民俗、僜人风情,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等一大批自然景观,拥有太昭古城、千年古堡群等历史古迹和易贡将军楼、波密红楼等红色遗迹。2023年,林芝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9.5%。TA说走!去林芝,去中国最活跃的大地2023-04-10 19:19走!去林芝,去中国最活跃的地带,看森林与冰川共舞、群山与江河相拥! 这里有流动的冰河,锋利的刃山,广袤的森林......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一个森林、草甸、鲜花、冰雪同时照进现实的地方!...详情内容来自
中文名:林芝市
外文名:Nyingchi City
别名:工布
行政区划代码:5404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面积:114870 km²
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巴宜区广福大道18号
电话区号:0894
邮政编码:860000
气候条件: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3.89 万(2023年)
著名景点:太昭古城、拉多藏湖、古秀寺、苯日神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
机场:林芝米林机场
火车站:林芝站
车牌代码:藏G
地区生产总值:235.66 亿元(2023年)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平定西藏叛乱后对西藏实施全面直接管辖,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员公署;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员公署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1963年10月,林芝专署撤消,波密县划归昌都地区,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4个县划归为拉萨市管辖。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政公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7个县,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林芝市设立巴宜区,以原林芝县的行政区域为巴宜区的行政区域;林芝市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和新设立的巴宜区。
区县市 | 下辖区域 | 政府驻地 |
---|---|---|
巴宜区 | 白玛岗街道、觉木街道、八一镇、林芝镇、鲁朗镇、百巴镇、布久乡、米瑞乡、更章门巴民族乡 | 尼池路6号 |
工布江达县 | 工布江达镇、金达镇、巴河镇、错高乡、朱拉乡、仲莎乡、江达乡、娘蒲乡、加兴乡 | 果林卡北路5号 |
米林市 | 米林镇、南伊珞巴民族乡、里龙乡、卧龙镇、派镇、羌纳乡、丹娘乡、扎西绕登乡
| 福州东路1号 |
墨脱县 | 墨脱镇、甘登乡、加热萨乡、达木珞巴民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 | 双拥路1号 |
波密县 | 扎木镇、倾多镇、松宗镇、古乡、玉许乡、八盖乡、多吉乡、康玉乡、玉普乡、易贡乡 | 札木路16号 |
察隅县 | 上察隅镇、下察隅镇、竹瓦根镇、古玉乡、古拉乡、察瓦龙乡 | 党政大楼 |
朗县 | 登木乡、朗镇、金东乡、洞嘎镇 | 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位置境域
林芝市在西藏自治区内与拉萨市、山南市、那曲市、昌都市相邻,西藏自治区外与云南省毗邻,境外与印度、缅甸接壤,总面积114870平方千米。
林芝市
地形地貌
林芝市地貌
林芝市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西北部为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多为南北走向。海拔4800米以上地区现代冰雪地貌占绝对优势,海拔3800–4800米地区冻土和冰缘地貌占优势,海拔3800米以下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占主要地位,并伴随重力和泥石流等各种物理地貌作用广泛发育。境内高海拔及深切割而造成的相对高差带来地貌上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垂直方向上不同高程地带有不同成因的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水平方向也呈现不同高程、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貌组合。林芝市境内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是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地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为7782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为155米,相对高差达7627米。以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为代表,境内东西延展120–300多千米,并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分界线、海拔3900–6000米之间形成两大台阶,第一台阶高原面海拔在5000米,第二台阶高原面海拔在4500米,北高南低,两者间呈过渡关系,形成于第四纪以前。
林芝市全境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曲谷地。
气候
林芝市南部临近印度洋,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总体上气候差异不大,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拦截了大量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其南北坡的垂直气候带有明显的不同,南坡从下往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五种气候带,而北坡位于高原内部,水汽较少,相应的垂直气候带谱也比较简单,其中温带又可为温暖、温和、温凉三个亚带,并存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三种干湿类型区,按照热量等级与干湿类型结合地貌类型区分,林芝地区分布着山地热带、亚热带湿润峡谷农林气候区,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河谷盆地农林气候区,东部温带、亚寒带湿润高山森林气候区,中部亚寒带、寒带半湿润、湿润高山草甸荒漠气候区,五个一级气候区和四个气候亚区。
林芝市北部高山组成巨大屏障阻挡了北方寒流的南下,南部开口,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峡谷则成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外加高原整体“热岛效应”的作用,总的区域性气候表现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林芝市区域内气候类型丰富,以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垂直带谱完整,一些山体自下而上具有从山地热带到高山寒带等北半球上所有的气候带。由于区内峡谷高差悬殊,地形复杂,严重破坏了纬向气候带,其低谷热带可沿河谷延伸至北纬29°附近,成为北半球热带的最北缘。主要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有低山热带北缘湿润气候带,包括墨脱、背崩、地东等地,是西藏最温暖湿润地区;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含汗密潮湿气候类型、达木暖湿气候类型、加热萨暖热气候类型和易贡温和气候类型等;山地温带半湿润气候带,含波密湿润气候类型、林芝半湿润气候类型和丹娘半干旱气候类型等;山地寒温气候带;高山寒冷气候带;高山寒冻风化带和高山冰雪带等。
林芝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偏少、长冬无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植被
林芝市植被类型复杂,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直至高山寒带的各类植被,之间既呈水平地带分布,又有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
其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山稀疏垫状植被,高山、亚高山草甸与灌丛草甸土植被,以云、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以高山松、云南松为主的亮针叶林,西藏柏树林及巨柏疏林,以高山栎为主的硬叶常绿林,以杨、桦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林混交的亚热带阔叶林,热带山地常绿雨林与热带季雨林,河谷草甸、灌丛及灌丛草原等植被类型。
水文
林芝市的河流主要属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其他有吉太曲、察隅曲、丹龙曲等河流。河流和小溪因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水南流出境。
动物资源
林芝市已知哺乳类动物有7目、20科、60属、94种;鸟类动物有18目、47科、174属、315种;爬行类动物有43种,两栖类动物有32种;鱼类4科15属24种;昆虫有2322种。各种野生动物依其自身生态习性分布于各地不同的生境。
一、鸟类
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见于察隅境内海拔3800—4000米的河湖边。
赤麻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湖泊、江河等水域,栖息地海拔2600—5000米。
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5200米,多成对翱翔或集小群飞行,活动在旷野及偏远河谷地。
栗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活动于湖泊、江河及湿地。
苍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活动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上空翱翔,栖息地海拔2400米以上。
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见于工布江达、林芝、易贡、朗县一带,喜生活在森林地带,栖息地海拔2500—4400米。
松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4500米,喜生活于森林及稀树草原地带。
普通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生活于高山森林地带,常落在大树、巨石上休息。
白眼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4500米,常在开阔的落叶林、稀林草原地带单独活动,墨脱、察隅、林芝、波密、米林、朗县有分布。
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5200米,喜栖于高山裸岩地带。
蛇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1000—3200米,栖于林木葱郁的沟壑、河谷地带。察隅、波密、林芝、墨脱有分布。
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4000米,冬候鸟,活动于开阔农田、草甸地带。
斑尾榛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4200米,栖于山地森林及阔叶林灌丛地带。
藏雪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500—5500米,栖于高山裸岩、灌丛、草甸地带。
雉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800—45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杜鹃灌丛、林缘上限。波密、林芝、米林、朗县有分布。
血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300—42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杜鹃灌丛地带。
灰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1800—3300米,栖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察隅、墨脱有分布。
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200—3200米,栖于常绿阔叶林上缘至针阔混交林地带。察隅、墨脱、波密、林芝有分布。
棕尾虹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4600米,栖于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从地带。林芝、波密、察隅、墨脱有分布。另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000—4500米,栖于灌丛地带。
黑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3200米,栖于阔叶林、林间灌丛。察隅、波密、墨脱有分布。
勺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000—3500米,栖于山地针阔混交林、灌丛地带。察隅、墨脱有分布。
雉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2500—3800米,栖于山地灌丛、林缘、河谷滩涂地带。察隅、黑脱有分布。
白腹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灌丛、箭竹丛阔叶林地带。波密、察隅有分布。另有红腹锦鸡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孔雀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2200米以下亚热带山地森林。墨脱、察隅有分布。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海拔3500—5200米,栖于高原湖泊、沼泽。
棕背田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500米以下的林中湿地、小溪、稻田旁。
绯胸鹦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000—3600米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内。林芝、波密、米林、察隅、墨脱有分布。有2个种。
斑头鸺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墨脱、察隅有分布。
灰林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3000—35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
短耳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800—2500米的低山稀疏林内,察隅、墨脱有分布。
棕颈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双角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2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二、兽类
熊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900—35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芝、波密、墨脱有分布。
猕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2000—4200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豚尾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于1300米以下茂密林内。墨脱有分布。
长尾叶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于2800米以下的雨林、常绿阔叶林,墨脱有分布。
白眉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200米左右的雨林、常绿阔叶林,墨脱、下察隅有分布。
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墨脱、下察隅有分布。
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500—3200米有林地中。
赤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5000米的森林、灌从、草甸地带。
藏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100—5200米的灌从草原、高寒草甸草原。
黑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4400米的针阔混交林、箭竹林内。
棕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000米的针阔混交林、灌从草原、高寒草甸草原。
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3800米的针阔混交林,箭竹林内。林芝、米林、波密、墨脱、察隅有分布。
石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4000米左右的林区山地、多石沟壑地带。
黄喉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水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河岸缘林木繁茂、水流缓慢、清澈的水域中。
大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米以下森林中,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有分布。
猞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000米以下森林草原地带。
丛林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500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灌丛、林缘,墨脱有分布。
金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100米左右的森林地带,林芝、米林、察隅、朗县有分布。
豹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600米以下的林区、灌丛、草原。波密、察隅、墨脱、林芝有分布。
云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600—3000米的常绿林中,察隅、墨脱有分布。
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3500米的森林地带,察隅、墨脱、波密有分布。
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米左右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蒿草丛中,墨脱、察隅有分布。
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5300米的高山草甸、灌从、林缘。
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600—3900米的森林地带。
马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5200米林线以上的灌丛中。
白唇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500—5200米林线以上的灌丛和高山草原中。
毛冠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000—36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中。
赤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600米以下的针阔叶林、林缘灌丛中。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4500米的亚热带森林中。
鬣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4200以下的亚热带、温带森林中。
赤斑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4000米的森林地带。
岩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3000—6000米的高山草地、多裸岩地带。
高原兔: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栖息于2000—5200米的草原、灌丛地带。
三、爬行类
蟒: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下察隅、墨脱分布。
植物资源
林芝市已知高等植物有261科、1327属、4817种(含变种),其中苔藓类植物52科、181属、480种,蕨类植物40科、107属、429种,裸子植物7科、15属、36种,被子植物162科、1024属、3872种。此外,大型真菌植物43科、169属、686种,其中食用菌240种,药用菌180种,毒菌80种,木腐菌70种,外生菌根菌180种。
杪椤(杪椤科)、巨柏(柏科)、云南红豆杉(红豆杉科)、穗花杉(红豆杉科)、长蕊木兰(木兰科)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海南粗榧(三尖杉科)、澜沧黄杉(松科)、油麦吊云杉(松科)、水青树(木兰科)、星叶草(毛莨科)、云南黄莲(毛莨科)、婆罗双(龙脑香科)、四数木(四数木科)、西藏延龄草(百合科)、心叶瓶尔小草(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瓶尔小草科)、楠木(樟科)、樟树(樟科)、松口蘑(口蘑科)、虫草(麦角菌科)、红棒(楝科)、长喙厚朴(木兰科)、千果榄仁(使君子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林芝市是西藏自治区重要药材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100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有贝母、大黄、雪莲花、雪山一枝蒿、黄芪、党参、小檗、当归、天麻、丹皮、防风、柴胡、冬虫夏草等,常年收购量平均在2万公斤左右。
林芝市是野生花卉主要产区之一,有杜鹃、海棠、桃、木兰、绣线菊、蔷薇、金露梅、百合、丁香、报春、龙胆、绿绒蒿、兰花、景天、鸢尾、石榴、木瓜等几百种花卉植物。
林芝市也是西藏自治区重要食用菌产区之一,食用菌种类有猴头、木耳、金耳、松茸、牛肝菌、肉齿菌、红菌等。
土地资源
林芝市按适宜性分类可以分为适宜农牧利用土地类、适宜农牧业利用土地类等。按土地评价采用的适宜性划分,有宜农、宜林、宜牧、暂不宜农林牧四种,四个土地类型中,进一步按适宜性程度和主导限制因素划分,宜农地分为4个等11个型,宜牧地分为5个等3个型,宜林地分为5个宜林型。适宜农、林、牧的各类土地的空间分布差异大,但有明显水平和垂直变化规律。
林芝市的宜农地全部散布于河谷地带的各阶地及洪积裙、洪积扇、洪积台和两侧山坡的基部,海拔高150—4200米之间,大部份在3000米以下。
林芝市的宜林地分布下限为河谷底部,上限一般在4200米左右,最高4600米。
林芝市的牧地分布于林线以上和林线以下两个部位,林线以下是与宜农地相混的四季草场,林线以上宜牧地可分布到5000米上下,最高达5800米。
水利资源
雅鲁藏布江流域
雅鲁藏布江年平均流量每小时约44400立方米,在林芝市流经朗县、米林、巴宜和墨脱县,巴宜区境内长度为728.3千米、水能蕴藏量约7141.3万千瓦,流域内雨季在每年3月底。
尼洋河流域
尼洋河全长307.5千米,流域面积17535平方千米,其支流众多,大约每隔4—5千米有一条终年流水河谷。水量较大的支流共有13条。最大的有巴河、巴朗曲。该河流经工布江达县、巴宜区四个乡镇。干温季节分明,每年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为673毫米,年平均流量为每小时526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269.5万千瓦。
帕隆藏布流域
帕隆藏布由东西两支构成,东支帕隆藏布是主支流,西支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干流全长266千米,流域面积约28631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为862万千瓦。易贡藏布全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3533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为512.3万千瓦。
人口数量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林芝市常住人口为23893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5109人相比,增加43827人,增长22.46%,年平均增长率为2.05%。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754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111388人,占46.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04上升为114.51。全市常住人口的县区分布如下:巴宜区84254人,工布江达县32874人,米林县26176人,墨脱县14889人,波密县34858人,察隅县28237人,朗县17648人。
截至2023年9月,林芝市常住人口23.89万人。
民族构成
主要为藏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林芝市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159783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0170人,汉族人口为5898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15144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521人,汉族人口增加25162人。
领土纷争
争议地区
民国三年(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厦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厦政府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厦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领导班子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敖刘全 |
市长 | 巴塔 |
副市长 | 黎世江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尼玛扎西 |
市政协主席 | (暂缺) |
参考资料 |
综述
2022年,林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3.09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5亿元,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4:35.1:58.5。
2023年,林芝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3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38.48亿元,增长1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6.6%、34.6%、58.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
2023年,林芝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6.1%。全年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5个(含房地产)。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及其以上项目139个,比上年增长8.6%;500-5000万元项目726个,增长18.0%。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3%,占全社会投资9.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3%,占全社会投资1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占全社会投资72.2%。
2023年,林芝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7%,其中税收收入7.7亿元,增长2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0.21亿元,增长20.94%。
第一产业
2023年,林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360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农业总产值105435.8万元,增加15.4%;林业总产值5448.57万元, 增长36.2%;牧业总产值86192.75万元,增长5.9%;渔业总产值317.77万元,增长138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209.96万元,增长4.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95.62公顷,比上年增长5.5%。其中,青稞种植面积6374.12公顷,增长9.9%;小麦种植面积8993.6公顷,增长5.0%;油料种植面积1727.97公顷,下降4.1%;蔬菜种植面积3038.07公顷,增长11.3%。全年粮食总产量94547.37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青稞产量25014.94吨,增长10.2%;小麦产量41830.05吨,增长4.3%;水稻产量5001.19吨,增长4.4%;玉米产量21745.32吨,增长0.3%;豆类产量432.58吨,增长10.7%。油料产量3030.61吨,下降3.2%;蔬菜产量53871.42吨,增长43.3%。
截至2023年末,林芝市牲畜存栏总数67.7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9%。其中牛35.7万头,减少2.7%;羊1.08万头,减少5.4%;猪29.03万头,减少9.5%。全年生猪出栏15.44万头,增长28.5%;牛出栏5.84万头,增长48.6%;羊出栏0.98万只,增长69.3%。全年肉类总产量17785.73吨,增长15.4%。其中,牛肉产量7999.71吨,增长48.9%;羊肉产量205.32吨,增长92.4%;猪肉产量8374.35吨,增长3.0%。奶类产量31940.56吨,增长11.9%;禽蛋产量1491.53吨,下降18.2%。
第二产业
2023年,林芝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8%,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52.6%。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增长12.6%;重工业总产值增长31.0%。中成药生产3304.72吨,比上年增长15.13%。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10家,产量6160.70吨,增长39.2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林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38亿元,增长1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26亿元,增长2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50.98亿元,增长17.9%;餐饮收入11.66亿元,增长30.7%。
对外经济
2023年,林芝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5.03万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下降27.6%,其中,出口88.16万元,下降48.9%。
邮电和旅游
2023年,林芝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0230.81万元,比上年增长43.03%;邮政及快递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16.12万件,增长8.98%。
2023年,林芝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旅游总收入116.44亿元,增长106%;入境游客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3%,旅游外汇收入4309.94万元,增长1031%。全市,农牧民家庭旅馆总数达648家(其中星级农牧民家庭旅馆192家)。全年,农牧民家庭旅馆共接待游客10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增长153%。全市宾馆饭店总数达686家,拥有客房数24614间,床位41397张,年接待能力达到1511万人次(其中星级宾馆饭店21家,拥有客房数2041间,床位3684张,年接待能力达到134万人次)。全市对外营运景区(点)共25家(其中A级景区共15家,5A级景区2家,为巴松措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4A级景区8家,分别为卡定沟景区、大柏树景区、南伊沟景区、波密红楼红色景区、米堆冰川景区、林则景区、果果塘景区、鲁朗风景区;3A级景区5家,分别为千年核桃王景区、尼洋阁景区、冲康庄园景区、岗云杉林景区、秀巴古堡景区。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林芝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1.12亿元,比上年下降1.42%;各项贷款余额417.79亿元,增长15.49%;绿色金融贷款完成155.69亿元,增长19.59%。
运输
2023年,林芝市公路客运量163.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1%;公路货运量255.4万吨,增长31.31%。民航旅客吞吐量68.3万人次,增长133.47%;货邮吞吐量0.32万吨,增长52.62%。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62.65公里,比上年增长2.5%,其中有铺装路面总里程4717.85公里。54个乡镇全部实现通达,通达率100%;54个乡镇中53个实现通畅,通畅率98.15%。全市共有504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实现通达,通达率100%; 452个行政村(居委会)实现通畅,通畅率89.68%。
民航
林芝米林机场是西藏第三座民航机场,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正式通航,共投资7.8亿元,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机场位于林芝市米林市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距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50千米,海拔2949米,属于高原机场。 2016年6月,林芝米林机场被中国旅游协会民航旅游专业委员会评为2015年度“最佳支线旅游机场”。
林芝米林机场
林芝米林机场风光

林芝米林机场风光

林芝米林机场风光
铁路
2021年6月25日,连接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的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在林芝市境内设置8个站,分别是朗县站、米林站、岗嘎站、林芝站4座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车站,以及热米站、下却站、甲竹站、康萨站4座会让车站。
教育事业
2023年,林芝市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607人,比上年减少33.95%,在校生数2387人,增加1.06%,教职工数255人,减少0.39%。中学(含3所高中)11所,招生人数5405人,比上年增加11.12%。在校生数15116人,增加7.09%。教职工数1324人,增加3.92%。小学61所,招生人数3713人,比上年减少1.82%。在校生数22414人,增加1.29%。教职工数1466人,减少26.15%。幼儿园在园儿童9808人,比上年减少4.01%。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办学层次 |
---|---|---|
西藏农牧学院 | 西藏自治区 | 本科 |
文化事业
2023年,林芝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10个(市级1个、七县区7个、村级文艺演出队502个)、文化馆(站)62个(市直2个、七县区7个、乡镇54个)、公共图书馆8个(市直1个,七县区7个)、博物馆1个。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6个,县级以上电视转播台1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66%。
医疗卫生
2023年,林芝市医疗机构年门诊量65.66万人次,住院1.85万人次。城乡居民(含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常态化,体检率为65.6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37%,高危产妇管理率100%。全市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共88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4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7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5人,每千人床位5.57张。
体育事业
林芝体育场
林芝体育训练基地建成于2016年,总投资9100万元,占地40余亩,配备了室内室外各式体育训练设备和体育基础设施,具备承办一定规模全国性单项赛事、承接一定数量国家队高原转训的能力。2017年8月,西藏林芝体育训练基地由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评选认定命名为综合型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为西藏和全国田径、攀岩、射箭等竞技项目提供了高原训练场地,为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2023年,林芝市共举办各类比赛54项(市级17项,县(区)级37项),体育教练员4人。销售体彩133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8.67%,筹集本级体彩公益金191万元。
社会保障
2023年,林芝市城镇新增就业45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345人次、40035人。全市共有公益性岗位1892人。全年各类社会保障参保人员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796人(退休人数422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270人(待遇领取人数1636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84人(在职32724人,退休786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224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31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7人。
截至2023年末,林芝市城镇居民共有408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共有2246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共兑现低保救助金1064.27万元。年末全市共有1个儿童福利机构,集中收养366人(含家庭寄养)。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个,集中供养522人,分散供养599人。
2023年,林芝市销售福利彩票7014.7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1989万元。
文物
文物 | 介绍 |
---|---|
石刻 | 第穆摩崖石刻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龙增村西南。石刻面向西南,处于凹地里,其上盖有石板,四周垒有围墙。石刻文为9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 |
喇嘛岭寺 | 喇嘛岭寺位于距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约30千米的尼洋河下游右岸的三级阶地处,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三面环山,面对尼洋河河口三角洲。寺院内佛殿成塔形,高约20米,内径约10米,上覆金顶,下映斑斓;彩珠环绕,檐角飞天;四壁分别为白、蓝、红、绿四色,外观和谐一致。佛塔内底层供奉莲花生大师,二层为观音之像,三层是无量光佛。佛塔外底层和二、三层分别为二十角和八角屋檐,整座殿为土木结构,融合了藏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
羌纳寺 | 羌纳寺位于林芝市米林羌纳乡贴琼林,距乡政府1千米左右。15世纪兴建,寺庙占地50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42.2平方米,原建于羌纳一个沟内,属噶举派;后因地震,于1953年迁建,并改为格鲁派。寺内主供佛为强巴佛孩童像,还供奉着猪头像。 |
秀巴古堡 | 秀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修筑年限及运途不详。秀巴古堡群共有高低不同的5个古堡,高约50—60米,堡垒之间相隔30—50米,共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 |
嘎朗王宫遗址 | 嘎朗王宫遗址在林芝市波密县城西南,距县城15千米左右,依山而建,伴着嘎朗湖,一年四季“静看闲云野鹤,闲听花开花落”。相传由吐蕃第十七代赞普(英武之王的意思)止贡赞普的儿子夏赤建立,嘎朗王朝历经53代之久。 |
列山古墓群 | 列山古墓群位于林芝市朗县金东乡列山村东北1.5千米外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古墓群依山而居,墓穴建筑奇特,是朗县最大而又古老的墓群。古墓群共分东区和西区,中间被深沟和山梁隔开。古墓群整体排列成扇形,分别由长形、方形、圆形和亚字形等类型的墓组成,共有184座(东区163座,西区21座),占地面积为81.5万平方米(东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西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墓平均高7米,最高14米;古墓平均面积27.25平方米,最小的面积约7平方米。据考证古墓建于吐蕃或更早时期。 |
“十勇士”纪念碑 | “十勇士”纪念碑位于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通麦大桥东,由成都军区所立。1967年8月,副教导员李显文奉命带领11、12连运送战备物资到西藏,8月15日,车队经过川藏线帕龙山塌方区,帕龙山从700米高处铺天盖地倒下来,吞没了公路,中断了河流。李显文等十位勇士为完成运输任务,保卫战备物资而壮烈牺牲。经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批准,1968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17团3营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位官兵“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称号。 |
布久喇麻岭寺 | 布久喇麻岭寺位于林芝市布久乡,属红教,是林芝市最大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场所。该寺庙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绿荫之中,院内藏犬成群。整个寺院形状内呈正四角,外底层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层屋檐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内径10余米,上覆金顶,呈塔形,四面墙体分以白兰红绿四色涂之。 |
历史文物" alt="
历史文物"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af40ad162d9f2d3572c57af6eba9d13632762d0666e?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历史文物
非遗
非遗 | 介绍 |
---|---|
珞巴族服饰 | 珞巴族服饰由“达努”(瑞香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而成,多为黑色、红色或白色相间。男子穿着时,将长条横斜披在背上,衣服的边角搭置于左肩,然后由左至右臂内绕身一圈半,到右胸前与搭肩边角相接,造成袒露肩臂的效果,再将衣服的下长翻折至膝盖,以竹针代替扣子,紧束腰带。这种没有领、袖、衣袋等的服饰是珞巴人终年不离身的上衣,男女老少白天将它穿在身上,夜晚则取下当被盖。由于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野外,没有固定的住所,因此女子的衣服也用来装盛食物和物品,外出时还可将孩子放在衣服内。珞巴族男子头戴藤篾编成的藤帽,可分为博巴、嘎嘎、横巴三种类型。妇女终年赤足,部分男子穿麻或毛为原料的长筒靴。男女通用的日常饰物有耳环、项链、手镯等。珞巴族服饰与珞巴族长期从事采集、狩猎生产的活动方式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既是珞巴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珞巴族社会发展的缩影。它较好地保持了民族特色,自然真实,美观大方,满足了珞巴人的爱美之心。 |
藏族服饰 | 藏族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林芝工布藏族服饰深受当地特殊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与其他藏区的服饰产生了较大差异。这种服饰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实用到华丽大方的发展过程,其产生与工布地区藏族先民放牧、打猎、砍树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林芝工布藏族服饰大体可分节日盛装、平时服装及特殊劳动时穿着的工作服三种类型,它有无领外套、无袖外套等样式,制作简单,风格华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林芝工布藏族服饰在做工、质地、装饰物搭配等多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在保持原有服饰形态不变的前提下益显华贵动人。 |
珞巴族始祖传说 | 西藏米林博嘎尔部落的传说认为:天父和地母结合后,生子金东,金东又生子东日,东日生两子日尼、日洛,即阿巴达尼和阿巴达洛。阿巴达尼即为珞巴族祖先,阿巴达洛为藏族祖先。阿巴达尼与太阳的女儿冬尼海依成婚,繁衍了许多个部落和飞禽走兽、虫、家禽、风魔、青蛙、苍蝇、竹女、岩女等,并形成了动物、竹子和岩石为图腾的氏族。经历过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后,推动了部落联盟的形成与巩固。传说还描述了种子的起源和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下的农业文明,以及部落大迁徙等。 |
羌姆(林芝米纳羌姆) | 羌姆(林芝米纳羌姆)的“米纳”指群众或俗人,“羌”指跳神,综称:俗人跳的神舞。米纳羌姆是一种以舞蹈动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每逢藏历2月28日至29日(春播完),8月28日29日(丰收完),当地群众聚在一起,跳起米纳羌姆以示祈祷和祝福。米纳羌姆的演员都为男性。他们头戴任啊(藏语译音为五佛冠),双手持鼓,边敲鼓,边跳舞。舞姿粗犷奔放,雄壮有力,规模宏大,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西藏自治区十分罕见而别具一格的民族舞之一。2007年,米纳羌姆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工布扎念博咚 | “工布扎念博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非遗" alt="
非遗"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c345982b2b7d0a20cf4a1de0cb961094b36acaf2c63?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非遗
景区名称 | 介绍 |
---|---|
林芝巨柏林 | 朗县、米林到尼洋河中下游一带的河谷中,常有零星的柏树分布,塔形的树冠以及挺拔的树干十分惹眼,这即是西藏特有古树——巨柏(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木)。林芝市巴宜区境内的巨柏自然保护区,树木分布集中,生长较好,是一片比较完整的巨柏纯林。在保护区内,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678.34立方米,最高者每公顷蓄积量可达1000立方米。平均单株体积33.9立方米,平均高44米,平均胸径158厘米。林缘处最好大的一株胸径446厘米,树高46米,树冠投影地面积一亩有余。 |
墨脱瀑布 | 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在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观”之称的大拐弯瀑布外,有高达四百公尺的汗密瀑布,有从悬崖绝壁倒挂的“老虎嘴”瀑布,的云崖飞泻的地东瀑布,有云雾缭绕的背瀑布,有银彩带飞舞的拉格瀑布。汗密瀑布一层叠一层,落差高达400余公尺,它穿云越雾,由山巅奔腾飞泻,是从高入云霄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蒙蒙水气。 |
嘎瓦龙 | 嘎瓦龙位于林芝市波密县南部,距波密县城所在地扎木镇30千米。嘎瓦龙以海拔4322米的多热拉山为界,南部是墨脱县,北部就是波密县。从多热拉往北看,位于中间的小湖还有两个小岛,这就是嘎瓦龙天池。 |
拉多藏湖 | 拉多藏湖位于林芝市朗县拉多乡藏村,距306省道36千米,海拔4136米,湖水面积6.7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4米,藏湖一共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构成分别是万鱼偏嘴湖、逢扎西湖、神马湖、圆环湖和尾湖。 |
南迦巴瓦峰 | 南迦巴瓦峰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称号。南迦巴瓦峰山脚处温泉众多,植物异常繁密。 |
桃花沟 | 桃花沟在林芝市巴宜区城东南方向约5千米处,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人们称它为桃花沟。桃花沟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终年碧绿苍翠,涧有流水。 |
错高湖 | 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也称为“巴松错”。它距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是红教的神湖。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千米,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6千多亩。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 |
加兴沟水帘瀑布 | 加兴沟水帘瀑布距帕嘎寺20多千米处还有以水帘洞瀑布闻名的加兴沟。水帘瀑布高25米,分三帘自洞顶垂落,洞外古藤缠绕,洞内幽深曲折。布加沟温泉群,属娘蒲乡附近加沟分布一温群,上泉名“尼姑泉”,海拔4200米,中泉为“喇嘛泉”。 |
苯日神山 | 苯日神山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驻地普拢的东南方,雅鲁藏布江的北侧。神山高耸入云,森林密布。苯日山摩崖造像及雕刻位于林芝市巴宜区广久乡达域龙增村西南约300米处,临雅鲁藏布江。据考证是用以记载赤德松赞与工布地方首领会盟为好的。 |
汉妃梳妆台 | 达域龙增村有一巨大的青石台,名为“嘉萨”,意为“汉妃”。汉妃即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此村关于她们的传说两人都曾遭小人诬陷在此地驻留三年后才和赞普成亲的。那块大青石就是公主梳妆的地方。 |
风景名胜" alt="
风景名胜"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014c086e061d950a7b427cbca21dd162d9f2d35c62?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风景名胜
林芝天麻 | 主要为乌天麻,表面暗褐色,扁平椭圆形,具多条点状纹,产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因其生长的特殊环境,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产区。所含天麻素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同时林芝天麻更是当地一味特色食物,常用于藏鸡和乳鸽的炖煮。 | 林芝天麻 |
---|---|---|
林芝灵芝 | 生长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属当地独有品种白肉灵芝,味苦,新鲜灵芝常散发出浓烈香味。由于生长在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地带,所含葡聚糖、灵芝三萜更高于内地产品。 | 林芝灵芝 |
林芝苹果 | 果型端正,色泽光亮艳丽,果面光滑、细腻,香味独特、浓郁,酸甜适口、酥脆化渣,品质优良。林芝苹果主要为红富士、元帅系列品种,是在巴宜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种植形成独特风味的水果产品。保护区内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独特的“糖心”;元帅系列果型高庄,色泽艳丽,品质上乘。 | 林芝苹果 |
林芝松茸 | 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市、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辖行政区域。鲜松茸:香味浓郁,菇体较大,质嫩,菌体粗壮、完整,肉质饱满有弹性,菌盖未展开,色泽为浅棕或浅褐或深褐,子实体长度≥6cm;速冻松茸:整菇子实体完整,色泽为淡黄色至浅棕色正常色泽,切片片形完整,菌盖与菌柄相连,厚薄均匀,色泽为灰白色,略有黄;干松茸:片形完整,菌盖与菌柄相连,色泽为灰白色,边缘为浅棕色,具有林芝松茸应有的气味。 | 林芝松茸 |
林芝藏香猪 | 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市、工布江达县、波密县辖行政区域。色泽:鲜肉鲜亮有光泽,肉色鲜红,脂肪乳白色;肌肉有光泽、肉色鲜红或暗红,脂肪白色或乳白色。组织状态:鲜肉肉皮薄,脂肪层薄,肌纤维纤细致密,细嫩清晰。气味:肉味鲜香,无异味。 | 林芝藏香猪 |
林芝蜂蜜 | 是汇集多种蜜源植物的百花蜜,天然无污染。蜜质原汁原味,口感丝滑,在很早就用于藏医药并被记载于藏医药典籍中。 | 林芝蜂蜜 |
林芝核桃 | 生长于海拔3100–3300米之间,皮薄个大、肉质白嫩、香醇甜润、含油量高、品质上乘。更含有丰富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蛋白质与脂肪,在历史上更是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成为当时的御贡佳品。 | 林芝核桃 |
墨脱石锅 | 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加热萨乡、背崩乡共3个乡辖行政区域。形状为圆形,质地绵软,颜色以灰白色或灰褐色,石锅厚1至2厘米,锅底有平底和弧形两类。 | 墨脱石锅 |
朗县辣椒 | 种植历史悠久,以品相独特和口感良好著称,在西藏自治区内外享有盛名。相传,朗县辣椒种子由十三世达赖学经后带回,并在朗县沿江区域进行种植。由于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带,独具特色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小气候,日照时间长,极其适合辣椒生长,造就了朗县辣椒果味辛辣、硬实、香味浓郁、果型呈小牛角型,维生素C含量高于一般辣椒,辣味纯正浓香等特点。 | 朗县辣椒 |
米林藏鸡 | 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米林市卧龙镇、里龙乡、南伊乡、米林镇、羌纳乡、丹娘乡、派镇、扎西绕登乡共8个乡镇辖行政区域。活体鸡:体型小巧匀称、头昂尾翘,翼羽和尾羽发达。公鸡冠大直立,冠齿4至6个,母鸡冠小,稍有扭曲;胫黑色或肉色。白条鸡:皮肤浅黄,光滑滋润,肌肉丰满有弹性,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泽,肌肉鲜红色,肉质鲜美,有弹性。 | 米林藏鸡 |
朗县核桃 | 产地无污染,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偏中性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理化性质好,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河谷冲积地的特点,平均海拔为3200米,少虫害,日照时间长,非常利于核桃树的生长。 | 朗县核桃 |
波密天麻 | 属于天麻中的乌天麻,具有成品率高、折干率高、天麻素含量高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为清晰的环纹、鹦鹉嘴、脐眼明显、质坚、体实、特异气味浓,个大、肥厚、椭圆、略扁、表面黄白至深棕色。波密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琥珀酸、β–谷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甙类、生物碱、黏液质和天麻多糖。性微寒、味甘,有熄风镇痉作用。能够医治头痛、头昏、眼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状。 | 波密天麻 |
易贡辣椒 | 果实为浆果,鲜椒形状以羊角、牛角、圆锥形居多。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呈鲜红色,具有皮薄、香甜、香辣味浓郁,回味悠长的特点,易贡辣椒能增加食欲、驱寒祛湿、健脾开胃。 | 易贡辣椒 |
察隅大米 | 生长于被称为西藏“鱼米之乡”的察隅县,人迹罕至的藏南河谷地带,察隅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大米以其高品质、无污染、闻名于西藏内外。察隅大米更显晶莹剔透、籽粒饱满。 | 察隅大米 |
察隅花生 | 果实略小、网纹清晰、籽粒完整、饱满、皮衣紫红、光泽油亮、入口香醇、香脆甜美。察隅花生主要种植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暖湿地带,保护区土壤以黄壤为主,多呈微酸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39.24克/千克、1.55克/千克、146.08毫克/千克、28.55毫克/千克、115.49毫克/千克,土壤肥沃,自然肥力较高,保障了察隅花生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全面吸收,使其籽粒完整、饱满。 | 察隅花生 |
察隅猕猴桃 | 的地域保护范围是东经95°41′00"–98°45′00",北纬27°44′ 00" –29°32′ 00"。保护地域范围为下察隅镇夏尼村、新村、布巴新村、宗古村、京都村,上察隅镇格拥村,竹瓦根镇雄久村。果实圆顶倒锥型,形状扁长,果实呈黄褐色或绿褐色,毛易脱落,果皮易剥离。果肉质地细嫩、柔软多汁,兼有哈密瓜、水蜜桃和柑橘等多种水果的独特风味。平均单果重82.5克,最大单果重120克。 | 察隅猕猴桃 |
工布江达藏猪 | 的保护范围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所辖错高乡、朱拉乡、巴河镇、工布江达镇、仲萨乡、江达乡共计6个乡(镇)。 地理坐标为29°52′24″–30°12′39″,东经93°25′29″–93°57′51″。 | |
波密蜂蜜 | 的地域范围是波密县所辖八盖乡、易贡乡、古乡、扎木镇、倾多镇、玉许乡、松宗镇共7个乡镇6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4°20′41″–96°06′16″,北纬29°44′49″–30°23′48″。 | |
察隅龙爪稷 | 在察隅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产,无污染、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它谷物产品,钙含量高,有“黑珍珠”的美誉,是察隅重要的粮食作物。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察隅龙爪稷”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1年6月,经农业部公示“察隅鸡爪谷”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 |
历史人物
人物 | 介绍 |
---|---|
聂赤赞普(生卒年月不详) | 吐蕃第一代赞普,从波域(今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经工布到雅隆,成为悉补野部落首领。 |
阿吉(生卒年月不详) | 11世纪出生于米林,系工噶布王后代。阿吉成年时,工布地区时局混乱,地方势力经常发生争斗,民不聊生。由于阿吉是工噶布王的后代,工布民众推举阿吉为首领,尊为阿吉杰布(杰布为藏语译音,王的意思),阿吉不负众望,带领民众英勇作战,结束战乱,使工布得到统一。 |
噶玛巴·德银协巴(1384—1415年) | 生于娘布龙波娘达(今工布江达县境内),系第五世噶玛巴。7岁时,德银协巴跟随娘波瓦·索朗桑奔受沙弥戒,并随师学习律经等各种经书,同时在多丹·益西白、格西·扎西江村、嘎西巴·仁青白等处学习了各种有关显、密二宗的著作。明建文四年(1402年),德银协巴受比丘戒。1403年(藏历水羊年),德银协巴应明朝永乐皇帝邀请赴内地。1405年(藏历木鸡年),德银协巴从楚布寺出发,历时两年,于1407年(藏历火猪年)抵达南京。在南京期间,永乐皇帝亲到德银协巴寝宫,听其讲经说法,阐释教义。皇太后去世后,德银协巴为其超度。永乐皇帝将描绘德银协巴超度皇太后全过程的四十九幅画,赐与德银协巴作为纪念。明永乐七年(1409年)冬,德银协巴到达拉萨楚布寺。 |
苏嘎·年尼多吉(1439—1476年) | 又名措吉珠巴,生于今林芝市朗县拉多乡一医学世家。南派藏医学创始人之一。苏嘎·年尼多吉自幼随父学医,10岁时已能学习宇拓·云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16岁便显示出其医学上的才华,出版《医学千万舍利》《药物形态识别》《甘露泄》《概念注诠》等6本医学著作。之后苏嘎·年尼多吉在工布江达县娘布乡广收门徒,并为群众治病。 |
苏嘎·洛珠加布(1509—1584年) | 原名次旦杰,生于工布地区。南派藏医学创始人之一。苏嘎·洛珠加布从小在布达拉宫学习医学知识,熟读医书,医学上造诣很深。出师后到工布娘布乡广收门徒,向徒弟们传授医学知识,同时研究宇拓·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等医学书籍。一生给人治病,从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四部医典注疏》《甘露宝库》《药味·铁鬘》等20多部医学著作。 |
第穆·拉旺丹贝坚赞(1631—1668年) | 生于工布地区,为四世第穆活佛。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认定为三世第穆活佛转世灵童,在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处受比丘戒,取法名拉旺格勒。清顺治九年(1652年),随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次年返藏。 |
第穆·阿旺拉木喀嘉样(1669—?) | 生于工布地区,为五世第穆活佛。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剃度、取法名。其分寺分布于工布、波密等地,曾多次参加清朝的各种宗教庆典,圆寂于北京。 |
阿尔布巴·多吉杰波(?—1728年) | 生于工布,西藏地方政府噶伦。早年,曾为拉藏汗属下官员。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率部起兵。在拉萨以东的工布地区抵御准噶尔军对该地的侵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与其他地方势力一起配合清军驱除侵藏的准噶尔军,收复拉萨。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功封为贝子,并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雍正五年(1727年),阿尔布巴因权力之争,杀害首席噶伦康济鼐,引发卫藏地区大规模战争(史称“卫藏战争”)。雍正六年(1728年),颇罗鼐集结后藏、阿里兵力突袭拉萨,围困阿尔布巴等人于布达拉宫。清朝即派都察院左都御史朗阿和护军都统迈禄、西宁镇总兵周开捷率兵入藏。颇罗鼐将阿尔布巴等人交给清军,经审判后阿尔布巴等人被处决。 |
革命烈士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生前单位 |
牺牲时间 |
牺牲原因 |
1 |
李国清 |
男 |
军区警卫营 |
1962.11.20 |
/ |
2 |
蒋万田 |
男 |
军区警卫营 |
1962.11.20 |
/ |
3 |
王忠亮 |
男 |
公安部队三营一连 |
1962.11.19 |
/ |
4 |
陈明武 |
男 |
159团炮兵一连 |
1959.1.20 |
/ |
5 |
胡殿聪 |
男 |
159团炮兵一连 |
1959.1.20 |
/ |
6 |
杨盛荣 |
男 |
米林独立营 |
1962.10 |
/ |
7 |
张治洪 |
男 |
米林营五连 |
1962 |
/ |
8 |
龚住金 |
男 |
米林营五连 |
1962 |
/ |
9 |
王美鑫 |
男 |
米林营六连 |
1962 |
/ |
10 |
陈国宁 |
男 |
林芝军分区墨脱营 |
1962 |
/ |
11 |
石志栋 |
男 |
林芝军分区特务连 |
1962 |
/ |
12 |
李德余 |
男 |
林芝军分区特务连 |
1962 |
/ |
13 |
吴全光 |
男 |
墨脱营二连 |
1962 |
阿尼桥袭击战 |
14 |
刘后栓 |
男 |
134师401团三连 |
1959.10.10. |
/ |
15 |
王正贵 |
男 |
米林营六连 |
1962 |
/ |
16 |
米玛月珠 |
男 |
藏字623部队12分队 |
1972.9.26 |
/ |
17 |
扎西 |
男 |
56046部队 |
1979.3.19 |
/ |
18 |
穷达 |
男 |
军区工程团九连 |
1976.7.27 |
/ |
19 |
康志刚 |
男 |
134师401团二连 |
1959.5.22 |
龙哲战斗 |
20 |
徐恒元 |
男 |
400团三连 |
1959.7.4 |
莫洛战斗 |
21 |
张景虎 |
男 |
军区汽车队 |
1960.8 |
/ |
22 |
伍中伦 |
男 |
158团二连 |
1961.10 |
多雄 |
23 |
冯太成 |
男 |
158团五连 |
1962.1 |
/ |
24 |
刘世君 |
男 |
158团工兵连 |
1961.12 |
/ |
25 |
王玉忠 |
男 |
158团一连 |
1962 |
进军墨脱 |
26 |
冯幼论 |
男 |
米林独立营六连 |
1962 |
/ |
27 |
黄国良 |
男 |
米林独立营六连 |
1962 |
/ |
28 |
覃兴文 |
男 |
米林营四连 |
1962 |
/ |
29 |
李叫俊 |
男 |
米林营四连 |
1963 |
/ |
30 |
杨伯洪 |
男 |
分区管理科 |
1963 |
/ |
31 |
代学理 |
男 |
林芝县人武部 |
1965.10 |
/ |
32 |
许才弟 |
男 |
分区机炮连 |
1967 |
/ |
33 |
张映通 |
男 |
墨脱营 |
1967.6 |
/ |
34 |
王飞伦 |
男 |
米林营 |
1967.8.13 |
/ |
35 |
邓承林 |
男 |
第二通信团教导队 |
1971.11.20 |
/ |
36 |
喻忠林 |
男 |
第二通信团教导队 |
1972.2.13 |
/ |
37 |
邹永安 |
男 |
墨脱营一连 |
1982 |
/ |
38 |
索朗扎西 |
男 |
墨脱营一连 |
1982 |
/ |
39 |
廖义强 |
男 |
墨脱营一连 |
1982 |
/ |
40 |
税国嘎 |
男 |
墨脱营四连 |
1982 |
/ |
41 |
吴德宽 |
男 |
墨脱营四连 |
1982 |
/ |
42 |
李万秋 |
男 |
边防四营 |
1990.1.16 |
/ |
43 |
于光河 |
男 |
5603部队 |
1972.11 |
/ |
44 |
朱仁华 |
男 |
56050部队75分队 |
1975.12.5 |
/ |
45 |
饶和友 |
男 |
56021部队61分队 |
1977.4 |
/ |
46 |
严考梅 |
女 |
八一电厂 |
1985.6.17 |
/ |
47 |
周光清 |
男 |
56050部队54分队 |
1974.4 | / |
48 |
陈友伦 |
男 |
56021部队71分队 |
1973.8 |
/ |
49 |
陈利国 |
男 |
56050部队13分队 |
1977.3 |
/ |
50 |
刘园荣 |
男 |
56021部队50分队 |
1976.1 |
/ |
51 |
张显友 |
男 |
56021部队52分队 |
1976.10 |
/ |
52 |
詹彩岭 |
男 |
八一电厂 |
1985.6 |
/ |
53 |
王道金 |
男 |
56021部队63分队 |
1976.3 |
/ |
54 |
胡文斌 |
男 |
56021部队 |
1989.1 |
/ |
55 |
丁财礼 |
男 |
56050部队50分队 |
1976.10 |
/ |
56 |
王克新 |
男 |
自治区档案局 |
1970.2 |
/ |
57 |
邓考白 |
男 |
9814部队5连 |
1970.2 |
/ |
58 |
马德寿 |
男 |
自治区团委 |
1970.2 |
/ |
59 |
王宗万 |
男 |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
1970.2 |
/ |
60 |
孙洪滨 |
男 |
自治区团委 |
1970.2 |
/ |
61 |
黄现贵 |
男 |
56092部队73分队 |
1974.3.29 |
/ |
62 |
李乾夫 |
男 |
56092部队53分队 |
1972.7 |
/ |
63 |
王志军 |
男 |
9814部队 |
1970.4 |
/ |
64 |
盛立山 |
男 |
56021部队85分队 |
1973.1 |
/ |
65 |
姜桂俭 |
男 |
56021部队86分队 |
1973.1 |
/ |
66 |
曾玉党 |
男 |
56051部队61分队 |
1977.1 |
/ |
67 |
雷一鸣 |
男 |
56050部队54分队 |
1971.1 |
/ |
68 |
刘海尧 |
男 |
56051部队51分队 |
1973.1 |
/ |
69 |
谷朋福 |
男 |
56021部队52分队 |
1976.1 |
/ |
70 |
王育文 |
男 |
拉萨分区机炮连 |
1968.7 |
/ |
71 |
张能生 |
男 |
拉萨分区后勤部 |
1969.11 |
/ |
72 |
左凤元 |
男 |
拉萨分区机炮连 |
1970.11 |
/ |
73 |
公布 |
男 |
拉萨分区步兵二连 |
1970.12 |
/ |
74 |
田丰贵 |
男 |
拉萨分区特务连 |
1970.8 |
/ |
75 |
陈清洪 |
男 |
司令部 |
1969.12 |
/ |
76 |
张宴波 |
男 |
拉萨分区情报科 |
1960.10 |
/ |
77 |
阳永康 |
男 |
拉萨分区司令部 |
1960.10 |
/ |
78 |
龙双明 |
男 |
米林营 |
1966.3 |
/ |
79 |
何兴友 |
男 |
墨脱营 |
1966.7 |
/ |
80 |
陈德章 |
男 |
墨脱营 |
1966.9 |
/ |
81 |
陈通富 |
男 |
米林营 |
1969.12 |
/ |
82 |
宗子文 |
男 |
成都军区通信14团 |
1966.3 |
/ |
83 |
黄文英 |
女 |
成都军区通信14团 |
1968 |
/ |
84 |
刘晓红 |
男 |
武警水电七支队五中队 |
2000.5.31 |
易贡抢险救灾 |
85 |
张召营 |
男 |
武警水电七支队八中队 |
2000.5.31 |
易贡抢险救灾 |
86 |
彭敏胜 |
男 |
武警水电九支队七中队 |
2000.5.31 |
易贡抢险救灾 |
87 |
杨金付 |
男 |
武警水电第二总队厦门指挥所三中队 |
2000.5.31 |
易贡抢险救灾 |
88 |
詹晓辉 |
男 |
武警水电三总队第十支队司令部测量队 |
2000.7.7 |
易贡抢险救灾 |
89 |
吕兴生 |
男 |
武警水电三总队第十四支队五中队 |
2000.7.7 |
易贡抢险救灾 |
90 |
孙占云 |
男 |
武警水电三总队第十四支队三中队 |
2000.7.7 |
易贡抢险救灾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