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尔恰托夫 编辑
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Игорь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рчатов、Igori Vasilievich Kurchatov,1903年1月12日~1960年2月7日),苏联物理学家。苏联核科学技术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苏联科学院院士。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苏联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造出了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由于他对国家的卓越贡献,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0年2月7日逝世,骨灰安置于克里姆林宫宫墙。
中文名: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
外文名:Igori Vasilievich KurchatovИгорь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рчатов
别名:苏联原子弹之父
国籍:苏联
民族:斯拉夫人
出生地:乌法省(现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西姆)的西姆扎沃德定居点
出生日期:1903年1月12日(俄历1902年12月30日)
逝世日期:1960年2月7日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建造苏联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造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造苏联第一台原子弹、氢弹建造世界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年轻的库尔恰托夫
国内战争爆发了。刚刚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伊戈尔对政治提不起丝毫兴趣,完全着迷于自然科学。别人都去当志愿兵了,他却考进大学继续深造。学校的师资力量堪称雄厚,其中有A·约费等著名物理学家。他很快便喜欢上了伊戈尔这个调皮的黑眼睛小伙子,视其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
1923年,寒冷的教室里常常有学生冻昏过去。为了不光着脚板儿上学,未来的科学院院士为自己用马皮缝制鞋子。为了挣到买口粮的钱,他做过伐木工、门卫、孤儿院的辅导老师……同年,伊戈尔以《论万有引力原理》为题作毕业论文。但毕业后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他还是两眼茫然,于是报考了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编注)工学院的造船系。此时物理已经成为他的最爱。毕业后他到巴库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半导体研究。1925年,22岁的伊戈尔接到赴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的邀请函,他的老师约费正在那里担任所长。
30年代的库尔恰托夫
20世纪30年代,核物理还处于起步阶段。1932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揭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理,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后可以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因而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而苏联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于1934年白手起家,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造出了一台质子加速器。这次试验对苏联建造第一座回旋加速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国内形势开始白热化。在1936年的科学院例行会议上,库尔恰托夫和他的一位同事莫名其妙地遭到猛烈抨击。苏联核物理学家在短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该表彰的,而官员们却指责大家把国家资金都糟蹋在了“毫无现实意义”的核物理上。形势岌岌可危。库尔恰托夫很有可能被捕……幸亏得到学术界权威约费的庇护,他和同事才幸免于难。1939年,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发布了链式核反应的研究成果,终于道出了仅为少数学者所知的秘密:核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世界的发展和毁灭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1940年他发表了对铀的自发裂变报告,这仅仅比德国人的报告晚了一年多,学者们联名上书斯大林,阐述研究原子核的必要性和前景。
不久,库尔恰托夫就接到一份秘密文件,里面是大量关于原子弹的绝密资料,包括图纸、重要数据、研究成功的铀原子弹和钚原子弹及其引爆装置的图纸、美国铀235及钚的月产量等等。所有这些情报都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艾米尔·尤利乌斯·福克斯提供给莫斯科的。福克斯曾是德国共产党员,对列宁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本能上的好感,后因受到法西斯迫害离开德国,加入英国国籍。在日后的一份报告中库尔恰托夫写道:“这些资料对我们国家的核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家和情报人员应该分享荣誉……”
1943年3月10日,斯大林亲自提议任命库尔恰托夫为莫斯科第2核武器研究室(对外称第2实验室)主任。苏联核弹研制正式上马。而由贝利亚领导的克格勃则在美英两国布下一张宽广的特工网,专司窃取核情报。就连英国主持核研究的一位高官的夫人竟然也是苏联间谍!莫斯科不断收到制造原子弹的各方面资料,再加上一些世界级科学巨匠提供的权威性建议,这就保证了第2实验室的工作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有些人说俄罗斯的核物理学家不过是照搬了西方的研究成果,没有任何自己的成绩。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研制核弹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试验场,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比如,为了建成核反应堆,需要100吨纯金属铀和500吨纯铅,而苏联各研究所库存的铀加起来也不过2吨。又如,为美国“曼哈顿工程”效力的大部分学者都来自欧洲(不少于700人),说他们的原子弹是英国人在研制丝毫也不为过;而在苏联从事核研究的却只有50人,研制过程还多次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库尔恰托夫
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震怒了。他下了“死命令”,务必在10个月内试爆一颗原子弹。负责该计划的贝利亚在斯大林面前以自己的人头担保按时完成任务。他每次来视察都威胁大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造不出原子弹,所有的人都得在集中营里度过余生!威胁时刻悬在科学家们的头顶上,只有库尔恰托夫依旧保持着乐观和幽默,并尽其所能地用快乐情绪影响周围的人。他时常搞些善意的恶作剧,唯一的目的就是能让实验室里的气氛不那么死气沉沉的。
挡在前面最大的困难是缺乏铀,于是他们开始从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进口。劳改犯们也被发配到远东开采铀矿。1945年底,坐落于莫斯科郊外的埃列克特罗斯塔利的秘密工厂里开始建造苏联第一座铀反应堆。在秘密城市阿尔扎马斯—16号(过去名为萨罗夫)有最秘密的研究中心K6—11。这里的科学家们日夜奋战,研制能够毁灭人类的武器。1948年夏,在车里亚宾斯克附近启动了第一座核反应堆A一1,开始为制造原子弹分离钚。
1949年8月29日早7点,期待已久的核试验终于开始了。工作人员都躲到了地下掩体中,通过望远镜观看原子弹爆破。惊雷震天,飓风呼啸,巨大的火球把哈萨克斯坦草原照得通亮,硕大的蘑菇云在升腾……刚刚还满脸阴云的贝利亚因为狂喜而紧紧地拥抱着库尔恰托夫。苏联终于迈进了核大门。
原子弹爆破成功后,库尔恰托夫回到克里米亚疗养。站在父母曾经住过的老房子里,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爸爸妈妈知道儿子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武器,会说些什么呢?我可以得到宽恕吗?……
1953年8月,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苏联引爆成功。美国早已研制出氢弹,却由于要建的发射塔过于庞大而迟迟未能竣工,所以被苏联抢了先。从发射场回来的路上,库尔恰托夫的脸色很难看。他对身旁的同事说:“我看到了恶魔的脸……怎样做才能避免战争?”从那天起,他开始号召大家将原子能用于工业,而不是战场。
列宁核动力破冰船纪念邮票
车里雅宾斯克原子裂变纪念碑
1960年2月7日,“原子弹之父”离开人世,年仅58岁。在生前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中,他警告人们:“使用原子弹和氢弹必将招来灭顶之灾!”
库尔恰托夫纪念像
1968年因兴建库尔斯克核电厂建立,1983年建市。市名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俄语:Курча́тов,英语:Kurchatov),位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中西部,距库尔斯克以西42公里的谢伊姆河畔(Seym River)。地处俄罗斯高地西南麓,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处于森林草原混交的肥沃黑土带。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7.7-9.5℃,7月份平均气温18.6-19.8℃。人口46,300人(2005年)。此外,在哈萨克斯坦也有一座城市名叫库尔恰托夫市,它是哈萨克斯坦的核科学研究中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上一篇 彼得·卡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