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岸礁 编辑
紧靠陆地边缘生长的生物礁
岸礁指生长在海面附近的礁体。深度通常不足10米,礁顶在退潮时大多出露水面。暗滩、暗沙在珊瑚生长速度不如海面上升速度时,岸礁体多潜没在水下。通常为海上安全航行,需在航海图上精确地画出岸礁的位置。岸礁如在航线附近,需设置灯塔或其他标志。
中文名:岸礁
外文名:fringe reef
其他名:边缘礁
释义:紧靠陆地边缘生长的生物礁
特点:海岸相连、宽度不等的珊瑚礁平台
结构:外缘向海洋方向倾斜
岸礁(fringe reef)指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在退潮时可看出岸礁非常像海岸向外延伸的一个平台。例如海南东部海岸即有上千米宽的岸礁。
又称“裾礁”。一种与海岸相连、宽度不等的珊瑚礁平台。珊瑚礁向上生长以低潮潮位为准,故其表面大致与低潮潮位高度相当,外缘向海洋方向倾斜。岸礁生成后,它的外侧成为海岸线,而内侧成为原生海岸的边缘,但岸礁经常与海岸之间还隔着一条宽度不大、深度约0.2-1.5米的水道,水道底部盖有砂砾,其上生长着植物,水道的存在是因为近岸处泥沙很多,不适于珊瑚生长。岸礁不是连续的,其间具有很多缺口,连通着水道和大洋。我国台湾南部恒春半岛、海南岛东岸都有分布,最宽处可达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