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质海岸 编辑
沙质海岸,又称海岸带,是指从平均浪基面以上至最高浪潮面之间的地带。更简单地说在正常浪基面(一般在水深20m以内)以上的滨海区。
中文名:沙质海岸
外文名:sandy coast
原因:岩石风化或河流的沙砾堆积在海边
举例:沙嘴、坝岛滩尖、连岛沙洲
性质:堆积地貌体
组成:砂和砾石
它与“滨海带(Shore zone)”、“滨线(Shoreline or coastline)”、“滨海环境(Shore environment)”、“沿岸带(Longshore zone)”及“海岸地区(Coastal region)”等术语相近。但对它们具体范围的界定和描述这个地带所使用的术语一直没有统一。有的人将滨海带限定在平均低潮水位(或最大低潮水位)和平均高潮水位(或最大高潮水位)之间的地带,实际上就是潮间带,这是狭义的滨海带概念。而多数沉积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貌学家则采用广义的滨海带的概念—滨海带的上限向陆延伸到最大风暴潮可以波及的地带或某些自然地理特征变化带,如海蚀崖、海岸沙丘、永久性植物生长带等;其下限向海可达到正常天气的波基面深度。
砂质海岸,通常是由松散的、很软、很细的物质如细砂、粉砂和淤泥组成的,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滩比较宽,也比较长。这种海岸也常常是被堆积的海岸。我们把造成海岸堆积的种种作用,叫堆积作用。而把被海水“建设”起来的这种海岸,叫做堆积岸。堆积海岸虽然建港条件差,但可以开辟盐田和围垦土地。
地质特征
海岸环境的划分
无障壁海岸又称为广海型海岸,它与广海陆棚之间无障壁岛,二者之间连通性很好。海岸地带沙坝或生物礁等障壁地形不发育。因此,这里受到明显的波浪和沿岸海流的作用,海水可以进行充分流通与循环。
有障壁海岸又称为局限型海岸,障壁性地形的存在使近岸的海与广海隔绝或部分隔绝,它的海水处于局限流通的状况,其波浪作用较弱,较多地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水动力能量一般较低,海水的盐度亦不正常(图10-2)。当海平面上升时,有障壁海与广海连通。当海平面下降时则形成泻湖—潮坪。
一、波浪作用及对沉积物的搬运
波浪作用及对沉积物的搬运
正常气候时,当风吹过海平面时所形成的海(湖)面波动,由于风的流动带有涡流和阵发性,它以不规则的切线应力作用于水面,将能量传递给水面。起初在水面上吹起波纹,波纹不断发展成波浪。它是海岸带向沿岸传送能量的主要形式,不仅本身具有侵蚀海岸和搬运改造沉积物的作用,而且还可派生沿岸流(Longshore current)和回流(Rip current)。前者引起沉积物的沿岸漂流,后造成沉积向海迁移。风浪从其生成区传播到沿岸地带,波谱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海水深度变浅,依次出现风浪、涌浪(Swell)、升浪(Build—up)、破浪(Breaker)、拍岸浪(碎浪)或激浪(Surf)和冲浪(Swash)。因此,在波浪在进行能量传导过程中,在不同的深度及海岸带,其波形不同,所表现的特点也各异。
二、潮汐作用及沉积物的搬运
潮汐和潮汐流对海岸带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低波能大潮差的海岸带、嗽叭形河口湾和海湾等地带尤为明显。
潮汐是由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海水周期性升降或涨落的运动现象。大洋潮汐是一种长周期全球性海面波动,是在天体的引潮力(太阳、月亮相地球之间的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作用下,海平面发生的周期性升降现象。海平面一涨一落,即—个涨潮和接连的一个退潮叫做一个潮汐循环。在—个潮汐循环中,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的水位差谓之潮差。当潮位升降变化时,在平面上就会出现因水位差而引起海水侧向流动,这种流动即潮流。在开阔大洋和广海中,一个潮汐循环过程在不同时间段内,其潮流速度和方向都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而在近岸地带或海湾内,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潮流则被限制在大致与岸线垂直的方向作往返运动。
潮汐活动及其引起的水动力状况是十分复杂的,但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①潮流活动的全球性,只有与大洋相互连通的海域才有潮汐活动;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③其流向具典型的双向性;④能量大小的非对称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