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 编辑

世界新兴市场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BRICS),最初是引用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成缩写词。因“BRICs”拼写和发音同英文单词“砖”(bricks)相近,中国媒体和学者将其译为“金砖国家”。2011年,南非(South Africa)正式加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定为BRICS。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据估算,2021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推动金砖合作升级至峰会层次。2011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法国戛纳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夕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金砖国家领导人迄今共进行了15次会晤和9次非正式会晤。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2017年12月,金砖国家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俄罗斯自2024年1月1日起担任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最新新闻马来西亚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19小时前7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府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已致函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详情内容来自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砖国家

外文名:BRICS

成立日:2006年

成员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

领导人: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纳伦德拉·莫迪、习近平、马塔梅拉·西里尔·拉马福萨

轮值主席国:俄罗斯

发展历程

编辑

成立背景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BRICS概念,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新兴市场国家英文名称首字母组成缩写词。因“BRIC”拼写和发音同英文单词“砖”(brick)相近,中国媒体和学者将其译为金砖国家。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

正式成立

经俄罗斯倡议,金砖四国外长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首次会晤的举行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

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定为BRICS。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担任金砖国家机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将利用主席国身份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2016年2月15日,印度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

2017年1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

2017年,中国成功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五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发展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经贸财金、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框架,确立“金砖+”合作理念,开启了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2022年,中国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中国期待同金砖伙伴一道,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构建更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伙伴关系,应对共同挑战,开创美好未来。

2019年11月10日至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

2021年9月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

2022年,中国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先后开展160多项活动。

2022年3月22日,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在线启动,五国将在疫苗联合研发和试验、合作建厂、授权生产、标准互认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五国共同提出倡议: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公平合理分配,保障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与可担负性等。这标志着金砖国家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和疫苗研发合作又迈出坚实一步。

2022年4月8日,据2022年首次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消息,中国将继续推进金砖国家深化务实财金合作,推动新开发银行加快完成第二个五年战略制定。

2022年4月21日,金砖国家反恐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

2022年5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2022年6月27日,伊朗外交部宣布已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2022年7月,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接受专访时表示:阿根廷正积极推动加入金砖国家,加入金砖将使阿根廷和金砖国家获得双赢。

截止2022年8月初,除伊朗和阿根廷已就加入金砖国家提交申请外,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也有意成为金砖国家成员。

2023年6月,据孟加拉国《达卡论坛报》19日报道,孟加拉国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当地时间6月29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发言人梅莱斯·阿莱姆(Meles Alem)宣布,埃塞俄比亚已经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8月7日晚,金砖国家第十三次经贸部长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 会议批准联合公报,达成《金砖国家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改革的声明》《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工作组职责文件》《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工作组工作计划》《金砖国家关于加强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合作框架》和《金砖国家中小微企业合作框架》等成果文件

2023年8月8日消息,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外交部长)娜莱迪·潘多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3个国家的领导人已正式表达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 当地时间8月24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上,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宣布,金砖国家决定邀请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联酋六国,自2024年1月1日起成为金砖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

2023年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金砖国家扩员。

2023年11月16日,2023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办。开幕式上,“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启动建设。

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7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府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已致函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7月29日,金砖国家研究国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格奥尔基∙托洛拉亚表示,新的地缘政治形势引发了对金砖国家的兴趣,已有近30个国家希望加入该联盟。

成立宗旨

编辑
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组织结构

编辑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已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金、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智库、友城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

组织成员

编辑
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据估算,2021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

成员国

成员国

英文名

巴西

Brazil

俄罗斯

Russia

印度

India

中国

China

南非

South Africa

沙特阿拉伯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埃及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伊朗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埃塞俄比亚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中国

中国中国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GDP从2010年起超过日本排名第二,2021年,中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0976元。

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现量稳质升,稳外贸效果好于预期。202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自动化率提高,中国正在向科技驱动的智能制造业转型,将制造重点转向被视为未来经济驱动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但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和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工作,导致中国缺乏熟练制造业工人和工程师人才,从而加剧了制造商的压力。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接近2000万,到2025年将接近3000万。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1》:中国大陆的全球金融竞争力排名世界第8位,以0.1分之差位于法国之后。在五个一级指标中,金融业竞争力是中国大陆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最小的,比排名第1的美国低16.2分。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金融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培育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银行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第二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除去规模外,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活力与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均获得显著提升,三项分指标均进入世界前10位。在五个一级指标中,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是中国近年来提升速度最快的。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坚定不移做金砖合作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团结协作,共同推动金砖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中国三次担任金砖主席国。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首次邀请南非参会,金砖机制正式扩为五个成员国。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进入经贸财经、政治安全和人文交流“三轮驱动”新阶段。厦门会晤还开创“金砖+”模式,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推动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更大范围的发展繁荣。

中国是2022年金砖主席国,2022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方式在北京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主题,就金砖各领域合作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开启了金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俄罗斯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一个封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转型为国际整合,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俄罗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俄罗斯俄罗斯

走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经济就像从灰烬里飞出的一只浴火凤凰,在新近国际信用评级当中,被著名的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等级。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无疑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这两大工业血脉的开采和生产控制了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并且创造了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

在金砖四国中,四个类型的国家向世界展示出了大国成长的不同道路:俄罗斯作为前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在经历了一段过山车式的大滑坡后,重整旗鼓,携前超级大国的余威,终于回归到了大国行列。

另外,俄罗斯还是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与巴西的情况有些类似,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威胁也隐藏在政治之中。普京政府虽然在其五年任期内成功地将国民生产总值提升了30%,可支配国民收入也有明显增多,但政府当局在处理尤科斯石油公司一案所体现出的民主缺失却成为远期投资的毒药,无异于一把隐形的达摩克利斯剑。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能源丰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必要体制改革,政府在未来发展态势面前依然不能高枕无忧。

金砖国家之俄罗斯两大挑战:抑通胀减赤字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如何确保2010年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俄罗斯政府的头等大事。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来看,抑制通胀、削减赤字是政府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

俄罗斯经济2010年持续复苏,但进入下半年后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减弱、国内罕见旱灾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年经济仅增长4%。受国际能源价格攀升拉动,2011年前两个月俄罗斯经济同比增长4.4%。政府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幅约为4.2%。

受2010年旱灾影响,农产品价格大涨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10年全年通胀率达8.8%,远超政府预期。2011年通胀形势依旧严峻,受食品价格上涨拉动,2月份俄消费物价水平比上一年同期上涨9.7%。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要求,未来三年将年通胀率控制在4%至5%。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政府从平抑粮价入手,2011年2月起动用储备粮干预市场。此外,俄罗斯中央银行2月底宣布将再融资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俄央行自2009年4月以来首次加息,向市场释放了适度收紧信贷的信号。

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抑制通胀,但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未来通胀水平仍将维持在高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计,2011年通胀率为6%到7%。但俄罗斯宏观经济研究和短期预测中心首席专家德米特里·别洛乌索夫认为,即使今夏不再出现自然灾害,俄罗斯通胀率也将维持在8%至8.3%的水平。而俄罗斯著名学者叶夫根尼·亚辛认为,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不得不提高财政支出、加大借贷规模,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全年通胀率可能达到8.9%。

财政赤字方面,2010年俄罗斯财政赤字为1.795万亿卢布(约合639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财政部认为,由于当前国际石油市场行情向好,2011年赤字水平可能低于2%。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若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00美元的水平,俄罗斯就有望于2014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但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能源输出大国,油价上涨固然可以大幅提高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但对俄罗斯经济并不总是有利,因为油价过高会抑制其他国家的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压力,这反过来又会给俄罗斯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此外,也将导致热钱涌入俄罗斯,加大经济风险。

对于俄罗斯未来经济走势,专家存在不同观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发展中心研究所认为,由于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在国际油价可能波动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内缺乏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因此2012年经济增长步伐可能继续放缓。而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认为,未来数年油价将持续走高,受此拉动,2012年俄罗斯经济增幅有望达到6.9%,而通胀率将降至7.8%。

从深层次看,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制约了其宏观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特别是油气出口。俄罗斯总理普京2011年年初表示,2010年财政收入超过一半来自能源领域。这种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俄罗斯经济缺乏内生性增长动力,导致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低下。尽管俄罗斯大力倡导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能源行业的过度依赖,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在新经济增长点并未形成、外部经济环境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依然是摆在政府面前极其艰巨的任务。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担任金砖国家机制轮值主席国。俄总统普京表示,将利用主席国身份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普京在向巴西总统罗塞夫致新年贺电时表示,2014年巴西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举行了一系列基于理解和互信的会晤,达成丰硕成果。俄罗斯在2015年担任主席国期间,将与各国协力合作,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普京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促进工业生产与技术交流方面成效显著,对各国交流医保、教育、科学等社会领域经验十分有帮助。五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立场一致,合作有望展开,在能源、矿产开发及加工、高科技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也即将出现新的合作项目。

金砖国家峰会于2015年7月初在俄罗斯城市乌法举行。

巴西

巴西巴西

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拥有铁、铜、镍、锰、铝土矿世界上最高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巴西前总统、巴西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过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巴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通货膨胀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发达国家、又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拉美病”,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现如今,它终于走出了低谷,连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使它走上了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讲坛。

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巴西劳工党籍的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政府官员系统。然而,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巴西劳工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政府的执政根基。

1964年,巴西经历了政变,新上台的军政府出了“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对外建立高关税壁垒,对内依靠国家扶持搞工业,有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欧美资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1.2%,被誉为“巴西奇迹”。但是近来巴西“消费经济”解体引发更大规模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更多人失业。2015年巴西GDP萎缩达3.8%。

印度

印度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高达14.286亿 ,逐渐取代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地位,成为了世界上各国新的劳动力争夺市场,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规模空前壮大。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而在经济前台的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大军。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制发展中国家,20年前还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在软件、制药等产业领域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金融服务体系非常完善,它正在走向一条由贫穷落后国家向经济大国转变的道路。

据初步统计,西方企业在印度约2300万高校毕业生眼中越来越富有吸引力。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世界上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行业带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两位数字的增长率飞速上涨,与此同时,印度社会出现了一批注重享受、乐意消费的中产阶级。另外,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如6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络、兴旺发展的出口贸易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继力量。

当然,印度经济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弱点,例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额财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赖性过高等。政治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宗教冲突严重、恐怖袭击频发都有可能引发经济动荡。

南非

南非南非

正是看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巨大发展潜力,南非共和国作为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一直希望加入该机制。

2010年以来南非政府积极推动,南非总统祖马从年初开始就对“金砖四国”展开游说工作。他曾在2010年4月份到8月份,接连访问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祖马表示,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会给南非的经济增长带来机遇。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解决就业是南非当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单靠南非企业远远不够,必须大力吸引国外投资,而此次峰会正为引进外资提供了绝好机会。南非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尤其是铁路网建设远远落后其他金砖国家,这成为制约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瓶颈。这一行业可为国外投资者提供大量投资机会。

此外,南非能源结构较为单一,电力供应紧张,这是制约南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南非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应用比例。

商业合作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其他金砖国家在新能源发展和应用方面拥有领先优势,比如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在南非市场颇受欢迎,巴西在发展生物能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印度和俄罗斯在新能源科技研发领域的成果值得借鉴,而南非的煤制油技术全球领先。金砖国家可以在新能源领域增加合作。

南非矿业企业希望与金砖国家投资者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能够切实帮助当地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工人技能,有益当地社区。

他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惟一的非洲成员,南非还是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进入南部非洲的门户。借助南非企业在南部非洲的销售和生产网络,金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及时、便利地进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5个国家和地区。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使新兴经济体有了非洲声音,从而更具代表性。

金砖成员国已经成为非洲以及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他各金砖国家都已经认识到非洲地区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抓住机遇。在未来几个月当中,非洲将建立地区发展经济合作机构之间的自贸区,包括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发展市场以及西非经济共同体之间。非洲很高兴金砖其他伙伴将把南非视作进入非洲市场的一块“跳板”,并且愿意在非洲经济发展机遇方面提供意见。

组织发展

编辑

基本情况

金砖国家会晤

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在2009年6月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在2011年11月举行。截至2019年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共进行了10次会晤和8次非正式会晤。

2008年

5月,“金砖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谈,并决定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全面合作。

7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日本洞爷湖参加八国集团系列会议期间,曾举行会晤。

9月,“金砖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就千年发展目标、南南合作、气候变化、能源及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1月,“金砖四国”财政部长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会议,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2009年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 当时,南非还没有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传统“金砖四国”(BRIC)的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四国领导人在会后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呼吁落实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共识,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2010年

2010年4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巴西举行第二次会晤。会议结束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等问题阐述了四国的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期间申请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会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南非正式加入四国峰会。年底,中国以轮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员国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实现首次扩员。发展中的“金砖国家”从投资概念到国际合作。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舆论认为,南非的加入将使“金砖国家”的地域覆盖囊括亚、非、欧、美四大洲,进一步提升了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中国是非洲的真诚朋友,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正当其时,恰如其分。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

“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2011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年4月13日至14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三亚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晤,会晤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规划金砖国家未来合作。会晤发表了《三亚宣言》,首次推行本币贸易结算。加强金融合作成为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五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

基本内容

国际观察家们认为,三亚峰会将进一步促进金砖国家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南非在金砖国家机制中不仅代表自身,而且代表非洲大陆。南非加入后,世界主要大洲在这一机制中都有了代表。

正因如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新华社记者说,南非作为(金砖国家)“新成员”首次亮相,使三亚峰会具有特殊意义。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如何与南非互动,将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看点”。

主要目的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

“金砖国家的基调就是这个时代的基调。”金砖国家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奥尼尔日前表示。国际观察家们认为,即将举行的三亚峰会对金砖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增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三亚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将就一些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磋商,并争取达成共识。据了解,这些问题至少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同时,峰会对当前利比亚局势等关乎国际安全的热点问题可能也将有所涉及。

从政治和安全上看,五国中的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至2013年,巴西、印度、南非都是非常任理事国。从经济上看,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可以预料,五国在三亚峰会上的立场和举动,将在世界政治和经济领域引起高度关注。

金砖国家希望在这次峰会上能就推进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加强协作,为2011年底在法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做好准备。此外,2011年11月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三亚峰会重要议题。

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三亚峰会虽然是金砖国家的聚会,但是它体现的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金砖国家代表的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国际政治民主化和多极世界的坚定支持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卢金说。

巴西外交部副部长雷斯强调,金砖国家代表着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渴望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发言权和决策权。

南非国际营销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托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至如今,已不单是经贸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言权的舞台。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金砖国家秉承万隆精神,和平相处、友好合作。这一精神将导向带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促进南南合作的平台。

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强沟通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的当代,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零和”关系。相反,双方在有立场分歧的同时,也有互利共赢的一面。三亚峰会也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协调提供机会。

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帕多安指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一个重要创新,希望这一机制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国际协作、同心协力共谋发展。

习近平主席会见南非前总统祖马习近平主席会见南非前总统祖马

来自印度德里大学的学者塔库尔说,金砖国家已形成一个基本的合作体系,但不希望被视为反西方的集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金砖国家将会成为发展中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强化南北对话、南北合作。金砖国家希望通过对国际秩序进行渐进式的改革,而不是革命式的推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利于金砖国家机制的自身建设

虽然当前还很难准确预测三亚峰会将在多大程度上推进金砖国家机制建设,但相关呼声已经清晰可闻。分析人士指出,金砖国家加强机制建设,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巴西外交部副部长雷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三亚峰会将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设,使其合作范围扩大至能源、贸易、农业、粮食安全等领域,协调在国际重大政治、经济事务上的立场,并讨论“金砖国家”如何实行合作,甚至联合采取共同行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进一步深化这一合作机制,并使它们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更加常态化、制度化和深入化。”雷斯说。

2012年

金砖国家第四次峰会官方Logo金砖国家第四次峰会官方Logo

2012年3月28日至2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这次会晤的主题是“金砖国家致力于全球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伙伴关系”。会后发表了《新德里宣言》和行动计划。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会晤一方面大大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强化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维护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特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拓展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在与会各国领导人见证下,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

当地时间10时许,会晤开始。印度总理辛格主持会晤。这次会晤的主题是“金砖国家致力于全球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伙伴关系”,与会领导人就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在会晤时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团结中促合作、合作中谋发展,日益成为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的重要力量。这将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有利于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国际关系更加合理、全球治理更加有效、世界和平更加持久。

会晤后,与会领导人出席了有关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并联合会见记者。胡锦涛表示,金砖国家发展是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砖国家合作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方愿同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加强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会晤发表了《德里宣言》,规划了下阶段合作,宣布下次会晤2013年在南非举行。

2013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德班举行,是金砖国家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行领导人会晤,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本次会晤有非洲国家的广泛参与,共有15个非洲国家的首脑被邀请出席了会议,包括安哥拉、刚果共和国、埃及、几内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以及乍得等。

2013年会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25日抵达比勒陀利亚,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习近平将同与会领导人就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深化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指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期间还将举办首次金砖国家同非洲领导人对话会,意义重大。我期待着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和非洲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金砖国家首脑在第五次会晤期间拟批准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讨论建立外汇储备库,抵御国际收支和其他货币危机,寻求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与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影响力。南非边境顾问公司(FrontierAdvisory)执行总裁MartynDavies表示,“金砖国家最深层的思考基本上是,创立一个新的、倾向于发展中国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式机构。”他认为,全球权力从传统的西方世界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而在西方这种转移引发了很多地缘政治担忧。金砖五国的总外汇储备达到4.4万亿美元,人口占世界的43%。这些国家它们曾经呼吁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施管理层改革,对这两大组织的总裁分别从美国和欧洲遴选的惯例不满。

2014年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出席。5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

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发表题为《新起点新愿景新动力》的讲话。习近平提出,要发扬金砖国家独特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形成全方位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塑造有利外部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提高道义感召力,推动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7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代表中国政府与其他金砖国家代表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应急储备安排条约的目标是通过流动性工具和预防性工具提供支持的一个框架,以应对实际或潜在的短期国际收支压力。

该安排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突破地域限制创建集体金融安全网的重大尝试;中国投票权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

12月15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三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在北京举行。

商讨现状

印度总理辛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举行,这对所有金砖国家成员都是很大的鼓舞。他期待与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形势、发展问题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进行讨论。

辛格说,除上述议题外,金砖国家领导人与会期间还将共同回顾2010年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上所达成的共识。此外,会议日程还包括经济和贸易合作部长级会议、企业家论坛、金砖国家发展银行设想讨论以及智库会议等。辛格说,金砖国家应继续加强在世界经济等重要问题上的协调,如世界经济新秩序、全球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粮食和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

金砖国家应推动其成员在外交、财政、央行、农业、统计、城市管理等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民间团体、媒体、企业、学术和青年工作等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

辛格强调,金砖国家都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因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应加强沟通与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谈到金砖国家的合作成果和现状时,辛格说,金砖国家虽是年轻的组织,但其合作成果十分显著,而且合作范围仍在扩大。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加强了彼此在各层次和领域的了解与合作。金砖国家成员各自潜力大,可以整合优势。

辛格对南非成为金砖国家表示欢迎。他说,南非是印度的友好合作伙伴,也是非洲经济大国和有活力的经济体,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组织可以把非洲国家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看法纳入该组织的立场中,提高金砖国家影响力。同时,金砖国家也可以更好地为非洲国家发展作贡献,并在国际场合就非洲国家关心的问题表达意见,这对非洲和世界都有益。

辛格说,印度与中国作为两大经济体正在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两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有助于金砖国家合作,也有助于世界经济发展。

印度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符合两国人民的需求,也符合世界经济的需求。两国在许多国际场合为自身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开展了合作,比如可持续发展、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两国主张世界经济可持续地平衡发展、不断创造就业机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于14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举行,本次会晤将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领导人应邀与会。

2015年

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合影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合影

2015年4月15日,经亚投行现有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南非等国通过多边征求意见的程序,至此五个金砖国家成员国已经全部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11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罗塞夫出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开拓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讲话。

2017年

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LOGO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LOGO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福建厦门举行,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会晤就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金砖合作、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发表《厦门宣言》,就加强金砖伙伴关系、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共同发展发出积极信号,决定共同打造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会晤期间还举办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金砖国家及埃及、几内亚、墨西哥、塔吉克斯坦、泰国五国领导人出席,围绕“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进行讨论。对话会发表主席声明。

期间,还举行主题为“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举行当时规模最大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7年9月3日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金砖合作有三条启示:一是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二是务实创新、合作共赢;三是胸怀天下、立己达人。

2017年12月,金砖国家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入选理由:金砖国家(BRICS)引用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英文首字母,也称“金砖五国”。自2006年以来,金砖合作已经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2017年1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四点期待: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开展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推进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

2018年

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8年7月25日至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主题是“金砖国家在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共谋包容增长和共同繁荣”。会晤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宣言》,重申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巩固经贸财金、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架构,并加强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

会晤期间,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重要讲话,揭示新工业革命突出特点,就金砖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倡议,强调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0年

2020年10月5日,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俄罗斯在官网上发布公告,2020金砖国家峰会将于11月17日以视频方式举行。2020年金砖峰会的主题为维护全球稳定、共同安全和创新增长的金砖国家伙伴关系。

2021年

2021年6月1日晚,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以视频方式出席了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五国外长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多边主义、全球和地区热点、金砖务实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许多共识。会晤发表两份成果文件,分别是《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新闻公报》以及《金砖国家关于加强和改革多边体系的联合声明》,对外发出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有力声音。这次会晤展现了金砖国家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下的韧性和活力。我们愿同金砖伙伴更加紧密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金砖国家新的贡献。

2021年12月29日,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宣布将迎来新成员国埃及。

2022年

中国是2022年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自2006年建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光辉历程。在五国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合作成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国际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金砖合作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顺应了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正因如此,金砖合作得到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作为2022年金砖主席国,中方期待同各成员一道,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为契机,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踏上金砖合作新征程。

2022年1月18日,中国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主持召开2022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及中方有关部门代表参会。

2022年5月25日晚间,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方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会晤通过并发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担任2022年金砖国家反腐败工作组主席,与各方一道通过了《金砖国家拒绝腐败避风港倡议》,并作为重要成果纳入宣言。

2022年6月27日,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哈提卜扎德(Saeed Khatibzadeh)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伊朗已正式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

据俄塔社2022年6月27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当白宫思考在世界上切断、禁止或破坏点什么的时候,阿根廷和伊朗已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2022年6月28日,俄塔社报道,伊朗和阿根廷已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2022年10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证实,沙特阿拉伯表达了想加入金砖国家的愿望。

2022年10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体会议时谈及金砖国家扩员问题,称俄罗斯支持沙特阿拉伯加入金砖国家。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7日,阿尔及利亚正式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

2023年

2023年1月,南非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于8月举行2023年金砖国家峰会。

2023年4月24日,南非亚洲及金砖事务特使苏克拉尔表示,已有19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金砖国家。

2023年6月19日,据孟加拉国《达卡论坛报》报道,孟加拉国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2023年6月29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宣布,埃塞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2023年7月6日(当地时间),白俄罗斯向巴西递交了照会,确认白俄有意成为金砖国家组织的正式成员。

2023年8月,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委国家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与马杜罗+”中确认,该国已正式提出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2023年8月,玻利维亚外交部长罗赫略·迈塔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此前已经正式表达了玻利维亚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意愿。迈塔说,玻利维亚已经就加入金砖国家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2023年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将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金砖国家扩员。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获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8日,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米洛拉德·多迪克(Milorad Dodik)表示,将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中央政府提议加入金砖国家组织。

当地时间2023年8月30日,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在阿拉曼新城政府总部大楼主持召开内阁会议,会议批准设立金砖国家机构。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1日,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发表声明表示,“如果收到创始成员国的邀请,伊拉克准备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他同时强调“伊拉克了解该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并了解加入该组织的条件和规章”。

2023年11月22日消息,新近任命的巴基斯坦驻俄大使穆罕默德·哈立德·贾迈利对塔斯社表示,巴基斯坦已经申请2024年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并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俄罗斯的帮助。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9日,阿根廷总统米莱表示,阿根廷正式决定拒绝加入金砖国家。

2024年

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2024年1月23日,据俄新社报道,尼日利亚外长优素福·图加尔表示,尼日利亚致力于加入金砖国家。

2024年1月31日,南非外交部部长潘多尔表示,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联酋五个国家已确认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至此,金砖成员国数量从5个增加到10个。

当地时间2024年3月5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202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这将是金砖国家扩员后的首次峰会。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巴西和哥伦比亚领导人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哥伦比亚有兴趣尽快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巴西政府将协助哥伦比亚,推动其获得候选国资格。

2024年4月24日,斯里兰卡驻俄罗斯大使贾尼塔·利亚纳格向记者表示,斯里兰卡希望在近期加入金砖国家。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6日,正在俄罗斯进行访问的玻利维亚外交部长索萨重申,玻利维亚将积极推动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2024年5月28日,据塔斯社报道,泰国政府在政府会议后发布的公报中宣布,政府批准了泰国加入金砖国家的意向书草案。

2024年6月4日,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菲丹表示,土耳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这一问题将于在俄罗斯举行的金砖国家成员国部长级会议上讨论。

2024年6月21日,据“金砖新闻”社交媒体账号消息,泰国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2024年7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府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已致函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外长会晤

编辑

2024年

2024年6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赴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

组织评价

编辑

习近平评论

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2022年5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变,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历史使命也没有变。作为国际社会积极、向上、建设性力量,金砖国家应该坚定信念,直面风浪,以实际行动促进和平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倡导民主自由,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习近平强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片面追求自身安全,只会造成新的矛盾和风险。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全球安全倡议被提出。金砖国家要加强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密切沟通协调,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相互尊重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抵制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发展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面对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加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五国要同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理解互信,拉紧合作纽带,加深利益交融,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进步的力量越聚越强,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1)金砖国家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过去10年中,金砖国家携手同行,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

十年中,金砖国家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

十年中,金砖国家务实为先,推进互利合作。

十年中,金砖国家敢于担当,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2016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强调,

金砖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发展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是共谋发展、不断前行的十年。

这是拓展合作、互利共赢的十年。

这是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十年。

(2)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全面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第一,致力于推进经济务实合作。

第二,致力于加强发展战略对接。

第三,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第四,致力于促进人文民间交流。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指出,

金砖合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观察金砖合作发展,有两个维度十分重要。一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二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

(3)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强调,

回望来时路,我认为有3条启示十分重要,应该在今后的合作中发扬光大。

一是平等相待、求同存异。

二是务实创新、合作共赢。

三是胸怀天下、立己达人。

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指出,

金砖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这就是互尊互助,携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经济、政治、人文合作;倡导国际公平正义,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衷共济,共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说,

我愿就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谈几点看法。

第一,构建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关系。

第二,构建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第三,构建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

第四,构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

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指出,

真金不怕火炼。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协调,我们的合作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穿云破雾,让世界对金砖国家的成色有新的认识。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提出,

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坚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做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坚持合作精神,继续加强团结,照顾彼此关切,深化务实合作,携手为各国经济谋求增长,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共赢精神,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做到惠本国、利天下,推动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

(4)同金砖国家做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指出,

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对大国关系,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对金砖国家合作,我们尤为珍视,列为外交优先领域,坚持同金砖国家做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

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来自世界四大洲的五个国家,为了构筑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了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

加强同金砖国家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将继续同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使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合作架构更加完善、合作成果更加丰富,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罗塞夫评论

在国际格局变化和经济秩序调整的时代,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出席4月14日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前夕对金砖国家的发展做出以下评论:

(1)金砖国家努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罗塞夫说,金砖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金砖国家除注重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外,还努力提高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从当前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疑会为世界多极化作出巨大贡献。

罗塞夫说,金砖国家在金融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采取共同立场,认为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金砖”有广泛代表性:

谈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未来发展,罗塞夫强调,首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必须制度化;其次各国领导人应在会晤中就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非常具体的立场。

关于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她说,南非是非洲大国,金砖国家已多次与南非进行过合作。从地缘上讲,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着广泛代表性,新兴大国的代表性体现于它们代表了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相当部分人口及多种族性质。

关于巴西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罗塞夫说,两国关系基于互惠互利的准则,这种理念让双方在战略领域受益匪浅,从而使得中国成为巴西的“全方位”战略伙伴。两国可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范畴内,在全球政治领域发挥作用。

金砖国家都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反对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关注提升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巴西把金砖国家视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其他专家评论

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三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情况与神秘商机,有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南非问题专家杨立华研究员、《人民日报》前驻印度首席记者任彦、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巴西中心秘书长周志伟。

接受采访的三位专家强调,这三个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当地市场,最重要的是同当地人沟通感情。而在实际操作上,可与关系较好的当地企业合资,或者收购当地企业,这样可以绕开一些贸易壁垒,也可省去手续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影响

编辑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强大动力。多年来,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已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金、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智库、友城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金砖国家合作的影响已经超越5国范畴,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

近年来,金砖国家机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五国坚持公平正义,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出金砖声音,不仅有力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也成为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合作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据估算,2021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