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 编辑

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澳大利亚东岸昆士兰州的大堡礁

大堡礁大堡礁

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法文:Grande barrière de corail),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昆士兰州,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大堡礁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7年3月科学家发现,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的大部分珊瑚礁2016年已被过热的海水杀死。往南一些,大堡礁中部的珊瑚礁2016年得以幸免,然而正在白化,这是另一场大规模死亡的潜在预兆。2022年1月28日,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承诺,将追加10亿澳元(约合44.65亿元人民币)拨款用于保护大堡礁,保护旅游业就业岗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堡礁

外文名:Great Barrier Reef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开放时间:全年

景点级别:世界自然遗产

门票价格:免费

基本资料

编辑
遗产名称: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

入选时间:1981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

礁区海底地形复杂,有穿过礁区与现代河口相连的许多谷地,这是古代陆上侵蚀产物。礁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小,表面水温高21~38℃(70~100℉),向深处去温度变化不大。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30米(100呎)深处的海底地形。

礁区海洋生物丰富,有彩色斑斓、形状奇特的小鱼;还有宽1.2米、重90公斤的巨蛤和以珊瑚虫为食的海星。植物贫乏。养珠业发达,有对虾和扇贝繁殖区。

大堡礁吸引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北昆士兰岸外建有水下观测站。有从大陆海滨城市到大堡礁的航线。其他资有石灰、石英砂。又发现石油,已开始测量和试钻。

主要景观

大堡礁为大分水岭地区的特殊景观之一。其北起荆棘岩礁(Bramble Cay,大堡礁最北端的岛屿)与巴布亚新几内亚间的托雷斯海峡,南至伊丽特女士岛(Lady Elliot Island,大堡礁最南端的岛屿)与弗雷泽岛(Fraser Island)间的海峡。荆棘岩礁与伊丽特女士岛的直线距离为1915公里。

其间900多座岛屿,约有600座大陆岛与300座珊瑚岛。

大堡礁美景

从新生代开始,原先与南极洲相连的澳大利亚大陆以每年7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因板块移动,澳大利亚东部经历了一段陆地抬昇的时期,在昆士兰内陆400公里处形成分水岭。另外,由于旺盛的火山活动而产生了层状火山、盾状火山及玄武岩流,其中一些坚硬的露头成为高岛(high islands,基本上为火山岛)。

在珊瑚海盆地形成后,珊瑚开始在此生长,但直到2500万年前,昆士兰北部仍处于温带水域,水温过低而不适合珊瑚生长。之后,昆士兰移动到热带水域,水温的上升及海水深度的变化都对珊瑚的生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此时,珊瑚的直径每年可增加1~3厘米,高度每年可增加1~25厘米。但因珊瑚生长需要阳光,故只分布在水深150米内的水域内。

2400万年前,昆士兰到达热带水域,部分珊瑚开始生长,同时,河流对大分水岭山脉的侵蚀作用及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远海沉积物及浊积岩,这对珊瑚的生长形成了不利的影响。10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这加强了堆积作用。同时,进入海中的砂石虽会阻碍珊瑚生长,但另一方面,砂石所堆积的地方也成为珊瑚生长的基底。另外,40万年前,进入间冰期,此区的海水温度上升了4℃左右。

气候变化、污染、棘冠海星和渔业是对大堡礁生态系统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其它的威胁还有海运事故、油外泄和热带气旋。骨骼侵蚀带是一种发生在骨状珊瑚上的由原生动物Halofolliculina corallasia引起的疾病,可以感染31种珊瑚。根据一项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自从1985年来,大堡礁已经因为上述危害因素损失了超过一半的珊瑚礁,其中三分之二的损失是发生在1998年以后。一份2016年三月的报告显示,因为海洋暖化引发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导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数摧毁,占据大堡礁整体40%以上。

航标灯塔

由于大堡礁地势险恶,因此周围建有大量的航标灯塔,有些已成为著名的历史遗址,而有的经过加固仍发挥着作用。这些航标灯塔在发挥导航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一道观赏的景观。

大堡礁灯塔大堡礁灯塔

自然与生态环境

大堡礁各类珊瑚

大堡礁水域约有大小岛屿630多个,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林德曼岛、汉密尔顿岛、蜥蜴岛、弗雷泽岛等较为有名。大堡礁的一部分岛屿,其实是淹在海中的山脉顶峰。俯瞰大堡礁,犹如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绽放的碧绿的宝石一般。这些各有特色的岛屿现都已开辟为旅游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

大堡礁属热带气候,主要受南半球气流控制。这里自然条件适宜,无大风大浪,成了多种鱼类的栖息地,而在那里不同的月份还能看到不同的水生珍稀动物,让游客大饱眼福。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

大堡礁各类珊瑚

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

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有的礁岩厚度已达数百米,说明这些"建筑师"们在此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退潮时的大堡礁退潮时的大堡礁

同时也说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历过沉陷过程,使追求阳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断向上增长。在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无论形状、大小、颜色都极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宽达2米。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相绿色,异常鲜艳。

海洋生物

大堡礁海域生活着大约1500种热带海洋鱼类,有泳姿优雅的蝴蝶鱼,有色彩华美的雀鲷,漂亮华丽的狮子鱼,好逸恶劳的印头鱼,脊部棘状突出并且释放毒液的石鱼,还有天使鱼、鹦鹉鱼等各种热带观赏鱼。珊瑚礁将潟湖包了个严实,这里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港,各种鱼类、蟹类、海藻类、软体类,五彩缤纷、琳琅满目,透过清澈的海水,历历在目。成群结队的小鮨(音yì)鱼在大堡礁外侧捕食浮游生物。体重达90公斤长相古怪得令人生畏的巨蛤每次至少产十亿颗卵。欲称霸海洋的鲨鱼,柔软无骨的无壳蜗牛,硕大无比的海龟,斑点血红的螃蟹……被潮水冲上来的大小贝壳闪烁着光芒,安静地躺在沙滩上,退潮时来不及逃走的长达一米的大龙虾,及体肥味美的海参,可让幸运者大饱口福。

座头鲸座头鲸

每年7-9月,濒临灭绝的座头鲸便会在珊瑚岛南部出现。它们的体长在15米左右,大的座头鲸体重在40吨以上,但这种巨鲸并不可怕,它们是一种温和的海洋哺乳动物。这里还能看到大量的儒艮,又叫海牛,它们和别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不同,是以植物为生的。海龟子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来到雷恩岛产卵,它们如今已几近灭绝,这里是它们的一个主要繁衍地。

在大堡礁海域还生活着4000多种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其它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海葵、蠕虫、海绵、海蛞蝓、海蜇、管虫、海胆、海鞘、水母、虾,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人鱼和巨型绿龟)也栖息与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大堡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取代雨林中的树木,鱼类和软体动物取代了鸟兽。同雨林一样,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生存竞争。夏季,母海龟爬到岛上把蛋产在热沙里。约8周后成千上万的幼龟便从沙里孵出,争先恐后爬入海中。在爬向大海的途中,往往被海鸟、螃蟹和老鼠捕食。在礁外的深水区生活着海豚和鲸等哺乳动物。在大堡礁的边远处,最凶残的大白鲨和虎鲨则时刻在等待着海豚和海龟。

到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用于求偶、警告、伪装、欺骗。像绯红的宝贝鱼和有蓝点的红色珊瑚鳟与珊瑚颜色交融在一起。红白相间的长牙鱼则以身上的条纹来隐蔽其身体。红蓑蚰的鱼尾像舞蹈演员的裙子那样鲜艳夺目,警告天敌它身上有毒刺。花纹鲜明的神仙鱼以其闪光的亮斑来威吓闯入其领域的鱼儿。钻沙洞的斑彩鳎(音tǎ)改变颜色以模仿所处环境。

鱼类觅食的方法形形色色。石鱼的颜色与所居处的岩石一样,以毒刺杀死猎物。须鲨皮上长有海草状的毛状物,静卧着等待猎物。笛鲷群则见什么吃什么。清扫隆头鱼会清洁其他鱼的伤口以及捕捉寄生虫,因而受到欢迎而不会遭到攻击。

大堡礁生物

珊瑚岛是无数海鸟的栖息地,成群的海鸥遮空蔽日,为大堡礁增添了无限生机。这里聚集的鸟类有240多种。如燕鸥、黑燕鸥、海鸥、鹱(音hù)、军舰鸟、鲣鸟、大海雕等常在珊瑚礁面聒噪。

珊瑚礁群落内环境有异,其深度、温度、清晰度、宁静度及食物的种类随位置而改变,因此成千上万种生物都能找到所需的生存环境。估计有1400多种鱼、甲壳和贝类动物、海葵、蠕虫、海绵和鸟雀在大堡礁及四周安家;珊瑚只占其中10%。海参吐出的细碎贝壳和沙粒沉人海底,就会填补珊瑚底基的裂缝,对保护礁石起着关键作用。

珊瑚礁的生态坏境平衡得异常微妙,稍有改变就会受到破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刺冠海星的数量激增。由于刺冠海星会把消化液吐在珊瑚上,令珊瑚死亡,大堡礁的生态因而受到威胁。导致海星数目暴增的原固是游客捡光礁石上的海螺,而海螺这种食肉的软体动物,经常吃掉刺冠海星,减少其数量。保护海螺,就能减少刺冠海星,但部分珊瑚礁的生态平衡必须花上几十年的工夫才能恢复。

大堡礁也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海洋生物博物馆。在辽阔澄碧的海面上,点缀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岛礁,大礁套小礁,环礁包着潟湖,礁外波涛汹涌,礁内湖平如镜。礁上海水淹不到的地方,已发育了较厚的土层,椰树、棕榈挺拔遒劲,藤葛密织,郁郁葱葱,一派绚丽的热带风光。透过温暖清澈的海水,可看清400余种珊瑚所构成的密密丛丛海底"森林",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珊瑚丛中游弋着1500种鱼和4000种软体动物,这里也是儒艮和大绿龟等濒临绝灭动物的栖息之地。肥大的海参在蠕动,大红大黄的海星在爬动,奇形怪状的蝴蝶鱼、厚唇鱼穿梭如织,还有近1米的大龙虾、上百千克重的砗磲、潜伏礁中的石头鱼¨这里又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海鸟如云遮空,更为大堡礁增添勃勃生机。

主要景点

编辑

心形礁

心形礁

心形礁是澳大利亚的著名风景点大堡礁的一奇特景观,也是在大堡礁我们应该必看的景点之一,在空中俯瞰,它是一个天然的心形,再加上大堡礁本身很好看的水色,景色更是美轮美奂。

心形礁,位于澳大利亚,是大堡礁的一部分。形如其名,如果说这是上帝的作品,那么似乎可以说,原来上帝也是愿意把这里当作心灵的栖息之地的.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堆积成了一个个珊瑚礁体。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园,也是人类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园。

百态珊瑚

大堡礁由40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从上空俯瞰,礁岛宛如一棵棵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

大堡礁珊瑚图片欣赏

这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活珊瑚,它的分泌物和其他的一些物质构成了现今的珊瑚礁。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最早出现约4.7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中期。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息的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营集体生活。珊瑚虫常常分泌出一种碳性物质,这种物质与珊瑚虫石灰质的骨骼及单细胞藻类的残骸混合、堆积,形成礁区。它们有的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珊瑚群就是海岛。第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日积月累,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骸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逐渐堆积成巨大的珊瑚礁体。

在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有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开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红梅;有的浑圆似蘑菇,有的纤细如鹿茸;有的白如飞霜,有的绿似翡翠;有的像灵芝……未可名状,形成一幅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天然艺术图画。

珊瑚群平时大部分隐在水中,只有低潮时略露礁顶。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灵芝形、荷叶形、海草形在海底扩展美丽的身躯。这里分布有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约有350种珊瑚虫与水母有亲缘关系,每个珊瑚虫的嘴周围长着一圈触须,从海水中吸取碳酸钙,变成石灰质的外壳,无数外壳累积起来便成为珊瑚礁。

珊瑚虫与一种叫做虫黄藻的微生物共生于石灰质外壳中,虫黄藻会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珊瑚虫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氧,向虫黄藻提供硝酸盐和其他排出物。所以,珊瑚礁只能在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即海水清澈且深度不超过40米处。

在游客眼中,珊瑚礁美丽和安详,其实里边经常发生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搏斗。珊瑚分为软珊瑚和硬珊瑚(能建造珊瑚礁)两大类,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很结实,可以禁得住浪涛冲击,有的则只能生活在最平静的水域。有些比其邻居生长得快,以便遮掩邻居抢夺阳光。有些会用含毒的触须,或向水里施放致命化学物质,清除其领域内的对手。

此外还有吃珊瑚的动物,例如能吃珊瑚的鹦嘴鱼和刺冠海星。这种海星往往把腹腔吐出来贴在珊瑚礁上把它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数量会周期性地剧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得一干二净。海洋风暴和旋风也不断破坏和侵蚀珊瑚礁。

白天在珊瑚礁阴影下的水中一片沉寂但夜晚各种动物都纷纷出来活动。珊瑚虫在夜间觅食,伸出彩色缤纷的触须捕食浮游微生物。无数珊瑚虫的触须一齐伸展,宛如鲜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触须,否则会遮住虫黄藻需要的阳光。

在春季某些宁静的夜晚,会出现最壮观的情景。沿着大堡礁,不知受何种化学物质或光线的诱发,所有珊瑚虫会一齐放出一片片橙、红、蓝、绿色的卵子和精子,漂浮到水面,使海水呈现鲜艳的颜色。然后卵子和精子混杂在一起,产生出幼珊瑚虫,随潮汐四散游开,寻找合适的空地建造新的珊瑚礁。软、硬珊瑚都有多种,软珊瑚的组织中含石灰质晶体但不形成外壳,硬珊瑚则形成外壳。

珊瑚礁不断生长,新珊瑚礁露出水面,很快就盖上一层白沙,上面长起植物。这些最先在珊瑚礁上生长的植物,繁殖速度十分惊人。它们结出的耐盐果实可以在水上漂浮数月,漂到适合的地方,发芽生根,为其他植物的生长铺平道路。鸟类为珊瑚礁上植物的生长作出重要贡献,它们把植物的种子散布在礁上,其粪便则使礁石上的土壤肥沃。海鸥喜欢吃龙葵属的浆果,把其种子散布在岛上。黑燕鸥常在腺果藤树上筑巢,其黏性种子往往附在黑燕鸥的翅膀上传播。

旅游信息

编辑
大堡礁的度假岛

  • 林德曼岛(Lindeman Island)--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多英国皇室足迹的度假岛,于2012年被中国白马集团购得

  • 汉密尔顿岛(Hamilton Island)--大堡礁最大的度假岛

  • 海马恩岛(Hayman Island)--格调优雅高贵顶级的度假岛

  • 苍鹭岛(Heron Island)--大堡礁的缩影

  • 当克岛(Dunk Island)--最自然原始的度假岛

    景点提示交通

    大堡礁距离布里斯班1100多公里。

    水域

    大堡礁水域共约有大小岛屿630多个,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汉密尔顿岛、林德曼岛、蜥蜴岛、弗雷泽岛等较为有名。

    旅行建议

    1、在大堡礁的海中畅游。

    2、踏上大堡礁海滩上的银沙。

    3、陪伴着星星和珊瑚,过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

    4、在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学习潜水。

    5、鸟瞰心形珊瑚礁。

    6、观看鲸鱼。

    7、搭乘海上飞机到WhitehavenBeach野餐,感觉会很好。

    旅游注意事项

    1、去大堡礁前首先要准备好游泳衣裤,带上防晒霜,太阳帽,墨镜,浴巾等物品,身着体恤衫、短裤/裙,脚踏拖鞋就行了。

    2、有条件的最好买个一次性的水下照相机(25澳元左右),这样就能把这游览大堡礁难忘的精彩场面带回去给亲友们炫耀了。

    3、不习惯乘船的客人最好带上防止晕船的药片,如果当日风浪在每秒15海里以上,在登船时吞服(等感到晕船再吃药就晚了)。

    4、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来大堡礁,大量的水母会出现于大堡礁水域之中,游玩时一定注意安全。

    5、 至大堡礁旅游四时皆可,年平均气温在23℃,只有在夏季的1月才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

    6、 在大堡礁旅游注意保护生物。

    最佳旅游时间

    大堡礁水下游览

    从季节上讲,澳大利亚凯恩斯地处热带,是全年都能进行观光活动的地方。如果要选最佳时间,以每年5-10月之间(即本地的深秋、冬季和初春)最为理想。此时气候较为稳定、清爽宜人,多为蓝天白云。天气晴朗则有足够光线入水,各色绚丽的珊瑚和鱼类的色彩就非常艳丽动人。大堡礁的海水温度是从冬季最冷的23℃到夏季最热的32℃之间。因此游客任何时间都可以下海游泳观光而不会感到寒冷。

    旅游信息

    吃:挪威三文鱼刺身(晚市)、澳洲蜜饯原只火腿、铁板烧牛肉、日式天妇罗、泰式咖喱海鲜、印度薄饼、北京片皮鸭、上海小笼包、铁板牛扒、串烧鸡肉、意大利芝士蛋糕、意大利PIZZA、木瓜炖雪蛤、酥皮海鲜汤、炭烧秋刀鱼。

    住:蜥蜴岛度假村、艾尔利滩顶峰公寓酒店。

    行:大堡礁距离布里斯班1100多公里,距离凯恩斯600公里。国内各大城市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都有航班到达大堡礁,另外,普罗瑟派恩铁路经过大堡礁,沿布鲁斯高速公路也可到达大堡礁。

    娱:这里可乘直升机空中拍摄、观看浅海里的原始珊瑚群,也可穿上了潜水衣,海底漫步。

  • 环境保护

    编辑
    围海造田

    2013年年底,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一项计划,旨在扩建昆士兰地区艾博特角(Abbot Point)的煤炭码头,艾博特角港是大堡礁沿岸地区的五座主要港口之一。

    该项目需要从海底疏浚约500万吨泥沙以增加港口的深度。由此产生的废弃泥沙将被倾倒在25公里外的海水中,恰恰在大堡礁海洋公园内。

    大堡礁是世界自然遗产,但是近几十年来却每况愈下。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珊瑚、海草、儒艮、海龟、还有包括鲨鱼在内的鱼类——的处境岌岌可危。

    造成这些衰退的原因众所周知:沿海开发的污染,农业径流(从农田里流走的水,携带大量化肥等物质),珊瑚疾病,海洋酸化,海洋变暖导致的珊瑚白化(共生的虫黄藻因无法适应暖水而死去),和日益严重的风暴。

    水体污染的威胁尤其严重。漂浮在水中的泥沙使海水变得浑浊,这样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生物,比如珊瑚的共生藻和其它水草,便无法生存下去。同时,农业径流还造成了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的数目增长。

    截止2017年,实施了的减污策略就是控制农业径流,这项措施尽管很成功但是效果毕竟还是有限的。而没有任何条文专门管理港口建设产生的泥沙。

    环境保护全球变暖影响

    这些漂亮的图片展现的是澳大利亚大堡礁。这种天然结构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其边缘镶嵌着绿色和深蓝色绿松石,令人目不暇接并心生震撼,可谓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然而,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亲眼见到这个奇迹。专家们表示,我们能够留给后代的可能就只有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图片,提醒后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一种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 海洋学家查利·沃隆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在短短20年时间内让大堡礁这一世界遗产荡然无存。沃隆曾经是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他表示,“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大堡礁将在20年左右时间内消失殆尽。”

    大堡礁海底世界

    沃隆并不是一位作出这种可怕预测的海洋学家,他的预测也并不是其中最为极端的一个。在7月举行的世界野生动植物专家会议上,大卫·艾登堡爵士就曾警告说,如果不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全世界所有热带珊瑚礁将在不久的将来遭受“毁灭”命运。

    海洋学家表示,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挽救这些自然奇迹的希望已经破灭。我们必须寻找到从大气层中清除温室气体的途径。除了拥有吸引千万游客的美丽外表外,珊瑚礁也是海洋中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为超过100万种物种提供安居之所。其丰富的生物居民是数百万人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支撑着规模巨大的旅游业,为数以千计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宝贵的珊瑚礁是由珊瑚虫这种微型生物造就的,它们尤为容易受到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波及对象。二氧化碳水平的不断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过程中,珊瑚难逃被溶解的命运。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升温同时让珊瑚惨遭漂白,不得不与美丽的外表说再见。

    保护意见

    大堡礁鱼类

    世界野生动植物专家会议于7月初在皇家学会举行,由艾登堡爵士负责主持。他表示:“珊瑚礁就像是笼中的金丝雀。它们是在提醒人们必须关注海洋世界的命运。珊瑚礁最容易遭受破坏,所受影响显现出来的速度也可能是最快的。任何曾有幸潜入珊瑚礁的人无不为其壮丽的外表以及生物多样性所深深震撼。对于这些人来说,珊瑚礁将走向死亡并最终被褐色污泥覆盖沦为一个砾石坑的命运定会让他们惊恐万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有高达20%的珊瑚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专家们表示,二氧化碳水平已经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1 ppm等于百万分之一)提高到当前的387ppm。参加皇家学会会议的科学家指出,只有将二氧化碳水平降至350ppm以下,才能确保珊瑚礁长期存在。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制止棘冠海星的繁殖蔓延,是恢复大堡礁健康状况的重要一环。为此,澳政府追加了更多资金来处理棘冠海星问题,以进一步保护大堡礁海域的生态环境。

    2013年12月2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研究人员表示,为了保护大堡礁珊瑚,将使用精子冷冻方法。研究人员将用部分精子来帮助大堡礁的珊瑚恢复新生。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了一份关于将大堡礁列入“濒危”名单的建议草案。6月下旬在德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将给出草案的最终决定。 在过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大堡礁列入世界遗产保护“濒危”名录,拯救这一澳大利亚的“国宝级”景观。

    保护现状

    全球物种多样性正面临严重考验,许多国家都在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过去的30年中,大堡礁近一半的珊瑚已经绝迹,研究人员担心,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导致这一物种遭到灭顶之灾。

    Aronga动物园和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联合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e)将一起启动保护工作,用人工繁育技术“冷冻珊瑚精子”。

    在珊瑚繁育季节中,研究人员收集了数以亿计的珊瑚精子,这些珊瑚精子可以冰冻保存数千年之久。研究人员将用部分精子来帮助大堡礁的珊瑚恢复新生。史密森学会的教授哈格多恩(Mary Hagedorn)介绍称,珊瑚精子被置于液氮,将以每分钟20℃的冷冻速度被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中。然后这些冷冻精子将被存贮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哈格多恩说:“我们将建立一个珊瑚生育诊所,把珊瑚精子存储在精子银行中以便未来使用。我们希望用这种冷冻技术来保护并延长大堡礁的寿命。”

    堡礁萎缩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这里生活着1500种鱼类和4000多类软体动物。然而近些年过度开发、水质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威胁,却让大堡礁陷入困境。在过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大堡礁列入世界遗产保护“濒危”名录,拯救这一澳大利亚的“国宝级”景观。

    大堡礁加速衰亡30年消失近一半大堡礁加速衰亡30年消失近一半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旅游点之一,其清澈见底的水质、造型各异的珊瑚礁和那五彩缤纷的海底生物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潜水爱好者。但过度开发也给大堡礁带来了一些“麻烦”。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史蒂芬·迈尔斯(Steven Miles)表示,已经有近50%的大堡礁在30年内消失。其逐渐衰亡也让海底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鱼类死亡遍及整个海港,海龟、海牛和海豚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环境部已开始着手监控大堡礁水域的水质,以估量当地工农业和旅游业对大堡礁造成的污染。该数据将作为之后教科文组织决定是否将大堡礁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依据。施行水质监控的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公众的监督作用,改善大堡礁的管理水平。他们还呼吁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当地工厂减少对大堡礁的污染,并适当地控制旅游业的发展。水质污染已经让大堡礁附近的部分海水不再如以前一般清澈,而是显得有些浑浊。

    除了过度开发,温室效应也对大堡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二氧化碳水平的不断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过程中,珊瑚难逃被溶解的命运。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升温同时让珊瑚惨遭漂白。

    居民

    编辑
    除土著人以外,白澳大利亚人也散居在附近岛屿。这里旅游业十分发达,并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大堡礁特别是它的北部区域,对居住在西北岸土著人和托雷斯岛屿居民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还有供人观赏的石画艺术馆和30多处著名的历史遗址,最早可追溯到1791年。

    新闻事件

    编辑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第7舰队2013年7月20日发布声明表示,因军事演习行动取消,两架战机被迫于16日在世界文化遗产、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投下4枚炸弹,每个炸弹重约500磅(约合226公斤)。据法新社报道,美军声明称,投下的炸弹落入50至60米深的海沟,不会威胁船只和珊瑚礁。这些炸弹均不会爆炸。

    2022年5月,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2021-22年夏季珊瑚礁快照》报告称,夏季海洋热浪致90%大堡礁出现白化。

    2022年11月29日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9日建议将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了气候变化和海洋变暖的严重影响。

    2023年9月13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宣布,已在大堡礁布设专门的传感器。通过运用这些传感器和卫星数据,该机构旨在创建全球领先的水质监测系统,以助力保护大堡礁这一知名自然景观。据该机构介绍,传感器布设在大堡礁南部,将监测从河流和港湾到大堡礁的沉积物和溶解有机碳的流动情况。通过将综合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处理,研究人员得以预测沉积物流动和可干预地点。太多沉积物会阻挡阳光抵达海床并妨害海洋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区域生物所需的食物供应,包括珊瑚礁系统内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此外,研究还将识别海水中是否有较高水平的叶绿素,叶绿素过高可能表明存在某种可能有害的藻华。藻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威胁鱼类健康甚至导致鱼类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2024年4月,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报告说,大堡礁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整体珊瑚礁群的四分之三都出现了白化迹象,近40%的珊瑚礁出现了高度或极度白化。该报告是基于对大堡礁约3000个珊瑚礁中1080个珊瑚礁的空中调查以及对少量珊瑚礁的水下调查得出的。

    世界纪录

    编辑
    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27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吉尼斯世界纪录)

    下一篇 礁湖

    上一篇 昆士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