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罗·波耶尔 编辑
保罗·波耶尔(Paul D. Boyer,1918年7月31日-2018年6月2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1943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化学教授。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因斯·斯寇(丹麦)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生命的能量货币——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和离子转运酶Na +,K + -ATPase的发现。保罗·波耶尔与约翰·沃克阐明了腺三磷体合成酶是怎样制造腺三磷的。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发现腺三磷合成酶。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躯动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中文名:保罗·波耶尔
外文名:Paul D. Boyer
别名:保罗·博耶、保罗·德罗斯·博耶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8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2018年6月2日
毕业院校:威斯康星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犹他州普罗沃市
性别:男
1965年至198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自1990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名誉教授。
博耶自1970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科学院的成员。
发现了一种转运离子的酶,钠离子、钾离子——腺三磷酶。保罗·波耶尔和约翰·沃克阐明了腺三磷体合成酶是怎样制造腺三磷的。在叶绿体膜、线绿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以发现腺三磷合成酶。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驱动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罗·波耶尔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机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和β亚基交替组成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中间还有一个不对称的γ亚基。当γ亚基转动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结构的变化。保罗.波耶尔把这些不同的结构称为开放结构(βO)、松散结构(βL)和紧密结构(βT)。
199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波耶尔(Paul D. Boyer)和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约翰·沃克(John E. Walker),因为他们阐明了腺三磷(ATP)合成的基本酶学机制;另一半授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因斯·斯寇(Jens C. Skou),因为他首先发现了一种转运离子的酶,钠离子、钾离子-腺三磷酶(Na+, K+-ATP)。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