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 编辑

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

宝应县宝应县

宝应县,江苏省财政直管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东界建湖县、兴化市、盐都区,南接高邮市;西连金湖县、洪泽区,北邻淮安市淮安区,总面积146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宝应县下辖14个镇。2022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4.85万人,常住人口67.85万人。政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秦,置东阳县。1960年,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头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2022年,宝应县地区生产总值88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4.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3.9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6:49.3:40.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宝应县

外文名:Baoying County

别名:东阳、安宜、白田

行政区划代码:3210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苏省扬州市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扬州市北缘

面积:1462 km²

下辖地区:14个镇

政府驻地: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

电话区号:0514

邮政编码:2258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4.85 万(2022)

著名景点: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纵棹园、荷园

火车站:宝应站

车牌代码:苏K

地区生产总值:881.65 亿元(2022年)

建置沿革

编辑
春秋,属国。战国,吴亡属越国,后越亡属楚,楚亡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东阳县,属东海郡。

西汉,东阳先后隶属东阳郡、临淮郡。高祖六年(前201年),东阳县以东地方设射阳侯国。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除,改为射阳县。后于东阳县、射阳县之间设平安县,王莽新朝(9一23年),改射阳县为监淮亭,改平安县为杜乡县,东阳县如故。东汉初期,恢复射阳县、平安县原名。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均属广陵郡。东汉后期,因兵爽及自然灾害,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俱废。

三国,宝应地域先属魏,后属吴。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阳县、射阳县。东阳县隶属临淮郡,射阳县隶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原东阳县、射阳县境地划入山阳县,隶属山阳郡。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原东阳县、射阳县之地设太清县、永阳县、安宜县、丰国县,隶属阳平郡。安宜县因县治临安宜溪而得县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安宜县西北境置石鳖县。安宜县、石鳖县分别隶属东莞郡、阳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石鳖县,并入安宜县。先后隶属吴州、江都郡。

唐上元三年(762年),境内获八宝上献朝廷,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宝应县。

唐、五代十国、北宋,隶属楚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为宝应州,领宝应县、盐城县、山阳县、淮阴县。宋末,升宝应州为宝应军。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宝应军为安宜府,宝应县隶安宜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安宜府,改隶高邮府。

明朝,隶高邮州。

清朝乾隆年间,改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江苏省淮扬道、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于宝应湖西、临(泽)北地区、运河以东设宝应县民主政府,先后隶属苏中第一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1949年,仍设宝应县,隶属苏北扬州行政区

1950年,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扬州地区)。

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

1983年,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改隶扬州市。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8年4月,高邮县闵塔区5个乡划归宝应县。宝应县汜水区胜利乡以及夏集区夏集、友映、蒋庄、营北、赵雍(除黄妙农业社)5个乡和苏雅乡的8个农业社划归高邮县。12月,夏集、王营公社复由高邮县划归宝应县。

2017年,黄塍镇与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安宜镇七里村、金湾村为村和社区合一单位,由江苏省宝应经济开发区代管。

2019年,安宜镇设立东方红社区,仍由宝应经济开发区代管。

区划详情

宝应县政区图宝应县政区图

截至2023年6月,宝应县下辖14个镇: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另有1个开发区管委会。 共283个村居(委)会,包括:44个社区,222个村,17个村(居)委员会, 宝应县政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介于北纬33°02′46″~33°24′55″,东经119°07′43″~119°42′51″之间。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区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宝应县

地形地貌

宝应县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时,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海湾一泻湖二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地势低平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黄泛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运西、运东两部分,地面高程分别为4.8~8.8米和0.5~5.6米。

气候

宝应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中沛。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到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文

宝应县地处苏中、苏北之间,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境内以里运河(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江都段)为界,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运东属里下河腹部地区射阳湖水系,运西属高宝湖区水系,里运河、新潼河为主要过境河流。

宝应县面积较大的湖荡有7个:白马湖、宝应湖、氾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绿草荡;主要河流16条,分别是里运河宝应段、新潼河、大溪河、宝射河、宝应大河、朱马河、芦汇河、老潼河、宝曹河、涧沟河、大官河、芦东河、营沙河、大三王河、山阳东西大沟、运西中心排河等,另外有主要支排河27条,河渠密度平均每公顷占0.09%。

土壤

宝应县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沼泽土和潮土为主。农田植被占总面积的53%,林木覆盖率20.8%。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宝应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71亿立方米,河道、湖泊水容总量1.5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9.54亿立方米。运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165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870立方米。运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630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720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4.6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686公顷。

生物资源

宝应县共有野生藻类植物74(属)种、维管植物256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形)浮游桡足类和枝角类动物35种、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鱼类42种、鸟类70余种,境内栖息野生动物以野鸭、野鸡、大雁为多。截至2018年,宝应县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量3560吨。县域栖息鸟类野生动物以野鸡、野鸭、大雁为多。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等水产品,水产养殖除常规鱼种外,龟、鳖、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80%,年产量6万吨左右。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含量3560吨,白术、红花、生地、丹参、玄胡、泽泻、薏仁等名贵药材远销省内外。

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泥炭、黏土、铁锰结核、石油和天然气,境域大部分地区钻孔内部钻遇比较完整的第三系地层,是富含油气的远景层位。温泉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为硅酸医疗热矿水,对皮肤、关节、心血管等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人口

编辑
2022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4.85万人,比上年减少1.05万人。户籍出生人口0.30万人,出生率为3.54‰;户籍死亡人口0.97万人,死亡率为11.43‰,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89‰。常住人口67.85万人,比上年减少0.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51%,比2021年上升0.89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有少数民族33个,其中,汉族人口85.71万人、与上年相比减少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99.8%;少数民族32个,人口2120人,与上年相比减少19人、占全县总人口0.2%。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回族、苗族、壮族、土家族、彝族等5个少数民族为主,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68.5%。

政治

编辑

县委书记

张小辉

县长

胡晓峰

截至2023年12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宝应县地区生产总值88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34.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53.93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6:49.3:4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956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7735元。

新登记市场主体12496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3281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75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户。实有市场主体76721户,增长12.1%。其中,各类企业20712户,增长3.0%;个体工商户55613户,增长16.0%;农民专业合作社396个,减少2.0%。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宝应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9%。新增列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6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65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47个,投资34.29亿元,比上年下降14.8%。从投资工程用途来看,住宅投资26.01亿元,下降12.3%;非住宅投资8.28亿元,下降21.7%。商品房竣工面积42.13万平方米,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48.57万平方米,下降28.2%。

人民生活

2022年,宝应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2元,增长6.2%;人均消费支出21652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95元,增长5.2%;人均消费支出2389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23元,增长7.5%;人均消费支出23895元,增长4.5%。

财政

2022年,宝应县财政总收入81.61亿元,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8亿元,下降2.6%。其中,税收收入17.40亿元,下降10.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1%。财政总支出161.24亿元,增长17.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07亿元,增长16.0%。

第一产业

2022年,宝应县粮食播种面积169.77万亩,增长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1.42万亩,增长近0.1%;秋粮播种面积88.35万亩,增长0.3%。粮食亩产514公斤,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粮亩产408公斤,增长0.7%;秋粮亩产612公斤,下降0.6%。粮食总产87.30万吨,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粮总产33.21万吨,增长0.8%;秋粮总产54.09万吨,下降0.3%。生猪存栏22.5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20万头。生猪累计出栏34.8万头,下降7.6%。水产养殖面积36万亩,下降2.4%;水产品产量15.1万吨,增长1.3%。

新建高标准农田2.41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1.7万亩。生态化改造池塘4万亩。新增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9个。新命名县级示范合作社10个,获批市级合作社示范社9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9%。有效灌溉面积116.0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1.51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荷园荷园

2022年,宝应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574家,营业收入903.70亿元,下降0.2%;利润总额24.23亿元,下降7.4%;利税总额43.02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全部工业开票销售960.25亿元,增长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75.24亿元,增长10.0%。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86.65亿元,增长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12.23亿元,增长20.6%;金属制品业产值59.62亿元,下降1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52.04亿元,增长12.5%;汽车制造业产值41.32亿元,增长14.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产值39.49亿元,增长2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9.26亿元,增长2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6.38亿元,增长4.0%。

全社会用电量30.38亿千瓦时,增长8.2%。分类别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52亿千瓦时,增长34.0%;第二产业17.20亿千瓦时,增长4.0%,其中工业用电17.02亿千瓦时,增长4.3%;第三产业4.78亿千瓦时,增长5.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88亿千瓦时,增长17.2%。

建筑业

2022年,宝应县建筑业总产值6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房屋施工面积9454.09万平方米,增长29.5%。其中,新开工面积4454.77万平方米,增长40.4%。竣工产值681.73亿元,增长22.6%。竣工面积3123.01万平方米,增长19.7%。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288家,其中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8家、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6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21家。

第三产业

旅游业

2022年,宝应县规划升级4A级旅游景区2家,组织创建3A级旅游景区1家。有序推进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2家,通过省市品牌复核验收旅游企业3家。举办“扬州的夏日”系列文旅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近50万县内外游客。旅游收入32.5亿元,增长8%;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55.3万人次,增长8.4%。

国内贸易

2022年,宝应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06亿元,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1亿元,增长15.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10亿元,增长14.2%;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1亿元,增长24.8%。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5.32亿元,增长31.2%;饮料类0.40亿元,增长15.6%;烟酒类2.31亿元,增长2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3.96亿元,增长117.6%;日用品3.43亿元,增长2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19亿元,增长15.7%;中西药品类2.52亿元,增长75.7%;通讯器材类0.14亿元,增长21.2%;石油及制品4.37亿元,增长23.7%;汽车类3.49亿元,下降11%。

组织“烟花三月”云签约活动,签订外资项目3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开展“金秋十月”促消费活动,发放汽车惠民券122张,金额50.5万元,购房惠民券99张,金额99万元。发展夜市经济,推动宝应体育公园搭建“黑凤梨”后备箱夜市平台,对外免费开放,累计吸引24万人次。

对外贸易

2022年,宝应县实际到账外资7387万美元。进出口总额90829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6322万美元,进口总额14507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1500万美元。期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08家。

邮政业

2022年,宝应县邮政业务收入18118万元,比上年增长8.2%。

电信业

2022年,宝应县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公司电信业务收入6.53亿元,增长13.6%。移动电话用户72.06万户,增长5.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59万户,增长13.7%。

金融业

2022年,宝应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0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45.4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46.11亿元,增长17.3%。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7.09亿元,增长2.5%。

交通运输

编辑
S414省道、S331省道、344国道、233国道、S264省道、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宝应段) 、盐蚌高速公路 穿过宝应境内。

2022年,宝应县公路客运量69.8万人、旅客周转量0.3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77.6%、86.1%。公路货运量385.6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5.9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42.6%、51.8%;水路货运量2165.3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07.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01.2%、238.5%。

公路

公路里程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公路总里程1935.48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31.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长度40.3千米,为京沪高速公路宝应段;一级公路长度60.88千米;二级公路长度351.94千米;三级公路长度58.95千米;四级公路长度1356.41千米,等外公路长度67千米。

公路客运

截至2019年,宝应县营业性公路客运量4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87亿人千米。道路客运经营企业1家,为宝应县汽车运输总公司,有营运客车69辆(不含城市公交、出租车)、客位3017个。开通客运班线50条,

其中省际班线14条、市际班线29条、县际班线1条、县内班线6条,客运班线覆盖全省13个市及全国5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国家一级客运站1座,农村客运站10座,农村候车亭100对。设立城区联网售票点3家,网络购票数33.4万张。

公路货运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公路货运量624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1.62亿吨千米。共有专业道路货运企业167家、其中道路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3家;厢式货车155辆、集装箱货车29辆,总吨位2095.86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2辆,总吨730.57吨。

农村公路

截至2019年,宝应县农村公路总长1661.05千米,其中一级公路9.67千米、二级公路220.93千米、三级公路58.95千米、四级公路1356.41千米、等外公路67千米。

铁路

连镇高速铁路穿过宝应并设宝应站。

航运

航道里程

截至2019年,宝应县航道总长590.34千米。其中,二级航道35.22千米,为京杭大运河宝应段;三级航道4.58千米,为金宝(金湖-宝应)线航道;规划三级航道39.32千米,为盐宝(盐城-宝应)线航道。境内河流六级航道7.58千米、七级航道200.44千米、等外航道303.2千米。

通航船闸

2019年,宝应县共有通航船闸2座,分别是宝应船闸、宝应中港船闸。宝应船闸为四级船闸标准,全年过闸货运船队90支、轮船4619艘,总吨位385万吨,营运收入149.8万元。

宝应中港船闸为五级船闸标准,全年过闸船舶25艘、总吨位1900吨,营运收入2000元。

水路货运

2019年,宝应县水路货物运输量615万吨,货运周转量26.56亿吨千米。共有货运港口码头13个,码头泊位32个,码头总延长2800米,港口货物吞吐量803万吨,比2018年增加20万吨。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25所,在校生78808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28939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309人;初级中学25所,在校生16630人。小学35所,在校学生32691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5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08人。幼儿园58所,在校生13165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77%,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9.76%。

科学技术

2022年,宝应县获专利授权209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9件。发明专利保有数82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新增注册商标2628件,国际注册商标5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入库企业1家,获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新招引科技型企业65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34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宝应县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宝应县文化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宝应博物馆。

2022年,宝应县升级文体中心5家、新建文化大舞台20个、城市书房2家。组织送文化下乡188场。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8.2次,公共数字文化覆盖率100%。歌曲《从小康起步》获得市“讴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原创歌曲征集比赛一等奖,歌曲《花开吉祥》获二等奖。小戏《桃树王》获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网络最佳人气奖。

体育事业

2022年,宝应县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7.7万平方米,人均新增体育场地面积0.55平方米,更新升级健身路径105套。举办第三届(中国•宝应)电竞足球嘉年华活动,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选手参赛。组织参加第二十届省运会比赛,获得5.5枚金牌。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有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培训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679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18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22人,注册护士1754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宝应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087人,举办网络招聘会51场,现场招聘会38场,采集各类岗位20237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195人。举办创业培训班23期,组织创业培训94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343人,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2445人,引领大学生创业406人。

2022年,宝应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8.15万人、71.10万人、7.68万人和9.8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6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05元提高到210元。

历史文化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宝应县境内淮扬运河段、刘堡减水闸、古邗沟东道码头等项目被列为世界遗产点。

截至2022年,宝应县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其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宝应捶藕与“鹅毛雪片”藕粉制作技艺、宝应淮剧、黄塍跑马阵先后申报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应县入选“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4项。

鲁垛乱针绣

鲁垛乱针绣,又名鲁垛正则绣、鲁垛锦纹绣。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其针法活泼、以线代笔,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表现画面。主要分人物、风景、动物三大部分,所绣作品栩栩如生、鲜灵逼真、跃然图上、呼之欲出,不褪色,不霉变,极具收藏和装饰价值。

2007年,鲁垛乱针绣被列为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言

宝应境内方言除方言岛外,都在官话大区、江淮方言区洪巢片范围内。在声韵调系统,现代汉语拼音中有23个声母,宝应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有17个声母,宝应话n、l相混,不起辨义作用,属音位的自由变体,在实际口语中以l为主。

运西地区安宜镇金湖渔业村、氾水镇金宝渔业村等聚居祖籍为苏、鲁交界处微山湖一带渔民后裔3000余人,使用中原官话(蔡鲁片),被称为“侉话”,是宝应县境内的方言岛。

风俗民情

宝应地处江苏腹部,扬州北缘,夹于江准之间,民风民俗向以敦厚、朴实载于史籍,民众崇尚礼节,讲究信义,勤勉耕织。县内民俗风情,既有衣食住行和婚嫁、生育、丧葬方面,也有节庆、礼仪、祭祀等方面。很多风俗已经延续千百年,一部分成为可传承的良风善俗,另一部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风俗习惯逐渐被淡化遗弃。

  • 生产习俗

    宝应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全国著名鱼米之乡。历史上,县内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为主,兼产油菜、豆类、甘薯等旱作植物。宝应运西从南到北大小湖泊连绵不断,以渔业捕捞为主;运东东荡地区地势低洼,滩涂资源丰富,以荷藕种植为主,兼以渔业生产。传统农业、渔业生产力低下,靠天时吃饭,故旧时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开犁、落谷、开秧门、开刀门等习俗,如开刀门即收割前举行祭拜土地仪式,祈求丰收。渔业生产禁忌较多,习俗繁杂。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改变,农业、渔业生产中习俗逐渐淡薄。

  • 饮食习俗

    宝应县内传统主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面食及其他谷物。副食品主要是猪、鸡、鸭、鹅肉,禽蛋,鱼虾,豆制品,荷藕、慈姑,水芹,青菜,菠菜,茄子,豇豆,冬瓜,芋头等。

  • 岁时习俗

    宝应农历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包括腊月二十四送灶,除夕守岁,过年接财神;元宵节习俗,吃汤圆、点花灯、猜灯谜;二月二习俗,舞龙、“带活猴”(带女儿女婿回娘家吃饭);清明节习俗,上坟、祭祖、踏青:端午节习俗,吃“五红和五黄菜”(“五红菜”指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五黄菜”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和雄黄酒),吃粽子、划龙船,家中挂放艾草、菖蒲,孩童颈项挂五色彩线蛋网,手腕戴五彩线手环;七月七习俗,傍晚看巧云、夜晚看牛郎星与织女星“鹊桥会”;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祭拜月亮婆婆;九月初九习俗,赏菊花、吃重阳糕;冬至习俗,吃“驴打滚”(鸭蛋形菜馅汤圆);腊月初八习俗,吃八宝粥;等等。

  • 风景名胜

    编辑
    宝应学宫

    纵棹园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巷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是古代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也是元、明、清三朝地方政府设立的专供生员读书的学校。是江淮地区现存唯一的格局较为完整的学宫,保存了中国古代儒学建筑传统布局及历史风貌,为研究淮扬地区乃至中国古代儒学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依宝应湖,东临京杭大运河,依林傍湖。土地面积533公顷,水面300公顷,有水杉成片林134公顷,林中常年栖息14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9种。园区生态旅游突出“水”、“绿”、“野”、“趣”四大主题,分七大功能区。2011年10月公园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荣获江苏省旅游行业文明、江苏省单位江苏精品乡村旅游区和江苏省乡村旅游二十强等称号。

    苏中公学故址

    苏中公学故址,位于曹甸镇金吾庄。民国33年(1944年),在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的基础上,创建苏中公学。由新四军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主要培养区以上干部,内设政治、军事、文化等课程,为军队和地方输送了4000多名干部。1946年5月11日,苏中公学奉命与雪大学、苏浙军区随营学校合并为华中雪枫大学。1997年苏中公学故址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

    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76年,2001年6月重建。占地面积4公顷,分为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华克之纪念馆,烈士墓区,祭扫凭吊广场等,是县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基地。

    宁国寺

    宁国寺宁国寺

    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清道光六年(1826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重建宁国寺。

    地方特产

    编辑
    广洋湖青虾

    广洋湖青虾,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广洋湖镇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青虾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青虾养殖重要区域,全镇现有青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已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2016年,广洋湖青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泾河西瓜

    泾河西瓜,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泾河西瓜有“特小兰”“特小凤”“黑美人”“抗病苏蜜”等多个优质品种。以皮薄、味美、甘甜、爽口优良品质被命名为“江苏省知名农业品牌”。种植面积450公顷,其中集中连片优良品种种植面积240公顷。

    2015年,泾河西瓜申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宝应湖大闸蟹

    宝应湖大闸蟹,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宝应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东荡西湖水面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自古盛产大闸蟹。宝应湖大闸蟹由“中华绒鳌蟹”蟹苗养殖而成,成蟹肉质细嫩,蟹黄蟹膏肥厚味鲜。成蟹上市每只重量200克~300克,胸甲宽度为7厘米~8厘米。

    2018年,宝应湖大闸蟹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宝应荷(莲)藕

    宝应荷(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地处江苏扬州北部,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宝应成为一个天然的聚宝盘,已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外销的荷藕产业化链条,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荷藕产量、荷藕出口量三项中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

    2004年07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宝应荷(莲)藕”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江苏省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国栽培的慈姑按照球茎的形态和颜色可分为黄白慈姑和青紫慈姑两种类型。黄白慈姑球茎卵圆形或扁圆球形,皮黄色或黄白色,肉质较松,基本无苦味二耐贮性较差。生长较快,抗逆性较差。青紫慈姑球茎近圆球形,皮青色或青色带紫,肉质较紧密,稍有苦味。耐贮性好。生长速度中等,抗逆性较强。宝应慈姑属青紫慈姑,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宝应慈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核桃乌青菜

    宝应核桃乌青菜,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其生性活泼,勃发性较好,于秋冬季节种植,口感柔软,清香微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应核桃乌青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钱旭红

    钱旭红钱旭红

    钱旭红,1962年2月19生于江苏省宝应县。男,汉族,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泽勇

    尹泽勇,1945.02.14生于重庆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籍江苏省宝应县。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及国家“两机”重大科技专项发动机工程总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鉴

    陈鉴远,1916年6月出生,江苏宝应曹甸镇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化工部第六设计院院长兼总程师,北京化工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荣誉称号

    编辑
    “宝应湖”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牌大闸 蟹获“最具影响力品牌金奖”和“最 佳生态奖”。2014年,宝应县获评“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2015年, 宝应县获得“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称号。 水生蔬菜以荷藕、慈姑、水 芹菜为主,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和“中国水鲜美食之乡”。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城市荣誉列表

    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全国产粮大县

    中国荷藕之乡

    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2006年 、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

    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2007年国家园林县城

    2007年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

    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

    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第二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江苏省文明城市

    2020年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

    第三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2年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

    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

    2022年度“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

    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3)

    下一篇 永泰县

    上一篇 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