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编辑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芬兰语: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 缩写KSSNT)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成立于1940年3月31日。1956年7月16日,苏联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制,并将其并入原本同一行政级别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芬兰文)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俄文)Карело-Ф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简称:(芬)KSSNT、(俄)КФССР

所属洲:欧洲

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

主要城市:彼得罗扎沃茨克

国庆日:1940年3月31日

国歌:《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芬兰语、俄语

货币:苏联卢布

时区:UTC+3

政治体制: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人口数量:651,300人

人口密度:3.8 sup2

主要民族:芬兰人,卡累利阿人,斯拉夫人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

国土面积:172400 km²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撤销:1956年7月16日

所属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历史

编辑
1923年到1940年,卡累利阿地区是隶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居民主要为卡累利阿族和芬兰族。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后,苏联在芬兰领土上成立了以芬兰共产党领袖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政府。但是进攻芬兰没有成功。1940年3月12日,芬兰与苏联签订和约,将包括维堡和北方的一些芬兰领土在内的十分之一领土划归苏联。作为替代措施,苏联在1940年3月31日将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祖国“芬兰”加入其国名中,并将夺来的芬兰领土并入该加盟共和国。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芬兰于1941年7月进攻苏联,企图收回被占领的领土,并在达到这个目标后停留在1939年的国境上。

1944年苏联开始反击,占领了被芬兰夺回的领土。

1947年的巴黎条约确定了苏联与芬兰的新边界,规定卡累利阿-芬兰为苏联领土。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政治

编辑
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最高权力机构为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为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最高行政为共和国部长会议。执政党为全联盟共产党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会。20世纪40年代末期还有一个独立的卡累利阿-芬兰共产党存在。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章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章

格言

编辑
Kaikkien maiden proletaarit, liittykää yhteen!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简介

编辑
卡累利阿人多数分布在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部分分布在加里宁、诺夫哥罗德、圣彼得堡、雅罗斯拉夫等地及芬兰。属欧罗巴人种白海类型。使用卡累利阿语。许多人通用俄罗斯语文。信东正教。卡累利阿人的民族起问题尚无定论。卡累利阿人自古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燕麦、马铃薯等;白海和大湖沿岸地区的居民多从事渔业。过去,耕作技术落后,盛行三区轮作制,有的从事刀耕火种农业。十月革命后,工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木材、造纸、食品;农业以生产饲料为主,副业有伐木和狩猎。手工业以铁器加工和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小工艺品最负盛名。

下一篇 卡累利阿共和国

上一篇 布里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