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鲁藏布江 编辑
雅鲁藏布江(Yarlung Zangbo River),属印度洋水系,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长2057千米,长度居中国大河第六位。河床高度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杰马央宗冰川,海拔高度5590米,西藏萨嘎以上称马泉河,以下称雅鲁藏布江。河源区多冰碛湖,湖多与河流串联在一起。由西往东流,在米林县派镇附近折向北东,又改向南流,至墨脱县巴昔卡处流出中国边境。干流先后流经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流域面积24.05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居中国境内河流第五位,流出中国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水量仅次于长江、珠江,居第三位。雅鲁藏布江河源至仲巴县里孜为上游,长268千米,水面落差1190米,长里孜至米林县派镇为中游,长1293千米,水面落差1520米,派镇至墨脱县巴昔卡为下游,长496千米,水面落差2725米。雅鲁藏布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单位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均居中国各大河流之首。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素有高原“母亲河”之称。
中文名:雅鲁藏布江
外文名:Yarlung Zangbo River
别名:央恰布藏布
所属水系:印度洋水系
地理位置:中国西藏南部
流经地区: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
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玛央宗冰川
主要支流:帕隆藏布、拉萨河、多雄藏布、年楚河、尼洋河
河长:2057 km
流域面积:2.405✕105 km²
平均流量:1654亿立方米
落差:5475 m
因山名而得名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靠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三条支流汇合后至里孜一段统称马泉河,但在扎东地区也有称该江为达布拉藏布,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曲水一带地方,藏语叫雅鲁,该江流至山南一带叫雅隆(因山南地区有条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称这条河流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区念作雅鲁,因为“鲁”藏语确切语音称“隆”,意即从曲水以上流经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总称雅鲁藏布江。
以藏族酋长名命名
“雅鲁”相传是藏族酋长之始祖。“藏布”则是“赞普”之转音,又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酋长,以此为江河命名。
地理位置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藏南谷地呈现为一个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流经这一谷地。
雅鲁藏布干流以及主要支流图
河道走向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 ,由西向东横跨西藏南部 ,穿行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先后接纳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主要支流后 ,经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折向南流,从巴昔卡流出中国边境 ,流入印度的萨地亚,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改称贾木纳河。河水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与恒河汇合,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国界、河流、城市示意图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理位置
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图(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其它区域)
河道特征
河源区
197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河源区,探明杰马央宗曲为雅鲁藏布江的正源, 马攸木藏布和库比藏布是杰马央宗曲的支流。 源头海拔5590米,河源区由杰马央宗曲和库比藏布两河组成。在两河源头有杰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构成了巨大的固体水库。 冰川和永久积雪的总面积约116平方千米。 由于冰川退缩成大面积冰碛物,谷地呈浅“U”形。经测量,无论是流域面积、河长还是流量,杰马央宗曲均应为主源。
雅鲁藏布江河源区的杰马央宗冰川冰川
雅鲁藏布江江源区——由冰川融化形成的清浅水洼
上游
从主源杰马央宗曲至里孜为上游段 ,该段水浅河清。 雅鲁藏布江上游全长268千米, 水面落差1190米,平均坡降4.4‰, 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河谷形态为高原宽谷型, 集水面积26570平方千米,河谷宽达1~10千米,常年有水流的河道宽仅30~40米,水深不足1米。在桑木张汇合南源库比藏布后称马泉,向东流到萨噶县的里孜。
雅鲁藏布江上游段——马泉河
中游
里孜到米林县的派镇(旧为派区、派乡)为中游, 中游支流众多。 雅鲁藏布江中游长1293千米,水面落差1.520米,平均坡降1.2‰,河床仍在3000米以上。中游段基本上是由西向东流,河谷宽窄相间,呈串珠状。该段的主要峡谷有岗来、仁庆顶、托夏、永达、桑日—加查、朗县和日敏峡谷等,有的宽仅30~40米,峡谷之间是宽谷河段,一般宽达2~3千米,有的宽达6~7千米。在该河段汇入的主要支流有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曲等。此外,还有加塔藏布、吉曲、萨迦冲曲、下布曲、香曲、曼曲、尼木玛曲、雅拉雄布曲、舍曲和黑龙普曲等较大支流汇人。
雅鲁藏布江中游——芝林段
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段(2022年12月拍摄)
下游
从米林县的派乡到巴昔卡附近是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段,下游峡谷密布。 雅鲁藏布江下游河长496千米,集水面积49959平方千米。江水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急转南流,进入连续的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151米和7756米的加拉白垒峰和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达7100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这便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里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响声隆隆。
雅鲁藏布江下游段——墨脱果果塘大拐弯
雅鲁藏布江下游段——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段
径流
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地区分布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样的径流带,一是径流的垂直梯度变化大。区内从东南向西北年径流深从丰水带(年径流深800~2000毫米以上)逐渐过渡到多水带(年径流深200~800毫米)、过渡带(年径流深50~200毫米),雅鲁藏布江出口到派镇,河长496千米,而年径流深从5000毫米降至1500毫米以下。
径流年际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年径流变差系数较小、变化在0.12~0.35之间、受补给水源影响、以融水补给为主的尼洋河变差系数(Cv)值只有0.12,而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拉萨河变差系数(Cv)值达0.27。径流年内分配以6~9月最丰,径流量可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65%以上,最大水月出现在7月或8月,干流的洪水是比较大的。枯水期每年11~次年4月。
泥沙
雅鲁藏布江干流水含沙量不高。在上游泥沙来源主要是冰冻物理风化物,在气候高寒,水流缓漫、又多沼泽,湿地等因素影响下,河水含沙量低,一般在0.2千克每立方米以下,中游上段两岸坡陡、河谷干旱,风化强度大。常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不少泥沙进入河道,使河流泥沙不断增加。在干流上的奴各沙、羊村和奴下三个测站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分别是0.27千克每立方米、0.43千克每立方米和10.26千克每立方米。
奴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90x10⁴吨。在主要支流中以年楚河含沙量最高,江孜站年平均含沙量达1.36千克每立方米,年输沙量110x10⁴吨、这是由于流域内土质疏松,植被差、而降水又集中所致。含沙量年内变化基本上与径流的变化同步。据推算,巴昔卡处的年输沙量约为2400x10⁴千克每立方米、干流丰沛的水量所携带的泥沙形成了江心洲、河漫滩和阶地沉积物。在冬半年西风急流和山谷环流叠加,形成了地面风、又将这些泥沙沿河谷走向随风吹起,使河谷风沙地貌十分发育,沿干流河谷呈带状不连续分布、在上游桑木张—里孜、河长188千米和中游里孜—派,河长1340千米的各宽谷段内沙丘成群分布、其中以发育在谷坡上的爬升沙丘最具特色,成为雅鲁藏布江的独特的自然景观。
补给水源
雅鲁藏布江径流补给源于大气降水、降水量地区分布十分悬殊,年际变化小而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水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拉湾暖湿气流,沿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通道方向水气输送强度达到500~1000克每平方厘米每秒,输送量比整个青藏高原四周其它途径向高原同内部水汽输送量大1~10倍,这与夏季自长江流域以南向长江以北输送的水汽量相近。在下游戟林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5000毫升以上,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向东北巴昔卡4500毫升,墨脱2660毫升,波密810毫升,拉萨440毫升,拉孜310毫升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1.5~2.5倍,每年6~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5%~80%。雨季4月从高原东南开始,拉萨、日喀则延到5~6月。
由于高寒的气候,现代冰川发育成为河流重要补给水源,现有冰川面积8760.5平方千米,在不少河源区被大面积冰川沉积物和风化物覆盖,地表草甸厚、渗透作用较强,雨水和冰雪融水多渗透地下与地表冰雪融水一样成为河流的补给水源,在河流干流上游及中游上段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中游下段至下游上段、补给形式转为以雨水、融水混合补给型;进入大峡谷以下暴雨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就全江而言,属3种水源均有的混合补给型。
雅鲁藏布江径流补给分析 The analysis of runoff feed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 |||||
河流 | 水文站 | 年份 | 各补给量占径流总量的百分数(%) | ||
雨水补给 | 融水补给 | 地下水补给 | |||
雅鲁藏布江 | 奴各沙 | 1985 | 42 | 18 | 40 |
羊村 | 1985 | 44 | 20 | 36 | |
奴下 | 1969 | 30 | 38 | 32 | |
年楚河 | 江孜 | 1977 | 31 | 21 | 48 |
拉萨河 | 拉萨 | 1965 | 46 | 26 | 28 |
尼洋河 | 更张 | 1988 | 27 | 50 | 23 |
易贡藏布 | 贡德 | 1968 | 25 | 53 | 22 |
参考资料: |
水质
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具有pH值适宜、矿化度低、总硬度小等特点,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雅鲁藏布江水质良好,与中国其它大河相比基本上没有污染,是一条清洁的大河。 河流水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补给来源、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等诸因素的影响。从雅鲁藏布江干流的上游到下游、矿化度由40毫克每升左右逐渐加大到中游一带250毫克每升左右,再向下又逐渐降低。下游的墨脱一带不到100毫克每升。上游河源区以融水补给为主,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淋溶作用强,下游区雨水量增加,融水也比中游比重高,这样就形成了河水矿化度沿干流的变化。
水温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中国三大水温最低的地区之一。河流水温是河水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主要受气温的控制,而纬度、海拔高度、水源补给等都影响着水温时空变化。全年以夏季水温最高,年平均水温6~11℃,冬季大中河流为1~2℃。从图3中可清楚看出水温在全年的沿程变化。从奴各沙至下站河长609千米,相对高差820米、每年2月、4月和10月以及年平均水温沿程增加。其中4~10月羊村至奴下区间两岸支流(冰雪融水)水温低于干流,低温水汇入、使水温沿程增温十分缓慢甚至降低、10月两站水温差仅0.3℃,7月奴各沙至羊村水温增加1.0℃,而羊村至奴下水温沿程降低2.1℃。在上述季节、两站间支流大量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水温沿程变化差异。
灾害
冰情
冬半年,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不同程度发生冰情。据观察资料分析,河流冰情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日平均气温恒定在0℃以下时,河流才出现冰岸、流冰花、封冻,而冰期终止并非只有在日平均气温恒定大于0℃之时。这是因为气温日较差大,河水热容量大,较短时段低温不可能使河岸形成(初冬)或再度形成(初春)岸冰。其二,雅鲁藏布江中游段河流冰情出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这也是由气温日差较大而形成的,冰情的日周期变化常给水利工程带来危害”。
洪灾
雅鲁藏布江自有记录以来,曾在1962年、1988年和1998年6月—9月发生大洪水,这是因为在流域大范围出现了降水量大、历时长的降水过程。
这3次大洪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双峰型在7月上旬出现一个时间短、峰量小的过程;在8月至9月又形成一个历时长、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
3次洪水(6月15日~9月30日)中游出口断面洪水总量以1962年最大,为688.2x10⁸立方米、8月洪量也是1962年最大,为281.6x10⁸立方米。其次为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中游干流从上到下,均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奴各沙站是1988年8月27日最大,峰量是5730立方米/秒,羊村站是1962年9月1日,峰量是8870立方米/秒,而奴下站为1998年8月23日,峰量是13700立方米/秒。经计算,雅鲁藏布江径流总量约15x10¹⁰立方米,流出国境处的径流量次于长江、珠江,居第3位。
2018年10月17日凌晨,西藏米林县加拉村的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爆发“冰崩—碎屑流—堰塞堵江”事件,松散冰碛物一路奔涌堵塞了雅鲁藏布江河道形成堰塞湖,上下游数万群众被迫撤离。
2022年5月11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的色东普沟突发冰川泥石流灾害,造成雅鲁藏布江堵塞,形成灾害链,堰塞湖水位24小时上涨了约2米。
综述
雅鲁藏布江有众多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有5条,自上而下依次为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以拉萨河流域面积最大,为32588平方千米。
多雄藏布
多雄藏布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左岸,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中最偏上游的一条, 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最大支流。 全长303千米,总落差约1872米,平均坡降6.2‰。 多雄藏布发源于日喀则市萨嘎县境内海拔5500米以上的冈底斯山脉,平均海拔4700米,与雅鲁藏布江干流平行相距30~40千米,自西向东流淌,流经萨嘎、昂仁、拉孜,在拉孜县彭错林乡汇入雅鲁藏布江。
多雄藏布流域面积19697平方千米,位于东经85°42′—87°58′、北纬29°23′—29°43′,属于典型的高原河流,上游地区位于萨嘎县境内人烟稀少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其水化学特征与雅鲁藏布江干流的不同。下游拉孜气象站测得的多年平均气温7.2℃,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4.5℃,多年平均最低气温0.3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集中在7月和8月份,多为夜雨。多雄藏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升,平均相对湿度33%。
年楚河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桑旺湖, 系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右岸支流, 河流全长217千米, 总落差1322米,平均坡降6.1‰。 年楚河正源为涅如藏布,支流冲巴涌曲汇入后始称年楚河。年楚河自东南流向西北,经江孜、白朗, 于日喀则市北汇入雅鲁藏布江。 汇入口海拔3828米, 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7立方米每秒。
年楚河流域面积11130平方千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高原干湿季节分明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地域上变化较大,由下游向上游递减,日喀则降水量为409.3毫升,江孜为284.5毫升;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也比较大,日喀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分别为752毫升与200毫升,江孜最大、最小年降水量分别为498毫升与131毫升;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2%以上。
拉萨河
拉萨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中段, 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551千米,流域面积32875平方千米, 约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 平均海拔高程约4500米。拉萨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丰枯季节特征十分明显。拉萨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72.4万吨,丰水期输沙量占到全年输沙量的97.3%。 拉萨河流域地处西藏“一江两河”的中心地区, 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为主。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00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9月),冬季干旱几乎无雪。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0%,直接导致拉萨河主要的洪峰流量均出现在夏季。 拉萨河干流天然落差1620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年径流总量为90.8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47.8兆瓦。
布达拉宫与拉萨河(拉萨河畔拍摄)
尼洋河
尼洋河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是雅鲁藏布江北侧支流,尼洋河干流长约286千米,流域控制面积约17679平方千米,在雅鲁藏布江众多支流中处于第四位,但径流量仅次于帕隆藏布江,处于第二位。 尼洋河年径流量可达到220亿立方米, 年平均流量538立方米每秒,落差2273米,平均坡降达7.39%,水能蕴藏量可达208万千瓦。 尼洋河由源头流出,流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在鲁定村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尼洋河流域内高山林立,该流域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湿润和半湿润等多种气候,该地区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可达600~900毫升,为尼洋河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尼洋河年径流量可达到220亿立方米,尼洋河流域主汛期为6~9月,汛期径流量为年径流量的90%左右,流域附近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大约为34%左右,是中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植被覆盖率较高使得尼洋河水中泥沙含量较低,在夏季汛期水量较大的时候,河水依然清澈。
尼洋河,被藏人认为是西藏最美的一条河,称之为“神的眼泪”
帕隆藏布
雅鲁藏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北部、伯舒拉岭东侧,与南部的祁灵公山相邻。 源出伯舒拉岭东北麓,西流至八宿、察隅、波密三县之间康萨附近,折向北流经波密县城北。至通麦镇纳入左岸支流——易贡藏布,复向西流注入干流,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全长266千米,流域面积2893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00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336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77.0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19.0万千瓦。沿河两岸多泥石流,形成许多湖泊。流域多冰川、森林,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易贡藏布、波堆藏布、曲宗藏布等。
U字形的峡谷——帕隆藏布江大拐弯
航道情况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汇集了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水量充沛,江宽水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皮船和木船可以从西边的拉孜,通至东边的泽当,长约400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段。
港口码头
娘欧码头
娘欧码头,位于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是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码头,也是西藏境内最大的码头。
雅鲁藏布江小码头
雅鲁藏布江小码头地处偏僻,位于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
河道治理
防沙治沙
雅鲁藏布江冲出中游的尼木峡谷后河道变宽、流速放缓,江水携带的泥沙在贡嘎、扎囊、桑日等县沉积成沙洲。每到冬春枯水季节时,宽阔的河床裸露出来,扬起的风沙形成了一片片沙化地带。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林业部门采取修筑“丁字坝”、大苗深栽等办法,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沙滩上进行试验性造林。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建设初期,以义务植树和林业部门补助性造林为主,之后以“一江两河”、拉萨周边造林、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和义务植树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造林。采取“封、固、造、播”等举措,采用枝条草方格固沙、砾石压沙等治沙措施共同遏制风沙流动,推动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大力推广栽植砂生槐等当地沙生植物,积极引进花棒、沙柳、柽柳等沙生植物,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成片栽植4500万株。
截至2023年,山南市在雅鲁藏布江(贡嘎县至桑日县)两侧防护林宽600米至1500米、长160千米,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 两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流动沙丘面积减少80%。
水电开发
雅鲁藏布江是一条富有水利的河流。首先是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据估计,其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000万千瓦,加上它的五大支流,其数值更高达1.1亿千瓦左右,约等于中国水能总藏量的1/6,仅次于长江,居全中国第二位。如果以单位面积的水能蕴藏量来说,甚至还超过了长江。
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千米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规模相当于3个多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截至2024年,雅鲁藏布江干流和支流已建成、在建或规划建设的水电项目主要有:
DG水电站
DG水电站最大坝高117米,坝顶长385米,共设4台单机容量为16.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 年发电量32.05亿千瓦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工程于201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2016年12月大江截流。2021年西藏DG水电站实现全容量高质量投产,创造了“一年四投、当年全投”的中国国内高海拔大型水电站投产速度纪录。
DG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海拔300米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工程总投资9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国家拨款30亿元,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水电项目﹑西藏电力史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10万千瓦级到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2014年11月23日,西藏自治区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藏木水电站
直孔水电站
直孔水电站位于拉萨河中下游交界处,是西藏自治区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是西藏截至2007年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电站安装四台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投资13.37亿元,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库容2.25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4.07亿千瓦时,主要为西藏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地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4个地市提供骨干支撑电源。同时,保障青藏铁路等大耗电量单位用电。另外,它还能为此前藏中电网主要发电站的羊湖水电站提供抽水电源,以保持羊湖生态平衡;并兼顾发挥拉萨河流域的防洪、灌溉等功能。
位于拉萨河中下游交界处的直孔水电站外景
老虎嘴水电站
巴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东端,河流全长约89千米,流域面积4229千米,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老虎嘴水电站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巴河干流上,是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七个梯级,距巴河出口处约4~6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297.00米,死水位为3296.00米,总库容为935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350万立方米,为日调节水库。
旅游开发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高空俯拍鸟瞰视角)
五曲雅江特大桥左线长772米,右线长672米,主跨长150米,左右线桥梁宽度均12.75米,主桥为混凝土连续钢构,4个主墩高度均超过40米,为典型的高墩大跨特大桥。
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
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境内,藏木水电站上游库区,横跨水深达66米的雅鲁藏布江。大桥全长525.1米,主拱跨径430米,桥址处海拔3350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跨度最大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是雅鲁藏布江上首座“一跨过江”的铁路桥梁。
拉林铁路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
德兴藤网桥
墨脱县德兴区藤网桥,离县政府驻地大约有两千米多。膝网桥是网筒状。上方有两条粗大平行的铁索(解放前用藤索)横跨江面,两端缠绕在两岸的岩石和松树上。这两根铁索是桥的骨干。铁索以下,与铁索平行的是千余根藤索,也横跨江面。藤索两端也缠绕在两岸的岩石、松树和木桩上。藤索间距约70厘米。与铁索和藤索垂直的仍是藤索,弯成“V”形,两端系在铁索上,相距也70厘米。横竖的藤索构成井字形网眼,故称藤网。为使藤网牢固,每相距约5米远,有用3根粗藤拧成的藤环,直径约2米,藤环与铁索垂直,上部系在铁索上,下部托住藤网。桥的底部是可以供人行走的用藤子编的宽60厘米的篾席。藤网桥全长约150米,高出江面约50米。
横跨于雅鲁藏布江上空的德兴藤网桥
地质地貌
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 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千米,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千米, 其北侧为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南侧为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跨度约为150~7000米。
雅鲁藏布江河床高度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河。 上游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 中游地处藏南宽谷和藏东南高山峡谷区,海拔基本介于2800~5000米之间, 中游由支流冲积的拉萨、日喀则等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千米或6~7千米,长可达数十千米。 下游多在3000米以下。
气候特点
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地区受环流形势和水汽条件的限制,为温带草原气候区,无暴雨,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发育着高寒草原、草甸和灌丛等。中游地区在米拉山的屏障作用下,潮湿的水汽难以抵达西部地区,属温带森林草原气候区,年降水量介于300~600毫米之间,发育着灌丛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下游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区,雅鲁藏布江在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附近骤然由东流折向南流、再转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最大降水量达4000毫米,分布着少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等森林类型,近下游为过渡性的针阔混交或常绿阔叶林。
经济文化
雅鲁藏布江干流和支流的两岸,土壤肥沃,阡陌相连,人烟较密,它是藏族人民文化的摇篮,历来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区。这里有水利灌溉和机械化较好的农田和牧场,是西藏最富庶的地方。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日照充足,灌溉条件好,无霜期120~150天,人烟稠密,是西藏最重要、最富庶的农业区,素有西藏“粮仓”之称。作物以青稞、马铃薯、小麦为主。
生物资源
整个雅鲁藏布江上游段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罗棋布,水很浅,清澈见底,河谷两侧草类茂盛。这里人烟稀少,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牦牛、藏羚羊、岩羊等等。此外,藏野驴、藏豺、高原狐、雪豹、鼠兔和旱獭等一些珍贵动物也在谷地生存繁衍。马泉河谷地还栖息着许多可供观赏的名贵鸟类。河水中生存有许多高原上特有的细鳞鱼。
雅鲁藏布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有着典型的青藏高原特点,物种多样性不高但特有种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国境内的鱼类共计有3目5科37种,其中土著种类31种,外来物种6种。土著鱼类全为骨镖鱼类,其中鲤形目的种类最多,有3科12属23种,占74%;鲇形目有1科7属8种,占26%。其中很多都是雅鲁藏布江的特有鱼类,如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共计18种,占全部鱼类的58%;而中国特有种类有11种,占雅鲁藏布江特有鱼类的61%,全部鱼类的35%。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的特有种类有7种,且全部是中国特有种类,其中裂腹鱼就有6种:仅分布在下游地区的特有种类有11种,其中中国特有种有3种。雅鲁藏布江上中游和下游的鱼类区系有着明显的不同,各自都有显著的特点。上中游有17种鱼类分布(不计外来种),下游有16种鱼类分布,但上下游共有的种类仅1种。鱼类组成上,上中游以裂腹鱼亚科的种类以及鲋科中高原属的鱼类为主,分别有8和7种,二者共占上中游鱼类的88%;下游鱼类以鲇形目的种类为主,共有7种,此外下游地区尚未有高原稣属鱼类的记录。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活的墨脱缺翅虫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野生雪豹一家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野生保护动物-金猫

黑颈鹤从林芝市米林县雅鲁藏布江畔的农田里起飞

雅鲁藏布江流域拍摄到的藏马鸡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野生保护的鸟类-红嘴相思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身材娇小的云豹

西藏拉萨附近雅鲁藏布江的赤麻鸭

高原神鸟--黑颈鹤

雅鲁藏布江江畔的斑羚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海拔落差超过7000米,是世界最深最长的峡谷。这一区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孕育了从热带到寒带几乎所有陆生植被类型,活跃着大量珍稀动物。
墨脱原始森林
墨脱旗唇兰

墨脱旗唇兰的花部结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