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轭双键 编辑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单键与双键相间的情况称为共轭双键。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一个单键隔开的两个双键。以C=C-C=C表示。含有共轭双键的分子比含孤立双键的分子较为稳定,能量较小,共轭双键中单键与双键的键长趋于平均化。
中文名:共轭双键
外文名:conjugated double bonds
含义:一个单键隔开的两个双键
表示:C=C-C=C
易起反应:加成、狄尔斯-阿德耳双烯合成
特点:较孤立双键稳定,能量较小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间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大为加强。例如乙烯(孤立双键)的λmax=171nm(ε=15530L·mol-1·cm-1);而丁二烯(CH2=CH-CH=CH2)由于2个双键共轭,此时吸收蜂发生深色移动(λmax=217nm),吸收强度也显著增加(ε=21000L·mol-1·cm-1)。这种由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成为K吸收带。其特点是强度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通常在10000~200000(>104)L·mol-1·cm-1之间;吸收峰位置(λmax)一般处在217~280nm范围内。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例如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1,3-丁二烯与溴反应
在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四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成键。形成了三个碳碳σ-键和六个碳氢σ-键。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的p电子,垂直于平面,侧向交叠,形成一个π-π共轭体系 。
Diels-Alder 反应
反应过程(以1,3-丁二烯与乙烯间的反应为例)
该反应的进行仅需光或热的作用,通常不受催化剂或溶剂极性的影响。运用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可以使该反应的机理得到很好的阐明。
Diels-Alder反应常见的双烯体有脂肪族、脂环族共轭双键化合物以及某些芳香族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常见的亲双烯体为连有醛基、羧基、酯基、硝基、氰基等吸电基的烯烃或炔烃,以及醌类等。此反应在高温下多为可逆反应,而且为放热反应。
具有供电基的双烯体与具有吸电基的亲双烯体都具有较大的反应活性,使得此反应多数发生于富电子的双烯体与缺电子的亲双烯体之间。例如,1,3-丁二烯与丙烯醛的反应几乎可以得到定量的产率。但是,取代基的碳原子数愈多,或取代基的数目增加都会使反应减缓。
艾氏剂
Diels-Alder反应还可发生于分子内
Diels-Alder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定向性
Diels-Alder反应的另一立体化学特征
不对称s-顺式构象的二烯与不对称亲双烯体反应结果
Diels-Alder反应应用于环状有机物合成
由呋喃与丁炔二酸二甲酯合成斑蝥素亦有赖于此反应。该反应亦用于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的共轭双健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