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联邦 编辑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6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附属国)所组成,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现任英联邦元首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国王则身兼包括英国在内的15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此15国构成了一个现代版的共主邦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为挽救颓势,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确定各英属自治领都获得完全独立的主权,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联邦正式形成。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国国王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君主与国家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为外交代表。主要组织机构: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各国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英国伦敦。
中文名:英联邦
外文名: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官方语言:英语
成员国数目:56个
行政机构:英联邦秘书处
人口数量:25 亿(2014年)
人口密度:61.09人/平方公里
现任元首: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
秘书处
英联邦会徽
主权国
各个主权国都是自愿加入英联邦的,也可随时退出英联邦。附属国在独立后可自行决定是以主权国身份(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承认)留在英联邦还是退出英联邦。
各个独立的成员国都是由其民选政府管治,内政和外交完全独立。
英联邦的元首由英国国王兼任,是成员国自由和平等联合的象征。2018年4月21日英国王储查尔斯获批准继任下一任英联邦元首。
除了有自己君主的成员国(如马来西亚)和实行共和制的成员国,英国国王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是其他所有成员国的国王,总督代表他出驻在这些成员国(英国除外)。国王根据相关成员国政府的推荐任命总督。成员国之间互派高级专员(不是大使)为外交代表。
各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定期在不同地方举行会议。但这些会议只是供他们交流意见和商讨问题,所做决策对英联邦成员国没有约束力。
附属国
尚未实现完全自治的领地成为附属国。英国的附属国基本上全部都在逐步走向全面自治,它们拥有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系统。除了英国附属国之外,还有一些受其他成员国管治的领地。
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
2、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197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
3、英联邦部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长会议,卫生部长会议、司法部长会议和电信部长会议;不定期举行的有贸易和经济会议、青年会议、工业合作会议、农业会议等。
4、英联邦秘书处:1965年成立,负责组织成员国间的协商和合作、交流情况、组织会议等。秘书长每五年改选一次,可连任。
5、英联邦基金会及其他组织: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1983年改组成一个国际基金组织,资金由成员国政府提供,用于推动英联邦内专业及其他非政府间的更密切的合作。英联邦研究所主要靠英政府资助,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放映电影、开放图书馆等活动促进人们对英联邦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会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
英联邦运动会" alt="
英联邦运动会"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1a94b36e4ecf7eba81cb4ac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英联邦运动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42年新加坡的沦陷,清楚表明大不列颠已没有能力保卫其帝国,而笼罩其权力的神秘性也同时消失。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英联邦是大不列颠管理那些它已无法统治或保卫的非殖民化国家(这些国家多数碰巧都渴望独立)的工具。对于这些前殖民地而言,英联邦的好处一目了然。大不列颠有特殊的贸易措施,例如,在香蕉进口上其前加勒比海领地优于中美洲。英联邦国民有权移居英国,许多人都这样做了。居住在英国的英联邦公民享有某些选举特权,而这些特权是其他外国公民所没有的。
英联邦商会,一个由该国际组织出资的机构,坚称英联邦仍存在显著的贸易和投资利益。一位发言人宣称,由于享有一种共同语言,不成文法传统和会计规范,英联邦成员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10-15%的效率。这个效应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含混,某些经济学家指出了不成文法和民法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英联邦将其目标主要限定在社会文明方面:鼓励民主﹑人权及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英国,联邦对不同的人似乎有不同的意义。因循守旧者喜欢它与跨掉的帝国之间的联系。其他人认为它是鲁迪亚德·基普林(Rudyard Kipling)关于殖民地观点的现代注释:殖民地是"白种人的负担",简言之,西方国家有责任让发展中世界文明化。某些左翼人士把它看成为无人想要的老古董,而另一些人则争辨它是英国为其殖民罪恶补偿的一种方式,同时为民主化进程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英联邦的支持者还指出对这些前殖民地来说存在某种有益的文化纽带。英国的大学与英联邦国家保持着牢固的联系。英国外交部,全称"外交及联邦办公厅(the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设有偏向英联邦国民的实习交流计划,例如专为印度记者而设的薛维宁(Chevening)奖学金。
此外,尽管某些人批评英联邦只是一个清谈馆,那也是一个穷国(津巴布韦除外)喜欢的议论场所。对前殖民地而言,它是非美国主导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虽然英国国王是英联邦的元首,但英国并无特殊地位。事实上,联邦内所有表决必须一致,前英国首相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Tony Blair)曾对此表露出沮丧之情。他对于有可能解除对津巴布韦的禁令极为愤慨,而英国和其反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同盟军不能凌驾其上。英联邦是为数不多的国际机构之一,其中像圣卢西亚这样的弹丸小国与英国和加拿大这样的七国集团(G7)成员可以平起平坐。
成员国在许多领域进行商讨和合作,包括贸易、金融、国防、教育、技术、科研、法律、医药和农业。但是成员国享有的主要利益为各种贸易协议和资本投资配置带来的经济效用。
英国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员国是新加入或贫穷成员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援助计划由英联邦开发公司(CDC) 等机构执行。
有些成员国根据英联邦特惠制互相实行关税优惠,以促进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
现成员国
洲 | 国名 | 加入时间 |
---|---|---|
亚 洲 | 孟加拉国(Bangladesh) | 1972年4月18日 |
文莱(Brunei Darussalam) | 1984年1月1日 | |
印度(India) | 1947年8月15日 | |
马来西亚(Malaysia) | 1957年8月31日 | |
马尔代夫(Maldives) | 2020年2月1日 | |
巴基斯坦(Pakistan) | 1947年8月14日 | |
新加坡(Singapore) | 1965年独立 | |
斯里兰卡(Sri Lanka) | 1948年2月4日 | |
非 洲 | 博茨瓦纳(Botswana) | 1966年9月30日 |
喀麦隆(Cameroon) | 1995年11月13日 | |
斯威士兰(Kingdom of Eswatini) | 1968年9月6日 | |
加蓬(Gabon) | 2022年6月25日 | |
加纳(Ghana) | 1957年3月6日 | |
冈比亚(The Gambia) | 1965年2月7日 | |
肯尼亚(Kenya) | 1963年12月12日 | |
莱索托(Lesotho) | 1966年10月4日 | |
马拉维(Malawi) | 1964年7月6日 | |
毛里求斯(Mauritius) | 1968年3月12日 | |
莫桑比克(Mozambique) | 1995年11月13日 | |
纳米比亚(Namibia) | 1990年3月21日 | |
尼日利亚(Nigeria) | 1960年10月1日 | |
卢旺达(Rwanda) | 2009年11月29日 | |
塞舌尔(Seychelles) | 1976年6月29日 | |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 1961年4月27日 | |
南非共和国(South Africa) | 1931年12月11日 | |
坦桑尼亚(Tanzania) | 1961年12月9日 | |
多哥(Togo) | 2022年6月25日 | |
乌干达(Uganda) | 1962年10月9日 | |
赞比亚(Zambia) | 1964年10月24日 | |
欧 洲 | 塞浦路斯(Cyprus) | 1961年3月13日 |
马耳他(Malta) | 1964年9月21日 | |
英国(United Kingdom) | 1931年12月11日 | |
美 洲 |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 | 1981年11月1日 |
巴哈马(The Bahamas) | 1973年7月10日 | |
伯利兹(Belize) | 1981年9月21日 | |
加拿大(Canada) | 1931年12月11日 | |
多米尼克(Dominica) | 1978年11月3日 | |
格林纳达(Grenada) | 1974年2月7日 | |
圭亚那(Guyana) | 1966年5月26日 | |
牙买加(Jamaica) | 1962年8月6日 | |
圣基茨和尼维斯(Saint Kitts and Nevis) | 1983年9月19日 | |
圣卢西亚(Saint Lucia) | 1979年2月22日 |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 1979年10月27日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 1962年8月31日 | |
巴巴多斯 | 1966年11月30日 | |
大 洋 洲 | 澳大利亚(Australia) | 1931年12月11日 |
斐济(Fiji) | 1970年10月10日 | |
基里巴斯(Kiribati) | 1979年7月12日 | |
瑙鲁(Nauru) | 1968年11月1日 | |
新西兰(New Zealand) | 1931年12月11日 | |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 1975年9月16日 | |
萨摩亚(Samoa) | 1970年8月28日 | |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 | 1978年7月7日 | |
汤加(Tonga) | 1970年6月4日 | |
图瓦卢(Tuvalu) | 1978年10月1日 | |
瓦努阿图(Vanuatu) | 1980年7月30日 | |
特别说明:巴巴多斯2021年11月30日退出的是英联邦王国,但还在英联邦组织内。 | ||
| 参考资料 |
退出又加入的国家
国名 | 首次加入时间 | 退出时间 | 再次加入时间 |
---|---|---|---|
南非共和国(South Africa) | 1931年12月11日 | 1961年5月31日 | 1994年6月1日 |
巴基斯坦(Pakistan) | 1947年8月14日 | 1972年 | 1989年 |
斐济(Fiji) | 1970年10月10日 | 1987年 | 1997年 |
冈比亚(The Gambia) | 1965年2月7日 | 2013年10月2日 | 2018年2月8日 |
马尔代夫(Maldives) | 1953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20年2月 |
参考资料 |
|
前成员
国名(地区名) | 加入时间 | 退出时间 | 退出原因 |
---|---|---|---|
缅甸 | 1886年 | 1948年 | 国家独立 |
爱尔兰 | 1921年 | 1949年 | 建立爱尔兰共和国以后离开英联邦 |
中国香港 | 1842年 | 1997年7月1日 | 回归中国 |
津巴布韦 | 1923年 | 2003年12月 | 被英国以该国执政者藐视人权并在大选中舞弊为由暂停该国在协会内的会籍一年,导致津巴布韦政府愤而主动退出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