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底家 编辑
西底家(希伯来语:;希腊语:ζεδεκιας,Zedekias;古英语:Zedekiah;阿拉伯语: صدقيا, Şidqiyyā)是犹大王国的末代君主,是南国决定性的最后10年内政治上的关键人物。
中文名:西底家
外文名:צִדְקִיָּהוּ,Şidhqiyyāhû
国籍:巴比伦
犹大弥漫着虚幻的乐观态度,这对新王来说,也没有帮助。他们满有把握地相信,国中领袖被掳不过是暂时的事:假先知保证在两年之内,巴比伦的权势将被打破(耶28:2*-4)。耶利米虽然反对这些先知,他的信息却无人支持。
犹大皇室中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亲埃及派。这派的支持者正像百多年前希西家王的参谋一样,相信埃及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东方宗主的掌握(参赛31:1*-3,赛36:6*)。西底家无法抵抗这些政治压力,终于决定效忠埃及。
面对埃及敌人所策动的革命,尼布甲尼撒被迫领兵西行。他在亚兰(叙利亚)北部的利比拉设立大本营,决定以耶路撒冷为主要目标(结21:18*-23)。对耶路撒冷的初次围剿曾中止了一段时期。然而,第二次围城却残酷地继续到城破为止。和手下军兵一同向东逃亡的西底家,在耶利哥附近被擒,并被带到北方的利比拉,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他在那里因毁弃效忠的诺言而受审判。他众子在他眼前被杀,以为惩罚。他最后所见的,就是这个悲惨的情景;他的眼睛随后更被剜出。尼布甲尼撒把他用铜炼锁着带到巴比伦,他终于在那里死在狱中(王下25:5*-7;耶39:7*,耶52:8*-11;参结12:13*)。
在耶34:1*-7节,耶利米给予西底家看来无情的安慰:他能保存性命,也终会平安去世,获得皇室光荣殓葬。但这保证之中也包含了警告:被掳到巴比伦,是无可避免的。由于信息的本质是安慰与审判参半,君王的葬礼不在巴比伦而在耶路撒冷举行又是较自然的结论,令部分学者作出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第4-5节为第2-3节可怕的宣告,提供了可喜的抉择,条件是西底家需顺从神的话(第4节),投降不再反抗(参38:17*-18)。
王后来又再差派代表见耶利米,请他为国代求(耶37:3*)。这时巴比伦人暂停围城(第耶37:5*),战事比较缓和。王的要求实际上是间接要求神的帮助,希望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耶利米只复述最坏的宣告:敌军在击败埃及援军后,终会攻陷耶路撒冷。
此后不久,耶利米被人以投降巴比伦的罪名拘捕殴打。西底家暗中召他见面,再次求问神的信息(耶37:17*)。耶利米重复灭亡的信息,但又趁机为自己被囚而请愿,求王把他接管,使他不致受到政敌残忍的对待,甚至丧命。西底家显然感到无力下达释放的命令,但起码也把耶利米转移到皇室的权力底下。他又为耶利米安排了每日有限的粮食;被围之城一天有饼,耶利米都得到供应(耶37:21*)。
耶32:3*-5节揭发了西底家囚禁耶利米的理由,是因为耶利米预言耶路撒冷必被巴比伦攻取。这个段落也简述了耶利米当时预言的信息,内容包括了西底家会落在尼布甲尼撒手下,被带到巴比伦,直到耶和华临到西底家的时候(耶32:5*)。耶32:5*可以解释为神眷顾西底家,对他加以善待(和合本译作“直到我眷顾他的时候”;参上面有关耶34:1*-7的讨论)。然而另一方面,这话却可能是个不吉的征兆,表示神临到他时,将会带着终极的刑罚──死亡(参民16:29*)。
耶利米书三十八章又为耶利米被囚和西底家与他秘密会面,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学者不能肯定,本章在时间上是连接在上一章之后,还是上一章事情的补述。耶38:5*和耶38:24*-26节,显示出西底家王在他的臣仆面前,是何等软弱和怯懦。同时又证明了西底家十分尊重耶利米,政治的压力若非如此的大,他甚至可能接受这位先知奉神的名给他的指示。王抱歉不能遵从耶利米的劝戒,是违反他本人的判断的。在软弱、优柔寡断的个性和严重外在压力的限制下,西底家起码也竭尽所能,保护神的仆人免受迫害和虐待。后世把他评为宗教叛徒和懦夫,可能也是无可避免的事。然而,照太25:35*-40节的标准,他似乎配受更多的同情。
耶23:5*-6节(参耶33:15*-16)记载了一个预言,描述理想君王大卫家的弥赛亚,在他的统治下,昔日一切君王的应许都会成为事实。“耶和华──我们的义”这个称号,显然和西底家的名字有关连(他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义”)。可能有人对西底家存有弥赛亚的盼望,先知却关切要把它否定。无论如何,耶利米似乎有意把西底家失败的统治,和应许之中配得这个名字的君王,作成对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