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地貌学 编辑
气候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貌与气候的关系,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组合特点及相伴产生的具有 相应地带性特征的地貌组合。如冰川气候地貌、冰缘气候地貌、温湿气候地貌、湿热气 候地貌、干旱气候地貌和半干旱气候地貌等。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曾有过多次显著的 变化,随之形成不同的外力组合,由此造成相应的地貌组合,因而在一个地区就会保留 有几个世代的地貌组合,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和地貌的演化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中文名:气候地貌学
学科从属:地貌学
相关词:气候学 地貌学
学科发展时期:20世纪前期
20世纪前期,德国柯本发表气候分类后,地貌学家将各种气候地貌现象与柯本分类的气候参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气候地貌学的发展。
1905年戴维斯发现了与其它的常态循环不同的现象,称干旱气候区地理循环。从而有人推崇他为气候地貌学的先驱。地形随气候而变化,但唯有对优势地貌过程才能作质的评价。如在地形形成过程中,热带以化学风化、冰缘区以岩石机械崩解、干旱区中心以风力作用为主。
1946年利奥波德(L.B.Leopold)以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关系圈定了7个主要作用方式组合类型。气候与地形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特定气候带内,地貌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基本保持在恒定的立论基础上。故气候成因区反映地形最高一级的差异。1950年佩尔蒂埃(L.C. Peltier)以温度与降水关系曲线圈成9个区,作为气候成因地貌区的划分体系。1982年布迪尔(J.Budel)把全球分为10个气候地貌区。许多地貌形态成因,特别如山坡形态与演化,取决于侵蚀环境或气候状况。1977年托依(T.J.Toy)指出干旱区比湿润区的山坡短而陡,且弯曲,山坡发育与演化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当代气候地貌学任务是现代过程的分析和历史过程的综合。
气候地貌学
严寒地区,以冰川、冻融地貌为主气候地貌学 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受气候控制实质是受太阳能所赋于的外力的控制。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外力剥蚀、搬运与沉积的特点;不同气候环境下外力性质、强度与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其组合特点。
气候地貌学根据其学科特点,在下列领域发展:
①全球性气候地貌
②改善大尺度区划体系,相应的更小尺度的区域和专题气候地貌分类与区划
③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的地貌响应过程及其速度
④气候地貌参数与临界;⑤地貌与古气候关系
⑥气候地貌形态的空间分析。
气候地貌学
气候地貌学
气候地貌学的研究目的,是在尽可能剔除内营力作用的情况下,分析那些主要是由气候要素的影响造成的地貌特征。由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可以引起同一地区主导外力与外力组合的变化。这样,在同一地区可以出现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地貌叠置在一起的现象,这称为气候地貌的叠置性。 气候对地貌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①决定外营力的性质,如冰川区以冰川作用为主,荒漠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它们只出现在一定气候区内,显然是由特定气候条件所决波的。
②影响外营力的强度,多数外营力作用不限于某气候区内,流水、风、波浪由于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的影响,其作用强度在不同的地区是各不相同的。如流水作用与当地降雨的多寡、频率、强度有关。气候还通过植被、土壤间接影响外营力作用,如在茂密森林区或连续草甸区,地面流水侵蚀作用微弱;一旦森林或草甸被破坏,侵蚀作用加强。
①研究各种反映气候地貌成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比因素。 ②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种地貌的发育过程。这里不仅利用现代气候的各种参数解释业已存在的气候地貌的成因,而且作为过程地貌学(专门研究各种外力过程及其形成的地貌)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③研究气候地貌过程系统和气候地貌分区。一个地区的地貌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多的简单或复杂的过程组合在一起的,这些地貌过程的组合即为气候地貌过程系统。根据气候地貌过程系统及其产生的地貌,可进行气候地貌分区。特里卡尔根据气候地貌过程系统把全球划分为4个大区:寒冷区、中纬度森林区、干旱区与湿热区。
寒冷区。冰冻是决定性的气候因素,也是地貌形成的最主要营力之一。冰川发育区产生一系列冰川地貌;冰缘区的特征是有多年冻土和地表的冻-融交替,形成各种各样的冰缘地貌。 中纬度森林区。由于植被的保护作用,地貌塑造过程强度较弱,地貌变化较慢,得以大量保留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古地貌。 干旱区。植被稀疏,降雨稀少,在山麓沟口发育大量冲积扇或山前剥蚀平原,在平坦地面发育大量的沙丘等风积地貌。这些是干旱区特有的地貌特征。 湿热区。机械风化微弱,化学溶蚀作用很强,溶蚀作用残留下来的铁、铝氧化物常在岩石露头上形成一层“甲壳”。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夷平地形较为发育和广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