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矫枉过正 编辑
矫枉过正(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中文名:矫枉过正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近义词:过犹不及、矫枉过直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
注音字母:ㄐㄧ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ㄥˋ
语法结构:偏正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分句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矫枉过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后代并不一心扶助周王室。他们之间因为利害关系的冲突,你争我夺,互相攻打,长期进行争霸战争,周王朝则日趋衰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他废除诸侯分封制,将天下分为36郡,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是,由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化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认为秦王朝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造成处境孤立。于是,他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分封制,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但是,后来诸侯义纷纷叛乱。
汉景帝在镇压了吴楚七国叛乱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王国的行政南朝廷任命官吏处理,以巩固中央集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诸侯王表序》时,对此评论说: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大的诸侯王国跨州兼郡,拥有几十座城池,宫室百官的制度同京都的朝廷一样,真可说是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运用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唐·李延寿《南史·王琨传》:“琨避违过甚,父名恭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时咸谓矫枉过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矫枉过正”与“畸轻畸重”意义相近,两者皆有事物发展不均衡的意思;区别在于“矫枉过正”强调的是纠正错误超过了正常合理的范围,结果又产生新的错误;“畸轻畸重”强调的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或者事态发展不均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美国中央情报局
上一篇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