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编辑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是当代诗词大家、外交家厉声教于1976年所作的哀悼周恩来总理的一阙词,为悼念周总理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该词仅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一生,既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深切怀念之情,又对周总理的一生是一个上升到艺术高度的理性的概括。
作品名称: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作者:厉声教
创作年代:1976年
作品体裁:诗词
主题:悼念
描绘事物:周恩来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武侯①星陨,江山依旧,千秋寂寞圣贤。投笔岚山②,运筹黄埔③,一生戎马多艰。道义一肩担,保国祚④早定,天下⑤长安⑥。日月经天,大鸾翔宇御浩然。
舟楫⑦不避狂澜,有中流一柱,可比金坚。八阵图残,三分梦碎,诤谏无补空谈。长泪满青衫⑧,叹午门惊变⑨,雨覆云翻。遗爱⑩犹存,躬耕人去空园田。
《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②岚山:周恩来留学日本曾赋诗明志之地。
③黄埔:指黄埔军校。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④国祚:原意为国运,这里指新中国。点出周恩来作为开国元勋的功绩。
⑤天下:指新中国。
⑥长安:长治久安。肯定了周恩来建设新中国的功绩。
⑦舟楫:指周恩来。周恩来总理恰如船与桨,保护革命战友渡过“文化大革命”的惊涛骇浪。
⑧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饰。作者以青衫自喻。
⑨午门惊变:指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四五运动。
⑩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与贡献等。
哀悼周恩来总理
词的上半阙,第一句主要以千古贤相诸葛亮喻指周恩来。诸葛亮因功勋卓著被谥为“忠武侯”,诗词中多有以“武侯”称之。诸葛亮北伐途中病逝,后人千秋扼腕,作者用以比喻周总理的病逝,抒发了对总理的无限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巨大哀痛。作者非常贴切地用典写实,用“千秋寂寞圣贤”一句,点出古往今来,那些少数坚持真理的人(即圣贤)之不易。在那个特殊时期,这是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一生坚持真理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周恩来总理
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对周恩来作为开国元勋的功绩进行的高度赞誉。其中,大鸾为周恩来儿时乳名,翔宇为其字,二者相连,又恰成为鸾凤飞翔宇宙之意,作者将此巧妙结合,象征着周恩来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上半阙末尾,以大鸾翔宇御浩然一句,把周恩来比喻为乘着浩然正气飞翔于宇宙间的鸾凤。
词的下半阙,主要是描述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自身处境艰难,却仍苦撑危局,保护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的领导骨干和民主人士等,全力维护国家正常工作运转,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那段往事。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杜甫诗云,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作者在下半阙中再次用以借喻周恩来总理,但却是“八阵图残,三分梦碎”,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在文革期间尽力拨乱反正,但却难以力挽狂澜,甚至本人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受到冲击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无奈叹息。另外“图残”与“梦碎”的意象,也是虚写周恩来总理逝世,因其太过令人震惊和心痛,以至于作者不忍直书纸上,只能以图残梦碎譬喻之。
哀悼周恩来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
整阙词哀而不伤,虚与实,放与收,意象与用典,抒情与叙事均结合巧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景仰、哀悼和思念。个别处似乎虚多实少,典故较多,实则是作者用语谨慎,以避人耳目。但在那个年代,已属惊人之语,足见作者对于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已超越了对其个人安危的顾忌。
厉声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
上一篇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