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道观 编辑
中文名:常道观
地理位置:青城山腰
别名:天师洞
宋时名曰:昭庆观
天师洞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1662一1722)中叶,由住持陈清觉主持修建。1980年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筹资对天师殿、三清殿、黄帝殿、上茅庵及山门、道舍、斋堂等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三清殿
三清殿为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三皇殿
天师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约1米,唐开元十一年(723)雕造,皆为坐像。道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
黄帝祠
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来称呼天师洞。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大字。
天师殿(天师洞)
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
天师殿屋顶重檐飞脊,凌空欲飞,随山势而建,阶梯式递进。最上层建有雨篷和低栏,可俯视常道观全景。所以人们习惯上把整座常道观称天师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