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洲板块 编辑
南极洲板块(Antarctic Plate)简称南极板块,是一块包括南极洲和周围洋面的板块,面积约16,900,000平方公里。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动。
中文名:南极洲板块
外文名:The Antarctic plate
简称:南极板块
面积:16900000 km²
包含:南极洲和周围洋面
全球主要板块分布图
据边教授介绍,羊卓雍错暗色岩主要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侵入岩是由没有喷出的岩浆岩在地下冷却结晶形成的。他指出,对羊卓雍错暗色岩的分析显示,1.5亿年到1.3亿年前,这一地区的地幔热柱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地幔热柱活动,热物质来源比较深,能量非常大,属于超级地幔热柱活动。
“这一时期,地幔的热物质从地核、地幔的边界呈柱形往上升。热柱在上升到冈瓦纳大陆岩石圈下部的时候,开始向四周流散。所以,地幔热柱活动产生了两股力量:一种是往上顶的力量,另一种是向外扩张的力量,”边教授说。
“超级地幔热柱活动产生的这两种力量导致了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使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分开,印度洋由此形成。此后,间歇性的地幔热柱活动导致印度板块不断向北运动,最终于65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使青藏高原逐渐隆起。”
据边教授介绍,大约2.5亿年前,世界上大陆都连在一起,成为潘基亚超大陆。大约2亿年前,超大陆又分解成为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和北方的劳亚大陆。后来,冈瓦纳大陆又进一步分解,这才最后形成了如今地球板块构造的基本格局。
南极板块运动监测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对研究南极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据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介绍,在1997年至2005年间,他们运用GPS卫星跟踪,对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和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进行了精确观测,揭示长城站年均运动量为1.85厘米,中山站年均运动量为0.87厘米。综合利用其他国家GPS观察站的观测资料得出,截止到2在南极洲上,年均运动量最大的是位于南极半岛地区的巴西费拉兹站,每年要“走”2.27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南极洲上GPS观测站的运动情况与其所在地区大体一致。从地壳运动的幅度看,西南极大于东南极,南极半岛又大于南极大陆。
为什么在“走”向南美洲的过程中,各GPS站的速度有快有慢?从南极的地质构造来看,东南极是比较稳定的前寒武纪地质,而西南极地形复杂,有海底火山运动和裂谷运动;在南极半岛地区,地质活动更为激烈。
项目研究成果同时揭示了南极洲周边板块的运动规律;太平洋板块向西北运动,纳斯卡板块向东北运动,非洲板块向东北运动,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板块背道而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