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径流 编辑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生成于地面并沿地面流入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量。它是降落到地面的雨水,被地面地物截留、土壤 吸收和渗入地下后所剩下部分。是组成流域出口断 面处的径流量,特别是洪峰径流量的最重要的分量。 等流时线、径流成因公式、单位过程线及综合单位线 所针对和计算的就是这部分分量。它的大小直接受 制于流域的地形、地貌因素和气候、气象因素。没有下渗的地表水汇聚流动的过程称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一般流入江河,流进大海,而湖泊和大面积的沼泽地、大洼地则起着储存径流的作用。地表径流和降水类型、地形及岩石透水性有关。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成不同的地表径流,大雨和暴雨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短时间的小雨形成小的地表径流或不形成地表径流。当斜坡很陡时,大气降水很快地流向附近的低地,而稍微被割切的地形区地表径流则缓慢。如果斜坡为植物所覆盖,地表径流就要减小。在不透水的粘土质岩石地段地表径流大,在透水的沙和裂隙岩石地段地表径流显著减小 。
中文名:地表径流
外文名:surfacerunoff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河流注入大海。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形成浅水层。与河流相互补给。
【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不透水面上的坡面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相同,在不透水面上产生。
饱和坡面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相同。必是在已有的或本次降雨建立的饱和层之上、没有或很少混溶情况下的坡面流,称为饱和坡面流。
饱和混溶地面径流
同位素组成与降雨和土壤水均不同。表明地面径流是两者的混溶,这是由于饱和层有一定坡度特别是其中存在着远大于垂向的侧向导水率,促使连续降雨在饱和层中发生混溶水流,即降雨裹挟饱和土壤水所形成,称为饱和混溶地面径流,被裹挟的非本次降雨可达约20%。
饱和驱替地面径流
同位素组成接近于雨前饱和层土壤水。表明它既非本次降雨也没有与旧水发生混溶。这是在厚饱和层条件下发生低强度降雨,将非本次降雨的水量以活塞水流方式驱替而出,称为饱和驱替地面径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