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 编辑

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良好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 ,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声调方面,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太湖片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远流长。 “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淀。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醉里吴音相媚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语

外文名:Wu Dialect

语言别名:吴越语、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

使用地区:江东/吴越/吴地越地/东吴/吴语区

主要分布:浙江/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

语片划分: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

文化属性:华夏文明、江南文化、传统汉语

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

使用人口:九千多万人

主要特征:全浊音(吴语标志,低沉雄浑)

声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

声调:有入声,平上去入四声,因清浊而各分阴阳

字词:吴语特征本字、特征词汇

相关诗词:讲诵多吴语;贺公雅吴语等

定义

编辑

属性

江东吴语江东吴语

古“帮滂并、端透定、见溪群”今三分的语言统称为吴语。

吴语包括吴语区江南城乡各地方言,一般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吴语具有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语音特征。

吴语通行于吴越,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为吴越文化之根基。

语言代码

吴语Wu Dialect 和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无隶属关系,都是现代汉语。

汉藏语系语系-汉语族语族-吴语语种

ISO 639-1:zh

ISO 639-2:chi(B)zho(T)

ISO/DIS 639-3:wuu

分布区域

编辑

使用地区

吴语区地市

上海

苏州

杭州

无锡

宁波

常州

绍兴

嘉兴

湖州

金华

台州

温州除南部

衢州

舟山

丽水

上饶除西部

古宣州部分地区 情况见下文

黄山(徽州)

吴语区县市

江阴

昆山

张家港

常熟

慈溪

宜兴

余姚

义乌

太仓

诸暨

温岭

乐清

瑞安

海宁

桐乡

丹阳

启东

平湖

海盐

溧阳

东阳

临海

嘉善

长兴

靖江

宁海

永康

玉环

象山

德清

岱山

嵊州

桐庐

安吉

浦江

新昌

龙泉

嵊泗

武义

景宁

青田

泰顺

遂昌

庆元

广信

玉山

磐安

松阳

天台

开化

常山

江山

缙云

三门

兰溪

仙居

永嘉

文成

龙游

平阳除西部

泾县

浦城除南部

吴语区县区

富阳

金坛除西部

临安

奉化

吴江

余杭

萧山

浦东南汇/川沙

崇明

嘉定

宝山

奉贤

松江

金山

青浦

广丰

吴语区县区(与非吴语并市)

南京南部

高淳

溧水除北部

镇江东南部

丹徒除北部

镇江新区

南通东部及南部

海门

通州除西北部

崇川南部

如东东南部

铜陵部分、马鞍山南部、池州东部、芜湖南部

义安

博望

贵池东南部

湾沚

注:1.南京北部、镇江西北部、铜陵局部、马鞍山北部、池州西部、芜湖北部,今为淮语移民地区。2.宣城东南部为河南方言、湖北方言、淮语移民地区,西部与北部为吴语地区。3.南通主城区及西北部为淮语地区,东部及南部为吴语地区。

参考资料:

吴语区县市(与非吴语并县)

苍南东北部

石台除西部

繁昌部分

宁国南部

南陵东部

当涂东南部

青阳南部/西北部

建德部分

德兴陇头

句容东部

如东东南角

历代区划

春秋分属吴国公元前561年迁都今苏州 ,长江南钱塘江北,后灭蛮夷扩张、越国都今绍兴,钱塘江南,后扩张。

吴语区历代行政区划

秦朝同属会稽郡治吴县(苏州)。

汉朝同属吴郡治吴县、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起治山阴(绍兴)、丹阳郡治宛陵。

三国同属吴国。为吴郡富春人孙权所建。吴宝鼎元年析置吴兴郡。

唐朝同属江南道治苏州。开元二十一年起同属江南东道治苏州。江南东道又称江东,西面江南西道治洪州又称江西。

五代同属吴越国,西部属南唐。吴越国为临安人钱镠所建。

宋朝同属两浙路治杭州。南宋建炎三年分杭州及其以北为两浙西路治临安府,钱塘南为两浙东路治绍兴府。

元朝同属江浙行省。

明初,淮西人朱元璋拆分江南之行政区划,将淮海唐属河南道宋属京东路、江淮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路、江南三个文化圈行政拼凑,拼河南江北行省东部及江浙行省北部,设直隶,后改称南直隶清朝分为江苏、安徽,造成吴地行政割裂。

现代吴语区

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

安徽南部

江西东北部

福建北一角

总计2018

吴语区面积/km²

24160

6340

103000

22500

10000

2600

168600

户籍人口/万

2118

1448

5000

500

350

40

9456

常住人口/万

2734

2424

5737

420

316

30

11661

GDP/亿元

43925

32680

56197

1900

1200

150

136052

地市数

3

11

2

1

17

县市数

11

19

1

31

县数

32

10

3

1

46

县区数

4

7

7

1

1

20

古置县数

23

11

74

18

6

1

133

语音

编辑

声母

吴语书刊

吴语最多有声母36个。吴语有浊辅音,因此声母数较其他汉语方言多。

1.全浊声母

吴语最主要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音位,如“冻”、“痛”、“洞”声母分别为t、tʰ、d,普通话“洞”声母清化为不送气清音t。

汉唐古音今犹在——吴语全浊音汉唐古音今犹在——吴语全浊音

中古汉语字分全清不送气清音、次清送气清音、全浊、次浊四类。清浊本于阴阳。全浊音是学术界判定吴语的重要指标。

《切韵》《韵镜》等提到清浊概念。声带振动音为浊音。世界强国都有大量浊音。全浊为浊阻碍音,低沉雄浑,次浊为响音。除吴语、老湘语 、吴湘浊音走廊、少数闽北语外的汉语方言无全浊辅音,吴语有全部浊音。

吴语浊塞音、不送气清塞音、送气清塞音对立,清擦音、浊擦音对立。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边音、鼻音l/m/n/ȵ/ŋ均分为清浊两套,分别与阴阳声调相配。

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吴语全浊声母

并母

抱跑袍庖刨bau

部菩蒲bu

平评苹坪萍枰屏瓶贫频凭病bin

败排牌稗bai

蓬篷bong

彷防旁傍bang

薄boh

皮脾疲毗bi

陪赔培倍佩bei

盆坌bən

便辫辩bien

婆爬琶杷bo

叛buen

瓢剽biau

奉母

乏伐罚vah

饭烦繁凡范犯帆vaen

房vang

符妇扶vu

冯奉缝vong

坟愤vən

浮veu

定母

道稻悼桃逃淘陶萄dau

特dəh

唐糖塘堂棠螳荡宕dang

谈痰淡蛋但弹daen

腾藤誊臀饨豚dən

题蹄啼地弟第di

头投骰豆逗deu

童瞳曈同铜桐dong

亭停婷庭霆廷din

抬跆代dai

田甜填dien

驼dou

段缎团潭duen

徒途涂图屠du

读独doh

调条窕笤迢diau

蹋沓dah

澄母

澄dʐən/dən

从母

慈自dzɿ

才材裁在dzai

层dzən

多地从邪母部分字相混

不分尖团地:齐绝等为dʑ声母

习邪等为ʑ声母

造曹dzau

族dzoh

坐座dzou

齐dzi

绝dzieh

秦dzin

疾寂dzih

就dziəu

全荐dzien

邪母

词辞寺zɿ

随zei

颂诵zong

习席zih

邪谢榭zia

详祥翔象像ziang

寻zin

徐zi/zü

续zoh

崇母

状dʐuang

各地情况见下文

常母

臣辰晨dʑien

禅母

船ʑüen

实食ʑih

绳ʑiən

受ʑiəu

群母

狂guang

葵跪guei

共gong

除台州等地外群母细音腭化

桥dʑiau

及dʑih

其奇技忌dʑi

琴近勤dʑin

件健dʑien

舅dʑiəu

强dʑiang

匣母

匣狭ɦah

杭航巷项ɦang

豪毫ɦau

恨痕恒ɦən

害孩ɦai

黄wang

胡户wu/ɦu

现嫌γien

2.不腭化

腭化指k/kʰ/g/h/ɦ变成tɕ/tɕʰ/ɕ等 。多地见组后拼细音+i/+ü字腭化,其余不腭化。台州片/江山/广丰/玉山等地舌根音拼细音也不腭化。

见母

间监减拣艰茧睑趼裥kaen

交教胶绞搅缴茭跤kau

夹kah

讲江豇kang

解戒街界kai

家加假架嘉ka

溪母

敲kʰau

掐kʰah

嵌kʰaen

群母

渠ge/gü

晓母

吓瞎呷hah

匣母

闲咸苋限衔馅ɦaen

项杏巷ɦang

鞋ɦai

下夏厦ɦo

狭ɦah

学ɦoh

3.尖团音

尖团音

分化

箭tsien子贱切≠剑居欠切

清tsʰin≠轻

小siau私兆切≠晓

西si≠希

酒tsiəu精tsin≠久经

息sih≠吸

相襄siang≠香

即tsih≠急

吴语常用尖音字

精母

清母

从母

tsi:济挤跻霁际祭

tsʰi:妻凄萋

dzi:齐脐荠剂

tsih:积即脊绩迹稷鲫

tsʰih:七漆戚缉葺

dzih:疾嫉集辑籍藉寂

tsien:尖箭煎剪翦戬笺溅歼僭

tsʰien:千迁芊阡签浅倩茜堑

dzien:贱前钱潜荐

tsiang:将浆奖酱蒋桨

tsʰiang:枪呛抢跄锵

dziang:匠墙蔷樯

tsiau:焦蕉礁椒

tsʰiau:悄俏峭

dziau:憔樵瞧

tsia:姐借嗟

tsʰia:且

tsiah:雀爵

tsʰiah:鹊皵

dziah:嚼

tsieh:接节睫婕

tsʰieh:切沏窃砌妾

dzieh:捷截绝

tsin:进津浸晋缙精睛菁晶旌井

tsʰin:亲侵寝沁青请清蜻

dzin:尽秦靖净静晴情

tsiəu:酒啾

tsʰiəu:秋鳅

dziəu:就鹫酋

tsʰü:趋取趣娶

dzü:聚

tsiuen/tsin:俊骏

tsʰiuen:痊诠

dziuen/dzien:隽全泉

心母

邪母

si:西细洗玺徙犀婿

sih:息媳熄昔惜锡膝悉蟋析

zih:习夕汐席袭

sia:写些卸泻

zia:斜邪谢榭

siah:削

sieh:屑泄亵楔燮薛雪

sien:先仙线鲜藓跹腺纤

zien:羡

siang:相想箱厢湘襄镶

ziang:详祥翔象像橡

siau:小笑肖消逍销宵霄萧箫潇

sin:心芯新薪辛锌信星醒腥猩惺姓性讯迅

zin:寻循旬巡

sieu:修羞秀绣锈

zieu:袖

sü/si:须需序絮胥

zü/zi:徐

süh/sih:戌恤

züh/zoh:续

siuen/sien:宣选

ziuen/zien:旋

区分尖团音(保留舌尖音)之地:苏州/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无锡/江阴/靖江/武进东/浦东/嘉定/宝山/金山/青浦/奉贤部分/松江部分/上海城区本地老派 /义乌/兰溪/浦江/东阳/磐安/永康/金华乡下/武义乡下/平湖/嘉善/桐乡/海宁部分/余杭东/富阳乡下/桐庐南 /缙云。区分部分尖团音:嵊州崇仁镇/瑞安 /上饶信州/广丰/玉山 。部分尖团合流(尖音舌面化)的吴语地区,根据其地方志和相关文字资料记载,历史上当地分尖团。

中国方言地图中国方言地图

4.泥来母不混

泥来母n和l不混,弄读卢贡切。

南方仅全部吴语、部分客家语和部分粤语完全分泥来母。江淮官话/西南官话/赣语/闽语/徽语/湘语/部分粤语/部分客家语都混淆泥来母,脑=老。

5.疑母

鳄ŋoh≠恶oh/u。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艺ȵi≠异yi。不混以影云母。

疑母

我饿鹅ŋəu/ŋo/ŋu/ŋa

牙ŋa/ŋo

偶藕ŋeu

眼颜ŋaen

熬傲咬螯ŋau

外碍ŋai

瓦ŋo

岳ŋoh

五ŋ

额ŋah/ŋəh

硬ŋang/ŋəng

疑母细音

业ȵieh

宜疑毅义诣ȵi

验严研言ȵien

玉ȵioh

银ȵin

语ȵü

月ŋiuəh/ȵiuəh

原ŋiuen/ȵioen

6.日母

人认ȵin

日ȵih

二ȵi

软ȵiuen

揉ȵiəu

染ȵien

绕饶ȵiau

热ȵieh

7.明母、微母

网望忘妄mang

袜mah

问闻蚊mən

文vən多地/mən局地

无武vu/wu/m

万vaen/maen

8.翘舌音、舌面音

古老语言,传承千年。锦绣江南,吴语越音。古老语言,传承千年。锦绣江南,吴语越音。

部分吴语有翘舌音,衢州/常熟/张家港/江阴东/无锡东/苏州郊乡(吴县大部)/太仓北 ,但翘舌音比普通话少,似是事zɿ/姗珊苏干切山saen/扎/沙/杀/数/生/产/初/察/翅/愁/师等读平舌音。多地无翘舌音。

部分吴语保留舌面音较完整,金华/兰溪/靖江。

全吴语区不存在翘舌音r。

翘舌音

中tʂong/珍tʂən/知tʂɿ

超tʂʰau

状dʐuang

霜ʂuang

舌面音

章tɕiang/织tɕih/诸朱主tɕü

春tɕʰiuen/处tɕʰü

臣dʑien

书舒输ɕü

寿ʑiəu/树ʑü

演化

知澄彻

翘区多翘,平区平,南吴多舌面

庄组

翘区部分翘部分平,平区平,局地舌面

章组舌面音

南吴多舌面台/婺/衢等,平区部分舌面部分平,翘区局地舌面局地翘

无r声母

以母、云母

容蓉溶融荣嵘yiong

日母

让ȵiang

绒茸戎ȵiong

肉褥ȵioh

禅母

瑞ʑiue/ziue

9.上古音遗留

古奉母读并母

防bang止

肥bi皂

古知组读端组

摘tiəh

西南吴语:知ti/中tiong/竹tioh

个别匣母读群母

环guaen

厚geu

溃guei

狎gah

韵母

保卫传统江南优秀语言文化。保卫吴语就是保卫江南文化。保卫传统江南优秀语言文化。保卫吴语就是保卫江南文化。

吴语最多有韵母60个。

1.入声韵

保留入声韵,收喉塞音除东瓯片及金华。

2.非组韵

fi

vi

mi

味眉

3.东钟韵

东韵

风方戎切,题都城南庄韵脚/丰/fong

蓬清平乐·村居

翁示儿

送韵

凤讽

钟韵

钟tɕiong

峰fong题西林壁

逢vong

4.介音

游山西村、回乡偶书、四时田园杂兴(选)、赤壁赋(选)吴语拼音游山西村、回乡偶书、四时田园杂兴(选)、赤壁赋(选)吴语拼音

介音j/w/ɥ发音短促,有辅音性除金华。

5.咸、山摄一、二等不同韵

一等

官kuoen

寒ɦuen

判pʰuen

半puen

二等

关kuaen

患waen

攀pʰaen

班paen

6.麻韵二等高化

多地麻二韵高化

麻马骂mo

华ɦuo

虾花huo

茶dzo

瓜ku

麻二高化是吴语、古楚语(《楚辞音》记载)地方读音

杭州/高淳/金华麻二不高化

麻ma

华wa

7.麻韵三等

斜zia山行/过故人庄

借姐嗟tsia

爹tia

惹ȵia

写卸泻些sia

且tsʰia

夜野也耶γia

蛇ʑia

8.蟹韵

部分地区不单元化

蟹hai上声

鞋ɦai

排bai

街kai

部分地区蟹摄二等单元音化

蟹ha

鞋ɦa

9.部分韵母口型小

多地普ai→吴e/ae,普ao→吴au/ɔ

10.梗韵二等

杏ɦang/ɦəng

樱ang/əng

鲠羹粳kang/kəng

冷lang/ləng

孟猛mang/məng

硬ŋang/ŋəng

横户盲切

打德冷切

11.咸山二摄

靖江等地

三saen

咸ɦaen

难naen

饭vaen

多地咸山二摄鼻尾脱落

三sae

咸ɦae

12.真侵韵

ȵin

如邻切

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韵脚

宁波等地

真斟针tɕin

深身伸绅呻ɕin

神ʑin

寻徐林切

认仁任刃韧ȵin

13.药韵

约iah

药yiah

脚tɕiahkiah

虐ȵiah

却tɕʰiahkʰiah

削siah

鹊tsʰiah≠雀tsiah

略liah

嚼dziah

14.陌韵二等

多地读ah韵,局地əh韵和oh韵

拆耻格切tsʰah

几个字部分地区吴语读音几个字部分地区吴语读音

15.歌戈韵

苏南/宁波多əu韵,浙江/上海多o韵和u韵,部分地区a韵和ua韵

歌可我拖河贺左

果过科波和火

16.前后鼻音不分

多地分an/ang

不分in/ing和ən/əng,多地都读前鼻音,局地都读后鼻音

蒸tɕiəng韵

靖江等地

升ɕiəng

承dʑiəng

17.屋韵、烛韵、觉韵

屋uh韵

陆六luh六幺又名绿腰/录要

凿dzuh

谷kuh

哭kʰuh

烛tɕioh韵

粥tɕioh

曲tɕʰiohkʰioh

欲yioh

局dʑiohgioh

束ɕioh

绿loh

觉koh韵

岳ŋoh

学ɦoh

浊dʐoh

捉tʂoh

确tɕʰioh/kʰoh

龌oh龊tsʰoh

18.灰韵

常州等地

对堆队tai

杯pai

回wai

催tsʰuai

灰huai

其余多地e/ei韵和ue/uei韵

19.末韵、没韵、沃韵

末韵

括kuah

豁huah

抹mah

阔kʰuah/kʰuəh

活wah/wəh

脱tʰah/tʰəh

没韵

骨kuəh

忽huəh

下一篇 粤语

上一篇 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