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力资源 编辑
水力资源是能源之一,属水域水力资源的范畴,是水利资源的一部分。
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能量大小决定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通常指河流或潮汐中长时期内的天然能量或功率,单位为千瓦或马力。
通过水力发电工程开发利用,将水流体中含有的能量天然资源,转化为人类利用的能源,例如水力发电。
中文名:水力资源
单位:千瓦或马力
使用对象:人类利用的能源
水电资源蕴藏:40000~50000TWh/年
预开发约有: 3000~14000TWh/年
全球水电资源的蕴藏量十分可观,据有关最新资料统计,世界上已估算出的水电资源的理论蕴藏大约为40000~50000TWh/年,其中大约1估算出的水电资源的理论蕴藏大约为40000~50000TWh/年,其中大约3000~14000TWh/年技术上具有开发的可行性。
从理论上讲,这种可以依赖当今技术水平开发的水电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全球的用电需求。
美国
龙滩水电站
哥伦比亚河流域所建众多大水电站,都由联邦和地方政府所建。
联邦政府所建水电站,还本年限达50年,利率比银行低,因此发电成本较低,有利于水电开发。
加拿大
加拿大可开发水力资源1.63亿千瓦,国土面积991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6.5千瓦,与美国差不多。
1998年已建水电6572.6万千瓦,水电比重56.6%。
水力资源最多的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分别拥有可开发水力资源6812万千瓦和2735万千瓦,各占全国的41.7%和16.8%,分别已建水电3258万千瓦和1157万千瓦,水电比重分别达93%和86%。
巴西
伊泰普水电站
由于巴西政府强调以水电为主,1998年已开发水电5648万千瓦,开发率26.5%,水电比重高达92.1%,在发展中国家是较高的。在建水电1205万千瓦,规划拟建水电还有2860万千瓦。
伊泰普水电站——当今世界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的水电站。
工程进展总体是顺利的,然而,1982年水库蓄水后还是出了事故,8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生态环境系统突然变化,野生动物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由此可见,建设超级大坝某种意义上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现状
黄河中上游泄洪
我国水电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技术可开发量约为5.4亿kW,经济可开发量约4亿kW。截止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97亿kW,水电开发程度达到36.48%。
前景
全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最丰富的三省(自治区)是:四川、西藏、云南,其技术可开发量装机容量分别为12004万千瓦、11000.4万千瓦和10193.9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22%、20%和19%。
全国江河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前三位为:长江流域25627.3万千瓦,雅鲁藏布江流域6785万千瓦,黄河流域3734.3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7%、13%和7%。
根据近期水电开发的形势和各方面条件的分析,全国的水力资源开发目标预计为:2005年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分别为9 500万、12 500万、15 000万、20 000万 kW ,分别占现有技术可开发量的25%、33%、40%、53%。
政策
1、保障“西电东送”的政策与措施。
2、加强水电前期工作,增加前期储备。 水力资源开发前期,政府行为的工作,需要国家安排必要的经费;企业行为的工作,需要在国家鼓励水力资源开发政策和项目具备最基本条件的引导下,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完成项目的所有前期工作。
3、切实解决水力资源开发的水库移民问题
4、采取合理的贷款与财税政策。生产期财税政策没有考虑到水电的特点,水电税负太重。
为了鼓励水电的连续开发,应对新建水电站实行灵活的所得税政策,上缴的所得税可以返还用于新的水电开发。
特点
1、水力资源总量较多,但开发利用率低,我国问题占世界总量16.7%,居世界之首。但是我国水能开发利用量约占可开发量的1/4,低于发达国达60%的平均水平。
2、水力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我国水力资源西部多,东部少,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的东部地区水力资源极少。
3、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流分布不均,汛期和枯期差距大。
4、水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有利于集中开发和往外送。
水力资源主要富集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
三峡工程
我国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3个。由于保护区和水电工程一样,多位于人类开发活动较少的山区,西部的水电建设不可避免要经常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问题。
水电建设有利于全国整体的环境保护,并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因此,我国西部水力资源的开发需要与生态保护结合,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节约水资源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可以说,如何充分利用水能,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水电建设乃至能源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