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动力地质作用 编辑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驱动、地球的重力参与的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中。在形式上分别表现为风化作用、风的作用、海洋与湖泊作用、河流与地下水作用、冰川与重力作用等等。就总体而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地表 “削高补低”,重塑地表形态并产生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产物———沉积物和沉积地形。
中文名: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文名:Outer power geological action
类型:分化作用
作用:剥蚀作用
学科:水利工程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等
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剥蚀作用
岩石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CACO3+CO2+H2O Ca2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物是松散的,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 。
压固作用
搬运作用
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
(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
胶结作用
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结物质充真到孔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 (SiO2);
铁质 (Fe2O3.nH2O);
钙质 (CaCO3);
(粘土矿物)
胶结作用
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 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重结晶作用
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T<150°),矿物晶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相嵌的过程。(石英、方解石等) 。
新矿物生长
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稳定矿物使沉积变坚硬,成岩石作用T<150℃ P<14巴。
沉积作用
在外动力中,流水是极为重要的动力,是沉积物、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沉积岩可谓“水成”,相反岩浆岩可谓为“火成”。在地质学发展早期,300多年前,人们对地表岩石的形成曾有过“水成论”与“火成论”的一场论战,持续了三十多年。
“水成论”以德魏尔纳为代表,主张地球上岩石都是水中结晶沉淀的形成的。“火成论”以赫屯(英)为代表,主张地球岩石并非全由水成,主要是熔融岩浆冷凝而成。最终以“火成论”的胜利而告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